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寧波河道藍藻水華多發 內河管理處:總體可控

2020-11-28 騰訊大浙網

圖為工作人員在打撈藍藻

近日,不斷有熱心市民向寧波城管部門反映城區內河水體整體偏綠。記者昨天從寧波市城管局內河管理處了解到,針對當前部分河道藍藻明顯增多情況,各地已紛紛採取措施防控藍藻水華,目前水體總體處於可控狀態,未出現大規模水華爆發的嚴重現象。

藍藻水華現象是指藻類在水體中形成優勢種群並大量繁殖,最終使水體呈現藍綠色的現象。藍藻爆發會直接影響河道水質,破壞生態系統,誘發水體惡臭,嚴重時會致使魚類死亡。

「與國內大部分城市河道相似,我市城區內河受生活汙染影響,水質氮、磷等指標偏高,處於富營養化水平。」內河處專業人士介紹,近期夏季高溫持續時間長,雨水稀少,因此導致了水體中藍藻、綠藻等藻類大量繁殖。

最近內河管理處專門就補水與水利部門進行了銜接,水利部門日補水量約100萬立方米。內河部門管理的屠家堰翻水站、黃家河翻水站均全天候翻水,同時,澄浪堰、保豐碶等沿江閘門候潮排放,加速對內河水體的置換。

各地也積極行動防控藍藻。如鄞州中心城區有約10萬平方米水域受藍藻影響。鄞州區城管局對藍藻初發河段採用投放生物藥劑方式滅殺藍藻。下應街道鍾家橋河段藍藻在剛爆發時即潑灑生石灰,其藍藻繁殖得到有效控制;對爆發嚴重的河段如三橋江、前塘河支河等,依靠除藻降磷劑、高效微生物菌劑及生態酶等藥劑的綜合調配,使用專業噴灑機在水下進行噴灑,物理吸附並分解水中藻體、降解有機汙染物。

城管部門工作人員表示,藍藻爆發有一定客觀原因,但市民平時對水質的呵護也很重要,希望大家愛護水中的魚,促進水生生態系統優化改造,不要在河裡洗東西,不向河裡丟垃圾。

相關焦點

  • 太湖流域水質向好 總磷濃度、藍藻水華仍待改善
    據會上披露的消息,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十多年來,在流域經濟總量翻番、人口增加一千多萬的背景下,流域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但距離「還太湖一盆清水」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太湖總磷濃度高、藍藻水華多發頻發兩個方面。太湖流域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最具潛力的地區之一。隨著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的全面提速,其流域水環境情況受到關注。
  • 湖北一水庫裸藻水華暴發,中國綠髮會提五建議:生物學防治
    據澎湃新聞報導,4月26日晚,安陸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安陸「水華」現象產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是今年開年以來,安陸一直沒有明顯降水,府河水質缺乏流動性;第二,近期氣溫升高,是裸藻水華暴發的高峰期;第三,府河沿線工業汙水直排已經整治完成,但生活汙水直排現象仍然存在,多種因素疊加導致此次「水華」暴發。
  • 城市環境所在水庫藍藻水華發生和消退後浮遊細菌群落動態研究中...
    城市環境所在水庫藍藻水華發生和消退後浮遊細菌群落動態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9-01-15 城市環境研究所 然而,在全球氣候變化和水體富營養化加劇的背景下,水庫藍藻水華暴發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生態環境問題。監測藍藻和浮遊細菌群落的動態變化、研究藻菌的相互作用及控制浮遊生物群落演替的關鍵因子,將有助於水庫水質優化管理、預防和控制有害藍藻水華發生。
  • 提升太湖控藻能力 保障河湖生態安全
    成了擺在太湖流域濱湖城市河道管理者面前的難題。  在太湖藻型生境短期內難以徹底改觀的背景下,為破解太湖藍藻水華沿岸帶堆積對連通河道輸入性水華堆積影響嚴重的難題,「十三五」國家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梅梁灣濱湖城市水體水環境深度改善和生態功能提升技術與工程示範」項目設置了攻關課題「梅梁灣藍藻水華控制與藻源性有機物處置技術集成與工程示範」(2017ZX07203-001)。
  • 夜光藻多發期能不能換水?怎麼換水?
    那在目前這種水體發光的多發期能不能換水?怎麼樣才能夠換水對池塘發光的處理才有幫助?十幾天前群裡討論過:養殖水體是發光一般是由夜光藻或者發光弧菌引起的。但是夜光藻其他甲藻相比,夜光藻的外形特徵是:夜光藻個體大,夜光藻細胞直徑為:200~2000μm(微米),明顯的比一般的甲藻大。
  • 我國學者發明放養鰱鱅控制湖泊藍藻水華——關注東湖養魚專題之三
    藍藻水華,是指一種又稱為「藍細菌」的光合自養生物--藍藻,在富營養湖泊中快速生長,在水體表層大量聚集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藻類聚集體。構成水華的藍藻群體大量滋生後又大量死亡,分解時散發出難以忍受的惡臭,汙染空氣;同時大量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氣,常造成大批魚類窒息死亡。更為嚴重的是,水華中還含有一類名為微囊藻類的毒素,被認為是強烈的致癌物質,直接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存。
  • 水產養殖池塘裸藻水華的特點、危害和調控方法
    能夠形成水華的藻類有藍藻、甲藻、硅藻、隱藻、綠藻、裸藻等,其中,藍藻、甲藻水華比較常見,它們的危害和防治已為大家熟知,而對裸藻水華認識較少,其對水產養殖生物的危害以及防治措施報導也較少。但在近幾年,隨著水源的日趨緊張和養殖密度不斷提高,無論是精養魚塘還是精養蝦塘,裸藻水華均時有發生,給養殖生產造成了較大損失。
  • 水華 - 水華-海洋 -中國天氣網
    水華「水華」(water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絕大多數的水華是僅由藻類引起的,如藍藻(嚴格意義上應稱為藍細菌)、綠藻、硅藻等;也有部分的水華現象是由浮遊動物——腰鞭毛蟲引起的。「水華」發生時,水一股呈藍色或綠色。這種在自然界就有的「水華」現象,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記載。另外,水中出現此現象(一般呈紅色)則為赤潮。淡水中富營養化後,「水華」頻繁出現,面積逐年擴散,持續時間逐年延長。太湖、滇池、巢湖、洪澤湖都有「水華」,就連流動的河流,如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下遊漢口江段中也出現「水華」。
  • 城市環境所在水庫藍藻水華發生和消退後浮遊生物群落動態方面取得...
    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雙重影響下容易引發湖庫藻類水華,嚴重威脅生態系統穩定性和供水安全。真核浮遊生物作為水生態系統食物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水體自淨和水質穩定方面發揮關鍵作用。水生態系統中,真核浮遊生物具有很高的物種多樣性,包含少量的優勢種和大量的稀有種。
  • 處理池塘濃綠水、裸藻水華有絕招
    處理池塘濃綠水、裸藻水華有絕招出處:天門湖北海大 作者:竺定軍 餘雙慶 水產養殖網 2015-09-08 09:40:00> 一、案例描述每年7-9月份,隨著池塘水溫升高,投餵量加大,存塘量增加,池塘的氮攝入迅速積累,殘餌糞便等有機物大量沉積,加上池塘調水改底等操作少,頻繁使用尿素、碳銨等無機肥,導致很多池塘出現濃綠水,甚至裸藻水華。
  • 和藍藻水華「較勁」30多年 武漢科學家巧用超聲波治理藍藻
    軍運會期間,中科院水生所的專家就用這項新神器,開展了鐵人三項賽區的除藻和水質提升工程。研發這項技術的,正是跟藍藻水華「較勁」30多年的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李仁輝和其團隊。人物簡介李仁輝,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
  • 雲南麗江古城水源變色引猜疑 官方:系多甲藻水華
    雲南麗江古城水源變色引猜疑 官方:系多甲藻水華 2017-08-16 17:26:4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滇池為何重現藍藻水華
    從南往北吹的風將整個滇池內漂浮在水面上的藍藻匯集到了北岸,形成了近期發生的藍藻水華現象。受到西山高大地形的影響,風颳到滇池大壩附近時風速大大降低,使這一帶成為了藍藻的「避風港」。而這一帶恰恰是遊人最多的區域,也就容易產生負面輿論。其實除了北岸,滇池其他水域藍藻數量與往年相比並沒有明顯增加。
  • 今年巢湖未出現大面積水華現象
    2013年07月25日 10:27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新聞摘要  據合肥日報報導,據市環保部門權威發布,今年以來巢湖未出現大面積水華現象,巢湖湖區藍藻水華面積
  • 漁機所「一種藍藻門微囊藻水華中出現硅藻生長的培養方法」獲得...
    由漁機所王小冬等人發明的「一種藍藻門微囊藻水華中出現硅藻生長的培養方法」已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利授權號:ZL 201910160730.0。  該發明是一種藍藻門微囊藻水華中出現硅藻生長的培養方法。
  • 處理池塘濃綠水、裸藻水華有絕招_淡水養殖(水質調節技術)_水產...
    處理池塘濃綠水、裸藻水華有絕招出處:天門湖北海大 作者:竺定軍 餘雙慶 水產養殖網 2015-09-08 09:40:00 一、案例描述每年7-9月份,隨著池塘水溫升高,投餵量加大,存塘量增加,池塘的氮攝入迅速積累,殘餌糞便等有機物大量沉積,加上池塘調水改底等操作少,頻繁使用尿素、碳銨等無機肥,導致很多池塘出現濃綠水,甚至裸藻水華。
  • 水產養殖貼士:水華調控 勿把裸藻當藍藻
    裸藻水華多發生在靜水、有機質豐富的小水體,水庫、河溝、江河等較少見。裸藻適宜生存的溫度範圍很廣,水華形成的適宜溫度為20℃-35℃,生長時間橫跨春、夏、秋三個季節,尤以6、7、8、9月份生長最旺盛。裸藻水華顏色呈綠色、藍綠色,這點跟藍藻引起的水華很像,較難鑑別,可通過測量pH進行鑑定,裸藻絕大多數生長於pH6.5-8.5之間的水體中,而藍藻大量繁殖時,pH多在8.5以上。
  • 南京地理所揭示湖泊水體陽離子對藍藻聚集及水華形成的促進機理
    通過解析不同陽離子條件下EPS的水力學行為及構效異質性,結合微囊藻顆粒的原位聚集觀察,可豐富對藍藻水華形成機理的認識。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江和龍課題組的徐華成等研究人員在前期水華藍藻EPS結構組分表徵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傳統分析和先進表徵手段,在不同陽離子環境下EPS的水力學行為、構效變化及其對水華形成的促進機理研究方面取得初步進展:  EPS在不同陽離子條件下的水力學行為差異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