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文學家觀察到了行星的誕生
Lira 艾爾瑪望遠鏡拍攝到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旋轉輪子,是恆星形成行星後留下的,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看到圍繞恆星的氣盤等細節。而恆星周圍的碎片圖可以推測幼年太陽系的形成,目前這個實驗包括作者參與的部分都還在進行中。阿塔卡瑪望遠鏡誕生於2011年。
-
天文學家觀察到了行星的誕生
恆星周圍盤狀物的高解析度圖像揭示了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圖解:阿塔卡瑪望遠鏡觀測到的原行星盤,揭示了幼年太陽系的形成。這些由恆星誕生後留下的氣體和塵埃組成的盤狀物給予了行星形成的原材料。圖源: ALMA (ESO, NAOJ and NRAO), S. Andrews et al. , N.
-
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行星誕生景象,重現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刻
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VLT天文望遠鏡,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一顆正在誕生的行星。,在旋臂上有一處明顯的扭曲,科學家分析,這個扭曲即將誕生行星,旋轉中心無疑將成為該系統的中心恆星。放到咱們熟悉的太陽系中,這顆行星距離中心的位置,大概和海王星到太陽的距離相當。
-
天文學家首次在一顆類日恆星身邊同時拍到兩顆行星
,在一顆類日恆星(左上,經過技術遮擋)身邊同時拍到了兩顆行星。ESO天文學家首次通過直接成像法,在一顆類日恆星身邊同時拍到了兩顆行星。這個行星系統距離我們大約300光年,名為TYC 8998-760-1。它就像是我們太陽系早年的翻版。
-
天文學家觀測到一顆奇特的氣態巨行星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 一個國際團隊近日報告說,他們觀測到一顆30光年外的紅矮星擁有一顆特別的氣態巨行星,其質量比現有理論模型的預測至少大了一個數量級,這顆「不應存在」的行星給現有理論帶來了挑戰。
-
天文學家第一次確認,一顆地球大小的流氓行星在銀河系內飛馳
但是現在,天文學家認為他們發現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流氓世界:一個微小的、自由漂浮的星球,大約是地球的質量,在銀河系內飛馳。該發現於10月29日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上發表,它可能標誌著有史以來探測到的最小的流氓行星,並且可以幫助證明由來已久的宇宙論。
-
行星寶寶是如何誕生的?天文學家拍了一張「太空彩超」
行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在最近發布的一項研究中,天文學家動用「地表最強地面望遠鏡」拍攝到了一張照片,可以很好地闡述這一過程。這顆被命名為PDS 70的行星距地球370光年,是一顆氣體行星,質量是木星的數倍。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
科學家發現氦逃逸了巨型行星的大氣,哈勃望遠鏡的觀測表明,一顆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在距地球200光年的系統中失去了大氣。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圍繞行星的氣體包層延伸到了太空。結果出現在5月3日的Nature中。
-
歐洲南方天文臺首次直接觀測到行星誕生:塵埃和氣體呈螺旋狀旋轉
歐洲南方天文臺首次直接觀測到行星誕生:塵埃和氣體呈螺旋狀旋轉 Emma Chou • 2020-05-21 18:24:22 來源:前瞻網 E2936G0
-
發育階段的行星首次被科學家觀測到!
Sphere設備是設在智利境內阿塔卡馬沙漠的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VLT)」的一部分,利用Sphere設備獲得的觀測數據,一支研究團隊得以分析這些原始行星盤的細節,進而顯示新興行星如何導致它們改變形狀。其中一顆恆星位於天蠍星座(Scorpio),距離地球約600光年。
-
天文學家首次拍到行星誕生過程的清晰照片
行星誕生過程的首個直接證據被發現。行星是從環繞恆星的塵埃盤中誕生的,在那裡,寒冷的氣體和塵埃會慢慢凝聚在一起變成行星。但是一直以來,天文學家都沒有直接看到過這一過程。幸運的一天終於來到。最近天文學家通過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在恆星「御夫座AB」周圍的塵埃盤中,直接看到了行星的誕生過程。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次看到塵埃盤中的物質,是如何扭曲纏繞在一起,變成行星胚胎的。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和地球相似的「流浪行星」
行星會不會也和人一樣呢?宇宙中有數不清的行星。有一些循規蹈矩地圍繞恆星運轉,而有一些卻在空曠寒冷的太空中獨自流浪。和《流浪地球》中因太陽行將就木而被迫在人類操控下流浪的地球不同,這些流浪行星大多是在年幼時,因為和同一個行星系統中的其他行星發生引力糾葛而被甩出來的。理論上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流浪行星。但是由於這些行星遠離恆星,基本上都很難發現。
-
人類第一次在銀河系之外發現了一顆行星
迄今為止,人類已經在太陽系外發現了數千顆行星,並估計整個銀河系內的行星數量超過400億顆,而現在,人類第一次在銀河系之外,找到了行星的蹤跡。銀河系的直徑達到甚至超過了10萬光年,而其他星系至少也在數十位萬光年之外,分辨其中的恆星都不容易,更別說本身不發光的行星。
-
天文學家發現了第一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行星
天文學家們發現,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正繞著一顆白矮星運行。這一前所未有的發現表明,行星有可能可以在它們的母恆星劇烈的死亡爆發中倖存下來。想像一下,一顆大約和地球大小相當的、昏暗的晚期恆星,每34小時就有一顆巨大的木星大小的行星圍繞它運行,這絕對是一個奇怪的景象。較小但密度更大的天體,似乎控制著視覺上根本不匹配的天體形態。
-
驚奇,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行星誕生於一個旋渦?
驚奇,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行星誕生於一個旋渦?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太陽系有八大行星。行星誕生於吸積盤上,遵守「提丟斯-波德法則」。關於行星誕生的機理,主要有「核心吸積」理論、「引力不穩定性」理論和「旋渦」學說。核心吸積理論認為:在萬有引力作用下,星際的氫氣和氦氣雲互相撞擊,直到其核心的密度和溫度足夠燃燒起來,就誕生了恆星;其餘殘留物圍繞在恆星赤道面上形成一個薄的吸積盤。吸積盤內重元素的固體顆粒聚集到一起形成「星子」。「星子」吸引周圍的氫氣、氦氣和重元素,迅速聚積為氣體行星和固體行星。
-
人類首次觀察到行星誕生,專家解讀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圍繞御夫座AB星旋動的圓盤內出現「扭曲」,科學家認為那是行星正在形成的位置。新京報訊(記者 張璐)據外媒報導,國外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設在智利的望遠鏡,在距地球520光年的御夫座AB星附近,捕捉到行星的誕生過程。據悉,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直接捕捉到一顆行星誕生的過程。
-
巖石行星的「最強boss」,距地39光年,也是一顆可憐的星球
根據國外媒體報導,在距離地球730光年之外的地方,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宇宙中最大的巖石行星,它大約有39個地球那麼大,如今正在圍繞著一顆恆星快速地運轉著。天文學家將這顆巖石行星取名為「TOI-849b」,通過目前得知的觀測數據,它雖然如今是一顆巖石行星,不過這並不代表著它一直都如此。
-
人類拍到行星誕生過程 距離地球520光年
據最新一期《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報導,法國PSL大學的科研團隊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設在智利的超大天文望遠鏡(VLT),首次拍攝到遙遠星系中一顆行星誕生時由氣體和塵埃形成的巨大螺旋盤。項目負責人、巴黎天文臺的安託尼·博卡雷迪表示,天文學家觀測過無數地外行星,但並不知道行星究竟如何形成,只有觀測到像奧裡加星系這樣年輕的系統,才能真正了解行星的形成過程。
-
天文學家首次在另一個星系發現一顆候選行星
自 1992 年以來,天文學家已經在銀河系內發現了數千顆行星。在其它星系裡,行星肯定也很普遍。但由於距離遙遠,要發現其它星系中的行星非常困難。現在,Harvard-Smithsonian 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天文學家首次在另一個星系發現了一顆候選行星。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膨脹的紅巨星吞噬行星
這對太陽系內側行星而言意味著毀滅,如果地球那時候還有生命存在,那麼無異於在現在的金星上開拓棲息地。體積膨脹是太陽紅巨星階段新的開始,不斷擴大的最外層將軌道內側的行星吞沒,其中就包括地球,顯然地球會被逐漸蒸發至核心消失。但太陽的壽命還將繼續,直到最終完全冷卻下來,變成一顆白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