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出來的肺結節,多半不是癌,別再自己嚇自己!

2020-12-07 騰訊網

作者: 吳昊(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如今,肺癌已成國人第一大癌,每年會帶走62.6萬人的生命[1]。在一份稍有異常的肺部檢查報告面前,大家往往變得神經緊張,人人自危。

近年來,「肺結節」已開始成為各大醫療網站的熱搜詞條,這是一個影像學診斷,胸片或胸部CT上發現的直徑小於3cm的肺部陰影都稱為肺結節,其中直徑小於1cm者稱為肺小結節,直徑小於0.5cm叫做微小結節[2]。

隨著癌症「早診早治」意識普及和CT成像技術提高,越來越多肺結節開始被發現。

國外調查數據顯示,18-24歲人群中肺結節檢出率超過1‰,隨著人群年齡的增長,檢出率逐漸增高,55-64歲人群中檢出率接近2%[3]。

考慮到空氣汙染、飲食習慣等因素,我國人群中肺結節發生率可能更高。

不過,良莠不齊的雜亂信息卻讓老百姓感到困惑,到底肺結節和肺癌之間是什麼關係?可怕的肺結節一定要消滅掉嗎?今天,就來說說關於肺結節的5個事實,讓大家全面、客觀的了解清楚這個臨床現象。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一、查出來肺結節好擔心,一定是肺癌嗎?

事實:這種擔心絕大部分是多餘的。

患者拿到「肺結節」診斷時,往往會異常的緊張甚至焦慮,但這件事在醫生看來,並沒有那麼糟糕。

首先,從概率上看,首次發現的肺結節絕大部分都是良性病變(炎症、結核、瘢痕、淋巴結等等),惡性的可能不足20%。其次,即便是肺癌,絕大多數也都處於早期,經過適當治療幾乎不會影響患者的正常壽命。

因此,從癌症早診早治角度來說,發現肺結節是一件幸運的事,絕大多數都以喜劇收尾,過度的擔心最後大都被證明是多餘的。此刻,更重要的事情是找一個好大夫,讓他用專業知識幫助你以最小的代價將美好的結局變成現實。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二、肺結節中的肺癌容易找出來嗎?

事實:排除肺癌是一項高難度的技術活。

發現肺結節後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排除肺癌。但多數肺結節都是檢查時偶然發現,不伴隨臨床症狀。由於沒有特徵性的臨床表現,並且結節較小,影像學特點不明顯,排除肺癌並不容易。

為了排除肺癌,有3件事情需要完成:

明確自己是否屬於肺癌高危人群

這一點在醫生評估結節良惡性時至關重要!

這些高危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齡、生活習慣、長期所處環境、以往健康狀態和遺傳信息等。比如:是否吸菸或者曾經吸菸?是否有致癌物(石棉、氡、鐳等等)接觸史?是否曾罹患其他癌症?是否有肺氣腫或肺纖維化等其他肺部疾病?父母、兄弟和子女是否曾患癌?

需要說明的是,高危人群不意味肺結節一定是肺癌,低危人群也不一定就不是,這其實是個概率問題。

完成一次高質量的CT檢查

胸片和低質量的CT難以滿足診斷需要,而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功能性檢查——PET-CT僅適合鑑別體積較大的實性結節。目前,高解析度CT(HRCT)結合各種成像技術能最全面、準確的顯示肺結節的特徵。

最最重要的是要找一個既專業又有經驗的團隊

這個團隊需要包括胸外科、放射科和肺部內科醫生。

考慮到我國醫療資源緊缺的現狀,很少有患者能享受到這一待遇,在較大的醫療中心找一位有經驗的大夫,相對會更為現實。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三、肺結節定性後,應該如何處理呢?

事實:良性病變不用管,惡性要及時活檢。

在全面考慮患癌風險程度、腫瘤部位和CT表現之後,大夫會評估肺結節為肺癌的風險,根據評估結果,患者可能會接受以下的治療。

影像學明確為良性或病變直徑小於6mm時,不需要任何進一步處理

一部分良性病變在CT上有非常典型的表現,僅影像學檢查就能確診,這時不需要活檢。

隨著CT成像質量的提高,很多很小的肺結節被發現。這一部分肺結節為肺癌的可能性極低(<1%),即使是肺癌也大都屬於惰性腫瘤,生長緩慢,能與人體長期和平相處,並不是一定需要從體內清除掉的[3]。

病變為肺癌可能性較大,且估計惡性程度較高時,需及時活檢或手術以明確診斷

部分惡性程度較高的肺癌在CT上有特徵性表現,比如體積較大,實性成分較多,瘤體及血管生長活躍等。這種情況下及時手術活檢,能避免等待過程中腫瘤轉移的風險。

四、一時難以定性,一定要「及時」做手術切除嗎?

事實:觀察隨診一段時間,確診肺癌再行手術。

過去,手術切除曾經是治療肺結節的首選方案,「及時徹底清除病灶」的觀點,在一段時間內被醫生和患者廣泛接受。

但隨著對肺結節認識的逐步深入,大家發現:切除的肺結節中有相當一部分為良性或低度惡性肺癌。和不手術的患者相比,手術患者並沒有因病變的切除而在生存期上獲益;相反,肺組織的切除常常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或者給未來可能的肺部手術帶來麻煩。

因此,現在肺結節手術適應證越來越嚴格,更多的患者會在手術或活檢前等待一段時間,重複CT檢查,通過觀察結節的變化情況來提高診斷準確率,醫學上稱之為「隨診」。[2]

這就好比僅憑第一次見面來判斷一個人的好壞經常會出錯,正所謂「日久見人心」,如果觀察一段時間,判斷錯誤的機率就大大減低了。根據肺結節為肺癌的不同機率,隨診計劃有十幾種組合之多,這需要由專業的醫生來制定。

五、每個確診肺癌的人,都應該手術嗎?

事實:高水平個體化治療方案,才是適合你的答案。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特魯多醫生墓志銘上一句對醫學的詮釋廣為流傳。

我們常說,讓患者最大程度受益是所有醫療行為的核心目的。一位合格的醫生,應該在疾病認識程度的基礎上,全面評價具體情況,制定出符合患者利益的個體化方案。

比如,同樣是一個直徑1.0cm的早期肺癌, 40歲的患者的首要治療目標是及時切除病灶,保證治癒,使他以一個健康人的身份回歸社會。

當換成一位80歲的老人時,患者的生存期已難以因手術而獲益,而手術所伴隨的併發症風險和低肺功能會影響晚年生活質量,此時手術並不是一個合適的治療選擇。

如果再換成50多歲面臨事業最後一搏的成功人士,嚴密監測結節的進展情況,等待3~5年實現職業夢想後再手術,依然會有很大的治癒機會。

總之,發現肺結節後的你,不需要過分擔心,找到一個專業又有經驗的團隊,醫生的專業知識會幫助你渡過這一關。

參考文獻

[1] 陳萬青,孫可欣,鄭榮壽等..2014年中國分地區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分析[J].[J].中國腫瘤,2018,27(1):1-14.].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癌學組 中國肺癌防治聯盟專家組;.《2018年版肺結節診治中國專家共識》[M].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2018,41(10) : 763-771;.

[3] https://www.pulmonologyadvisor.com/chest-2018/pulmonary-nodule-accurate-incidence-screening/article/806623/.[J/OL].

[4] 2015年版《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CN)肺癌篩查指南》.[M].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相關焦點

  • 體檢發現肺結節竟是癌?關於肺結節,專家這樣說
    因體檢及早發現了癌變結節,及時切除了病灶,陽女士贏得了最佳手術時間,目前已經順利出院。發現肺結節一定是癌嗎?應該如何處理?該院醫生進行解答。哪些人是肺結節的高危人群?有研究結果明確提示,吸菸越多和所處環境的氣體汙染越嚴重,孤立性肺結節的發生率也就越高,其中還包括二手菸和三手煙。也就是說,長期吸菸或被動吸二手菸、三手煙人群,長期暴露在石棉、氡等環境下的特定職業人群,都是肺結節的高危人群。肺結節嚴重嗎?良惡性怎麼區分?
  • 體檢查出肺結節,大媽心慌交待「後事」 結節≠癌!九成肺結節與癌無關
    武漢晚報訊(記者祁燕 通訊員簡傑)「你聽說了嗎,那個誰誰才退休就查出肺結節,很快發展成癌,做了大手術!」在後湖周婆婆的廣場舞圈子裡,經常會聽見這樣的談論,她萬萬沒想到如今這事竟落到自己頭上。 患糖尿病多年,女兒孝順,每年都會帶周婆婆去醫院做個全身體檢,看看指標情況。
  • 體檢發現肺結節怎麼辦?關於肺結節的疑問,答案都在這裡!
    完善相關術前準備後,胸外科專家團隊為這名患者在胸腔鏡微創下行右上肺結節楔形切除手術,術中病理結果回報:右上肺浸潤性腺癌,進一步行肺癌根治術(右上肺葉切除+縱膈淋巴結清掃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術後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動,術後第三天拔管。因體檢及早發現了癌變結節,及時切除了病灶,為患者治療贏得了最佳時間,術後6天患者順利出院。
  • 體檢查出肺結節該怎麼辦?別慌,看看專家怎麼說
    現在體檢中發現肺結節的人數在不斷增加,它屬於一種多系統、多器官的肉芽腫性疾病,北京天健醫院呼吸科專家郭玉琴主任表示其病因複雜,可侵犯到肺部、皮膚、以及雙側肺門淋巴結等器官,且侵犯胸部機率可達80%。所以,肺結節的發生還是需要我們引起重視。那麼,從中醫方面是怎麼治療肺部結節呢?
  • 忍出的癌!這6個「小毛病」是患癌前的最後警告,很多人卻還在拖…
    從癌前病變階段發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幾年甚至數十年左右的時間。 癌前病變可能是你以為的「小毛病」,但是它可不是隨便忍忍就過過去了,癌前病變,這條癌症的最後一道防線,你一定要知道怎麼應對!
  • 體檢查出肺結節怎麼辦?如果有4個特徵,癌變機率大,別拖了!
    在體檢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拍胸片,不拍不要緊,一拍就慌了。有些人看到自己的體檢報告上寫著檢查出了肺結節,而且還標註著警惕肺癌。很多人立馬將自己的肺結節跟肺癌聯繫在一起,以為自己得了肺癌,感覺天都塌了。
  • 肺結節的癌變機率有多高?查出肺結節原位癌,或許不用太擔心
    肺結節通常代表的是三釐米以下結節,如果結節超過三釐米,這種稱為是腫塊。其性質上面主要有兩種,分別是良性和惡性之分,其中良性主要是結節病、肉芽腫、炎性假瘤等疾病。惡性的是腺癌、大細胞癌等疾病。肺結節的癌變機率是多少?肺結節癌變機率是多少,比如在三萬四千多人之中,發生肺結節的機率是18%,就在這些機率之中發生癌變的機率是30%。因此發生結節之後,還是有一定機率會發生癌變,需要認真對待,不要到最後演變成癌變。
  • 體檢報告上的肺結節究竟是啥?醫生:這幾類高危人群要特別注意
    ■天府早報記者段禎「磨玻璃密度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實性結節」,目前接受CT檢查的市民當中,不少被發現長有結節,再看到報告上寫下的這些字眼,沒有醫學背景的患者只能一臉茫然。肺結節患者的收診近年來呈增長趨勢,為此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在市級公立醫院中首先成立了肺結節診治中心,醫生建議患者發現存在結節問題時,及時接受專業排查,以儘早發現問題展開幹預及治療。所幸發現及時 肺結節確診為微小浸潤性腺癌想到已經年過四十,王女士每年都會到醫院做一次體檢,以保障自己的健康。
  • 體檢發現5mm的肺結節,半年後結節竟然變成了這樣
    最近我遇到了兩個肺結節的女病人,半年前體檢發現了肺結節,5mm的磨玻璃樣結節,十分緊張,聽別人說肺結節就是腫瘤,感覺就是腫瘤晚期了,很悲觀了。來看了我的門診,我仔細地看過片子後,結節比較小,患者沒有肺癌的高危因素,結節的形狀不像高危,當時告訴她們先不要緊張,這個肺結節目前惡性的可能性不大,建議隨訪觀察,她們半信半疑地回家了,這周來複查了胸部CT,一個病人的肺結節消失,另一個病人的肺結節變為4mm了,較前減小了,她們覺得不可思議,肺結節怎麼可能消失或變小了?
  • 鼻毛為何會「竄」出來?原因多半出在自己身上,別隨意拔掉
    這種情況也不同程度的給自己生活帶來了一些影響。有些人對外觀要求比較高,可能會直接動手拔掉,比如有清鼻毛的習慣,但這樣真的好嗎?對於女性而言,身上毛髮旺盛也是非常困擾的,可能到了夏天最關心的就是,如何健康不傷害身體的去除毛髮。而且有些人的鼻毛不是很明顯,但有部分人的鼻毛卻會長出來,因此也讓許多人陷入疑惑中。一、鼻毛為何會「竄」出來?
  • 體檢查出肺結節,怎麼辦?害怕肺癌,先看這2件事做對了沒
    原創 騰訊醫典 騰訊醫典現在體檢的項目越來越齊全,防癌篩查非常火熱。不少人在拿到體檢報告時,可能會看到「肺小結節」或「磨玻璃影」的字樣,心裡難免害怕。肺結節到底是不是肺癌?
  • 體檢發現肺結節是不是肺癌,切還是不切?記住腫瘤專家說的這3點
    31歲的公司職員撒撒(化名)前段時間做個了體檢,檢查結果出來的那天,她怎麼也想不通,自己怎麼就不幸得了肺結節。CT報告裡顯示:左肺下葉見小磨玻璃密度影,邊緣欠清,直徑4 mm。 撒撒一邊難過,一邊又疑惑,肺結節是肺癌嗎?我還有救嗎?我又該怎麼辦?
  • 智能系統輔助醫生「尋蹤覓影」 讓微小肺結節無所遁形
    賴主任介紹,很多人對於查出的肺結節十分恐慌,拿著報告單詢問醫生,得了肺結節是不是就意味著離肺癌不遠了,還是已經患了肺癌?賴婷妹主任說,其實這個大可不必。「肺部小結節並非一定意味著就是肺癌,因為肺結節95%以上都是良性的,惡性不足5%,所以不必太過恐慌。」
  • 6%左右的人CT查出肺結節,肺結節分為3類,這類結節惡性概率高
    隨著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CT檢查的普遍應用,每年體檢都會有不少人體檢查出肺結節。那麼什麼是肺結節呢? 肺部結節是影像學上一個密度增高的陰影,可以單發,也可以多發。我們在還不能明確診斷它是某一種疾病的時候,給它起名叫結節。
  • 害怕自己得癌症,做什麼體檢項目比較好?醫生說:做好這幾個就夠了!
    許多體檢機構都推出了動輒上萬元的體檢套餐,聲稱可以發現早期癌症。但從專業醫生的角度告訴你,體檢項目並不是越貴越好。體檢中心推出的高昂的癌症篩查項目也不能查出癌症,只是浪費錢而已。 真正能篩查出早期癌症的只有這幾個項目,而且經濟實惠。
  • 肺結節=肺癌?這四類人群已經被列入高危!
    近幾年,越來越多人在體檢中被查出了肺結節。雖然結節看起來只是影像上的一個小點,但大家也不免會恐懼,這個恐懼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害怕結節是癌;二是害怕結節將來會變成癌。那肺結節到底是什麼呢?它是不是等於肺癌?發現肺結節怎麼辦?
  • 近九成肺結節是良性,只需揪出10%惡性結節
    可是不是一檢出肺部小結節就要高度懷疑自己患了肺癌或肺部癌前病變呢? 在21日舉行的廣東省健康管理學胸部腫瘤及肺結節管理專業委員會2019年會上,胸外科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兼腫瘤治療中心副主任喬貴賓表示,對於肺部小結節要重視,但也不用為此擔驚受怕,因為差不多90%的小結節是良性的。
  • 有肺結節的人,都值得看一看
    詢問之下,原來是體檢的時候發現肺裡面發現了結節,個頭還不小。「那一刻她就好像看到了生命的盡頭,從感慨為何是自己遇到這種事,到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甚至開始做遺產分配?!」王醫生說,臨床上,像她朋友這般「談結節色變」的大有人在,但其實卻大可不必。 想要避免這種不必要的驚慌,我們首先要弄明白肺結節究竟是什麼?
  • 查出肺結節,離肺癌就不遠了?醫生:需從幾方面考慮,別太悲觀
    而另一個原因就是人們被查出肺結節後,因為對它不是十分了解,會誤認為是肺癌,從而內心產生恐懼、抑鬱,並且久久不能釋懷,長時間下去肯定會加重病情。首先當拍片檢查出肺結節時,沒有必要過於緊張,先看看自己是什麼情況,再做定奪。肺結節也是分情況的,一般的分界線為:小於5mm的結節基本都是屬於良性的。
  • 注意這5個細節,肺癌和肺結節好鑑別
    我們今天只聊肺結節,因為腫塊的良惡性比較容易診斷。 最近幾年重視肺癌篩查,很多人查出肺小結節,實際上大約20%的成年人存在肺結節。這其中良性遠遠多於惡性。但我們必須把這裡面的惡性小結節及時揪出來,也就是小肺癌,因為肺癌早期可以治癒! 而按照密度分類,肺結節又分為三種類型:純磨玻璃結節,混合磨玻璃結節和實性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