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孤獨的獵手》:太深太久的寂寞盡頭就是那宿命的孤獨吧

2021-01-08 鳳娟講知識

《心是孤獨的獵手》是我看的第一本麥卡勒斯的小說。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封面上那個留著短髮,手扶著下巴,一雙大眼睛似在看著你,又似毫無目的的女人一下子抓住了我。就像當你看到張愛玲的照片時會感到她骨子裡的冷,你看到麥卡勒斯,會感到她身上那種天真的疏離感。

關於卡森·麥卡勒斯

卡森·麥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1917年2月19日出生於喬治亞州府哥倫布,十七歲時本來打算去紐約朱利亞德學院學習鋼琴,後來改變主意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夜校學習文學創作,十九歲開始構思,二十二歲完成《心是孤獨的獵手》的創作。

麥卡勒斯一生倍受病痛折磨,十五歲時患風溼熱,但被誤診和誤治。之後,她經歷了三次中風,一系列疾病嚴重摧殘了她的身體,導致她在29歲時癱瘓。

卡森·麥卡勒斯的作品多描寫孤獨的人們,孤獨、孤立和疏離的主題始終貫穿在她的所有作品中,並烙刻在她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

22歲的她寫出的這部長篇小說處女作,至今仍在當代文學的經典之林佔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只因她故事裡令人著迷的孤獨感。

美國的南方小鎮,沉悶蒸騰的日子。孤獨像是濃霧,籠在了午夜的咖啡館、漫長空蕩的巷道。這個世界嘈雜喧鬧,每個人都想尋求內心的安寧,每個人都想傾訴,但卻很少人願意傾聽。孤獨感總是如影隨形。

在這個小鎮裡,辛格每日在「紐約咖啡館」裡吃相似的三餐,定期拜訪安東尼帕羅斯,看著那些孤獨到無以復加的人拼命向自己傾訴;傑克遊蕩在街頭,埋在酒精裡,在渴望改革的烈火中受著炙烤;比夫坐在咖啡館裡,身在喧鬧之中卻心無所依,心裡懷著隱秘的願望;米克一個人在房客的門外聽古典,在未完工的房屋頂上聽內心的音樂;本尼迪克特對黑人同胞們哀其不爭,自由與權力的追求在胸中激蕩卻無處可發。

傑克問過辛格一個問題,這可能是書中所有孤獨的人都想問的問題:「當一個人知道,卻沒有辦法讓別人理解的時候,他怎麼辦?」孤獨的人大抵如此,心中飽脹卻無處發洩,情感在肚中發酵,醞釀出濃得化不開的孤獨感。

辛格是他們的救贖,這個始終平和安靜的啞巴,似乎懂得世界的一切真理,所以一顆顆孤獨的心都向他靠近。辛格那間整潔的屋子是他們的教堂,而辛格就是他們的上帝。他們不停地訴說,讓那些狂熱,那些飽脹的虛無感充填這小小一隅。

但即便如此,孤獨依舊無處安放。

看過一篇評論,裡面有一句話:「整本書沒有兩顆心彼此深深地緊挨過,只有一顆孤獨的心在慢慢靠近另一顆,看起來無限接近,卻永不觸碰。」這或許比孤獨本身,更讓人覺得孤獨。

辛格從來沒有看懂過他們的飛速上下翻動的嘴唇,他們所以為的理解,其實只是一廂情願。辛格其實自己也從來沒有逃離過孤獨的桎梏,也和他們一樣,一廂情願地認為安東尼帕羅斯是他的知己。

孤獨如果能被輕易地消解,那便不叫孤獨了,頂多只是寂寞。

孤獨的人,彳亍世間,渴望傾訴,渴望知己,並非人人都可以尋到高山流水。孤獨者如海子,對著酒館老闆念得不到回應的詩;孤獨者如梵谷,在阿爾的烈日下曝曬自己的熱情。

麥卡勒斯並沒有給這些孤獨的人一個好結局。辛格在安東尼帕羅斯死後自殺,本尼迪克特拖著病體離開了黑人群體,被送到所謂對他康復有好處的農場,米克這個特別的女孩,終於還是在日常之中磨平了自己,傑克陷入狂亂之中失手殺了人,比夫依舊每天在虛無與空茫裡度過。孤獨難愈,孤獨永存。

這也是麥卡勒斯式的孤獨——宿命的孤獨。

麥卡勒斯的孤獨不尖銳,但像水一樣,在讀過它的人心上留下痕跡,留下溼漉漉的感覺。

閱讀這本書是什麼體驗?大概就是字字句句皆孤獨的感覺。掩卷四望,這個世界,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無法言說,無人傾聽的內心語言。這些語言不一定將我們引向孤獨,但總有些時候,會把我們帶向寂寞的境地。而太深太久的寂寞盡頭就是那宿命的孤獨。

相關焦點

  • 《心是孤獨的獵手》:孤獨走向群體本就是妥協,因為孤獨才是常態
    首先,我想說,這是一本像洞一樣的小說,既清晰可見,又深不見底,它一共分為三個系列,分別是:《婚禮的成員》、《傷心咖啡館之歌》和《心是孤獨的獵手》,《婚禮的成員》講述的是成長的孤獨,《傷心咖啡館之歌》是愛情的孤獨,而這本《心是孤獨的獵手》讓我看到的只有絕決。
  • 心是孤獨的獵手——《兩隻老虎》的解構主義手法
    而筆者觀影最大的感受就是:心是孤獨的獵手,孤獨也是心的獵手,孤獨需要心的慰籍,心需要孤獨才能生長,笑中帶淚的狂歡,才是人生孤獨的成長蛻變。心是孤獨的獵手喜劇與悲劇魯迅先生認為:「喜劇是將人生無價值的東西撕爛給人看;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 書評:心是孤獨的獵手
    著有《心是孤獨的獵手》、《婚禮的成員》、《黃金眼睛的映像》、《沒有指針的鐘》等小說作品。其中,《心是孤獨的獵手》在美國「現代文庫」所評出的「20世紀百佳英文小說」中列第17位。1967年9月29日麥卡勒斯在紐約州的Nyack去世,時年50歲。
  • 村上春樹譯《心是孤獨的獵手》:以同情掃描裂痕世界
    這部作品對中文讀者而言也很熟悉,甚至書名被初代文藝青年當作流行語,來自作家卡森·麥卡勒斯的代表作《心是孤獨的獵手》。卡森·麥卡勒斯(1917-1967)村上譯《心是孤獨的獵手》在談到為何選擇此時出版這部譯作時,村上春樹表示:「人們尋求著他人的共鳴,但這卻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找到的。
  • 孤獨是一隻鳥擁有萬裡高空卻看不見另一隻——《心是孤獨的獵手》
    小時候,身邊總是熙來攘往的很多朋友,那時候覺得孤獨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一個人,一間房,思想都是自由的,坦誠的面對自己,就像一個智者。長大了,慢慢開始害怕孤獨。一個人的房間也喜歡坐在窗邊,讓月色打出一個淡淡的影子,莫名其妙的對他講話。等到一個人在大大的城市工作,下班路上穿越潮水般的人群,每一張臉都是陌生的輪廓,那時候怕死了孤獨。
  • 夜晚孤獨寂寞的語錄
    1.一個人的夜晚,任寂寞籠罩著整個房間,讓寂寞侵襲著我的心靈,無數次的頹廢和徘徊,一個人靜靜的在房間裡,依著網絡,伴著寂寞。
  • 《百年孤獨》:燦爛終將寂寞償還,十句話概括一生,寫盡人生孤獨
    人年齡越大,對這個世界看得越通透,越覺得孤獨,這種孤獨不是午夜夢回獨自一人的彷徨,是知曉自己就是一個單獨的個體的悲涼。我們面對同一件事有不一樣的感受,是我執著於某事而你卻不理解我的激情,是環境造就了我們的差異以至於我們永遠無法相互理解。就是哪一點兒無法分享的東西,造就了我們每個人的百年孤獨。
  • 一早讀書|《心是孤獨的獵手》,生活已不易,且行且珍惜!
    怪東西從腦裡不斷的翻湧,卻無法撫慰自己一再孤獨的內心。城市很擁擠,內心卻無比的空曠,孤獨大概就是這樣吧。有一個作家,她一生只寫一個主題——孤獨。森·麥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天才女作家,但是,她的一生卻飽受病痛的折磨,15歲時患風溼熱,但被誤診誤治。
  • 《百年孤獨》: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這樣的歷史又表現出一種徒勞,恰如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都無法擺脫的宿命一般的孤獨。神秘而充滿智慧的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用梵文在羊皮卷上寫下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宿命: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在被螞蟻吃掉。
  • 《太空旅客》太空孤獨
    假如這個世界就剩下自己還醒著,你會感到孤獨嗎?地點還是在一艘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宇宙飛船上。《太空旅客》就是這樣一部講述孤獨與寂寞的電影。前往殖民星球的「阿瓦隆」號飛船遭到小行星撞擊。漢克像野人一樣生活,最起碼有希望,每天可以望著海的盡頭期盼有船隻駛過,可以帶他上岸。
  • 我們終將孤獨
    我們,始終是那顆最孤獨的星,緩緩的飄搖著,證明自己的存在。我們就是一顆小小的塵埃,沒有人在乎我們的存在,宇宙中,我們是被忽略的。沒有人在乎,每一個人的心就是一個星球,一顆沒有生命的星球,星球上自己在孤獨的行走。人,生下來就是孤獨的,沒有誰能例外,我們懷著探索的心,在去打探別的星球,當你發現,那顆星球是那麼的弱小,你是會去侵佔,還是會去播下希望的種子呢?
  • 一個人寂寞孤獨的說說,越讀越難過!
    一、是不是我不善言辭,就活該孤獨。二、不要怪人家不秒回你,都是手機不離身的人,自己想想你重要嗎?三、一個人看鬼片,孤獨到背後那隻鬼都對我說別怕。四、我愛你很多,卻又選擇寂寞。我們的愛情,始於孤獨,適於孤獨,最後死於孤獨。
  • 桑德拉洛克去世 曾憑《心是孤獨的獵手》提名奧斯卡 女配角
    桑德拉洛克去世 曾憑《心是孤獨的獵手》提名奧斯卡 女配角時間:2018-12-17 07:45   來源:北青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桑德拉洛克去世曾憑《心是孤獨的獵手》提名奧斯卡 女配角 12月16日,時光網Mtime微博發文稱桑德拉洛克在11月3日因癌症去世去世,享年74歲。
  • 誰也不能槍斃孤獨——評《質數的孤獨》
    此時,你會不安地預感到,到那裡為止,那些孿生質數的出現只是一種偶然,而孤獨才註定是它們真正的宿命。因為一個偶然的機緣,兩個孤獨的質數相遇了。正如他們第一次牽手時那樣「馬蒂亞輕輕的牽引正好平衡了她蹣跚的步伐,掩蓋了那條殘腿的瑕疵,他手上的傷疤被藏了起來,安全地落在愛麗絲的手中。」一切都是那麼恰到好處,是命運揭開殘忍真相之前的一絲饋贈,是紋在愛麗絲身上的「沉思的紫羅蘭」,是一切歡樂與痛苦的開端。
  • 《百年孤獨》:孤獨文字穿越過去、現在和未來,超越時空感懷萬千
    一切都將瞬息即逝,留下的卻是永恆的孤獨……《百年孤獨》是一本神奇的書,每次閱讀,總會有不一樣的驚喜,也能收穫不同的感悟。連續多個寂靜的夜晚,沉下心閱讀此書。最初,你會覺得晦澀乏味,但是,如果你沉下心抱著棄之不舍的態度堅持讀下去,漸會發現:這是一本好書。你也會驚喜地發現:書中的內容越往後越精彩,甚至當你閱讀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依然會有不同的感悟。
  • 《百年孤獨》:百年瞬息即逝,無盡輪迴中體味孤獨才是生命的永恆
    小說揭示了家族中每個人命運在不斷被輪迴重複中,逃離不掉人類孤獨的宿命,這一直擊心靈的主題。布恩迪亞家族中,每個人有不同的命運,也有不同的孤獨,男人有男人的孤獨,女人有女人的孤獨。一代又一代守著祖輩的"實驗室"不停地做著"小金魚",研究著祖輩留下的那份羊皮卷,在日復一日的痴迷中,或抵抗,或享受著內心那份不被理解的孤獨而慢慢老去。
  • 寂寞與孤獨的區別是什麼呢?無助發呆的眼神,看一次哭一次!
    如若你不聯繫朋友,朋友不是很少就是不會主動聯繫你,或許你會感覺心寒,其實人的寂寞多半是源自於心灰意冷,特別是人到中年,除了親情以外,真摯的友情難以獲得。之所以孤獨,可能還因為曾經愛湊熱鬧的自己,逐漸認清湊熱鬧的本質,無非是瞎起鬨,一個人在寂寞中狂歡總比一群人營造層出不窮的孤獨感要強。在人群中,看見你的人雖然多,但是懂你的人少之又少,近乎於零。
  • 有些孤獨,只有自己懂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歌,是橙大蕾蕾唱的《質數的孤獨》。 你知道嗎,在所有的數字中,質數是最孤獨的數字。 而它的同伴除了和它同樣孤獨外,和它再沒有別的相同之處。 並且,質數的孤獨是無限的,如果到達世界的盡頭就能遇見愛情,它永遠沒有機會,因為質數的世界,沒有盡頭。 有朋友給我說,看了關於質數的解釋後,覺得自己就很像一個孤獨的質數。
  • 我是化身孤島的藍鯨,孤獨是海,雖然有盡頭我卻從來遊不出去
    我問海:孤獨是什麼?我問魚:孤獨是什麼?我問海鷗:孤獨是什麼?我問海龜:孤獨是什麼?孤獨是什麼?一望無際,遊不到邊。城市是一座無形的孤島,這裡的人,活得都是透明的。所有的人,都是擦肩而過,彼此卻視而不見。
  • 公版後的麥卡勒斯,蔓延半個世紀的孤獨
    去年至今,她的代表作《心是孤獨的獵手》和《傷心咖啡館之歌》已被國內多個出版社列入出版計劃並陸續面世。卡森·麥卡勒斯卡森·麥卡勒斯,1917年2月19日出生於喬治亞州的哥倫布城,一個經歷了殖民時期、奴隸制、美國內戰的老南部州區。從交出處女長篇《心是孤獨的獵手》開始,她就自然而然地被放入了南方作家的隊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