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編程人類α和γ胰島細胞可緩解小鼠糖尿病

2020-11-28 科學技術部

  2019年2月14日,瑞士日內瓦大學的Pedro L. Herrera教授及其同事證明來自糖尿病和非糖尿病供體的人類胰島α和γ細胞在經過重編程之後可以產生響應葡萄糖的胰島素。該研究結果以Diabetes relief in mice by glucosesensing insulin-secreting human α-cells為題以長文形式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研究者發現人胰島α細胞和分泌胰腺多肽 (ppy)γ細胞在Pdx1與Mafa過表達時,α細胞和γ細胞可重編程為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該研究證明了在體外,胰島中非β細胞可以重編程為β細胞。研究者將重編程的細胞移植入糖尿病小鼠的腎臟中,發現小鼠的糖尿病得以緩解,在移植六個月後,這些細胞仍具有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利用轉錄組和蛋白質組深度分析,研究者確認了重編程後α細胞仍然具有α細胞的標記,雖不同於β細胞,但卻具有β細胞的功能。這項研究有助於理解胰島原位細胞分化可塑性的分子機制,為治療糖尿病和其它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關焦點

  • Nature:治療糖尿病新希望!首次讓人胰腺中的α細胞和γ細胞產生和...
    人類胰腺含有幾種類型的內分泌細胞(α、β、δ、ε和Υ),它們產生不同的激素來調節血糖水平。這些細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較小的稱為胰島的細胞簇。當在沒有功能性β細胞的情況下,血糖水平不再得到控制時,糖尿病就產生了。日內瓦大學醫學院的Pedro Herrera教授及其團隊已在小鼠身上證實了胰腺能夠通過一種自發性改變其他胰腺細胞的身份的機制來再生新的產生胰島素的細胞。
  • 高效靶向激活肝細胞內源基因直接重編程為胰島樣細胞
    背景:胰島細胞移植是治療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然而移植細胞來源短缺限制了其臨床應用。在體外進行肝細胞向胰島β細胞的直接重編程是解決該問題的一個新思路,但肝細胞向胰島β細胞分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利用攜帶Ins-promoter-EGFP的慢病毒構建增強型綠色螢光蛋白穩定表達的Ins-EGFP HepG2細胞系,PiggyBac(PB)轉座系統在此細胞系中構建核酸內切酶失活的Cas9(dCas9)和PUFa-P65-HSF1穩定表達的穩轉細胞系。用脂質體向穩轉細胞系分別轉染針對PNM的嚮導RNA,然後實時螢光定量PCR和免疫螢光檢測內源基因PNM的表達水平,並觀察重編程效率。
  • 科學家如何靶向作用胰島組織/細胞來有效治療人類糖尿病?
    科學家成功開發出特殊的「蛋盒樣」包裝來運輸胰島細胞成功治療糖尿病患者如今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特殊的蛋盒包(egg carton packages)用來運輸並移植活的人類胰腺細胞來治療糖尿病患者,這種蛋盒包能夠提供氧氣,並且在運輸過程中允許物理分離一面胰島細胞損傷或死亡。
  • 上海科學家利用成體幹細胞在體外重構小鼠「人工胰島」
    糖尿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中國的糖尿病患者數量已達全球4.3億總病患數的四分之一。因為胰島β細胞功能失常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許多患者需要終生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近年來,胰島移植作為新興的糖尿病治療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供體胰島的嚴重不足極大限制了這種方法的普及。如何源源不斷地獲得可用於移植的胰島β細胞?一種思路是利用器官或組織自身的成體幹細胞,在體外「仿造」有類似功能的器官。器官特有的成體幹細胞會遵循「天然」的分化路徑,在體外合適的培養條件下通過自我更新和分化,形成該器官的功能細胞。
  • 首次鑑定出小鼠胰島成體幹細胞,治癒1型糖尿病值得期待
    撰文:步步先生來源:幹細胞者說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曾藝課題組,首次發現並鑑定了小鼠胰島中的成體幹細胞,隨後建立了胰島類器官培養和長期擴增的體系。研究結果發表在《 Cell 》雜誌上,治癒1型糖尿病值得期待。
  • 中國科學家在體外重構小鼠「人工胰島」
    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曾藝研究組在實驗小鼠中開展實驗,成功鑑定了小鼠胰島中的幹細胞類群,並藉助幹細胞體外培養的方法,獲得了有功能的小鼠「人工胰島」( 胰島類器官),為下一步人體「人工胰島」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該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3月19日發表於《細胞》。
  • 胰島細胞皮下移植獲突破 新技術成功逆轉1型糖尿病
    在9月7日發表於Nature Metabolism的一項研究中,針對胰島移植的難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哈佛醫學院等多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開發一種皮下移植胰島細胞的新技術,成功地在小鼠和猴動物模型中測試了將胰島細胞移植到皮膚下以治療糖尿病的想法。
  • 【科技前瞻】Nature子刊:幹細胞可分化為胰島細胞並助力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一類代謝疾病。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高居世界首位,成年人患病率超過11%。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胰島功能衰竭新臨床成果(中科西部細胞研究院)
    通過對比2型糖尿病人胰島和健康胰島的病理和基因表達特徵,研究者發現以白介素-1β (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IL-6)為代表的炎症因子在2型糖尿病人胰島中呈現高水平表達的狀態。進一步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人胰島釋放的促炎因子IL-1β和TNF-α能夠激活間充質幹細胞表達和分泌IL-1Ra。
  • 科學家研發新工藝,糖尿病或可徹底治癒
    他們已經從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培養出了胰島素產生細胞。他說,在患有糖尿病的小鼠中,目前已證明該方法有望實現「基本上治癒糖尿病」。他發現了如何通過使用激素和其他生長因子將皮膚細胞重編程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然後將其誘導成所需的任何類型的細胞,例如在培養皿中培養跳動的心肌細胞。Shapiro博士及其團隊採用了這項技術,其首要目標是找到治療糖尿病的方法。
  • 維持β細胞身份和功能性成熟:糖尿病幹預新機制
    2012年Accili團隊首次提出了β細胞去分化是糖尿病發病機制中的關鍵因素:研究團隊在長期代謝壓力的Foxo1敲除小鼠上觀察到,β細胞特異性轉錄因子Pdx1、MafA、Nkx6.1及Glut2表達下降,β細胞回到了幼稚不成熟的細胞狀態(表達胚胎期的轉錄因子Ngn3、Oct4等),並可向其他內分泌細胞類型如α細胞轉化[7]。
  • 我科學家利用成體幹細胞 在體外重構小鼠「人工胰島」
    【科技前沿】  本報上海3月20日電(記者 顏維琦) 糖尿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胰島β細胞功能失常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許多患者需要終身使用胰島素進行治療。
  • 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誘導的胰島樣細胞不同途徑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鼠
    分化為胰島樣細胞: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可分化為骨細胞、脂肪細胞、胰島細胞等,在相關因子作用下,可使其分化為分泌胰島素的細胞,稱為胰島樣細胞。背景: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誘導的胰島樣細胞移植於1型糖尿病鼠體內,會使血糖降低,糖尿病症狀有所改善,但腹腔移植的方式少有報導。
  • Nature:人胰島樣類器官動物試驗成功!可以恢復小鼠葡萄糖穩態
    北京時間8月20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SalK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團隊從誘導的多能幹細胞中產生了人胰島樣類器官(HILOs),將其移植到糖尿病小鼠模型後,可以快速重建葡萄糖穩態,且不會出現免疫排斥。
  • Nat Mater:糖尿病治療新希望!開發出一種更好地包埋胰島細胞的可...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藥物晶體能夠顯著改善被包埋的胰島細胞的性能,他們正在利用這一點開發一種潛在地治療1型糖尿病的方法。這些晶體還可能應用於各種其他的可植入醫療設備,比如起搏器、支架或傳感器。晶體藥物Anderson實驗室是眾多致力於包埋胰島細胞並將它們移植到糖尿病患者體內的研究團隊之一,他們希望這些細胞能夠取代這些患者體內失去功能的胰腺細胞,並消除每日注射胰島素的需要。纖維化是這種方法的主要障礙,這是因為瘢痕組織能夠阻止胰島細胞獲取氧氣和營養物。
  • Science子刊:人臍帶血管周圍間充質基質細胞可改善人胰島移植物的...
    2020年1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胰島移植是治療1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這種移植可以穩定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移植的胰島功能會降低,並且合適的供體胰島供應仍然有限。
  • Nat Mater:糖尿病治療新希望!開發出一種更好地包埋胰島細胞的可植入設備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些藥物晶體能夠顯著改善被包埋的胰島細胞的性能,他們正在利用這一點開發一種潛在地治療1型糖尿病的方法。這些晶體還可能應用於各種其他的可植入醫療設備,比如起搏器、支架或傳感器。晶體藥物Anderson實驗室是眾多致力於包埋胰島細胞並將它們移植到糖尿病患者體內的研究團隊之一,他們希望這些細胞能夠取代這些患者體內失去功能的胰腺細胞,並消除每日注射胰島素的需要。纖維化是這種方法的主要障礙,這是因為瘢痕組織能夠阻止胰島細胞獲取氧氣和營養物。
  • 【綜述】胰島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
    轉基因大鼠的基因敲除實驗研究表明,表型為Pdx-1-/-的大鼠胰腺缺失,並伴有十二指腸發育異常,出生時伴有高尿糖,並很快死亡;表型為Pdx-1+/-的大鼠,則表現為胰島β細胞數量減少和成年後出現糖尿病。人類Pdx-1基因缺失的純合子表型則表現為胰腺的發育不全。Pdx-1基因缺失的大鼠的胰腺發育過程中,胰芽可正常形成,但不能繼續生長、延伸,提示了Pdx-1是胰芽生長、延伸不可缺少的因素。
  • 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的機制
    細胞編程與重編程研究是對生命本質的探索,其對推動幹細胞研究走向應用和臨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相關研究對未來人類健康的保障至關重要。  (3) 揭示了m6A甲基化對細胞重編程的調控作用   周琪研究組與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楊運桂課題組、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王秀傑課題組合作,揭示了microRNA通過序列互補調控mRNA 甲基化修飾形成這一全新的作用機制,以及m6A修飾在促進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性幹細胞中的重要作用,在解析m6A修飾形成的位點選擇機制、拓展microRNA的新功能和發現新的細胞重編程調控因素方面均取得了開創性的重要突破
  • 胰島細胞的遷移、增殖與再生_鄭大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表明,當胰腺前體細胞確定了向內分泌細胞分化的命運後,它們就會逐漸脫離上皮細胞,最終在胰腺的間質組織中分化成熟。遷移事件的發生與細胞黏附分子有關。有報導整聯蛋白家族成員α5β3及α5β3參與了內分泌前體細胞的遷移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