三湘都市報11月30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張豹 石榮 實習生 龍飛鵬)家住長沙的陽女士,月前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體檢肺部CT查出右肺上葉磨玻璃結節灶,建議3個月後複查。陽女士沒有咳嗽咳痰,也未出現咯血胸痛症狀。但3月後複查肺部CT提示,陽女士右肺上葉磨玻璃結節密度較前稍增高,約1.5cm大小,結節大小未見明顯變化,不除外腫瘤性病變。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胸外科專家團隊舒升光副主任醫師閱片後,考慮早期肺癌可能性大,建議進行手術治療。手術後,病理結果回報:右上肺浸潤性腺癌,進一步行肺癌根治術(右上肺葉切除+縱膈淋巴結清掃術)。 因體檢及早發現了癌變結節,及時切除了病灶,陽女士贏得了最佳手術時間,目前已經順利出院。
發現肺結節一定是癌嗎?應該如何處理?該院醫生進行解答。
哪些人是肺結節的高危人群?
有研究結果明確提示,吸菸越多和所處環境的氣體汙染越嚴重,孤立性肺結節的發生率也就越高,其中還包括二手菸和三手煙。也就是說,長期吸菸或被動吸二手菸、三手煙人群,長期暴露在石棉、氡等環境下的特定職業人群,都是肺結節的高危人群。
肺結節嚴重嗎?良惡性怎麼區分?
如果體檢發現肺部結節,先不要驚慌,因為它不一定是癌。即使是癌,大多也是極其早期的肺癌。經過及時恰當的治療,是完全可以治癒的。據統計,體檢發現的肺結節80-90%都是良性的。
良惡性首先和結節的形狀有關,如果結節有分葉、毛刺、胸膜凹陷徵、血管徵、空泡徵等,考慮為惡性徵象,如果結節邊界光滑,有鈣化,多考慮為良性病變。其次和結節的大小有關,一般直徑小於0.5cm的結節,惡性的可能性很小。
因此,發現肺結節,不要過於擔心,也不能掉以輕心,如果出現以下危險信號:比如反覆咳嗽、痰中帶血、不明原因體重下降,頻繁胸痛等情況,要格外引起重視,尤其是常年吸菸的人群要提防肺癌。
體檢發現肺結節,該如何處理?
小於5mm的結節,每年複查一次肺部CT;大小在5-8mm的,可以每6-12個月進行定期隨訪,在確認穩定後可延長到18-24個月進行一次隨訪;如果結節大於8mm,就需要每3個月進行一次隨訪,如無變化,逐漸增加複查時間。
而對於中老年人、長期吸菸史等高危因素的肺癌高危患者:結節小於4mm時,不需要定期隨訪,年度複查肺部CT。結節大於5mm時,常規3個月,6個月,12個月隨訪。
如果持續存在的直徑大於8mm或初診直徑大於15mm的肺結節可考慮手術活檢或手術切除。持續存在的實性成分直徑大於5mm或隨訪過程中明顯增大(大於2mm)的肺結節可考慮活檢或手術切除。
肺不典型腺瘤樣增生(AAH)、肺原位腺癌(AIS)和肺微浸潤腺癌(MIA)雖已經癌變,但仍局限在原處、不會轉移,在CT上多表現為邊緣光整的肺部磨玻璃結節、直徑多大於8mm,手術治癒率超過95%。此時行胸腔鏡下肺局部切除即可,手術損傷小、恢復快,遠期肺功能基本無損失。
若結節進一步發展為浸潤性腺癌,則需行肺癌根治術,意味著將損失更多的肺功能、且治癒率明顯下降。
如何做好早期肺癌篩查?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做好早期肺癌的篩查非常重要,推薦肺部低劑量CT篩查,建議:
1.長期吸菸、處於煙塵環境、有家族腫瘤病史、大於45歲的人群、合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瀰漫性肺纖維化或有肺結核病史者,既往患惡性腫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建議年度定期行胸部CT篩查,以期早期發現肺部可疑結節;
2.針對可疑肺部結節建議至專科(胸外科)諮詢、診斷;
3.對於高疑的肺部結節建議積極應對,早期手術幹預,爭取在最小的創傷下治癒。
肺部低劑量CT檢查是發現肺癌的有效手段,因此提醒大家,尤其是吸菸、煙塵環境、有腫瘤家族史、年齡大於45歲的高危人群,要定期進行肺部低劑量CT體檢,這樣才能做到早診早治。
[責編:薛琳]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