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12日,剛果貝尼,醫護人員帶領一名疑似感染伊波拉病毒的女孩進入伊波拉患者病房。視覺中國供圖
10月21日,媒體發布了剛果(金)最新一輪伊波拉疫情確診人數升至200人的消息,當時死亡人數是117人。
伊波拉病毒屬於絲狀病毒科,是生物安全4級微生物,也就是殺傷力最大的一級。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伊波拉病毒病導致的死亡率高達90%。
「只要見過人體感染生物安全4級微生物的後果,就永遠也不可能忘記。」 《血疫:伊波拉的故事》的作者理察·普雷斯頓描寫了許多伊波拉患者發病的場景,比如當「人體病毒炸彈爆炸」時,發生「崩潰並流血至死」的慘狀:
「他進入了休克狀態……隨著一聲痙攣般的呻吟,胃裡湧出巨量血液,潑灑在地上……他已經昏迷,但還在繼續嘔出血液和黑色物質,這時響起了床單撕裂的聲音,那是大腸完全打開,血液從肛門向外噴射。血液裡混著腸壁組織。他排洩出自己的內臟……」
這本書描述的事件介於1967年到1993年間,作者將這一病毒病的起源模糊地指向了非洲埃爾貢雨林的奇塔姆山洞。
不過時至今日,人類還沒有弄明白伊波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世界衛生組織稱,該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從現有證據來看,果蝠(狐蝠科)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一個宿主。人們通過接觸(通常在屠宰、烹飪或食用時接觸)被感染的動物或通過接觸被感染人的體液而感染上了可怕的伊波拉病毒。
微小的病毒時不時聚攏成巨大的惡魔形成一片片陰影。2013年年底,一種「神秘」疾病在幾內亞一個小村子裡靜靜傳播開來,2014年3月被確認為伊波拉,一年間,瘋狂繁殖的病毒殘忍地奪取了數千人的生命。2018年,這一「人命黑板擦」又在非洲抹出一道血痕。
媒體在今年10月22日的報導中稱,伊波拉病毒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全世界的科學家已經為此努力數十年,儘管尚無有效治療方法,但幾粒希望的火種一直在試圖照亮這場病毒戰的前途。
2015年9月4日,中國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製出的「伊波拉病毒快速檢測試紙條」和「伊波拉病毒抗體ELISA檢測試劑盒」獲得驗證,有望為伊波拉病毒的預警、監測、診斷及防控提供保障。
今年10月19日,日本的一項最新研究弄清了伊波拉病毒的基本構造,有望用於研發伊波拉的治療藥物。
對於那些站在前線和伊波拉病毒短兵相接的科學家來說,走近它才是最好的選擇。而P4實驗室(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就是他們的戰場。
據了解,目前除中國,全球公開擁有P4實驗室的僅有法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美國、英國、加彭(法國巴斯德所)、瑞典和南非等國。
中科院武漢分院院長、P4實驗室主任袁志明曾對媒體形容這一類高危實驗室說:「除人之外,包括病毒、實驗動物等進去(實驗室),出來時都是死的。」
《血疫:伊波拉的故事》在伊波拉研究者群體裡是一本暢銷書。在P4實驗室裡,中國的科研人員也穿著和書中一樣的充氣正壓防護服,做好了和病毒殊死搏鬥的準備。
和普通人不同,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離伊波拉病毒近一點,再近一點,好給它畫一幅精確的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