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疫:伊波拉的故事講了什麼內容 伊波拉病毒是什麼病

2020-12-06 深圳熱線

「生命這臺機器內的細胞一旦停止運轉,就不可能重新啟動了。機體會不可逆轉地腐敗,落向紊亂和無序的深淵。但病毒並非如此。病毒可以自我關閉,進入假死狀態,然而,只要能接觸到新的生命體,它們就會行動起來,開始增殖。」美國科學記者、作家理察·普雷斯頓的《血疫—伊波拉的故事》一書中,這樣描繪病毒的可怕傳染性。

《血疫—伊波拉的故事》 理察·普雷斯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讓整個世界都為此按下了「暫停鍵」。宅在家中的人們再度捧起《血疫—伊波拉的故事》(以下簡稱《血疫》),涉獵病毒相關的內容,試圖從書中建立起對病毒的追溯與認識,減少對未知的恐懼。

《血疫》是真實且驚悚的。在埃爾貢山的陰影之下,伊波拉病毒從一個洞穴中開始無限蔓延。1976年,薩伊伊波拉病毒在伊波拉河上遊的55個村莊內同時突然暴發,殺死了九成感染者。1980年,一名居住在肯亞的法國僑民感染了伊波拉病毒,在乘坐飛機時被病毒一點點吞噬,化為血泥。1989年,距離華盛頓特區以西約十英裡的維吉尼亞州一家猴舍裡的百隻野生猴子意外死亡,被檢測出與薩伊伊波拉病毒關係密切。書中所描繪每一條時間線都清晰地記錄了伊波拉病毒肆虐之下,人們所遭遇的前所未有的毀滅性傷害。

伊波拉病毒的可怖,不僅僅是作者筆下疫情暴發時場景的還原,還有病毒實驗室裡那些特殊的危險符號和進入四級實驗室之前極度繁瑣的程序。在南希·傑克斯中校工作的病毒中心,到處都貼有不同生物安全級別的說明。從1級脫除一切皮膚接觸物到4級務必穿密封防護服進入的實驗室,級別升級穿戴設備升級。「穿過灰色地帶通往4級區域的大門就仿佛一次太空行走,但你要進入的不是外太空,而是微觀世界,充滿了企圖鑽進密封防護服的生命體。」而這些,無疑都襯託著病毒的可怕。

相關焦點

  • 真實的伊波拉病毒,比《血疫》中更可怕
    仍然被病毒堵在家裡的我,最近被人安利了一部劇,同樣和疫情有關,就是去年FOX 和國家地理合作的新劇《血疫》(The Hot Zone),講述的是伊波拉肆虐的故事。關於伊波拉這個話題,我很久都沒看到好作品了。
  • 《血疫:伊波拉的故事》:人類也許才是地球的「病毒」
    其中,最致命的薩伊伊波拉病毒被稱為「人命的黑板擦」,致死率高達90%。 1994年,理察 普雷斯頓出版了《血疫:伊波拉的故事》,敘述了非洲伊波拉病毒的緣起以及美國本土一次出現的疫情,這部作品成為了有關伊波拉病毒最具影響力的非虛構經典之作。
  • 伊波拉病毒又來了!《血疫》作者:面對病毒,最不該的是互相指責|...
    這是自1976年以來剛果(金)第11次發生伊波拉疫情。普雷斯頓受疫情影響,《血疫》再次全球暢銷,僅1月20日至5月15日的銷量就是該書去年全年銷量的兩倍忽然之間,今年66歲的美國著名科普作家理察·普雷斯頓(Richard Preston)成了「網紅」——因為他的那本書《血疫:伊波拉的故事》(英文原名「The Hot Zone」,以下簡稱《血疫》)。
  • 伊波拉病毒捲土重來
    疾病可怕,草木皆兵的過度防疫也讓人厭煩,不如藉此機會,反省回顧一下,人類認識病毒的歷史。要了解伊波拉病毒,不得不讀《血疫》這本書。這是一部記錄人類與伊波拉病毒搏殺故事的著作。注意,這裡是人與病毒搏殺,人類至今沒有辦法完全消滅伊波拉病毒,所以我們不敢說完全戰勝了它。
  • 血疫——伊波拉的故事
    這段話來自美國作家理察·普雷斯頓寫的,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血疫:伊波拉的故事》。第一次看到這段話是在2019年,當年8月伊波拉病毒再一次在非洲大地肆虐,出於機緣巧合,我看到了這本書。病毒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算是活著,病毒非生非死,它的「活著」很難定義,病毒存在於生命和非生命的邊界之上。若是處於細胞外,病毒只是存在而已,什麼也不會發生。他們是死的,甚至能結成晶體。
  • 肆虐各地的伊波拉病毒,究竟是如何興起的?
    《血疫:伊波拉的故事》內容簡介1989 年 11 月,美國維吉尼亞州的雷斯頓城發生過伊波拉病毒事件。這個小城位於華盛頓特區以西 24 公裡處,晴朗的天氣裡人們都能在雷斯頓城的高層建築上望見華盛頓紀念碑那米黃色的尖頂。這裡的靈長類動物檢疫中心接收了 100 只從菲律賓進口的食蟹猴。
  • 《血疫》大結局!人類滅絕倒計時!
    《血疫》的後三集,在小夥伴們的千呼萬喚下,片片加班加點,終於如期出爐。如果說《血疫》前三集,講的是伊波拉病毒如何在美國登陸,那這後三集,就是A姐、老戴如何將病毒消滅。按捺住你那激動的心,咱們來一起進入這場伊波拉攻防戰。
  • 病死率高達90%,伊波拉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病毒?
    甚至有人稱:這是一種只要聽到名字就能讓人瑟瑟發抖的病毒。名副其實的「人命黑板擦」大多數人對伊波拉病毒的恐懼,都是來自美劇《血疫》或書籍《血疫:伊波拉的故事》,其中狀如喪屍的死者、發瘋般的病猴、焚燒屠戮的村落......一切場景無不令人毛骨悚然。
  • 伊波拉陰影重新籠罩非洲上空
    《血疫:伊波拉的故事》的作者理察·普雷斯頓描寫了許多伊波拉患者發病的場景,比如當「人體病毒炸彈爆炸」時,發生「崩潰並流血至死」的慘狀:「他進入了休克狀態……隨著一聲痙攣般的呻吟,胃裡湧出巨量血液,潑灑在地上……他已經昏迷,但還在繼續嘔出血液和黑色物質,這時響起了床單撕裂的聲音,那是大腸完全打開,血液從肛門向外噴射。血液裡混著腸壁組織。
  • 四月十日剛果伊波拉病毒捲土重來,如果登陸大城市,後果不堪設想
    圖片來源於網絡:伊波拉病毒一、伊波拉病毒1. 什麼是伊波拉病毒?伊波拉的歷史並不遙遠,最早發現於1976年,在剛果伊波拉河一帶。四月十日,剛果境內又出現了伊波拉病毒案例,這意味著「戰役」仍然不能結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些情況說明,剛果已經進入第十一輪的疫情當中,這還不算什麼,下一輪疫情也開始露出了苗頭,也就是說,此時伊波拉病毒再次來襲,事態非常嚴重。
  • 剛果爆發新一輪伊波拉疫情。什麼是伊波拉?
    據新華社報導:剛果(金)衛生部長隆貢多1日說,該國西北暴發了新一輪伊波拉疫情,這是自1976年以來剛果(金)第11次發生伊波拉疫情。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還沒過去,伊波拉又暴發了新一輪疫情。那麼什麼是伊波拉?伊波拉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
  • 死神伊波拉病毒
    文/M叔圖侵刪對於伊波拉病毒,我們中99%的人是只聞其名、未見其形的。這種病毒離我們好像是很遠的,但它在很多人的印象裡一定也是非常恐怖的,程度可能不比非典輕。什麼是伊波拉病毒?伊波拉病毒屬於絲狀病毒屬,它的形狀非常特殊,像絲帶一樣纏繞在一起。
  • 《血疫:伊波拉的故事》——文明與病毒之間,只隔了一個航班的距離
    來自熱帶雨林的危險病毒,可在24小時內乘飛機抵達地球上的任何城市。航空線路連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構成網絡。伊波拉已經進入網絡,開始環球旅行。卡爾•詹森,伊波拉病毒的發現者之一,他在病毒探索史上是個大人物,發現並命名了地球上好幾種最危險的病原體。「大自然並不平靜,我很高興,」他這麼說,「但在今天這樣的日子裡,咱們就當大自然很平靜好了。
  • 《血疫》—— 一個並非只講述病毒的故事
    伊波拉病毒代表了自然 之力最純粹、最具破壞性的一面。無論人類科技如何發 展,無論人類如何努力保護自己,伊波拉病毒總能找到 感染的途徑。伊波拉病毒甚至智慧地利用了人類的新科 技,如高速公路、飛機等,以更快、更好的旅行方式使 自己得以傳播。伊波拉病毒是一種古老的、強大的、極其簡單的生命形式,它又十分微小,僅在顯微鏡下才可見其面貌。當它攻擊人類免疫系統時,幾乎是不可戰勝 的。
  • 美國批准全球首個伊波拉病毒治療方法,是三種單克隆抗體混合物藥物
    文明社會似乎都已經淡忘了伊波拉這個病毒之王的威力,非洲作為「遺忘的大陸」又往往在主流媒體關注之外,在這個敘述為王的時代,西非疫情轟然引爆了一顆炸彈:面對病毒,我們的公共衛生系統能做什麼?可悲的是,我們能做的極其有限。時隔半個世紀後,伊波拉病毒本身進化了、變異了,而人類依然脆弱,甚至受困於道德、倫理、民族意識,人類更加無助了。
  • 伊波拉病毒介紹:傳播途徑、症狀檢查及預防治療措施
    輔助性治療  治療首先是輔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電解質,修復損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對併發症的治療。排除個別病例,伊波拉康復者的血清在治療疾病中並沒有什麼作用。幹擾素對伊波拉也是無效的。
  • 剛果金伊波拉爆發伊波拉疫情3人死 有什麼比伊波拉更強大的病毒?
    根據實驗室確診的病例,世衛組織宣布剛果(金)已爆發伊波拉疫情。這是2014年後該國再次爆發伊波拉疫情。世衛組織衛生突發事件規劃執行主任Peter Salama表示, 目前剛果(金)衛生部和世衛組織的工作人員已經被派往該地區,預計將在未來幾天內到達。他們將努力治療感染者,確定他們可能接觸過的人員,並評估誰可能面臨這種疾病的風險。20世紀70年代首次出現在中非地區的伊波拉病毒被認為是通過動物傳染給人類——蝙蝠糞便或食用受感染動物。
  • 《血疫》:與絲狀病毒相比,愛滋病就等於一個噴嚏
    1980年,人類最早注意到愛滋病病毒的存在。然而,隨後的數十年間,這種病毒便奪去上千萬人的生命,被視為20世紀最嚴重的環境災難。而且,目前尚無根治良藥,人類為之「談艾色變」。然而,殺人如麻的愛滋病病毒,與絲狀病毒相比,卻顯得太過溫柔,相當於打了一個噴嚏。絲狀病毒包括兩種病毒,一種是馬爾堡病毒,另外一種是伊波拉病毒。
  • 被稱為「人類的噩夢」死亡率超高的伊波拉病毒,該怎麼預防呢?
    導語:伊波拉病毒的名字來自於歐洲國家的剛果金的一條小河,伊波拉病毒病是由纖絲病毒科(filoviridae)的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所發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傳染病,會通過病患者的血液和排洩物進行流傳,臨床表現主要是急性,發熱,出血,皮疹和肝腎功能損害。
  • 伊波拉給人類的啟示與教訓:被遺忘的大陸,不該被遺忘的「血殤」
    文明社會似乎都已經淡忘了伊波拉這個病毒之王的威力,非洲作為「遺忘的大陸」又往往在主流媒體關注之外,在這個敘述為王的時代,西非疫情轟然引爆了一顆炸彈:面對病毒,我們的公共衛生系統能做什麼?可悲的是,我們能做的極其有限。時隔半個世紀後,伊波拉病毒本身進化了、變異了,而人類依然脆弱,甚至受困於道德、倫理、民族意識,人類更加無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