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航天集團計劃單獨發射火箭推送地球電離層觀測衛星入軌

2020-12-04 科技生活快報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1月17日消息 俄羅斯地面航天基礎設施運營中心(隸屬於俄羅斯航天集團)發布在國家採購網上的文件顯示,俄羅斯首批2顆研究地球電離層的「電離層-M」號衛星計劃於2021年單獨搭乘「聯盟-2」運載火箭從「東方」航天發射場升空,不會攜載「流星-M」衛星。

俄羅斯科學院太空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謝爾蓋普利涅茨2019年8月向衛星通訊社表示,預計於2021年底發射2顆「電離層-M」號衛星,與「流星-M」衛星同箭升空。

文件指出,「東方」航天發射場2021年預計將單獨發射2-3號「流星-M」衛星、單獨發射2顆「電離層-M」衛星,這兩次發射計劃使用「聯盟-2.1b」火箭以及「弗雷加特」(Fregat)上面級完成飛行。

「電離層-M」衛星將測量地球電離層變化情況、星球折射的紫外線輻射、地球附近電磁場、800公裡左右高度的質子和電子流等。

相關焦點

  • NASA發射電離層連接探測衛星ICON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0日21:59,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用L-1011「三星」運輸機搭載Pegasus XL火箭發射電離層連接探測(ICON)衛星。
  • 俄「聯盟」號火箭推送法國СSO-2衛星入軌任務順利完成
    2020-12-30 10:01:22 來源: 科技生活快訊 舉報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巴黎
  • 快舟衛星連續發射失敗,我國航天到底是怎麼了?俄專家:絕非巧合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航天事業上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自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發射以來,我國不斷總結經驗,學習新技術,陸續發射了成千上萬顆人造衛星。我國航天究竟是怎麼了?俄專家表示:這並不是一個巧合,中國在這幾年的航天進步中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據最新消息報導,連續四次發射失敗的是新型火箭快舟1號甲的一顆02C高分衛星。火箭剛發射一段高度以後發現了異常,最後因為各種不可控因素導致衛星一同墜落。與此同時,美國也有一例衛星發射失敗的消息傳出,俄國專家卻表示這樣的情況絕對不是巧合。
  • 快舟衛星連續發射失敗,我國航天到底是怎麼了?俄專家:絕非巧合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我們國家的衛星發射成功率還是比較高的,然而近期卻持續傳出衛星發射失敗的消息。我國航天究竟是怎麼了?俄專家表示:這並不是一個巧合,中國在這幾年的航天進步中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據最新消息報導,連續四次發射失敗的是新型火箭快舟1號甲的一顆02C高分衛星。火箭剛發射一段高度以後發現了異常,最後因為各種不可控因素導致衛星一同墜落。與此同時,美國也有一例衛星發射失敗的消息傳出,俄國專家卻表示這樣的情況絕對不是巧合。
  • 俄私營公司首次參加俄航天集團火箭製造招標工作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9月22日消息 據俄羅斯國家採購網公布的文件顯示,俄私營航天企業「宇宙航向」(CosmoCourse)公司將參加俄國家航天集團訂購的甲烷運載火箭「阿穆爾-LNG」製造招標工作。該公司製造了兩顆小型衛星,它們在進入軌道後無法運行。除了「宇宙航向」公司,參加火箭製造招標的還有「聯盟」號火箭的製造商俄「進步」火箭航天中心與「質子」號和「安加拉」號火箭的製造商俄赫魯尼切夫國家航天科研生產中心。
  • 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用什麼火箭發射的?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微信公眾號ID:space-more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此,人類進入了開發利用空間的新紀元。這是人類航天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那麼,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用的是什麼火箭呢?
  • NASA電離層研究衛星ICON終於成功發射升空
    ICON將會進入地球軌道執行一項研究地球電離層的任務。電離層是地球大氣層外部的一個巨大組成部分,它與太空邊界相重疊。任務小組成員說,這個太空飛行器的測量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太空天氣和陸地天氣之間的聯繫,以及兩者在電離層中相互作用的過程。
  • 美國奪回第一名,2020年全球火箭發射次數及入軌太空飛行器狀況
    2020年也是一個航天大年,各國都發射了不少重要載荷,對於我國更是如此,下面我們一起看看世界各國2020年航天發射情況。從現在經費情況看,俄羅斯航天領域要取得重大的突破還有待努力。其他國家發射情況其實本來打算將歐洲、日本及印度等單獨列出的,奈何他們今年發射次數確實有點少,只好一併寫了。1、歐洲:今年目前為止發射了6次,成功5次,失敗1次,個人感覺沒有什麼重要的載荷。
  • 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張衡一號」衛星
    2月2日15點51分,我國第一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入軌。 「張衡一號」是我國地震立體觀測體系第一個天基平臺,也是我國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計劃的首發星。「張衡一號」的成功發射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張衡一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創造了我國衛星研製領域的多項第一,總體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美國成功發射電離層探索太空飛行器
    新華社華盛頓10月10日電(記者周舟)美國航天局「電離層連接探索」(簡稱ICON)太空飛行器10日搭乘在萬米高空中點火起飛的火箭進入軌道,探索地球與太空交界之處的「電離層」。這次發射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由「飛機加火箭」接力完成。
  •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實踐20號衛星入軌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方宣布,2019年12月27日20點45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升空,2000多秒後將東方紅五號技術試驗通信衛星實踐20號送入預定軌道,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俄航天集團專家提議使用電磁炮彈向太空發射衛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16日消息 俄羅斯《拉沃奇金科研生產聯合體信使》雜誌刊文披露,俄國家航天集團的主要科研機構中央機械製造研究所(TsNIIMash)專家提議使用電磁炮彈載體發射小型衛星。俄航天集團學者稱,「但這在當時還是科幻,現在已經有了150年前所沒有的新技術和新材料,這一理念已經可以實現。『太空大炮』與其他非火箭抵達太空方法不同的有利特點是現代技術水平原則上已經能夠實現。」線性磁軌炮被稱為是這種衛星發射的方案之一,這是一種發射管(帶有滑軌加速裝置和攜帶衛星的炮彈載體),部署在2000至3000米高的山上,還有一個發電量達10兆瓦的電站。
  • 追蹤大氣電離層電子變化 俄研究出預測地震新法
    俄研究人員通過多年對電離層電子濃度的觀測發現記錄電離層中電子濃度的變化比較複雜,但藉助於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全球衛星系統就可以監測電離層狀態的變化。   為了周期性的觀測大氣電離層的狀態,俄研究人員使用了無線電信號。衛星釋放出的雙頻無線電信號可以被地面站接收到。在衛星定位系統雙頻信號的基礎上,科研人員研製出了計算信號參數變化的算法,並編制了電腦程式。
  • 消息人士: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火箭發射計劃預定在三個月之後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俄火箭航天領域消息人士向衛星通訊社表示,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下一次發射預定在三個月之後,屆時「進步MS-16」飛船將攜載物資從這裡飛往國際空間站。俄航天集團新聞處發言人10月向俄新社透露,由於必須進行額外的檢查,「進步」號的發射從12月11日延期至2021年。
  • 中國罕見公開衛星入軌失敗,我們還有機會!
    摘要: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官方網站消息稱:2017年6月19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由於發射過程中火箭三級工作異常,導致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目前衛星的太陽帆板和天線已展開,衛星系統工況正常。那麼這顆衛星還有可能繼續進入預定軌道嗎?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隆重紀念長徵一號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50周年
    中國航天人不負眾望,圓滿完成了「上得去、抓得住、聽得著、看得見」的首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任務。然而,回顧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研製歲月,卻是幾經波折。1958年,毛澤東主席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1965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研製計劃正式開始實施,任務代號「651工程」。
  • 民營火箭首次成功入軌 外媒:中國航天業正在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國日報網7月26日電 7月25日13時整,在我國航天事業的發祥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雙曲線一號遙一長安歐尚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將兩顆衛星及有效載荷精確送入預定軌道。
  • SpaceX一箭143星破世界紀錄,其中兩顆是中國臺灣的「飛鼠衛星」和「玉山衛星」
    本次任務成功將143顆小型衛星發射升空,創造了世界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記錄。此前的記錄,是由印度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在2017年2月創造的一箭104星。此次發射任務十分順利,火箭發射、一級回收、星箭分離、衛星入軌均按計劃進行。23時00分,SpaceX獵鷹九號火箭在甘迺迪航天中心SLC-40準時發射起飛。
  • 行雲工程首發兩顆衛星成功入軌 快舟一號甲火箭圓滿完成發射任務
    5月12日,9時1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冠名為「快舟·傳祺GS4號」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命名為武漢號)和「行雲二號」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維加火箭發射又失敗,法國和西班牙各損失一顆地球觀測衛星
    進入太空後,無法達到正確的軌跡一枚載有兩顆衛星的「阿麗亞娜太空」(Arianespace)Vega火箭昨天在發射八分鐘後發生災難性故障後未能到達軌道,火箭的損失歸因於「一系列人為錯誤」。阿麗亞娜太空公司(Arianespace)的維加(Vega)火箭在一夜之間發射升空後失敗,使法國和西班牙損失了一顆地球觀測衛星。這次失敗是維加在其服務的頭六年中建立起一塵不染的記錄之後的第二年。Vega轉為相對較小的衛星而設計,通常可以處理大約1000公斤的總重量,儘管它可以將較重的物體提升到較低的軌道上,也可以將較輕的軌道提升到更高的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