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譯《心是孤獨的獵手》:以同情掃描裂痕世界

2021-01-08 澎湃新聞

文學報

許多讀者知道,村上春樹不僅是位小說家,幾乎在從事寫作之初開始,他就熱衷於翻譯事業,先後譯有《了不起的蓋茨比》《漫長的告別》《麥田裡的守望者》《蒂凡尼的早餐》等名作。在他心目中,翻譯的對象也是有先後順序的,有的作品需要自己經驗再豐富一些、作為譯者的水平再提高一些之後才敢著手翻譯。比如他在翻譯《了不起的蓋茨比》時的譯後記裡寫到,這本書原本是他要留到60歲才敢翻譯的作品,事實上他沒能忍住,57歲就翻譯完成並出版了。

《了不起的蓋茨比》村上春樹譯本

《了不起的蓋茨比》並非是村上春樹心目中最好的作品,還有一部被他稱之為「一直留到最後才翻譯的作品」,本以為讀者還需等待多年才能看到他的譯本,但他再次沒能忍住,將這本書翻譯出來並於近日由新潮社推出出版。

這部作品對中文讀者而言也很熟悉,甚至書名被初代文藝青年當作流行語,來自作家卡森·麥卡勒斯的代表作《心是孤獨的獵手》。

卡森·麥卡勒斯(1917-1967)

村上譯《心是孤獨的獵手》

在談到為何選擇此時出版這部譯作時,村上春樹表示:「人們尋求著他人的共鳴,但這卻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找到的。而我總是覺得,能夠以如此開闊的視野縱觀充滿了這種悲傷的世界,並且以如此細緻的筆觸描寫出其細節的麥卡勒斯,她那種敏銳的觀察力和筆力,放在當代也保持著的不變的有效性。」

新潮社官網貼出了村上寫的譯後記,今天選譯分享給讀者。

本文授權轉自公號(點擊可看原文)

一直留到最後才翻譯的作品

我開始搞翻譯已經是大約四十年前的事兒了(幾乎在成為小說家的同時也開始了翻譯的工作),當時腦子裡就有幾部作品是讓我覺得「我現在剛剛起步所以實力上有些勉強,等到經驗再豐富一些、作為譯者的水平再提高一些之後,某一天我也想親自翻譯一下」。說起來,就是那種「為了將來而想小心翼翼地保管在金庫裡」的作品。

比如,其中包括了斯科特·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雷蒙德·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J·D·塞林格的《麥田裡的守望者》和《弗蘭妮與祖伊》,以及杜魯門·卡波特的《蒂凡尼的早餐》。這些都是我在青春期讀到的,之後又一讀再讀的,對我產生了影響的作品。我從這些作品中得到了豐富的滋養,致使我後來也寫起了小說(雖然比不上這些前輩們)。對於我來說,這些可謂是水源地一般的存在。

村上譯本《蒂凡尼的早餐》《弗蘭妮與祖伊》

這些古典的,或者說準古典的作品,不用說都已經有了相當優秀的譯本,如果我硬要去重新翻譯的話,我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並且要下定相當程度的決心。它們不是我僅憑著自己的喜好,就可以輕輕鬆鬆地去染指的。於是我主要以跟我同時代的新作為主進行著翻譯,以此來一點點掌握翻譯的技術,按照我自己的方式磨鍊本領,並且整頓出了一套自己的體制。

這些都需要漫長歲月的積累,但我十分幸運地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使我可以將我「預留」下來的這些作品,幾乎全都一個個地按照順序翻譯完成,並且使其問世了。最後剩下來的,就只有卡森·麥卡勒斯的這本《心是孤獨的獵手》了(作為其準備階段,我先翻譯了她篇幅更短一些的《婚禮的成員》)。

村上譯本《婚禮的成員》

我最初讀到這本《心是孤獨的獵手》,是在大學時代。應該是在我二十歲左右的時候。讀畢掩卷,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衝擊。這已是半個世紀以前的事情了,但從那以後這本書就成了我十分珍視的摯愛。麥卡勒斯的其他作品,只要是我能搞到的我也全都讀完了。她就是一位對我有著如此重要意義的作家。古往今來,放眼全球,在女性作家裡,她可能是最為打動我的那一位。

我將這部作品一直留到最後才翻譯的原因(一直在金庫裡小心翼翼地保管到最後的原因),有以下幾個。首先是因為,對於當今的日本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能夠帶著多大程度的共鳴將這部作品接受下來,我沒有太大的把握。我個人十分喜愛這本小說(而且我身邊喜愛它的人也有很多),但對於現在的年輕讀者能在多大程度上順利地將這樣的故事接受下來,我有些難以預測。關於上述的菲茨傑拉德、錢德勒、塞林格,以及卡波特,我幾乎是完全沒有這樣的擔心的。對於他們的作品,我有一種確信,相信它們一定會作為「和當今保持著相同時代性的古典作品」而被大家所接納。

但是關於麥卡勒斯,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呢?如果這部作品沒有得到大家的接納,沒有得到大家的理解……每念及此,正因為我對這部作品抱有很多我個人的喜愛,所以我總是會感到相當心痛。

卡森·麥卡勒斯,1946(布列松 攝)

麥卡勒斯的小說世界,說起來也是個人式的封閉的世界。那是一個由麥克勒斯來講述和描寫的,麥卡勒斯自身的心象世界。出現在這個世界裡的人,都背負著各自的異樣性,忍受著各自的痛苦,懷抱著各自的缺陷和欠缺,並拼命地尋找著各自的出口。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那個出口是找不到的。而正是這種「出口的缺失」,包含著類似「麥卡勒斯式小說的真面貌」那樣的東西。在這個世界裡,夜晚是黑暗和漫長的。但即便如此,夜晚當然也是會過去的,清晨會到來。然而即使清晨到來,也不並代表著就此出現了一個明確的解決方案。人們被放置在那樣的懸空狀態裡,繼續等待著新的夜晚到來。同時又懷抱著一點點的——然而閃爍著微弱光芒的——希望。

能夠描寫出人們的這種痛苦、欠缺以及異樣性,麥卡勒斯的筆力實在是相當出色。那恐怕是只有她才能做到的一項特殊的作業。纖細、大膽、無畏。同時又美麗得如同水銀落地。如此態度端正、架構龐大,同時又內心溫柔的長篇小說,竟被一個出身於南部鄉下的20歲的普通女孩輕輕鬆鬆地寫了出來,這幾乎是令人難以置信的。對於當時的大眾來說,好像也是同樣難以置信的。所以有一段時間,她一直作為「天才少女」接受著人們的矚目,得到了世間的追捧,但對於內心敏感而纖細的麥卡勒斯來說,那好像不是一個讓她坐著舒服的位置。人生對於麥卡勒斯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安全且溫柔的地方。

不同中文譯本

《心是孤獨的獵手》已經問世了八十多年,但現在依然在本國被人們廣泛地閱讀著,成為了一部古典作品,只要是稍具規模的書店,都在書架上常備著這本書。麥卡勒斯還寫了好幾部其他優秀的作品,但本終究還是她的代表作,假使她只寫了這一本書,恐怕她也依然會在文學史上留下自己的姓名。

不過本書中所包含的獨特「分量」,當今的日本讀者或許會感到有些陌生。1930年代的後半期,美國南部的一條小街,經濟蕭條已經持續了將近十年,很多人都在生活的重壓之下喘不過氣來。同時又有著非人的、嚴峻的種族歧視,還有從構造上就難以挽救的貧困,還有有產者和無產者之間的激烈的階級鬥爭。一位有知識的黑人醫生和種族歧視進行著殊死鬥爭,無政府主義者布朗特為了打碎資本主義制度的矛盾,也進行著艱苦鬥爭。追求著「公正」的他們,其努力是無比真摯的,但他們又和他人缺乏著共鳴,總是在原地空轉。因此這兩人都成了孤獨的、孤立的存在。此外兩人身上還有著其他幾個共通之處,但最終他們還是沒有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局面。

還有一位郊外咖啡店的老闆,一直苦於自己那種「不妥當」的性方面的欲望,主人公的少女也在一直熱切地期望著一些什麼,卻始終沒有整理好自己的內心。而另一位穩重的聾啞的男人(辛格),一直將他周圍這些人的形狀各異的苦惱,在極度的沉默之中全盤接受著,就像一塊海綿一樣,將其全部吸入了自己體內。他獨自一人虔誠地堅信著愛這種東西,但直到最後的最後,他的這種堅守也沒有得到回報。最後他只是靜靜地沉入了絕望的深淵。

英文原版

在歐洲,德國和義大利這樣的法西斯國家開始發威,一場大戰蓄勢待發。戰爭的陰雲一刻不停地向周圍膨脹著(這個故事結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一聲槍響的那天)。在如此沉重的時代背景下,主人公的少女四處碰壁,但也慢慢地完成了自己的成長。然而關於所有的出場人物,作者都沒有暗示出一個幸福的結局。每個人都封閉在自己孤獨的房間裡,而且看上去,他們被拯救的可能性也十分單薄。

如此看來,這是一個極度悲傷的故事,發生於一個極度黑暗的時代,我在翻譯的過程中重新認識到了這一點。這個如此漫長又看不見救贖的故事,能夠被當代的讀者順利接納下來嗎?說實話,我不是很有自信。

然而,仔細想想的話,我同時又感覺到,情況其實在現在也是基本上沒有任何改變的。世界上的貧富差距正在逐漸擴大。種族歧視依然嚴峻地存在著(雖然作為制度的歧視姑且消失了)。抱有戀童癖傾向的人、同性戀者,以及其他因自己的異樣性而暗中苦惱的人,應該也為數不少。人們尋求著他人的共鳴和共鬥,但這卻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找到的。而我總是覺得,能夠以如此開闊的視野縱觀充滿了這種悲傷的世界,並且以如此細緻的筆觸描寫出其細節的麥卡勒斯,她那種敏銳的觀察力和筆力,放在當代也保持著的不變的有效性。而且——最為重要的是——描寫出人們這些姿態的麥卡勒斯,她的視線一直是溫暖的,其中充滿了深切的同情與共鳴。是的,這正是這部名為《心是孤獨的獵手》的小說中,最為美好,且最為動人的地方。

如果能讓更多的人讀到這個故事,能讓讀者在各種意義下將這個故事銘刻於心,我將感到不勝欣喜。書中記錄的是相當遙遠的過去的聲音,但同時也是現在依然能夠傳進我們耳朵裡的聲音。

摘自

《譯者後記》村上春樹

《波》2020年9月號

單行本發行時刊登

新媒體編輯:鄭周明

配圖:新潮社資料

網站:wxb.whb.cn

郵發代號:3-22

原標題:《村上春樹翻譯《心是孤獨的獵手》:最打動他的女作家,以同情掃描裂痕世界 | 此刻夜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心是孤獨的獵手——《兩隻老虎》的解構主義手法
    而筆者觀影最大的感受就是:心是孤獨的獵手,孤獨也是心的獵手,孤獨需要心的慰籍,心需要孤獨才能生長,笑中帶淚的狂歡,才是人生孤獨的成長蛻變。心是孤獨的獵手喜劇與悲劇魯迅先生認為:「喜劇是將人生無價值的東西撕爛給人看;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 《心是孤獨的獵手》:孤獨走向群體本就是妥協,因為孤獨才是常態
    首先,我想說,這是一本像洞一樣的小說,既清晰可見,又深不見底,它一共分為三個系列,分別是:《婚禮的成員》、《傷心咖啡館之歌》和《心是孤獨的獵手》,《婚禮的成員》講述的是成長的孤獨,《傷心咖啡館之歌》是愛情的孤獨,而這本《心是孤獨的獵手》讓我看到的只有絕決。
  • 《心是孤獨的獵手》:太深太久的寂寞盡頭就是那宿命的孤獨吧
    《心是孤獨的獵手》是我看的第一本麥卡勒斯的小說。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封面上那個留著短髮,手扶著下巴,一雙大眼睛似在看著你,又似毫無目的的女人一下子抓住了我。就像當你看到張愛玲的照片時會感到她骨子裡的冷,你看到麥卡勒斯,會感到她身上那種天真的疏離感。
  • 書評:心是孤獨的獵手
    著有《心是孤獨的獵手》、《婚禮的成員》、《黃金眼睛的映像》、《沒有指針的鐘》等小說作品。其中,《心是孤獨的獵手》在美國「現代文庫」所評出的「20世紀百佳英文小說」中列第17位。1967年9月29日麥卡勒斯在紐約州的Nyack去世,時年50歲。
  • 公版後的麥卡勒斯,蔓延半個世紀的孤獨
    去年至今,她的代表作《心是孤獨的獵手》和《傷心咖啡館之歌》已被國內多個出版社列入出版計劃並陸續面世。卡森·麥卡勒斯卡森·麥卡勒斯,1917年2月19日出生於喬治亞州的哥倫布城,一個經歷了殖民時期、奴隸制、美國內戰的老南部州區。從交出處女長篇《心是孤獨的獵手》開始,她就自然而然地被放入了南方作家的隊列中。
  • 孤獨是一隻鳥擁有萬裡高空卻看不見另一隻——《心是孤獨的獵手》
    後來讀到了這本書——《心是孤獨的獵手》,人生才慢慢的暖了過來。它不會幫我們脫單,卻可以讓我們找到走出孤獨的路徑。小鎮上五個孤獨的人20世紀30年代,美國,一個工業小鎮。比夫,小鎮咖啡店的老闆。比夫喜歡咖啡店的怪人,也不介意怪人賒帳,喜歡看他們喝得酩酊大醉,講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米克,一個13歲的小女孩,經常光顧咖啡店的怪人之一。
  • 一早讀書|《心是孤獨的獵手》,生活已不易,且行且珍惜!
    怪東西從腦裡不斷的翻湧,卻無法撫慰自己一再孤獨的內心。城市很擁擠,內心卻無比的空曠,孤獨大概就是這樣吧。有一個作家,她一生只寫一個主題——孤獨。森·麥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天才女作家,但是,她的一生卻飽受病痛的折磨,15歲時患風溼熱,但被誤診誤治。
  • 桑德拉洛克去世 曾憑《心是孤獨的獵手》提名奧斯卡 女配角
    桑德拉洛克去世 曾憑《心是孤獨的獵手》提名奧斯卡 女配角時間:2018-12-17 07:45   來源:北青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桑德拉洛克去世曾憑《心是孤獨的獵手》提名奧斯卡 女配角 12月16日,時光網Mtime微博發文稱桑德拉洛克在11月3日因癌症去世去世,享年74歲。
  • 《魔獸世界》9.0「暗影國度」 惡魔獵手的心能之力介紹
    《魔獸世界》9.0新資料片「暗影國度」的A測正在進行中,越來越多的數據挖掘情報被曝光。近日,國外網站WOWhead就公布了數據挖掘發現的惡魔獵手的心能之力列表,一起來看看吧。
  • 核磁共振掃描顯示孤獨的感覺
    雖然這只是一項小規模的研究,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目前都處於封閉狀態,或者正在進行社交疏遠,但這是一個及時洞察孤獨的影響的機會。通過詳細分析功能磁共振掃描研究人員表明,一個人越孤獨,他們就越有可能感覺到朋友和熟人之間的距離越遠,而這些社會聯繫就大腦而言都趨向於模糊成一個整體。
  • 孤獨如同質數,從來不相鄰
    孤獨如同質數,從來不相鄰。朋友圈有提問說:「孤獨的人配有愛情麼?」幾乎都是一片倒的否定回音。其中有一條評論「孤獨是絕對的,最深切的愛也無法改變人類最終極的孤獨,絕望的孤獨與其說是原罪,不如說是原罪中的原罪。」
  • 沙漠裡孤獨的獵手:腫臉短腿是它的標配,在貓科裡排老末
    導讀:沙漠裡孤獨的獵手:腫臉短腿是它的標配,在貓科裡排老末一般只要說起沙漠,我們就會想到乾旱貧瘠的土地,在這裡別說是動物了,就連植物都沒有多少,一般來說,聰明的動物們都會選擇在這裡安家吧?但是如果我們這樣想的話就錯了。
  • 《魔獸世界》8.3復仇惡魔獵手天賦推薦
    魔獸世界8.3版本已經開放,這次新版本帶來內容有很多,比如惡魔獵手改動。那麼在新版本中復仇DH天賦怎麼點?下面就為大家帶來魔獸世界8.3復仇惡魔獵手PVE天賦加點推薦。 魔獸世界8.3版本已經開放,這次新版本帶來內容有很多,比如惡魔獵手改動。那麼在新版本中復仇DH天賦怎麼點?
  • 孤獨的獵手:愛德華·霍普
    深夜的咖啡館裡,畫中的四個人,雖共處一間咖啡館卻各自獨立,背對著畫面的人決然一人,一對男女似乎沉浸在各自的世界、而服務員的眼光卻投向無人的遠方。街上的空蕩更顯得這四個人的孤獨。這幅作品成為後續無數的藝術家再創作的靈感來源。1966年,波普藝術家喬治·席格(George Segal)的情境雕塑創作出夜鷹式的疏離。
  • 獲諾貝爾文學獎,被譯成40種語言,《百年孤獨》預言式結尾太精妙
    豆瓣評分9.2,獲諾貝爾文學獎,被譯成40多種語言暢銷全球,這部治癒了無數孤獨患者的小說,講述的卻是全人類的故事。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說:《百年孤獨》乃是過去五十年來所有語言中最偉大的傑作。而我卻對它的預言式結尾情有獨鍾,馬爾克斯在最後寫道:"他沒等最後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會再走出這個房間,因為可以預料這座鏡子之城將會在奧雷裡亞諾·巴比倫全部譯出羊皮卷之時,被颶風抹去,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載的一切,自永遠到永遠,不會再重複。
  • 100本世界經典名著-《百年孤獨》
    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在《百年孤獨》發表之前,馬爾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壇之外並不廣為人知。《百年孤獨》剛一面世即震驚拉丁美洲文壇及整個西班牙語世界,並很快被翻譯為多種語言,馬爾克斯也一躍成為名噪一時的世界級作家,並在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英國科學家:同情心可以抑制生理上的疼痛
    翻譯成中文就是《同理心對疼痛的抑制功能》。研究人員招募了37名志願者,通過向這些參與者播放具有同情色彩和內容的音頻,接著要求他們將 自己的手放入冰水中。之後,研究人員採集了這些志願者的唾液進行壓力測試。唾液中的α澱粉酶是一種有效的生物標記物,能隨著壓力的變化而變化。
  • 《質數的孤獨》:孤獨的,不僅僅是質數
    《質數的孤獨》,[意]保羅·喬爾達諾著,文錚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26.00元微涼的初秋,讀完《質數的孤獨》,眼前似乎已滿是片片翻飛舞動的落葉,掩卷嘆息之際,心中也不禁泛起些許蕭瑟的涼意
  • 時空裂痕:資料片引入私人空間 世界擴大三倍
    17173:眾所周知,《魔獸世界》在去年失去了數以百萬的付費用戶,這是否是意味著MMORPG的市場正在萎縮?而《時空裂痕》是否也受到影響了呢? Scott:不,MMORPG的市場並沒有萎縮相反變得更加龐大,《魔獸世界》的用戶流失僅僅是因為玩家有了更多的選擇。
  • 臺灣漫畫家高妍被作家村上春樹指定為新書繪製封面與插圖
    華夏經緯網3月27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作家村上春樹首度與臺灣創作者合作,即將在4月推出的《棄貓──關於父親,我說的其實是…》,由漫畫家高妍繪製封面及內頁插圖。過去這項工作多由已故插畫家安西水丸素操刀,這次擔當如此重任,高妍表示,「村上春樹是影響自己最深的作家,能為村上春樹的新作繪製封面,是從沒想過的事情,真的非常開心。」臺灣漫畫家高妍為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繪製新作封面及書內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