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號失聯8個月後,NASA正式宣布它死了,火星探索15年精彩回顧

2021-01-07 茶馬星球視野

174公斤重的機遇號火星探測器於2003年7月7月發射升空,2004年1月25日在火星的子午線平原表面安全著陸,自此開始了它長達15年的孤獨探索旅程。現在讓我們對機遇號過去15年的光輝探索進行一下回顧。

機遇號原計劃在火星上工作3個多月,但這臺堅強的火星探測器竟然在荒蕪的火星土壤上度過了漫長的14年,這是原計劃壽命的60倍。它的總行程大約是45公裡,是目前所有超行星機器人所能達到的最遠距離。 圖片:2012年拍攝的「奮進」隕石坑的假彩色全景圖。

本周二2月12日晚上,美國宇航局最後一次嘗試與機遇號通信聯繫,然而依然是渺無音信,這是讓所有NASA科學家傷心無奈又不得不接受的結果。機遇號上一次與地球通信是在2018年6月10日,當時一場席捲火星全境的沙塵暴正在肆虐。圖片:2004年機遇號拍攝到的「奮進」隕石坑的雲朵。

美國東部時間2月13日上午11點,NASA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機遇號的死亡。在此之前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工程師們發出了1000多條恢復聯繫的指令。圖片:2004年機遇號拍攝到自己的影子。

2008年,機遇號的輪胎在駛出火星上的維多利亞隕石坑時,在火星表面留下了兩行深深的足跡。可以說機遇號就是科學家創造的奇蹟,它克服了各種挑戰,14年間在崎嶇的火星地形上留下了無數軌跡,它在巨石之間移動,甚至能爬上最大角度32度的陡坡,這也是人類探測器在地球外實現的最高角度記錄。

機遇號2004年登陸火星後不久,拍攝到的它的隔熱層著陸時的撞擊現場圖。 15年間機遇號返回了21.7萬張照片,包括15張360度的彩色全景圖,對52塊巖石的表面進行了分析,另外還額外對72個目標進行了光譜和顯微成像儀分析。

2004年拍攝的一張火星土壤的特寫,圖中可見圓形、藍莓狀的土壤構造。

2012年機遇號拍攝到的Greeley Haven假彩色全景圖

2011年奮進隕石坑的近景拍攝。在這裡發現了與地球上的池塘或湖泊的飲用水相似的古代水存在的強烈跡象。這一切說明,古代火星完全不同於今天寒冷、乾燥、荒蕪的火星世界,古代火星表面存在液態水有令人信服的證據。

2016年機遇號的輪胎軌跡。所有機遇號的成就並不意味著它的探索過程一帆風順,單單是2005年,機遇號就經歷了許多事情,它的一個前輪失去了轉向功能,加熱器卡住嚴重威脅了探測器的可用動力,當時還有一場火星沙塵暴幾乎將它永久困住。只是它足夠幸運才倖免於難。

2014年拍攝的 Wdowiak Ridge嶺。機遇號雖然15年後徹底停止工作了,但卻非常成功的完成了一次歷史性的使命,所有NASA科學家為之驕傲和自豪。他們也為遠遠超出設計壽命的機遇號的徹底告別表示慶賀。再見!機遇號!人類永遠記著你。

相關焦點

  • 服務14年失聯8個月後,火星探路先鋒「機遇號」被宣告死亡
    記者 | 田思奇作為星際探索中最成功、最持久的壯舉之一,美國宇航局(NASA)機遇號探測器在探索火星表面15年後宣告結束。2018年6月,一場嚴重的火星沙塵暴導致機遇號與地球的通信暫停。「我站在這裡,懷著深深的感激之情,宣布機遇號的使命已經完成。」2004年1月24日,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的機遇號降落在火星上。當時的它並不孤單——20天之前,「勇氣號」(Spirit)才剛剛在火星南半球的古謝夫隕石坑著陸。在漫長的「職業生涯」裡,機遇號發現了火星上的第一個隕石——防熱護盾巖,還曾造訪維多利亞撞擊坑。
  • 機遇號辛苦探索火星多年,為何最終與地球失聯,杳無音訊?
    不過由於火星是地球的「姊妹星」,環境與地球十分相似,因此火星成為了人類的目標,不少科學家認為火星環境的宜居性極大。為了更好地探索火星,美國曾多次發射探測器,早在1964年美國就發射了「水手3號」和「水手4號」,不過由於上個世紀的科技還不夠先進,因此早期對火星的探索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但是「水手4號」是成功的。
  • 機遇號辛苦探索火星多年,為何最終與地球失聯,杳無音訊?
    在2003年,美國發射了「雙胞胎」火星車,分別為「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探測器,這兩艘探測器的探索目標主要是搜尋巖石和土壤的特徵來尋找過去是否曾經有水的流動以及火星上的環境是否有益於生命。但是「機遇號」的探測歷程非常曲折,原本於2003年6月25日發射的「機遇號」,因為技術故障和惡劣天氣,發射工作被連續推遲了5次,終於在2003年7月7日發射升空,飛往火星。
  • 再見,機遇號:15年探索之旅落幕
    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服役時間最長的火星探測器「機遇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當地時間 13 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機遇號」探測器在登錄火星 15 年之後,正式結束任務,宣告「死亡」。
  • NASA放棄了呼喚!再見,機遇號!回憶機遇號火星探索史錄!
    最新消息,美國東部時間2月13日,美國宇航局正式對外宣布,「機遇號」火星車正式結束了為期15年的火星探測任務,他們已停止等待「機遇號」甦醒,不再監聽探測器發出的信號,這代表NASA已經正式放棄了機遇號。
  • 再見,機遇號:15年探索之旅落幕-虎嗅網
    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服役時間最長的火星探測器「機遇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當地時間 13 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機遇號」探測器在登錄火星 15 年之後,正式結束任務,宣告「死亡」。
  • 「機遇號」在火星上停留15年後失聯,360度全景圖記錄其最終落點
    導語:美國宇航局(NASA)的「機遇號」火星探測器上月與地球失去了聯繫,失聯前,它拍攝了在火星上的最後一張令人驚嘆的照片
  • 在失聯4天前,火星機遇號傳回異常圖像,最後一條消息疑在求救
    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2003年7月7日發射的「機遇號」火星漫遊車。其「工作履歷」相當精彩,「機遇號」於2004年1月25日在火星表面安全著陸,隨後在火星上展開勘測,創造了多個紀錄。
  • NASA「機遇號」火星探測器拍下的最後一張火星全景圖
    2003年7月7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射了「機遇號」火星探測器,歷時201天後,「機遇號」於2004年1月25日安全軟著陸火星表面。NASA原計劃「機遇號」在火星上最多工作90天,幸運的是「機遇號」的「機遇」非常不錯,在著陸火星後已經運作了2605天之久。
  • 機遇號在失聯前傳回神秘照片,藏有重要信息,另一半卻看不見!
    機遇號在失聯前傳回神秘照片,藏有重要信息,另一半卻看不見!在前幾日NASA傳出消息,稱機遇號在火星上已經結束了自己的徵程,正式也是讓很多人感到比較惋惜,因為句號為人類研究火星做出的貢獻不是一星半點兒。長期以來,人們為了能夠探求火星能不能夠適合生命存在,是否能夠有生命,需要在上面也投放了非常多的探測器,機遇號在失聯前傳回神秘照片,藏有重要信息,另一半卻看不見!到目前已經過去了50年的時間,像好奇號,機遇號,勇氣號等等,這些探測器傳回了不少的照片,也能夠看得出來,火星上的環境是比較貧瘠的,也非常的荒涼,除了黃土大地之外,沒有一點點的綠色。
  • 16年,機遇號探測器在火星上都經歷了什麼?揭秘機遇號最後的時光
    自美國宣布停止探索月球的工程之後,美國宇航局就開啟了探索火星的工程。2003年7月7號,美國宇航局朝著火星發射了機遇號探測器,同行的還有另外一顆勇氣號,這兩顆探測器可謂是孿生兄弟。美國宇航局在2018年6月就已經和機遇號探測器失聯了,但直到隔年的2月3號,美國宇航局才宣布機遇號探測器結束了在火星上的一切工作。機遇號火星探測器重達180kg,是一個六個輪子組成的太陽能動力車。每一個輪子上都有動力小馬達。根據計劃於2004年1月25號成功登陸火星地表,不過原計劃是希望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可以降落在老鷹撞擊坑,但卻偏離東方向25千米。
  • 失聯的前4天,機遇號傳回最後一張火星圖片,畫面異常清晰
    失聯的前4天,機遇號傳回最後一張火星圖片
  • 美國機遇號探測器,慘遭火星「滅口」,它究竟在火星上發現了什麼
    顯然,美國的這一限行為無不詮釋著美國對火星寄予的厚望。 2003年7月7日,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向地球進發,而在次年的1月25號安全著陸火星表面。截止2018年1月25日,機遇號火星漫遊車在火星上整整地探索了14年之多,為人類探索火星,了解火星做出很大的貢獻。完成了近90個火星日的任務,發現火星上第一個隕石防熱護盾巖,以及超過兩年的時間,研究維多利亞撞擊坑。
  • 美國機遇號探測器,慘遭火星「滅口」,它究竟在火星上發現了啥?
    雖然科學家們並未在太陽系內找到適合人類移居的星球,但是,科學家們對火星卻抱有著很大的期望,甚至NASA也認為,火星是太陽系內最有可能被人類徵服,最有可能實現人類移民移居計劃的星球。事實上,美國在上個世紀就已經發射了水手三號探索器,而在本世紀,美國也同樣的發射了一系列的火星探測器,比如說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和勇氣號火星探測器。
  • 火星沙塵暴消退 失聯近四個月的機遇號或將復活
    在經歷了登陸火星以來最黑暗的一段時間後,失聯近四個月的火星漫遊車機遇號或將迎來「復活」。自今年6月10日以來,一場覆蓋火星1/4面積的沙塵暴遮天蔽日,這也使得採用太陽能動力的機遇號火星車完全失聯。圖為科學家模擬了不同程度沙塵暴下機遇號所見的天空。失聯之前,機遇號面對的就是比最右邊更黑暗的情況。圖為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好奇號」所拍攝到的火星表面沙塵暴的情況,從6月7號到6月10號,沙塵暴在不斷加劇。
  • 失聯前4天,機遇號竟傳回了一張照片,畫面令人吃驚!
    美國為了探索出更多有關火星的事情,美國發射了「好奇號」、「機遇號」、「勇氣號」探測器,這些探測器也為人類的科研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不過「機遇號」在2018年就徹底與地球失去聯繫了,由於火星上颳起了巨大的、遮天蔽日的沙塵暴,
  • 遇火星沙塵暴,14歲「機遇號」失聯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遇火星沙塵暴
  • 機遇號火星車已被NASA宣布死亡,曾向地球傳回多張非凡的照片
    火星探測器,機遇號設計壽命3個月,頑強挺過5250天。這長達14年多的日子當中,機遇號總共傳回了超過20萬張的火星表面照片,為人類探索火星收集了大量的數據。據了解,自2003年發射以來,「機遇號」已經在火星上走過15個春秋,而它的孿生兄弟「勇氣號」探測車並沒有這麼幸運,2010年就已經陷入沙坑,永遠與人類失聯了。
  • 機遇號永遠離開我們了,火星探索下一步要幹啥?
    北京時間2019年2月13日,NASA最後一次嘗試與機遇號重建聯繫,仍未收到回應。隨後,NASA的副局長託馬斯·祖布肯(Thomas Zurbuchen)在發布會上宣布機遇號任務結束。至此,一段長達15年的火星探索傳奇正式謝幕。那麼,人類為什麼要探索火星?機遇號這15年來為我們揭示了火星的哪些秘密呢?機遇號宣告死亡後,未來火星探索會怎麼走?
  • 失聯前4天,機遇號「拼命」傳回一張照片,畫面異常清晰
    ,一個是好奇號,另一個則是機遇號,它們已經在火星上工作了很長時間了,並且還傳回了大量的火星地表圖,這也讓我們對火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原本,這兩臺火星車的任務就是拍攝,以及探索火星表面,而它們的設計使用壽命也僅僅只有90天而已。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兩臺漫遊車的使用年限遠遠超過了它們的設計壽命,就拿機遇號來說,它的設計壽命是90天,可它卻工作了足足14年,期間還完成了大約90個探索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