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經濟數據造假全揭露 那些假數據都是怎麼來的?

2021-01-08 搜狐網

  儘管上到中央領導人,下到普通老百姓,對地方數據造假早已經「人人喊打」,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也在加大查處和懲罰力度,情勢確有很大改觀。然而不時曝光的造假行為還是讓人難言樂觀。

  不必多言,地方的經濟數據是地方經濟發展動態的量化指標,是中央對地方經濟發展實施決策、制定政策重要依據。如果地方經濟數據失實,會直接導致中央對地方經濟發展形勢的誤判,進而影響施策的科學性和精準性。

  那麼,地方數據造假現狀咋樣?那些假數據是怎麼來的?地方經濟數據造假問題該如何解決?證券時報記者進行了一些調查、採訪,管中窺豹來看地方經濟數據造假。

  一場「自上而下」的擠水分

  「從遼寧爆出統計數據注水之後,幾次去省裡開會都強調統計數據質量問題。」一位東北某地區統計局局長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從上學時學統計就知道數據有水分,參加工作了給數據摻水分,到現在快退休了給數據擠水分。「我的工作生涯不僅在跟數據統計打交道,更是在跟數據水分打交道。」

  在這位統計局長看來,近兩年來的統計數據質量確實有所提高,可能絕對數上有水分,但大體趨勢上沒問題。還有一問題,就是好多「水分」是歷史問題,他舉例說,2000年工業增加值多報1個億,這1個億每年都跟著作為基數,在絕對數的增加這個水分一直都在。

  另外一位中部省份的統計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其實,近幾年有不少地區早就開始對本地區GDP擠水分,只是不為媒體所知而已。不可否認,當前有些統計的水分是指誤差、技術、填報等小範圍的誤差,這主要是由基層統計人員素質以及對群眾統計認識有限引起的。故意造假這種大水分,基本不存在。

  如果細心一點,從遼寧自曝以來,好多三線城市、縣級城市數據擠水分明顯,出現負增長。以上述統計局局長所在地為例,2017年經濟增速為負增長4%多,工業增加值就是負增長40%多。

  在接受證券時報採訪的多位統計人士看來,這場擠水分是自上而下的,不是說一說,喊一喊的問題,這在以前哪個地方公布出經濟不是增長而是負數這是想也不敢想的!提高數據質量是趨勢,而統計人更是樂見其成的,同時更多的希望統計部門只是一個數據匯總部門。

  「這個自『上而下不』並不是自上而下的數據有水分,而是中央這次是動真格的了,下定決心告別『 GDP 主義』,不怕家醜。」 上述中部省份的統計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儘管此前中央對地方統計數據注水、造假這個情況是知道的,要是沒有刮骨療毒的決心,這些地方也不會自曝。

  在採訪中,業內人士認為,接下來應該還有更多的地方也要加入擠水分的行列中。經濟要「高質量發展」,擠水分、去虛假,當是第一步。

  一位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專家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數據造假實際上非常難,因為統計環比、同比數據是環環相扣的,不同經濟指標之間又有內在的邏輯聯繫,一年一個數據造假就意味著後面所有的年份都需要造更多的假來填補以前的水分,越到後年作假越難。

  由於地方統計數據曝出不少問題,對全國統計數據也有所擔心。上述統計專家表示,目前,我國實行國家、地方獨立核算。方法雖一致,但數據上一直存在著差異。國家核算GDP的基礎數據主要來源於國家統計局調查隊,工業、能源、投資等企業聯網直報的數據也是經過修正的,中小微企業及農業數據等採取抽樣調查,由國家統計局垂直管理的各地方調查隊實施。每個部門核算完成之後,還有要經過反推核算。

  「每年公布的全國數據,本身就是擠出地方水分後的結果。」該專家指出。

  假數據是怎麼來的呢?

  數據造假也有講究。憑空直接修改數字的手段太過低級,也很容易露出馬腳,因此必須玩點花樣。數據造假有哪些手段?

  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增幅一直主力,也更是各級官員工作的「重中之重」,投資的「快速增長」能帶來GDP增幅「跑步前進」。而固定資產投資和招商引資則是數據作假的重災區。

  固定資產投資造假

  「投資這塊水分大,尤其是固定資產投資。」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有些地方過去的年度數據裡面的固定資產投資數據都大於當年的GDP值,這裡面的水分有多大,可以想一想。

  一種情況是地方政府和投資者私底下籤一個合同,投資金額、投資年度等數據都由地方政府自己隨意填寫,投資額往往是實際投資額的幾倍甚至幾十倍。另外一種情況,就是項目連有都沒有,虛報投資項目,而且不少地方政府對投資數據的要求是每年都要增加,報上去後無論落實與否數據都降不下來。為了保持投資增速,還連年「追加」。招商引資造假

  招商引資一直以來是地方政府重點關注的指標,因為外資的引入往往還伴隨著國外先進技術、管理、設備等,容易成為地方政績的亮點。

  主要造假方法一種是地方政府將人民幣匯到香港或其他境外,註冊成立殼公司,然後將人民幣轉成港幣其他外幣,再匯回本地作為外資進行投資,其中的匯兌損失則由地方財政局負責。有些地方政府甚至成立引資專項基金,實際上是應對匯兌風險的資金池。還有就是直接買外資。政府花錢請外商註冊成立殼公司,或者有專門中介公司,一段時間後把資金轉走。假出口

  維繫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淨出口與投資、消費並駕齊驅。如果淨出口數據不理想,則將嚴重拖累整體增長。假出口除了粉飾數據、假造政績外,出口企業還能騙取出口退稅、獲取灰色收入。

  出口數據作假主要做法是出口企業讓物流公司的貨櫃車不停變換牌照,反覆進出關,同一批貨物多次報關通關,虛增出口額,同時騙取出口退稅。尤其是在保稅區,由於區內關外的政策優惠,這種做法實施起來更是簡化便利。某些地方的物流公司甚至已形成成套的業務模式。另外,進出口數據造假可以為資本外逃和假外資流入提供便捷的管道,為金融安全埋下隱患。稅收造假

  GDP增長,財政收入需要跟上增長。而稅收收入是地方公共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地方公共財政收入造假,主要從稅收入手。最省事的是徵收「過頭稅」。即預收一年或者幾年的稅款,或者利用各類名目加重當年的稅收。這種手段被廣為應用,此前也多次曝光。

  另外一種常見的方式是利用「稅收空轉」達到虛增財政收入的目的。稅收空轉主要是指政府通過預徵稅款、實行完稅獎勵、無償出借財政資金給應稅單位繳稅的做法。實際上是,資金以稅款的名義經過納稅人、銀行、稅務局、財政局周轉一圈後,又回到其原始位置的周轉活動。

  第三種就是構造虛假交易。例如兩家國企進行一筆無實質意義的帳面土地交易,錢從政府的左口袋進,右口袋出,但是這個過程中產生了稅收。

  此外,全國聯網統計直報指企業消生產、消費、經營、效應等數據不再層層上報,而是直接上報全國統計系統,通過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數據的公開透明度和統計效率。

  但個別地方政府自有對策,在聯網統計直報中前幹預企業的真實獨立上報,編造企業虛假數據,要求企業填報虛假數據,代填代報企業數據等等。企業在聯網直報前需要經過政府提前審核,才能上報。

  「其實這些數據注水、造假手段並不高明,無非就是故意虛報、虛構增收、空轉等,也容易被識破。儘管一直淡化GDP考核目標,事實上經濟發展指標仍然是目前最明顯的成績單,關乎地方領導怎麼升遷。」上訴地方統計局局長對證券時報記者無奈道,儘管經濟指標註水情況好轉,但數據注水的範圍卻增加,比如「社會」、「民生」等領域是新注水領域。國家有提到的指標對地方官員都是一種政績,都需要指標增長來配合。

  地方經濟數據也有漏報、少報

  其實,地方經濟數據也有與虛報、多報相反的問題,就是漏報、少報。

  根據2004年全國第一次全國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的各省份經濟數據,有的省份確實存在多報、虛報的情況,有的省份則是少報的情況。廣東省經過普查,發現GDP多了2800億元;浙江多了400億;上海也多了600億;北京更是多了1800億;當然也十二個省份普查之後數據少了。

  對於GDP漏報、少報的情況,主要是由於逃稅的原因。這種少報,隨著民營企業的增加而增加,也隨著服務性生產的增加而增加,更隨著灰色經濟的相對重要性的增加而增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黃有光認為,中國的GDP,因為虛報而被誇大的部分,很可能已經小於因為少報而被低估的部分。

  上述統計局局長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在此前的統計數據裡面確實也存在不少壓低的行為,比如之前有貧困縣的評選,得到貧困縣稱號就有各種優惠政策措施,還有就是鄉鎮企業統計覆蓋不全,為了偷稅漏稅刻意隱瞞,一些受災數據存在刻意誇大。還有就是現在網絡送餐、美容等等那些數據都未統計。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認為,中國實際的GDP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要高,造成隱形GDP的第一個原因是,GDP的統計方式造成的低估。另一個原因是逃稅。

  瑞穗證劵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指出,近年來,中國新經濟的快速發展超出預期,行動支付、大數據、雲計算、網際網路+等帶動產業革命與產品創新。然而,現有統計往往是適用於傳統商業模式,並大多以法人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為主要調查對象。對新產業、新業態、新型商業模式等統計有所遺漏,同樣容易造成GDP的低估。

  目前,民營經濟佔GDP的比重應該超過55%。早在2008年摩根史坦利就估計中國實際GDP較官方數字被低估了30%,原因之一就是有相當數量的商戶在個人消費中並不開具發票。國家還規定,月營業額不足3萬元的小微企業免稅,這樣就更難統計了。

  共享經濟也存在難以統計的問題,傳統的生產統計以法人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為主要調查對象,但共享經濟、共享住房、共享汽車、共享車位、共享圖書,參與者大多是居民個人,因此傳統的統計調查方法,很難完整採集到相應的生產數據。

  地方GDP造假問題該如何解決?

  1

  嚴懲

  防範懲治統計造假,國家已採取多項措施。2016 年 10 月中央深改組第 28 次會議通過《關於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2017 年 6 月 26 日召開的中央深改組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兩個重要文件:《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統計違紀違法責任人處分處理建議辦法》。

  數據顯示,2016年,國家統計局直接查處的15個案件,包括一些重大統計違法案件,涉及9個省區市,每案處理的人都在10人以上,內部通報的違法違紀案件達20多項。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數據失真帶來的問題是方方面面的,會影響我們科學決策的各個層面,影響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進程。對造成不真實的數據的責任人,包括主觀的造假和客觀的能力不足造成的數據偏差,都是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統計數據的真實與否,決定了決策諮詢服務的價值。」潘建成說,為提高數據質量,國家統計局2017年4月宣布成立統計執法監督局,充分發揮統計執法監督利劍作用,維護統計數據真實準確。《統計法》和《統計法實施條例》,也會對數據造假和統計偏差進行追責。

  2

  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

  除了嚴懲之外,國家統計局將在2019 年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改革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產總值核算將從原來的各省區市統計局負責,改革為國家統計局組織領導、各省區市統計局共同參與的統一核算。從嚴審核地區生產總值數據,從而確保地區生產總值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基本銜接。

  潘建成指出,一方面是要加快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過去各個地方數據與全國數據不一致,或多或少與部分地區出於政績考核等目的對GDP數據的幹預有關。另一方面,要加強資產負債表的核算工作,GDP是一個流量統計指標,是增量指標,不是存量。通過國家和地方資產負債表的核算,不僅可以把握存量的增長,還可以了解資產存量中有多少負債在裡面,金融風險有多大,是不是在可控的範圍內。

  3

  績效考核取消GDP考核指標

  此外,業內一直在討論的解決辦法就是績效考核取消GDP考核指標,而採取其他指標。潘建成指出,中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要追求的不是經濟規模的擴張,更多的應該是經濟質量的提升、效益的改善、結構的優化、效率的提高以及更多的綠水青山和更和諧的社會氛圍。對於盲目追求速度,甚至是不惜主觀幹預統計數據來追求速度的行為,容忍度越來越低,打擊力度也會越來越大。

  各地地方政府也在行動,2017年12月以來陸續召開的多省經濟工作會議都在淡化GDP考核。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唐建偉指出,各地淡化GDP增速,說明各地的政績觀在改變。原來的政績目標主要是追求經濟增長,為拔高政績難免有「注水」的現象。現在淡化GDP的考核,也就是說,未來政府的目標導向轉變了,增長方式也在轉變,從絕對值的增長轉向質量的提升。

相關焦點

  • 方舟子:魏於全院士被指造假該怎麼處理(圖)
    院士被指造假該怎麼處理?是服軟還是死扛,是個問題。漫畫/冷潔  揭露學術造假,有的容易,有的難辦。像一稿多投、偽造學歷、抄襲這類的造假,是很容易發現和認定的,我們揭露的也比較多。  這個事件,固然有屬於學術爭議的部分,例如魏於全用來指導實驗的理論基礎是否能成立,專家們的看法就不太一致;但是人們更關注的,是他的實驗結果是否有假。而自從司履生把爭論公開以後,就已經不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事了。
  • 中科院女博士論文造假真相:數據造假難以發現
    該博士的導師林國強院士在接受《青年周末》記者採訪時表示,該生為何造假,他到現在都不明白;當時抽查學生論文時,並沒能抽查到這一篇;事後他們花了半年時間才證實其造假。女博士造假事件,反映了什麼問題?記者在對北京的部分博士進行調查時,100%的被訪者都說,導師不動手做實驗;有博士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實驗數據是否真實,導師只有聽學生的。
  • 選秀節目《Produce101》因數據造假宣判,6毛錢的賠償有何目的?
    近日在韓國一場特殊的案件進行了宣判,這場案件是由於數據造假引發的。韓國選秀節目《Produce101》(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創造101》)製作人安俊英、金勇範,因為數據造假欺騙觀眾,最後被法院判決。分別被判處兩年和一年零八個月有期徒刑,以示警告。這一事件曝光之後,讓民眾知道了一個新詞,那就是數據造假,難道明星的數據還是假的?
  • 如何看待,網傳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涉嫌論文數據造假
    最近小編在網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則信息,網上流傳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約 47 篇論文涉嫌數據造假11月15日起,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等消息在網上熱傳。
  • 曾轟動一時的,全球3大科研造假騙局!
    對於造假的新聞我們早就已經聽過不知多少,但是每一次聽到都還是會生氣,而在造假裡面最惹人反感的就是科研造假。造假這種東西不應該出現在科學的領域,它的出現是對我們心目中最為純潔的科學最大的玷汙,更加是對於無數科學界的先賢的不敬,是所有人為之不齒的事情。
  • 那些學術造假的人,最後都怎樣了?
    那麼,那些曾經學術造假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呢?為了此文可以堅強的活下來,筆者將重點放在國外友人身上,小夥伴們也權當搬磚之餘找找樂子 ~一、美人研究者 偽りに墮ちて.avi1、「學術女神」小保方晴子4、小保方晴子的結局經歷了學術造假被揭露、論文被撤稿,身上又背負了導師的性命後小保方晴子的下場是什麼呢?放心,我們的女豬腳並沒有怎樣,相反,過的風生水起。小保方晴子所著新書《那一天》,2016 年 1 月出刊以來已發行逾 25 萬冊,光一年版稅就收了幾千萬日元。
  • 疫情數據造假曝光,真相要比想像中的可怕!
    隨著新冠肺炎病毒不斷的爆發,相信大家也都有看到這個號稱全球醫療水平最高國家的美國的所有應對措施,如今成為全球最落後的存在實在是有點讓人感到了奇怪,並且這也成為了美國的黑歷史,而美國的疫情真的就是所公開的那樣嗎?
  • 數據造假背後,偶像選秀節目的共謀
    鬧得沸沸揚揚的偶像選秀節目《Produce101》系列數據造假案終於落下帷幕。隨著節目製作人安俊英、金勇範分別被法院判處兩年有期徒刑和一年八個月有期徒刑後,韓國官方也於近日公布了造假受害者名單。作為製作方的Ment回應稱:部分造假受害者已經協商完補償內容,還有部分受害者仍在商議中。然而這些本該用實力證明自己的偶像們卻錯失了最寶貴的時間與機遇,一切都於事無補。
  • 流量焦慮、數據造假……直播帶貨,一場亂鬨鬨的盛宴
    數據造假一直是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潛規則」,一切靠數據說話的直播帶貨,在數據造假上來得更加兇猛。  近期,有財經自媒體發布視頻,拆解了MCN機構的運作套路,詳細介紹了目前頗受追捧的直播帶貨的各類騙局,引發大眾關注。MCN(Multi-Channel Network多頻道網絡)機構,連接電商直播平臺和商家,孵化、管理和服務旗下主播。
  • 質疑天貓雙11造假事件始末 真相究竟如何最新回應來了
    結果第二天,12日的時候,網上就傳出2684億元這個數據是「造假」的,對此,2019天貓雙11發言人做出回應,稱造謠要負法律責任。究竟是怎麼回事?基金君帶你看看天貓數據過於完美?其報告指出「從天貓雙十一的全天銷售額來看,實際生產數據幾乎完美地分布在三次回歸曲線上,擬合度均超過99.94%...每一年數據都這麼高度擬合,數據過於完美,屬於小概率事件。」因此,該觀點斷定:阿里對銷售額數據進行了人工修飾,存在造假事實。該觀點由此判斷,歷年雙十一的銷售數據存在造假,並且從一開始就在造假,甚至直呼「馬雲是個大騙子」。
  • 如何剎住西安等監測數據造假歪風? 環境監測總站支招
    從西安到臨汾,監測數據造假折射出作風不嚴不實  用大數據分析保證監測數據真準全  近日,司法機關對山西臨汾監測數據造假案16名涉案人員作出判決。案件反映出一些地方和單位紀律規矩意識缺失、作風不嚴不實問題。
  • 白金數據
    其實膨脹的,還不止是語言,更多的,是數據。不,準確來說,是數據造假、操縱,讓這個世界,再一次,處於無序。更普遍更大規模的造假或者說操縱(一律用ps簡稱)應該是淘寶618活動虛標。什麼成交量30億元等等,然後過了沒幾天就被傳出訂單取消,差評退單如潮。再後來,大規模論文學術不端被曝出。可悲之處在於,我們還是要依照這些已經摻了水分的數據來做決策。
  • 天津大學一教授學術不端被舉報,論文和實驗數據多次造假
    天津大學一教授被實名舉報學術造假11月19日,天津大學一教授學術造假被實名舉報,經校方調查情況屬實,該教授承擔全責,後校方與其解除勞動合同。網傳舉報材料長達123頁,稱該教授論文和實驗數據多次造假,多次幫助其女兒修改論文、發表論文,還將其研究生的學術成果稍做修改,用其女兒的名字發表出來。
  • 《知識分子》曝光他人論文PS造假,自己主編饒毅也被人舉報PS造假
    PS的痕跡,本來是武漢大學國家千人教授霍文哲舉報李紅良幾篇論文存在數據造假的情況,結果最後演變成《知識分子》深度盤點李紅良學術生涯的曝光臺。雖然科研圈內都很痛恨科研造假,但是也有人提出質疑,懷疑《知識分子》有專門針對性的陳述,甚至有網友戲稱,《知識分子》這麼容易就發現了李紅良教授論文中的PS痕跡,不會他們也經常這麼做吧?結果不幸被網友言中,2018年快結束的時候,遠在美國,原本和饒毅關係不錯的方舟子突然質疑饒毅的論文存在圖片PS造假。
  • 哈佛論文竟捏造數據造謠疫情始於武漢,中國研究人員重新分析...
    當時被爆造假後,哈佛這幾十年來在中國人民心裡的地位也「險些」跌落神壇, 名校擁有深厚的底蘊和資源不假,但名校在關鍵時候的論文數據也會造假。 圖源:截圖自批評論文原文 揭露了那些藏在隱秘的角落中更多的學術不端的行為
  • 你看到的全是假的?原來這麼多檔韓綜都陷入過造假嫌疑!
    那麼相關人士透露造假的節目都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連主要PD也被拘留的《Produce101》系列 《Produce101》系列是Mnet人氣極高的偶像生存節目,這個系列從開播以來已經連續製作了四季。
  • 諾獎得主學術造假16年,論文數據全靠P
    在很多國人心中,對我國和歐美科學家有兩個片面的認知:第一是把諾貝爾獎作為衡量科學家的唯一標誌,以此來貶低我國科學家;第二是認為我國科學家學術不端,造假成風,而歐美科學家從不造假,全是世界良心。但真的是這樣嗎?
  • 8篇不同領域論文竟用一個數據的一個結果!造假工廠如此「狂妄」?
    近日網上曝出一次學術造假的大案,8篇文章,不同作者,不同單位,不同的癌症種類,不同蛋白表達,結果確完全一樣,令讓大開眼界,可謂是中國科研界的一朵「奇葩」!據消息,論文現在可以說是形成一套「產業鏈」,研究生要論文,教師,醫生,工程師都要評職稱都要論文,可是論文的發表在正常情況下是在某方面有突破才應該發表。現實中很多人沒有研究出有建樹的地方,怎麼辦呢?只有買!但是這幾位可謂是碰到「奸商」了,相同的研究數據被用在不同的研究點上,數據造假,論文也就毫無可以借鑑,學習的價值。
  • 代寫論文、數據造假!科技部、基金委集中公示多起學術不端處理結果
    代寫論文、數據造假!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 中科院院士魏於全學術論文遭造假質疑(圖)
    輸入「魏於全」三個字進行搜索,會發現 「魏於全假論文」、「魏於全作假」這類搜索詞出現很多。從3月份一直持續到現在,西安交通大學司履生教授質疑四川大學魏於全院士學術造假的公開信,已經成為學術圈裡的熱點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