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一隻鳥擁有萬裡高空卻看不見另一隻——《心是孤獨的獵手》

2021-01-08 皮皮島情感美文

小時候,身邊總是熙來攘往的很多朋友,那時候覺得孤獨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一個人,一間房,思想都是自由的,坦誠的面對自己,就像一個智者。

長大了,慢慢開始害怕孤獨。一個人的房間也喜歡坐在窗邊,讓月色打出一個淡淡的影子,莫名其妙的對他講話。

等到一個人在大大的城市工作,下班路上穿越潮水般的人群,每一張臉都是陌生的輪廓,那時候怕死了孤獨。

衝進便利店想要杯咖啡暖暖自己,店員卻說「要不要再來一杯,第二杯半價」。我笑著答應了,眼角卻噙出淚來。託著杯子走了很久,沒有可以接過它的人。

後來讀到了這本書——《心是孤獨的獵手》,人生才慢慢的暖了過來。它不會幫我們脫單,卻可以讓我們找到走出孤獨的路徑。

小鎮上五個孤獨的人

20世紀30年代,美國,一個工業小鎮。

比夫,小鎮咖啡店的老闆。比夫喜歡咖啡店的怪人,也不介意怪人賒帳,喜歡看他們喝得酩酊大醉,講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米克,一個13歲的小女孩,經常光顧咖啡店的怪人之一。她打扮得像一個男孩子,熱愛音樂、野心勃勃,卻又買不起鋼琴,因為家庭變故被迫退學。

傑克,是個酒鬼,也是個窮人,一直在咖啡店白吃白喝。可他是個革命者,一直在策劃勞工罷工爭取權益。只是小鎮上的工人有份工作就知足了,並不買帳。

科普蘭,一個黑人,醫學博士。他每天奔波在黑人族群為他們看病,而自己的兒子卻因為種族迫害雙腿截肢。

他們都很孤獨。比夫是個冷靜的旁觀者,米克是個叛逆的青春女孩,傑克是不被認可的革命者,科普蘭是殘酷現實中的理想主義者。他們都是被主流社會所忽視、所摒棄,他們都孤獨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夥伴,也沒人理解。

第五個人叫辛格,他儀表堂堂、溫文爾雅,舉止平靜而得體,像一個少有的智者。然而,他是一個啞巴。

消解孤獨只需要一個樹洞

四個孤獨的人欣喜的有了一個聆聽者——辛格。辛格可以通過唇語讀懂他們的話。

小女孩米克那麼喜歡辛格,經常去辛格家裡聽音樂,一遍遍的和辛格講著自己的夢想。

革命者米克那麼喜歡辛格,辛格聽得懂所有的革命理論,讓他心中明明滅滅的火焰越燒越旺。

科普蘭博士那麼喜歡辛格,他痛恨所有白人,只有辛格是個例外。辛格耐心的聽他所有改變現狀的崇高理想,好像在告訴他世界絕不是非黑即白。

比夫也很喜歡辛格,辛格神秘而充滿力量,就像一個巨大的樹洞,裝的下所有的牢騷、憤懣、孤獨、失落。

而且永遠那麼平靜,不會因為你裝進去什麼而改變笑容。

這個世界上我數來數去,在不同信仰的人心中,大概只有母親、佛陀還有上帝才會有這樣的包容力。

懂得孤獨的人最孤獨

其實五個人當中最孤獨的是辛格。

辛格平靜的面容之下,埋藏的都是悲傷。每個人的孤獨都映照在他的身上,讓他無處消解。他每次平靜的聽著別人的講述,也只是為了讓自己可以不那麼孤單。

辛格只有一個朋友,卻進了瘋人院。辛格能一直活下去就是因為每次年假可以坐漫長的火車去看朋友,然後用手語講述這一年聽到的一切。

然而今年瘋人院已經不再有夥伴,辛格也再沒有勇氣在這個世界上孤獨下去。

人本可以不孤獨,孤獨來自於偏見

辛格的死讓另外四個人又陷入了崩潰。

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小鎮的命運懸而未決,剛剛看到一絲光明的四個人又墮入無盡的黑暗。

其實辛格並不是一個奇蹟,他閱讀唇語的能力有限,很多話他是沒有聽懂的。之所以能消解四個人的孤獨,是因為四個人太需要辛格的傾聽了。

孤獨的人,總是緊緊鎖住自己心靈的閥門。有幸遇到一個可以交心的朋友,他的閥門也是單向的。宣洩著自己,卻全然不顧別人。

四個人從未關注過辛格的感受,也從未想到過用愛去連接周圍其他的人。他們熱切的希望別人理解,卻吝嗇的不願意理解別人。

比夫看著是個粗人,但是內心卻很溫柔。他喜歡米克,米克卻因為偷過比夫店裡的口香糖一直不敢去了解比夫。

傑克和科普蘭本來應該有共同語言,但是科普蘭卻顧忌傑克的膚色,爭吵過,誰也說服不了誰。

他們眼中都沒有周圍的人,都沒有試圖去了解彼此,走進彼此,而是求諸於那個遙遠天際的 「神」——辛格。

因為遙遠,才顯得高級;因為遙遠,才那麼虛無。

當這個神轟然崩塌,孤獨的心就又回到了禁錮的牢籠。

戰勝孤獨在於放棄偏見,增加與世界的連接

本書的書名自蘇格蘭詩人菲奧娜·麥克裡奧德的一首詩《孤獨的獵手》。

在夏日之心的深處,生活於我仍是甜蜜的,然而我的心是孤獨的獵手,四處狩獵,在孤獨的山丘之上。

人的感情並不相通,但我們常常在世界上孤獨得很矯情。

我們輕慢那些在底層苦苦掙扎的人,我們拒絕陌生人的幫助和搭訕,我們不肯花一點時間和父母聊聊菜價和八卦。

我們只喜歡和那些貼著志同道合、門當戶對、階層對等的個體相往來,仰望那些被神化的偶像。

在這個智慧的世界中,我們收起了觸角,屏住了呼吸,孤獨得像一個啞巴。

因為我們惶恐,我們被偏見所左右。

放棄這些偏見吧,儘量去感知和連接別人,尤其是身邊的人,孤獨不應該是這個世界的底色。

相關焦點

  • 書評:心是孤獨的獵手
    著有《心是孤獨的獵手》、《婚禮的成員》、《黃金眼睛的映像》、《沒有指針的鐘》等小說作品。其中,《心是孤獨的獵手》在美國「現代文庫」所評出的「20世紀百佳英文小說」中列第17位。1967年9月29日麥卡勒斯在紐約州的Nyack去世,時年50歲。
  • 桑德拉洛克去世 曾憑《心是孤獨的獵手》提名奧斯卡 女配角
    桑德拉洛克去世 曾憑《心是孤獨的獵手》提名奧斯卡 女配角時間:2018-12-17 07:45   來源:北青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桑德拉洛克去世曾憑《心是孤獨的獵手》提名奧斯卡 女配角 12月16日,時光網Mtime微博發文稱桑德拉洛克在11月3日因癌症去世去世,享年74歲。
  • 心是孤獨的獵手——《兩隻老虎》的解構主義手法
    而筆者觀影最大的感受就是:心是孤獨的獵手,孤獨也是心的獵手,孤獨需要心的慰籍,心需要孤獨才能生長,笑中帶淚的狂歡,才是人生孤獨的成長蛻變。心是孤獨的獵手喜劇與悲劇魯迅先生認為:「喜劇是將人生無價值的東西撕爛給人看;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 《心是孤獨的獵手》:孤獨走向群體本就是妥協,因為孤獨才是常態
    首先,我想說,這是一本像洞一樣的小說,既清晰可見,又深不見底,它一共分為三個系列,分別是:《婚禮的成員》、《傷心咖啡館之歌》和《心是孤獨的獵手》,《婚禮的成員》講述的是成長的孤獨,《傷心咖啡館之歌》是愛情的孤獨,而這本《心是孤獨的獵手》讓我看到的只有絕決。
  • 《心是孤獨的獵手》:太深太久的寂寞盡頭就是那宿命的孤獨吧
    《心是孤獨的獵手》是我看的第一本麥卡勒斯的小說。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封面上那個留著短髮,手扶著下巴,一雙大眼睛似在看著你,又似毫無目的的女人一下子抓住了我。就像當你看到張愛玲的照片時會感到她骨子裡的冷,你看到麥卡勒斯,會感到她身上那種天真的疏離感。
  • 世界最後一隻加拉帕戈斯象龜孤獨的喬治去世
    經濟觀察網 綜合報導 據外媒報導,世界上最後一隻加拉帕戈斯象龜(Galapagos tortoise)於當地時間24日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去世,初步估計其年齡有100歲左右,當地公園的有關人員將對其進行屍檢,以最終確定其死因。
  • 高口碑電影《水形物語》,當孤獨的人愛上一隻孤獨的魚
    女主在打掃衛生時意外發現研究所秘密關押著一隻「怪物」。 孤獨者更能體會孤獨者的孤獨,當女主看見被鎖住的「怪物」時,她感受到的不是恐懼而是被鎖住的孤獨。 這是美國在亞馬遜捕捉到的一隻人形魚怪,被鎖住關押在研究所。
  • 世界上最孤獨的鳥——塘鵝奈傑爾在紐西蘭黯然離世
    不過,還是沒有鳥上當。   2012年,當地將這些塘鵝塑像挪了個安放位置,果然吸引了不少塘鵝前來,大多數塘鵝很快識破這是人類的一個圈套,轉身一飛了之。   直到2015年,一隻雄性塘鵝意外地留了下來,因為——它愛上了其中一隻混凝土做的雌鳥。這隻孤獨的傻鳥,留下來後還找來海藻和木棍,滿心歡喜地要和伴侶「共建愛巢」,甚至還時不時跳起「求偶」舞蹈。
  • 村上春樹譯《心是孤獨的獵手》:以同情掃描裂痕世界
    這部作品對中文讀者而言也很熟悉,甚至書名被初代文藝青年當作流行語,來自作家卡森·麥卡勒斯的代表作《心是孤獨的獵手》。卡森·麥卡勒斯(1917-1967)村上譯《心是孤獨的獵手》在談到為何選擇此時出版這部譯作時,村上春樹表示:「人們尋求著他人的共鳴,但這卻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找到的。
  • 一隻鷓鴣鳥
    廣州市華景小學四年(四)班 餘評秋今天,奶奶撿回來一隻鷓鴣鳥。早晨,奶奶去買菜的時候,在地上發現了一隻鷓鴣鳥。大概是餓壞了,它飛不起來。奶奶溫柔地、小心翼翼地把它帶回了家,關進了籠子裡。我很高興見到奶奶領回來的新朋友。
  • 一早讀書|《心是孤獨的獵手》,生活已不易,且行且珍惜!
    怪東西從腦裡不斷的翻湧,卻無法撫慰自己一再孤獨的內心。城市很擁擠,內心卻無比的空曠,孤獨大概就是這樣吧。有一個作家,她一生只寫一個主題——孤獨。森·麥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天才女作家,但是,她的一生卻飽受病痛的折磨,15歲時患風溼熱,但被誤診誤治。
  • 讀舒爾茨的短篇《鳥》與人為伍還是與鳥為伴?無法逃避的孤獨
    然而,我更欣賞小說中父親這個人物形象,以及藉由這個人物形象而傳達出來的濃鬱的孤獨,小說的結尾寫到,當父親滿屋子靜心孵化和餵養的鳥被阿德拉揮著掃帚轟走殆盡之後,「父親帶著憂慮和羞愧的神情,準備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過了一會,父親走下樓,走出自己的領地——他是一個被擊潰的人,剛剛失去了自己寶座和王國的、被流放的國王。」
  • 一隻孤獨的老斑鳩,奔向遠方
    老人的臉隨著一隻翩翩舞動的黃斑蝶轉著,漸漸轉了過來。啊,她那又白又濃的頭髮啊,那雙閃亮的眼睛啊!李子花。像雪花那麼白。外祖母的小泥屋旁有一棵大李子樹,粗粗的枝幹都探到屋頂上。外祖母有個多麼好的大果園啊,三棵蘋果樹,四顆桃子樹,再就是屋旁的大李子的樹······南風兒輕輕地吹著,吹來了蝴蝶和蜜蜂,吹得樹下的沙土暖烘烘的。
  • 那一隻白鶺鴒_讀書頻道_鳳凰網
    它形單影隻,一個孤獨的鳥在空曠的田野上飛。飛不太高,一飛一墜,畫出多孔拱橋的連續弧線。然後,它在泥土上跳躍,或站立在田埂。為什麼它總是一隻鳥?它的家在哪兒?它沒有夥伴嗎?孤獨的白鶺鴒,印象裡還會站在黑瓦頂上,拉出一溜白的鳥糞。麻雀成群,八哥三五隻結隊,伯勞孤獨,伯勞喜歡孤獨地站在最高的地方,樹梢、石尖,或莊稼人插的竹竿上,它總要站在最頂點,白鶺鴒像遊俠。
  • 孤獨等級TOP1
    在大海深處有一隻的鯨魚,它叫愛麗絲,愛麗絲從出生開始就和別的同類不一樣,它的聲音頻率有52赫茲,而正常鯨的頻率只有15~25赫茲,所以在同類眼裡它是一隻不會說話的啞巴,就這樣愛麗絲獨自在北太平洋徘徊了20個寒暑,都沒有等到一個聲音回應。有一天,愛麗絲遇上了一隻和它一樣「特殊」的鯨魚,它們之間可以了解彼此的世界,也能聽見彼此的呼喚。
  • 一隻海豚在這個愛爾蘭港孤獨生活了幾十年,何解?海豚是群居動物
    當愛爾蘭仍然有燈塔管理員的時候,丁格爾鎮出名了,一隻名叫芬吉(Fungie)的鯨目動物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小鎮。燈塔管理員帕迪·費裡特是一個喜歡狗狗陪伴的人,他不大喜歡與人交往。1983年秋冬,費裡特在水中發現了一個孤獨的同伴:一隻海豚,跟在漁船後面。
  • 卡夫卡:一個籠子在尋找一隻鳥
    卡夫卡:一個籠子在尋找一隻鳥 2019-03-19 16:30:48 2019年03月19日 16:30 來源:新民晚報 參與互動    卡夫卡:一個籠子在尋找一隻鳥
  • 山海經鸞鳥,寓意著天下安寧卻也是最孤獨悲涼的神獸
    女床山鸞鳥,《山海經》原文記載為: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採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大荒西經》則載道鸞鳥自歌,鳳鳥自舞。從古至今鸞鳥與鳳鳥都是祥瑞的象徵,有時與鳳凰齊名,《甄嬛傳》有一版本稱為鸞鳳還巢,可見其魅力。鸞鳥與鳳凰同樣,也分雌雄。雄鳥稱為鸞,雌鳥稱為和。
  • 孤獨的喬治
    它走紅,因為它標榜自己是上個月死掉的巨星象龜——「孤獨喬治」的後繼者。但是,這確實只是噱頭:「孤獨喬治」於2012年6月24日去世,享年約100歲,無子嗣,無妻,無同類。「孤獨喬治」死了,意味著加拉帕戈斯群島平塔島亞種陸龜或已絕跡。
  • 世界上最孤獨的動物,僅存活三隻,一隻在中國,另外兩隻在越南
    導語:世界上最孤獨的動物,僅存活三隻,一隻在中國,另外兩隻在越南。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地球上的物種很多,有些容易繁衍存活很多而有些卻瀕臨滅絕,隨著環境汙染,繁衍困難,有些生物的滅絕速度很快,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世界上最孤獨的動物,原先中國有兩隻,現在也只剩一隻,剩下兩隻在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