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思缺貨,國產高端晶片誰來續命?

2020-11-30 騰訊網

安防市場中小客戶對海思安防晶片缺貨的恐慌程度,真實反應了海思在這一市場的優勢地位。統計數據顯示,華為海思在終端IPC(網絡攝像機)SoC市場份額達到70%以上,在視頻錄像市場佔有率更是高達90%以上。

因此,臺積電9月15日之後無法繼續為海思代工晶片的進展持續引發關注。在未來情況尚不明朗的情況下,業界普遍關注海思的中高端安防晶片缺貨問題何時能緩解?在海思的標杆作用下,國產高端晶片如何實現破局和接力?

海思中高端安防晶片缺貨延續,影響「兩極分化」

8月,華為常務董事、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餘承東在一場活動中表示:「(華為)只是做了晶片的設計,沒搞晶片的製造,今年可能是我們最後一代華為麒麟高端晶片。」

海思分為大海思和小海思,大海思的晶片供華為自己用,小海思的晶片是給產業用。因此,這番表態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小海思佔主導的安防市場的緊張情緒。海思高端IPC SoC(3559A和3519A)在八月中旬價格突然從幾百元上漲到幾千元,暴漲超過5倍,中端(3516D)IPC SoC價格也從幾十元上漲到一百多,漲幅接近4倍。

目前,情況依舊沒有大的變化。安防行業的老兵張偉告訴雷鋒網:「海思的兩款高端晶片基本上沒有替代的方案,中低端方案的替代方案有比較多選擇。但切換到相對成熟的方案最快需要3-6個月時間,切換到一款全新開發的方案需要兩年時間。因此,市場的缺貨情況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對於缺貨的關鍵原因,有二十多年晶片行業經驗的陳建國表示:「海思的中高端視頻編解碼晶片,除了4K\8K級別相對強悍的編解碼能力、相對較好的ISP(圖像信號處理器)圖像效果,還能提供稀缺的3TOPS以上的端側高算力,這在業界是比較稀缺的產品規格。「

不過,能夠獲得海思直供的少量大客戶和大量的中小安防公司的缺貨情況並不相同。在晶片外企工作多年,準備進入安防行業的王晨說:「我了解到的情況是,海思的存貨還能給海康和大華這樣的直供客戶繼續供貨1-2年甚至3年。」

張偉也表示,海思的備貨滿足大客戶需求一年以上肯定是沒問題的,並且一線大客戶自身的市場和研發能力都比較強,海思之外會有1-2家備選方案商。因此,短期內一線客戶會受到一定衝擊,隨著新晶片平臺的導入量產,影響會逐漸減小。對大量的中小型客戶來說,由於其主要依賴海思晶片方案,將受到比較大的衝擊,需要較長時間切換到新的晶片平臺。」

「在一個晶片完整的生命周期裡基本都會因為不同的原因碰到缺貨,每次缺貨也伴隨著一次比較大的市場機會出現。」陳建國指出。

王晨進一步表示,「目前IPC晶片領域主要玩家為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的晶片公司。海思中高端IPC的缺貨,給一直在做IPC的臺灣公司帶來了很好的機會,對國內IPC的公司當然也是個機會。」

安防市場十年一遇的產業升級機會

傳統安防行業經過數位化、網絡化、高畫質化之後,正在與AI融合,向智能安防升級。

陳建國認為,「當下的安防市場,是十年一遇的產業升級的機會,也是入局的機會。以前是看得清的賽道,產品從VGA演進到4K甚至8K,圖像處理技術愈加的成熟。現在是看得懂的賽道,市場的格局一定是由AI落地最好的公司所主導,這對大家來說,都是全新的起點。」

「缺貨肯定是打開了一個市場機會,特別是對於那些已經準備好晶片的公司最有利。至於AI,前端攝像頭不管是人臉識別、檢測、追蹤的算法都在導入和落地。直到最近一兩年,AI在智慧監控領域仍然在一個比較早期的階段。如果說成熟的市場是100%,現在的滲透還不到10%。不過我們也看到疫情讓無接觸式人臉識別設備等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王晨如此說。

至於如何用AI產品打動客戶,張偉的看法是:「目前,傳統IPC加AI的市場接受度越來越高。從主流的200萬像素到4K和8K IPC,解析度的不同對於AI的算力要求也不同。想要用AI產品打動客戶的關鍵,一是將AI和傳統的視頻編解碼更好地融合,並且給客戶提供完整的工具鏈,二是更好地支持各種AI算法和網絡模型,三是提供更高的有效算力。」

陳建國也強調AI IPC支持多種算法的重要性,他說:「今年的疫情讓客戶對AI晶片的關注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一般而言,在雲端被驗證過的AI算法,遷移到端側是否還能符合量產標準非常關鍵。這需要算力平臺和算法反覆磨合優化,因此,端側的算力平臺對算法的兼容性和支持的友好程度,既是吸引新客戶的關鍵,也是切換方案所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雷鋒網注意到,成立四年的億智電子的AI SoC能讓客戶在3個月內實現量產,其晶片已經應用到考勤門禁、可視對講、出入口閘機、IPC槍機產品等。

除了軟體和硬體的支持,陳建國從應用角度也指出,「AI應用場景碎片化的難題,要讓標準化算法滿足不同場景需求,這也是AI IPC的挑戰。」

因此,陳建國認為,「當前基於AI晶片的中高端解決方案的門檻很高。因為晶片原廠能夠把AI SoC晶片量產出來,並且能把完整的產方案推到市場的非常的稀少。想要獲得客戶認可的關鍵在於性能和成本的平衡,加量不加價的推廣方式市場接受度最高。」

與AI一起普及的還有雲計算技術。張偉提到,雲計算和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將推動視頻平臺的雲端化,前端攝像頭直連雲端,進一步拓展智能安防的覆蓋廣度和深度,催生出更多的行業智能化場景。

下一個國產高端晶片的標杆

如果沒有禁令,海思的AI IPC晶片幾乎不會給競爭者太多機會。「因為有備貨,我認為兩三年內市場格局不會發生大的變化。但隨著AI的重要性逐漸增加,未來的變化還不太好判斷。」王晨表示。

國內一家持續關注智慧視覺市場的AI晶片初創公司也向雷鋒網透露,雖然現在市場上出現了機會,但他們並不會馬上改變策略進入市場,還是會按照計劃的節奏推出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想要拿下高端晶片市場的公司眾多,但想要超越海思的地位難度巨大。海思成立於2004年,歷經重重困難之後,2012年隨著第二款手機SoC晶片K3V2的發布被大眾熟知,並且憑藉其自研IP和產品獲得市場認可。

2020年第一季度半導體銷售排名海思進入前十

根據IC Insights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半導體銷售排名,海思首次躋身第十的位置,國產高端晶片標杆的稱號當之無愧。

就海思在安防晶片領域的成功而言,多位業內人士都表示,這得益於小海思在視頻和安防領域的持續投入,抓住了行業技術迭代的節奏,並有能力從標清到高清再到如今的AI時代都持續引領市場。

在這個過程中,海思自研的IP幫助他們構建了產品技術優勢,再加全棧解決方案的軟硬體生態布局,海思在安防市場完整的組合讓新入局者難以單點突破。

「我覺在AI時代,國內市場肯定會推動像海思一樣的角色誕生。」王晨表示,「國內晶片公司走向高端最大的問題是缺少足夠的人才。國內的IC設計現在已經是師傅領進門,接下來只要修煉內功,在足夠的市場需求的推動下,加上足夠的耐心,國內的高端晶片一定能發展起來。」

海思在安防中高端市場的成功,足以激勵更多國內晶片公司向高端市場進軍,特別是在更加友好的國內市場環境裡。

張偉說:「現在國內有很多的政策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我們的下遊客戶對國產晶片的支持度和寬容度都更高了。安防領域的高端晶片可能三到五年就可以突破,但其他一些領域的高端晶片,我們可能需要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突破。

陳建國也說:「SoC從立項到量產要3-4年時間,做高端晶片,需要經得起冷板凳的考驗。」

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晶片行業的發展依舊需要全球協作。

下一個國產高端晶片的標杆,會是已經有豐富積累的晶片公司,還是正在快速發展的AI晶片公司,亦或是正在入場的初創公司?

注,文中姓名均為化名

相關焦點

  • 安防晶片、MOS、驅動IC頻傳缺貨漲價?真相是...
    一名市場人士認為,國產MOS廠的漲價消息對現貨市場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會密切關注國外原廠和供應鏈上遊情況。6OFesmc海思安防晶片最高漲超10倍?與此同時,在「華為禁令」起效前,海思IPC晶片也傳出因供貨緊張,價格水漲船高的現象。市場認為,這與海思在國內安防市場的地位有直接關係。數據顯示,國內IPC市場約70%份額被海思佔據。
  • 華為海思:29年,「備胎」終於「轉正」!誰在掌舵?(上)
    「美國趕盡殺絕,華為海思接下來還怎麼活下去?」華為海思的未來之路,似乎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摸不清看不透,而國產晶片從設計到製造的發展也令人擔憂。美國為何會對晶片如此緊張?華為海思在從0到1的發展中,做了哪些重要舉措,會被美國盯上?
  • 華為輪換制老總郭平 就華為海思 發音,麒麟晶片終究會 強勢歸來
    不可以生產製造又不可以代工生產,華為華為海思之後的將來會邁向哪裡?堅信這也是大伙兒心裡疑慮的地區。華為海思創立於04年,16年的過程總算讓華為海思變成全世界十大半導體公司。但是在遭遇沒法生產製造和沒法購置的狀況下,還能再次保存海思半導體嗎?華為管理層得出了回答。
  • 華為麒麟晶片的崛起,晶片行業走向多極化
    【每日科技網】   一般提到手機參數,晶片處理器是難以繞過的。目前所有的智慧型手機主要分兩個陣營:iOS的A系列晶片、Android的高通、聯發科、三星、華為海思等。其中,蘋果的A系列晶片算是BUG般的存在。基本上最強勁的高通晶片和蘋果處理器比也差了一截。
  • 華為海思有何優缺點?與高通晶片比有哪些差距?在亞洲排名很靠前
    華為海思有何優缺點?與高通晶片比有哪些差距?在亞洲排名很靠前華為海思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麒麟處理器系列的晶片,由於其功耗控制的較好,性能穩定,用在中低端手機上運行良好,雖說gpu性能中規中矩,但由於華為在很多機型上對其遊戲性能進行了優化,同時搭載了華為的優化較好的emui系統,加之有方舟編譯器的加持,整體來說運行流暢,短板不多,華為手機日常使用很流暢,拍照優勢大。
  • 留住「火種」是關鍵,華為繼續設計下一代麒麟晶片
    受限於麒麟9000的庫存數量,華為今年的旗艦可以說是一機難求,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市場,幾乎全系的Mate 40機型都處於缺貨狀態,要麼加價大幾百或上千購買,要麼搭配各種耳機碎屏險銷售。不只是現在,受限於晶片代工中斷問題,未來的華為會如何呢?
  • 一夜轉正,低調的華為二級部門「海思」火了!
    17日凌晨,負責華為晶片研發的海思公司總裁何庭波向全體海思人發送了一封郵件。其中提到,海思曾經打造的晶片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和連續供應,今後要實現「科技自立」。何庭波側面宣布了華為將啟用備用方案,在產品上較少受到被列入「實體名單」的衝擊。 這封信讓海思和何庭波直接站在了輿論的聚光燈下。何庭波在信中說: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
  • 中國5nm晶片蝕刻機面世,華為迎來最強助攻,蘋果高通誰也離不開
    導讀:中國5nm晶片蝕刻機面世,華為迎來最強助攻,蘋果高通誰也離不開眾所周知,對於科技企業的發展來說,晶片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東西,中國作為全球知名的製造業大國,每年我們所消耗的半導體晶片也是全球最多的;雖然說中國對晶片的需求巨大,但是一直以來,我們的晶片產業基礎都是比較薄弱的,而國產科技企業生產所需的晶片都是依賴於從美國高通等科技企業進口而來
  • 思瑞浦,華為參股的國產5G基站晶片商
    文:詩與星空(ID:SingingUnderStars) 據雷鋒網報導,一家叫做XYZone的公司拆解了華為P40,來分析華為的核心部件來自哪個國家。
  • 華為海思轉變「方向」,直接撲進屏幕晶片打破困境
    雖然華為有著優秀的晶片設計能力,但卻因為技術設備問題無法完全由自己製造,因此過去華為的麒麟晶片都是由臺積電方面代工製造。目前由於離美國發布的9月15日限制令越來越近,華為CEO餘承東表示目前華為自主研發領先全球的麒麟9000晶片可能會成為絕版,一時間讓不少人陷入憂慮。有人提問說華為旗下的海思公司不是世界知名半導體公司嗎?
  • 高通驍龍和聯發科是哪個國家的品牌,國產海思麒麟系列手機CPU有...
    ):X10、X20、X27、X30等bzJEETC-電子工程專輯不在任何系列內的主流處理器有:MT6739、MT6752、MT6750等bzJEETC-電子工程專輯3.海思麒麟bzJEETC-電子工程專輯麒麟處理器屬於中國華為,這是第一臺國產處理器
  • 開始反擊,任正非三個決定助飛華為,美晶片專家感嘆:太快了
    華為5G將中國通信技術帶到了新的高度,實現了對美國的彎道超車,然而為了爭奪5G主導權,不甘心落敗的美國便開始掄起大棒,連番針對性的打壓華為等國產科技企業。我國晶片製造領域的現狀尤其是晶片禁令,讓我們這個晶片需求大國一度陷入沒有高端晶片可用的局面。
  • 中建八局打造華為首個晶片廠房封頂,光工廠造的是什麼晶片?
    華為的這所晶片工廠要製造的應當是光通信晶片。 目前高端光通信晶片基本被國外企業壟斷,其市場佔有率可高達90%,我們尚缺乏自給能力和核心技術。例如可調窄線寬雷射器、相干光發射/接收晶片、電跨阻放大晶片、高速模數/數模轉化晶片、DSP晶片等均依賴進口。
  • 華為海思正式宣布,高通現危機感?任正非說過的話已實現
    不過好在華為在2019年面對美國全方位的打壓和制裁,做了十足的應對,以及長期相對高效的研發,在禁令持續發酵的情況下,華為晶片非但沒有倒下,反而愈發的強大了。華為海思晶片的強大的確讓美國川普政府刮目相看,也讓中國芯再次的抬頭挺胸。相信大家對華為海思半導體晶片的了解,大多是在去年所了解的。
  • 如何從一顆沙子變成晶片:談 談華為功臣麒麟晶片發展史
    說到華為的自研晶片,大家首先從腦海裡想到的肯定是海思麒麟系列。沒錯,正是因為有了自主研發的手機晶片——海思麒麟,華為才能快速佔據市場制高點,並且成為了中國手機行業的NO1。 海思麒麟晶片,是華為與蘋果,三星平起平坐的底氣所在。那麼海思麒麟從何時開始發展,又有著怎樣的經歷?
  • 國產頂級高端旗艦定檔,華為P40 Pro+官宣,年輕人的第一臺望遠鏡
    超大杯、史上最貴的華為P系列新機要來了,華為P40 Pro+上市時間定檔,這或許是年輕人的第一臺望遠鏡,手機拍照天花板。雖然充滿了爭議,但是不得不承認華為品牌的影響力,的確是國產頂尖的存在。全新升級的華為P40系列本次帶來了三個版本,其中標準版和Pro版已經正式開售,並取得了不錯的銷量。
  • 華為海思受挫!半導體跌出全球實力榜TOP15,巔峰時期全球前十
    對於國產科技行業來說,半導體產業一直都是無法迴避的「傷」,原因是我國半導體行業底子薄、發展慢,長期以來都依賴於海外進口。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進口晶片大約花費了3000億美元,在諸多進口品類中位居第一位,而第二名的則是石油,花費約2400億美元。
  • 中國石墨烯晶片換道超車,臺積電不再是唯一選擇,華為或成大贏家
    在國產晶片市場上,華為很早就成立了海思半導體晶片研發部門,經過這近10年來的努力,華為也終於成功研發出了海思麒麟晶片,並且還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雖然研發出來了,而其具體的生產工作則都是交給臺積電來完成的,所以我們想要在晶片領域取得突破,也還必須要在晶片代工領域取得研發成果才行!
  • 華為旗下海思首次入圍全球晶片製造商十強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根據半導體市場研究公司IC Insights公布的數據,華為旗下的晶片製造公司海思首次入圍2020年上半年全球十大晶片廠商之列。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海思銷售額同比增長49%,達到52.2億美元,排名第十。海思成為首個躋身全球十大半導體製造商的中國大陸企業。
  • ...從依圖科技看國產AI公司的造芯困境;快充晶片缺貨背後的原因...
    1、【IPO價值觀】從依圖科技看國產AI公司的造芯困境2、訂單排到明年Q2,快充晶片缺貨背後的原因揭秘!3、加強產業鏈上下遊合作!晶片性能值得注意的是,贏者通吃是科技圈的鐵律,「老大吃肉,老二喝湯,老三什麼都吃不到」也是晶片領域的常態。依圖坦言道,目前,NVIDIA在人工智慧晶片領域仍佔有絕對優勢,華為海思、寒武紀等公司在該領域也有較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