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2015]Simon Dack演講:試將彼心置我心

2020-11-29 醫脈通

[ACC2015]Simon Dack演講:試將彼心置我心

2015-03-16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2015年3月14日,第64屆美國心臟病學會科學年會(ACC 2015)盛大開幕。開幕式上的重頭戲仍是年度西蒙 戴克(Simon Dack)演講,這是美國心臟病學成就的重要展示和ACC每年的風向標。然而,今年的Simon Dack演講主題卻有點讓參會的心血管領域學術「達人」們摸不著頭腦——「I Carry Your Heart」,像是……愛的表白?


當暢銷書作者、醫生、教師、被冠以醫學界「好聲音」之稱的亞伯拉罕 韋爾蓋塞(Abraham Verghese)博士上場,並深情朗誦起美國詩人卡明斯(E.E. Cummings)的名作「I carry your heart,I carry it in my heart(我將你的心帶在身上,並將它妥善包藏)……I fear no fate,for you are my fate,my sweet(面對命運我從不恐慌,只因你就是我命運的方向)……」時,靜靜聆聽的與會者才確定,這的確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演講。


韋爾蓋塞(Abraham Verghese)博士


作為一個非心臟病學家,在匯集心臟病頂尖專家的盛會上演講,Verghese博士的勇氣和目的何在?原來,他想讓我們認識到一個不同於生物學和物理學意義上的「心」——「I carry your heart」詩中的心。


Verghese博士指出,就像在ACC年會這種大型會議上,同道之間溝通交流,討論最新的臨床試驗結果,交談是維繫人與人交流的紐帶。然而,當前醫學的發展使我們忽視了與患者交談接觸的重要性。


當我們進入醫學領域並日漸深入後,不斷接觸愈加高級的技術和醫學術語,但沒有一種術語能夠準確描述患者的痛苦。電子病歷促進了患者的規範診治和管理,但也使構成人類醫學故事的重要媒介——語言越來越少。Verghese博士指出,2013年《美國醫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電子病歷制度的實施使一個急診醫生常規的一天會花46%的時間敲擊電腦,僅有26%的時間來接待患者,每天平均敲擊4000下,處方325 mg的阿司匹林需要敲擊9下,接診一個胸痛患者入院需要敲擊179下。Verghese博士幽默地指出,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至球囊擴張時間。珍貴的時間和重要的交談機會卻浪費在生成一張處方上,而醫生真正與患者相處的時間卻很少。


另一方面,Verghese博士指出,醫生與患者的關係不同於社會上其他任何一種關係,這是一種強烈衝突的關係,是一種類似愛的情感。但不幸的是,這是一種不對等的愛。醫生談論的僅僅是患者的心臟,有血壓、射血分數等指標的心臟。但患者的真心你是否了解?患者因為某種疾病投奔醫生,渴望醫生用他的能力來救治自己;他會信任醫生並坦陳自己的秘密,袒露身體讓醫生觸摸。作為醫生,我們穿著正式的白大衣,就像一個白紙製成的禮服,這難道不是一種神聖的儀式嗎?當我們縮短這個儀式的時間,當我們不去聆聽或觸摸患者,我們就失去了交流的機會。患者常常抱怨:醫生不聽我訴說,不碰我,隨時準備打發我。難道我們不應當反思嗎?


作為作家和醫生,Verghese博士醫生的工作給他的寫作提供了素材,而他從寫作中獲得的反饋也幫助其了解患者,了解他們個體的痛苦、恐懼和治療以外的需求。他認為,理解一例住院患者的最佳途徑不是操作電腦,而是真正去探視患者。在床旁才能夠發現重要的患者信息以及檢查結果的合理性。


Verghese博士最後說,ACC 2015會在幾天的時間中討論大量心臟病相關的內容,而在此同時,如果我們也能秉著另一顆本心來進行討論,如果我們能夠在日常臨床實踐中能夠同時兼顧這兩種心,我們也許能獲得更大的成就感,我們就可以對患者說:「I carry your heart」。(張麗麗/文)


更多精彩>>>2015年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科學年會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河北多所高校大學生登臺演講:我說我校訓 善美立心間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新聞網記者張娜)1月5日,河北外國語學院舉行了「我說我校訓」演講比賽,12名參賽選手用生動的事例和動情的演講,打動了現場2000多名師生。正如該校副校長、團委書記陳樂音所言,看似是參賽選手在演講,其實是全校師生對踐行校訓發出倡議。
  • 「我是科學家」演講:分享科學與藝術交融案例
    2019年6月23日,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承辦的「我是科學家」演講第十二期在北京市77文創園劇場成功舉辦。中國科協科普部科普信息化處處長張斌出席活動。  活動現場,演講嘉賓分別從科技傳承傳統文化、科學成果可視化、幾何機器人、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幕後故事和教AI進行藝術創作等角度,分享了科學與藝術交融的精彩案例與科學故事。
  • TED演講:為什麼現代人越來越沒有同情心了?
    演講題目:為什麼我們失去了同情心?TED的隱性主題之一是同情心,這讓我很受觸動。我們已經傾聽了這些感人的演說:例如昨晚關於非洲愛滋病、柯林頓總統等的演講。而我也想談一些與同情心相關的想法我會從全球的層面談到個人的層面。I'm a psychologist, but rest assured, I will not bring it to the scrotal.
  • 奧斯卡《國王的演講》:從三點淺析國王成功演講的人生啟示
    《國王的演講》是一部有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於2011年播放以來,一直受到我們的喜愛,經典影片之所以是經典影片, 它會隨著時間的流轉變得越來越有價值,觀《國王的演講》,看到影片中的國王從口吃一步步走向成功演講,這個過程,我仿佛看到了自己。電影《國王的演講》由導演湯姆·霍珀導演,科林·費斯,傑弗裡·拉什主演的英國影。
  • 演講家何昌盛分享南蠻詩歌
    全國理論宣講先進個人、湖南省演講與口才學會副會長、永州市就業服務中心主任何昌盛先生應邀出席活動並發表熱情洋溢的即興演講,贏得了大家陣陣掌聲。 此次「瀟湘夜讀」的主題是分享詩人南蠻的詩歌。何昌盛先生對南蠻詩歌進行深度解讀、賞析,他說:詩人南蠻是用詩歌的語言說人話的激情燃燒者,南蠻詩歌小中見大,俗中見雅,平中見奇。
  • TED英語演講 | 我與蚊子的愛恨情仇
    我猜,由於我來自坦尚尼亞我有責任再次歡迎你們,謝謝你們的到來。So, first of all, before we start, how many of you in the audience have been in the past a victim of this bug here?
  • 白巖松美國耶魯大學的演講:我的中國夢
    央視主持人白巖松編者按:本文是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白巖松2009年3月31日在美國耶魯大學的演講,他以他個人的成長奮鬥為線索,從「家運」折射「國運」,濃縮了40年來中美關係發生的深刻變化,用真情講述了中國人的中國夢。整篇演講樸實無華,以小見大。特以此文,作為我們新欄目「名人演講選粹」的開篇。
  • 演講比賽主持詞:單位演講比賽主持詞
    參加本次比賽的選手分別來自我們的服務對象、窗口和機關工作人員,要求以演講的方式,結合自身經歷和工作實際,分別以「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被服務經歷」、「假如服務對象是我的親人」、「假如我是一名窗口工作人員」為主題,講述自己服務與被服務的切身體會,達到讓黨員幹部知曉什麼樣的服務是群眾滿意的服務、怎樣做好行政審批窗口服務工作的目的。
  • 科學網—「我愛地球媽媽」演講比賽引青少年關注環保
    本報訊 近日,由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部主辦,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中心等承辦的「我愛地球媽媽
  • 從電影《國王的演講》看如何克服演講的恐懼
    電影《國王的演講》中,演講前夕,尊貴的王爺蜷縮在妻子旁,茫然四顧,絕望地像個交白卷的小孩,這一幕可以看到只要是人都恐懼當眾演講,連國王也不例外。有一項調查顯示,美國人最害怕的事排在第一位的是當眾演講,第二位才是死亡。美國的教育和文化很多時候都在鍛鍊學生的演講能力,在這種環境下,人們還對公眾演講這麼懼怕,由此可見,當眾演講確實是讓人害怕但又不得不學的一門技能。
  • 村上春樹昨晚罕見在東京演講:翻譯是我的愛好
    而據日媒報導,現年68歲的村上春樹4月27日晚出席了在東京舉行的一場公開活動並做演講,暢談了自己對翻譯的看法。他在現場說,翻譯工作「總是禁不住去做。幾乎可以說是我的愛好」。作為日本作家的村上春樹卻極少在日本公共場合亮相,所以4月27日晚上的活動吸引了一大批日本讀者,460張入場券有超過4000人申請。
  • 浦東新區衛生系統舉行「我是一名家庭醫生」演講比賽活動
    頒獎  東方網通訊員蒲欣9月16日報導:配合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家庭醫生制服務模式實事推廣,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參與上海市社區衛生協會舉辦的《衛士杯》「我是一名家庭醫生」演講比賽。由浦東新區衛計委舉辦的、浦東新區醫學會全科學組主辦的、浦東新區北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辦的「我是一名家庭醫生」演講比賽決賽日前在新區北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行。 上海市衛計委自2011年起啟動了家庭醫生制度試點,通過近三年的探索,家庭醫生都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湧現出許多優秀的家庭醫生。
  • 科學家與青少年暢談「科學的詩與遠方」 我是科學家系列演講拉開帷幕
    7月9日,由中國科協科普部主辦、果殼網承辦的「我是科學家」演講第一期在中國科技會堂成功舉辦,中國科協科普部部長白希在致辭中如是說。  活動現場,來自上海天文臺的天體物理學家郝蕾,中科院聲學所海洋聲學技術中心副研究員楊波,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葉盛,中科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慧眼」天文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等四位演講嘉賓圍繞「科學的詩與遠方」進行了系列主題演講,通過講述個人科研故事與感受,向在座的青少年以及廣大網友傳遞科學之美。
  • 「我愛地球媽媽」演講比賽引青少年關注環保—新聞—科學網
    來自東城區回民小學二等獎的獲得者王梓希用一身「格格裝」吸引了全場觀眾的目光   近日,由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部主辦,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中心等承辦的「我愛地球媽媽」中小學生環保主題演講比賽在北京舉行。
  • 94歲英國女王發表演講,稱科學進步和人類同情心終將戰勝病毒
    在她罕見的演講中,她說:「我希望在未來的歲月裡,每個人都能對自己應對這一挑戰的方式感到自豪。」「我們之後的人會說,這一代的英國人和其他人一樣強大。「女王在罕見的電視講話中談到了「我們國家生活中的一個混亂時期」。在溫莎城堡錄製的一份信息中,她說,對這個國家來說,這是一個「越來越具有挑戰性的時刻」,帶來悲傷、財政困難和「巨大的變化」。
  • 清華女學霸英文演講:我三歲會唱國歌,一場疫情才理解含義
    這兩天,清華大學武漢籍學生張睿茹的英文演講《疫情後,我讀懂了萬眾一心 》刷屏並登上熱搜!在演講中,張睿茹講述了自己疫情期間的經歷。我是00後,2000年出生。三歲時我就會唱國歌,第一次聽到了萬眾一心,有的語言裡會翻譯成「無數人同一顆心」。Chinese have always demonstrated a strong sense of unity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
  • 南科大教授演講時講黃段子回應:段子是霍金的
    近日,李淼教授演講時講黃段子事件引發關注,對此,李淼稱段子來源於霍金。相信大家都此事件來龍去脈已經非常熟悉了,雖然作為局外人也不是這次事件的直接參與者,也許很多人抱著吃瓜的心態在觀察事情的走向。事件背後的東西也許值得我們去深思。
  • 李連杰大學演講 勸大學生未來只能靠自己(圖)
    [內容速覽]功夫明星李連杰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席「心靈陽光關愛中心」項目啟動活動,並在該校做演講。在學生提問環節,一名大學生的「求助」遭到李連杰當場拒絕。
  • 華人爸爸:令我膽怯的公眾演講,在加拿大讀小學的女兒已經做到
    剛開始,我們一幫中國同學只覺得自己英語不濟,不能隨心表達,但越到後來我越發現這絕不只是母語或外語的區別。因為即便用中文,我也很難如此迅捷地組織語言,去做一番輕鬆自如的即席發言。而同學們的發言既鏗鏘有力,又張弛有度,還配合著變化多端的表情、恰到好處的手勢。能有這樣的表現,並非偶然為之,而是日復一日。加拿大學生的能說會道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史蒂芬·霍金的最後一次演講
    11、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愛和愛我的親人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在2017騰訊 WE 大會中霍金進行了獨家視頻演講,展示了他為太空探索帶來的傑出貢獻與最新成果。這也是霍金在中國的最後一次演講。以下為霍金的演講原文。▼你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