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化學如何助力「綠色發展」?許群:新材料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20-12-09 人民網科普

近日,鄭州大學河南先進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許群接受人民網採訪,詳細介紹了綠色化學與材料發展之間的聯繫。她表示,綠色化學是一個新興的技術,在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節省資源和能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許群教授一直致力於綠色化學與材料製備的相關研究領域。目前她的團隊正在開展的研究是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CO2)製備先進的能源轉化和存儲材料。

眾所周知,化石能源支撐著現代工業,造成了CO2的大量排放,使得能源需求與減少CO2排放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一方面減少CO2的排放,另一方面將CO2合理和有效利用,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科學問題。

許群介紹,傳統有機溶劑多具有毒性、汙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將溫室氣體CO2轉化為超臨界CO2,即可將CO2變廢為寶,形成一種綠色溶劑,有效地替代傳統的高揮發性有機溶劑,降低其排放。

利用超臨界CO2,可以實現傳統有機溶劑無法實現的功能。超臨界CO2作為一種CO2循環利用的綠色化學方法,可以用在新型納微材料的構築上,既能實現CO2減排,又能滿足能源需求。因為新型納微材料的構築可以有效地利用光、電、太陽能等可持續能源,但通常很多材料只能吸收部分太陽光,而利用超臨界CO2製備二維非晶材料可以全波段吸收太陽光,從而使太陽能資源的利用更加充分和有效。

另外,許群團隊所製備的相對簡單、便宜的二維非晶納米片和量子點具有強烈的局域等離子共振現象,可以顯著增強表面拉曼效應,在生物醫學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許群還提到他們團隊製備異質結構材料的應用優勢,「太陽能利用有一個方向是光解水產氫,我們研究製備的材料可以極大提高光解水產氫的效率。」

當提到更多綠色化學的應用,許群說:「我們很關心固體廢棄生物原料的處理,我們的技術可以將廢棄的農作物,比如麥秸杆、花生皮等廢料,進行資源化利用,變成儲能材料,用在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等方面。」

最後,許群表示,「綠色化學是一個新興的技術,在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節省資源和能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焦點

  • 推進綠色發展,各國競相開發新材料與能源環保技術
    利用科技的力量來維繫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科學家,以至全人類的努力方向。美國科學家則取得了不少新成果。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設備,通過一種蛋白納米薄膜,利用空氣中的水分產生電能,這一技術可能對可再生能源、氣候變化等產生重大影響;他們研製的全新儲能磚,可以像電池一樣儲存電能,成為一種多用途增值建築材料,有助於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他們開創的使用溶劑回收多層塑料中聚合物的新方法,有望大幅減少塑料廢物對地球環境的汙染,而將聚乙烯聚合物轉化成高價值烷基芳族分子的低溫催化方法的開發,則為塑料廢物的循環再利用開闢了新途徑
  • 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劉茜攝/光明圖片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柔性特徵和該研究工作的主要結果示意圖從遠古自然火的利用,到鑽木取火,直至煤炭、石油的利用,人類文明的發展本質上是能源利用能力的發展。迄今為止,人類當代文明和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化石能源開發利用的基礎之上。
  • 南開大學陳永勝教授:有機太陽能電池,綠色能源未來的新選擇
    請點擊上方了解,如何註冊入駐請見本篇末從遠古自然火的利用,到鑽木取火,直至煤炭、石油的利用,人類文明的發展本質上是能源利用能力的發展。迄今為止,人類當代文明和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化石能源開發利用的基礎之上。
  • 墨子沙龍探秘「神奇化學」 專家共話綠色能源與材料
    中新網上海4月15日電 (鄭瑩瑩)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主辦的公益科普論壇墨子沙龍「新能源&新材料:讓世界更綠色的神奇化學」日前在上海圖書館舉行,邀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楊培東、廈門大學教授鄭南峰、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員陳立桅共話「神奇化學」。
  • 有機熱電材料:未來綠色能源新翹楚
    如何高效設計和合成π-共軛分子、如何精準調控其組裝結構和電子行為,則是這一領域最具挑戰性的基礎科學問題。2014年起,中國科學院啟動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功能pi(π)-體系的分子工程」(以下簡稱「先導專項」)。
  • 何鳴元院士詳解:等級孔材料與綠色碳科學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型催化材料和煉油催化劑及工藝。他是中國綠色化學領域的開拓者,積極推動著綠色化學化工的發展。 最近,《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就等級孔材料的最新進展和未來發展前景等問題採訪了何鳴元院士。本次專訪恰逢何院士80歲生日,謹以此文獻上祝福,並致敬他在催化科學與技術領域諸多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
  • 助力「3060」目標!光伏建築為能源深度綠色轉型提供現實路徑
    國家政策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意向明顯,目前,國內現狀如何?我們面臨哪些難題和挑戰?張翼飛:從整體來看,我國人口基數大,各地能耗不同,各地所採取的綠色轉型方案都不相同,與此同時,我國還處在高速發展階段,如何在兼顧發展與環境保護,不走西方的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 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科技助力建設綠色聯盟
    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 提供綠色電力讓ICT融入能源產業,是加速可再生能源轉型的關鍵力量之一。華為不斷將ICT技術融合到光伏技術中,推出了首款基於人工智慧的光伏逆變器,大大提升了光伏系統轉化效率。在阿根廷北部高原上的胡胡伊省,由華為智能光伏解決方案支持的光伏電站已投產,每年發電量約6.6億度,為16萬戶家庭提供清潔電力。
  • 新一輪綠色革命來襲!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哪些基因值得關注
    推動水稻第一次綠色革命的矮稈育種,在大量施用化肥情況下,植株不會過高而造成倒伏,從而獲得較高產量,但由此帶來的化肥過量施用也給農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壓力。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內科研工作者掀起了第二次綠色革命,為實現「少投入、多產出、保護環境「這一目標努力。國內近年提出了「化肥零增長」以及「化肥負增長」,提高氮肥利用率顯得尤為重要。
  • 破解動力電池退役難題 助力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綠色和平、中華...
    2020年10月30日,由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與中國環保聯合會聯合主辦,華夏能源網承辦的「破解動力電池退役難題:助力循環經濟綠色發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研討會,以線上直播的形式成功舉辦。  此次活動邀請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能源資源環境研究所房增強博士、中國綠色供應鏈聯盟電池專委會副秘書長楊清雨、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戰略部部長陳雄輝等政府機構、行業協會以及知名企業的專家,圍繞電池行業的綠色發展、動力電池的多能互補及梯次利用進行了專題報告和深度研討。
  • 「液態陽光」讓「碳中和」更近一步|專家探討綠色能源未來
    英國石油公司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佔全球29%,已成為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減排任務十分艱巨。 「從長遠來看,通過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才可以徹底有效地解決我們面臨的能源、環境和資源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濤在主旨報告中表示。
  • 從概念到產業:綠色化學的徵程和未來
    綠色化學的先驅者Paul Anastas博士和領軍人物如佟振合院士、Klaus Kümmerer、李朝軍、Shu Kobayashi、張鎖江、趙宇亮、韓布興、James Clark等綠色化學領域的「big names」齊聚一堂,共同討論綠色化學和可持續化學的理念升級、前沿技術、當下任務和發展前景。過去未去,未來已來。綠色化學曾如何履行其歷史使命從概念發展到產業?如今正在哪些領域進行怎樣的技術探索?
  • 綠色發展:達沃斯的關鍵詞
    「綠色發展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它不是給傳統發展方式打補丁,而是與傳統工業化發展並行,並最後會取勝的發展方式」。垃圾究竟如何處理、如何分類?在本次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就有不少關於垃圾分類、回收的「妙招」。在主題為「全球巨大數量的垃圾處理引發的資源循環利用」的會議現場,丹麥嘉士伯集團監事會主席弗萊明·貝森巴赫分享了在資源再循環方面相對領先的「丹麥經驗」。他介紹,早在20世紀80年代,丹麥就形成了以控制垃圾源頭、再循環利用、焚燒發電供熱、填埋的多層次垃圾管理模式。
  • 「綠色」防水材料是什麼?
    目前,住宅室內裝修熱方興未艾,人們除了講究裝修格局、色調、材質、做工和價格外,更關注所用裝修材料對人體健康有無危害。 然而,對人體健康的直接影響僅是綠色建材內涵的一個方面,而作為綠色建材的發展戰略,應從原料採集、產品的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循環利用等四個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察,方能界定是否稱得上綠色建材,亦稱之為「環境調和材料」。
  • 「液態陽光」讓「碳中和」更近一步|專家探討綠色能源未來
    近日,在蘭州舉行的「綠色氫能和液態陽光甲醇高端論壇」上,來自國內18名院士、逾百名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圍繞可再生能源、氫能、甲醇應用以及綠色能源新興產業發展,深入探討綠色能源的未來。專家們表示,綠色氫能和液態陽光甲醇是新時代背景下發展綠色能源的重要路線之一,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碳減排具有重要意義。
  • 新發現助力「綠色革命」水稻新品種高產且高效—新聞—科學網
    突破「綠色革命」弊端 「中國三大主要糧食作物化肥的利用效率只有39.2%,絕大部分釋放到土地和空氣中,造成環境汙染,如何『減肥增效』是當前農業可持續發展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傅向東指出。 此外,發現新的基因後,就可以把多個優異等位基因聚合在一起,提供一個能夠明顯減少氮肥投入,又能夠增加產量的新育種策略,將來可以培育出新的品種,把60年前的矮化育種缺陷彌補上,實現高產高效協同改良的育種目標。
  • 推廣清潔能源 共享綠色發展
    在中東歐國家,一批批綠色低碳、可持續、惠及人民的清潔能源合作項目持續推進,綠色成為「17+1合作」和共建「一帶一路」的鮮亮底色。匈牙利考波什堡光伏電站項目——「兩國清潔能源合作的典範」匈牙利西南部,考波什堡光伏電站項目的工地上,上萬塊太陽能光板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頗為壯觀。為實現歐盟減排目標,匈牙利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規劃在2021—2030年期間減排溫室氣體40%、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至20%。
  • 2020重慶中新金融論壇:綠色金融助力陸海新通道綠色發展
    11月24日上午,2020中新金融峰會「綠色金融助力陸海新通道綠色發展」專題會議在重慶來福士洲際酒店舉行,會議由北京大學中國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北京科技大學中國「一帶一路」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羅勇傾情主持,星展銀行企業及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陳淑珊、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總行副行長謝雯、緬甸協力銀行董事總經理顧問廖志成、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邱慈觀、德勤資深顧問簡耀強
  • 第15屆濟南太陽能利用大會開幕,300家綠色能源領軍企業亮相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任磊磊)7月3日,以「金色陽光 綠色能源」為主題的「第15屆中國(濟南)太陽能利用大會暨多能互補展覽會(簡稱:太陽能利用大會)」在濟南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本屆展會的舉辦,旨為推動綠色能源的深度開發利用,以促進我省能源結構轉型與綠色低碳發展。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的推廣,太陽能作為應用最廣泛的新能源,在農村和城市已開始應用。太陽能的利用,不僅是當前生態農村、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因地制宜實施鄉村振興、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抓手;而對於工商企業和居民小區,可助力進行節能減排,並對企業的降本增效發揮重要作用。
  • 智能電網:區塊鏈助力綠色能源?
    智能城市的發展依賴於綠色能源。儘管可再生能源價格不斷下降,能源的可獲得性的問題仍難以解決。源自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為綠色能源提供新思路,助力智能電網建設,讓能源生產更接近消費者。區塊鏈能否成為可再生能源和智能電網的明日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