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科技助力建設綠色聯盟

2021-01-13 中華網

未來10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綠色環保將成為影響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信息與通信技術(ICT)必將在這一領域肩負重任。作為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華為始終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將技術創新這一立身之本用於環境問題的解決,提出「讓科技與自然共生」的綠色保護理念,為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減少碳排放、促進循環經濟、科技守護自然,讓科技與自然共生,華為從未停止過努力的腳步。

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 提供綠色電力

讓ICT融入能源產業,是加速可再生能源轉型的關鍵力量之一。華為不斷將ICT技術融合到光伏技術中,推出了首款基於人工智慧的光伏逆變器,大大提升了光伏系統轉化效率。

在阿根廷北部高原上的胡胡伊省,由華為智能光伏解決方案支持的光伏電站已投產,每年發電量約6.6億度,為16萬戶家庭提供清潔電力。電站的建成,結束了胡胡伊省長期從外省購電的歷史,讓當地實現了電力自給自足,更讓當地居民的日子「亮」了起來。

在地球另一端,同樣在華為智能光伏助力下,沙特北部地區建成一座300兆瓦光伏電站,為當地4.5萬戶家庭供電,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3萬噸,邁出了從傳統化石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的第一步。

無論在草場、林地、魚塘,還是在戈壁、沙漠、荒原……華為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全球客戶及夥伴一道,讓更多綠色開始在土地上延展開來。

寧夏黃河東岸,荒漠廣布,生態惡劣,大風一刮,漫天黃沙。如何走出歷史的沙塵?2014年,寶豐集團對16萬畝荒漠化土地展開了可持續性生態治理,先種植苜蓿,後種植10萬畝枸杞,逐步改良土壤。短短六年,荒漠植被覆蓋率提升了86%。

2016年開始,在萬畝有機枸杞田上,利用華為技術,寶豐集團建成了全球最大單體農光互補光伏電站,真正實現「一地多用」。

來自華為的智能光伏技術,讓太陽能板像向日葵一樣逐光而動,將每一縷太陽光轉化為更多綠色電力,發電量較傳統光伏電站提高20%。從併網發電至今,光伏園區累計發電38.75億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41億千克,相當於每年新種植8000萬棵樹。

減少碳排放 助力綠色發展

讓ICT技術成為生產力提升與環境友好之間的新平衡點,探索環境友好、節能減排的新發展模式,是華為的數位化、智能化技術努力追尋的方向之一。

為減少5G網絡能耗,華為與全球運營商一起,部署了名為「PowerStar」的節能方案,涉及10萬多個現網站點。比如,在浙江省,該方案就幫助運營商無線網絡主設備省電12%,每年節省了2600萬度電。在2020年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評獎中,該方案還榮獲了「最佳促進氣候行動移動創新獎」。

在無線站點方面,華為推出了全室外解決方案,一根抱杆可以把所有無線設備、電源設備以及微波設備全部掛在室外,無需配置空調和機房。相對於傳統方案,站點能耗降低40%。

在光傳送領域,華為獨有的光纖印刷技術,可以把1000根光纖印刷到一張A4紙大小的光背板上。這樣僅需一臺設備,就可以替代傳統的9臺設備,功耗降低達60%。而過去,傳統的波分設備需要大量光纖互聯,佔用大量機房空間,導致過多能源消耗。

在數據中心方面,華為的間接蒸發冷卻技術,讓製冷系統能耗下降40%至60%。而一般來說,數據中心都是「能耗大戶」,一個大型數據中心的電費佔據了其70%運營成本。

在人工智慧計算領域,華為去年推出業界首個全液冷人工智慧集群。在同等算力情況下,傳統風冷集群需要86個機櫃,而Atlas 900全球最快的人工智慧訓練集群,只需要16個機櫃,功耗還降低了60%。

促進循環經濟 踐行綠色理念

鋁、鈷、銅、玻璃、金、鋰、紙、塑料、鋼、鉭、錫、鎢、鋅……數不清的原材料,經過層層工序,最終才形成一部200多克重的華為手機。

要促進循環經濟,必須堅持從原材料出發,在產品設計階段優選環境友好型材料,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不斷提升產品耐用性。

眾所周知,塑料是電子產品材料當中最難回用的部分之一。2013年以來,華為在多款手機、手錶中廣泛採用生物基塑料,其中,超過30%由蓖麻油提煉而成,相對傳統塑料,可減少62.6%的碳排放。

華為堅持選用再生紙,或符合負責任森林認證(FSC)所提供的纖維原料。自2018年起,華為累計使用認證紙張306噸。按照1噸紙約需要5立方米木材計算,相當於支持了76.55畝森林的可持續經營。華為產品包裝還選擇了100%可降解環保大豆油墨。

華為產品包裝實行輕量化,減少紙張消耗,也減輕重量,降低運輸中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用好每寸空隙,Mate40比Mate7系列旗艦機型包裝實裝率提升68%;每部手機包裝重量減少55克,每千萬臺手機可減少紙張使用約550噸,相當於拯救了9350棵樹;說明書紙質件頁數平均減少87%。

華為產品使用越久,回收越方便,資源消耗越少,就是為循環經濟做出了切實貢獻:在全球擁有3000多家服務中心,提供便捷的維修服務;與業界領先的報廢供應商合作,負責任地、環保地處理廢舊電子產品,通過提取原材料回用,減少對新資源需求;2017年至今,通過自有回收渠道,收集並處理電子廢棄物超過5000噸。

科技守護自然 捍衛綠色家園

2011年,工程師 Topher White在參與志願者行動中偶然發現,非法砍伐往往距離護林員站不足100米,但熱帶雨林中聲音多樣複雜,護林員很難分辨出電鋸砍伐的噪音。

在Topher及其成立的雨林保護組織Rainforest Connection(RFCx)探索下,一套以華為手機設備為核心的太陽能雨林監聽系統誕生了,名為「守衛者」。

「守衛者」們散布哥斯大黎加雨林各處,在高溫高溼等極端環境下不間斷「傾聽」雨林,並將數據實時回傳到華為雲上。一旦識別到電鋸等盜伐異響,系統會第一時間將定位推送給護林員。兩年來,華為還優化了人工智慧聲音分析模型,識別精準度大幅提升到96%。

藉助科技賦能,人類探索、守護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過去100年間,由於棲息地消失和退化、強烈的人類幹擾等因素,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東北虎野外種群數量不足600隻。中國的生態學家想盡辦法,希望再現「虎嘯山林」,讓「大貓」回歸家園,回到中國東北廣袤森林。

研究初期,科研團隊往往要耗費大量人力,翻山越嶺架設紅外相機,定期更換數據卡和電池,最終獲取的經常是半年甚至更久之前的影像,保護工作收效甚微。

為此,國家林草局東北虎豹監測與研究中心與華為等夥伴一起,成功研發了一套集成雲存儲、智能分析、互聯等新技術手段的「天地空」一體化自然資源監測系統。

其中,在位於吉林、黑龍江兩省交界區域的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內,華為與吉視傳媒聯合打造了一張700M有線無線融合網絡,可以實時回傳紅外相機圖像和高清視頻,以及土壤、水質、空氣等傳感器數據等。目前,網絡已覆蓋了國家公園全境1.46萬平方公裡。

有了這套系統,生態學家就有了「千裡眼」,可以看到千裡之外的實時影像。僅一年半,系統就監測到虎豹等野生動物、人類活動、棲息地影像100多萬次。

可以預測,ICT 技術將會不斷協同發展,在減少人類活動對自然的破壞、保護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更顯著作用。

先行先試 共建綠色聯盟

鳥瞰華為東莞南方工廠,屋頂由一塊塊藍色板子拼接而成,而這些藍色板子就是華為園區智能光伏電站主體。

自2012年起,華為相繼在東莞南方工廠、杭州研究所、南京研究所等地建成園區光伏電站。2019年,華為園區光伏電站全年發電量達1357萬度,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萬噸。自併網發電以來,華為園區光伏電站累計實現發電量10714萬度,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9萬噸。

堅持踐行高能效、低排放的運營模式,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堅持做綠色經濟的有力示範者,華為在行動:在環保園區方面,2019年,華為完成自由冷卻製冷改造、冷凍泵變頻改造、照明改造等多個節能工程,實現用電量節省1797萬度,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7萬噸。在生產製造環節,華為採用工業企業能源智能化管理技術,通過智能化能量測量儀對電能、電流等進行監測與預警。當設備在無生產,單位能耗顯示超標時,將自動調整。2019 年,華為在製造環節全年累計實現節電1920萬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萬噸。在物流運輸方面,華為建設了中國、歐洲、杜拜、拉美四大全球供應中心,並在海外112個國家建設了國家級中心倉庫,有效縮短了發貨地與目的地距離,打造了綠色物流體系。華為還降低空運需求,空運比例從2016年的8.7%減少到2019年的6.3%。

減少 產品碳足跡,離不開上下遊合作夥伴一起構建綠色供應鏈。

華為將環保要求融入採購業務全流程,在供應商認證、選擇、審核、績效管理以及物料選型等環節,明確環保要求,確保環保合規,激勵供應商持續改善。2019年,共計35家供應商參與節能減排項目,累計實現碳減排超過8萬噸。

在2025年之前,華為計劃完成針對前100名供應商碳減排目標的設定。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寫道,人與生物圈之間的力量平衡,被發端於英國、後波及全球的工業革命所打破,人與大地母親血肉相連、唇齒相依的關係出現了逆轉,人類把生物圈破壞和剝奪到山窮水盡、不可救藥的地步。

這個難題漸漸有了答案,科技是應對環境問題不可或缺的解決方案。

作為一家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華為深知科技和自然從來都不是對立的存在。企業在以行踐言、不斷向社會貢獻自身力量的同時,也是在開拓自身的發展空間。要想在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這條新賽道上,贏得更多行業競爭及發展優勢,就必須放眼長遠,堅持創新,摸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綠色、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讓科技與自然共生,已經成為20萬華為人共同的環境保護觀念。華為會繼續發揮科技的力量,為自然、為人類、為地球做出更多貢獻。(華為公共及政府事務部副總裁 璩靜)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

相關焦點

  • 中國網際網路行業迎來「綠色拐點」 可再生能源轉型加速
    12日,綠色和平組織發布了《邁向碳中和——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實現100%可再生能源路線圖》報告,表示作為助力能源轉型的排頭兵,全球科技行業採購可再生能源的步伐也正在前所未有地加速前進。在過去的十年,谷歌、蘋果、Facebook 等多家國際科技企業,紛紛宣布了各自100%可再生能源計劃。
  • 綠色和平呼籲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設立100%可再生能源目標
    2021年1月12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邁向碳中和: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實現100%可再生能源路線圖》研究報告,提出中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應發揮低碳轉型的引領作用,設立有雄心與遠見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的時間點應設在2030年前、不應晚於2050年。
  • 最新報告 | 綠色和平呼籲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設立100%可再生能源目標
    2021年1月12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邁向碳中和: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實現100%可再生能源路線圖》研究報告,提出中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應發揮低碳轉型的引領作用,設立有雄心與遠見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的時間點應設在2030年前、不應晚於2050年。
  • 報告建議網際網路科技行業設立百分百可再生能源目標
    「在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與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入的背景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亟需抓住低碳發展機遇,積極採購可再生能源,以實際行動助力中國實現碳中和。」研究報告稱。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的碳排放增長備受關注。2020年,秦淮數據集團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中首家提出2030年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目標的企業。
  • 日本綠色能源轉型可再生能源挑戰重重
    該公司執行長吉田憲一郎稱:「在日本,購買可再生能源電力非常困難,數量有限、價格又太高。在多國企業尋求將全球供應鏈轉向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之際,日企在消除自身碳足跡方面仍然步履維艱。」  據了解,索尼計劃到2040年旗下所有業務和部門都採用綠色能源。該公司在歐洲的工廠已經全部實現100%可再生能源供電,北美的工廠將於2030年前完成轉型,但日本本土的工廠要完成這一目標異常艱難。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
    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多國加大新能源開發力度  目前,越來越多國家重視開發利用新能源,並相應出臺更多產業扶持政策及綠色復甦計劃,加快推動能源結構向低碳轉型。  韓國近日公布了一項可再生能源長期計劃,加大可再生能源電力開發。
  • 可再生能源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可再生能源產業示範項目穩步推進,「十二五」期間實施81個新能源示範城市、8個新能源示範園區、86個綠色能源示範縣,「十三五」期間組織實施6個清潔能源示範省、4個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範區以及28個新能源微電網示範工程。2015年以來,組織開展3批光伏「領跑者」基地項目建設。這些示範項目在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推動先進技術成果產業化,促進產業升級等方面取得積極效果。
  • 再生資源產業聯盟到安徽太和考察綠色新能源產業發展情況
    12月28日,中國再生資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李士龍、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洪雲博士一行到安徽太和考察綠色新能源產業發展情況,並與太和縣縣長劉牧愚、縣委副書記潘江徽、常務副縣長劉健、政協副主席張亞軍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重點圍繞太和綠色新能源產業提升綠色發展水平、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優化產業布局、延伸產業鏈條、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等方面交換了意見。
  • 綠色是「一帶一路」的底色 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資佔比首超化石...
    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有望在後疫情時代加速發展。  根據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AEI)發布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能源領域投資仍在持續,總投資額為88.1億美元,可再生能源佔比首次超過化石能源達58.1%,而化石能源佔比41.9%。
  • 智領能源革命 探索共贏之路——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2020)在...
    未來,為實現碳中和目標,除了加大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以外,還需要開展更廣泛的工作,包括提升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水平,通過構建智慧能源系統以實現各類能源間的平衡發展等。目前,其已經在張家口部署了百兆瓦壓縮空氣儲能、太陽能跨季儲熱、100%可再生能源小鎮等一系列示範工程類項目,並正按計劃有序推進,將在2020年冬季奧運會之前全部投入運行,助力綠色奧運。
  • 世界環境日|通往清潔、綠色可再生能源的六種路徑
    但在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上發展可再生能源不僅損害自然,可能對瀕危物種和動植物棲息地造成威脅,而且可能引發環境問題和衝突,導致工程推進緩慢,最終釀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在自然土地上開發可再生能源還會造成森林和其他高儲碳區域[ii]的轉化,抵消可再生能源的氣候減緩作用。
  • 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加速發展(國際視點)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核心閱讀全球能源結構轉型進程不斷加速。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及能源低碳化越發成為共識,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出臺政策措施推動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可期。多國加大新能源開發力度目前,越來越多國家重視開發利用新能源,並相應出臺更多產業扶持政策及綠色復甦計劃,加快推動能源結構向低碳轉型。韓國近日公布了一項可再生能源長期計劃,加大可再生能源電力開發。
  • ...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築將用一種以上可再生能源!詳見《湖南省綠色...
    《條例》還指出,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管理人在對已採取節能與綠色措施的建築進行裝修、改造和維護時,不得降低該建築原有節能和綠色建築標準。居住建築的所有權人或者使用人使用太陽能、淺層地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物業服務企業和民用建築管理單位應當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為其安裝設備設施提供便利條件。
  • 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資佔比首超化石能源
    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有望在後疫情時代加速發展。根據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AEI)發布的數據,2020年上半年,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能源領域投資仍在持續,總投資額為88.1億美元,可再生能源佔比首次超過化石能源達58.1%,而化石能源佔比41.9%。
  • 拜登的能源政策:核能VS可再生能源
    然而,在他的氣候變化政策中,2萬億美元預算幾乎全部用於可再生能源,這正是國會中的絕大多數共和黨人反對的。更好的辦法是「綠色核協議」。「該地區擁有美國最壯美的風景區之一,每年都會吸引來自科羅拉多州和其他州的遊客」,當地環保人士Jennifer Kirchhoefer說,她抵制可再生能源項目的基層領導。與此同時,共和黨人對太陽能和風能表現出越來越多的懷疑。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使得加州的電費在2011年至2019年期間的漲幅巨大,達到美國其他地區的近7倍。
  • 金晶科技:深耕太陽能玻璃產業 助力綠色能源進程
    金晶科技在全國玻璃產能過剩嚴重、行業低價競爭日益突出的情況下,及時調整產業方向,依託超白玻璃的優勢,深耕太陽能玻璃細分市場,助力未來綠色能源發展進程。目前,已進入工程建設收尾、設備進廠安裝階段的金晶科技馬來西亞太陽能玻璃項目就是金晶科技邁出的重要一步。
  • 海南:以市場化方式確定天然氣發電、可再生能源等能源項目投資業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電力網獲悉,海南自由貿易港日前發布了《海南能源綜合改革方案》,方案中稱,以電力和天然氣體制改革為重點,開展能源綜合改革,鼓勵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機制創新,完善綠色電力消費認證機制,鼓勵用戶消費綠電。建立開放競爭的電力市場體系。
  • 智能電網:區塊鏈助力綠色能源?
    智能城市的發展依賴於綠色能源。儘管可再生能源價格不斷下降,能源的可獲得性的問題仍難以解決。源自比特幣的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為綠色能源提供新思路,助力智能電網建設,讓能源生產更接近消費者。區塊鏈能否成為可再生能源和智能電網的明日之選?
  • 【綠色工廠創建優秀案例展示】安徽東錦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
    為此,工信部自2017年至今已組織四批綠色工廠創建申報工作,已經有超1000家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為促進我國綠色製造腳步越走越穩,綠色工廠實踐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其中一些綠色工廠企業充分彰顯了責任與擔當,以開放、共享的包容情懷分享他們在綠色工廠創建道路上的成果與經驗。今天分享安徽東錦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在綠色工廠創建道路上的案例。
  • 可再生能源能否成就中國?
    在發電量佔比中,可再生能源的份額僅為18%。  「在1997年的京都氣候大會上,歐洲想要美國加大溫室氣體排放削減數量,遭到了美國的拒絕。」丹尼爾·耶金在其著作《能源重塑世界》中寫道。  歐美國家對於發展中國家也多次施壓。今年年初,馮德萊恩表示,中國和其他大型化石燃料生產國要找到對碳排放進行定價的方法,否則有可能面臨歐盟計劃對進口商品加徵的碳邊境調節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