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記者 張柳靜) 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區塊鏈白皮書(2020年)》(下稱「白皮書」)指出,當前,區塊鏈與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基礎設施交叉創新,越來越多的實體經濟垂直領域呈現出「區塊鏈+」的發展格局和「脫虛向實」的良好勢頭。
區塊鏈產業長期向好
區塊鏈產業長期向好,行業認知回歸理性。白皮書指出,隨著國家對區塊鏈技術發展的規劃指引,我國區塊鏈明確了以聯盟鏈為基礎,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優化公共服務為目標的發展思路,產業發展方向進一步清晰。現階段廣大從業者對區塊鏈的信心持續向好,普遍認可區塊鏈的長期戰略性價值。
記者梳理發現,白皮書主要呈現出四大亮點:一是對新階段國內外區塊鏈的發展態勢進行了系統性全景展現。當前,區塊鏈應用存證先行,逐漸向自動化協作和價值互聯邁進,且工程化和生態構建成為重點。二是創新提出區塊鏈技術圖譜和產業圖譜。技術層面,區塊鏈作為一種綜合性技術,其技術組成按重要程度可分為核心技術、擴展技術、配套技術三類;產業層面,區塊鏈產業圖譜可以分為橫向(各類企業主體)、縱向(產業鏈上中下遊)兩個不同維度進行觀察。三是對區塊鏈的聯盟生態模式進行了探索性歸類。隨著區塊鏈聯盟生態持續演化,區塊鏈應用日益豐富,基礎設施建設、技術研發、應用布局等環節中,各方主體協作模式逐漸清晰,形成特色不一的區塊鏈產業鏈運作模式,產業鏈形態呈現出技術供給側發力崛起、應用需求側依舊強勢的整體態勢。四是闡述了區塊鏈面臨的挑戰,回答了下一步如何促進區塊鏈發展的問題。現階段,區塊鏈技術仍處於開發成長階段。未來一段時間,區塊鏈行業技術發展將主要聚焦於工程化和生態構建。
投融資交易熱度下降
當前,區塊鏈技術多向創新突破,產業生態穩步構築。各國政府加大對區塊鏈產業戰略布局的同時,投融資交易熱度下降,行業回歸理性發展。
金融科技行業專家蘇筱芮向記者表示,越來越多的實體經濟垂直領域呈現出「區塊鏈+」的發展格局和「脫虛向實」的良好勢頭,是一種積極信號,表明我國的區塊鏈市場方興未艾,並由此形成了產業鏈、產生了社會價值。
不過,疫情之下,區塊鏈投資「有點冷」。在蘇筱芮看來,一方面,疫情之下遇冷是兩三年前火熱的區塊鏈資本衝高回落的折射,是一種正常現象;另一方面,疫情之下,資本收縮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態勢。此外,目前區塊鏈發展到達一種相對穩定與平衡的狀態,未來如能在可擴展性、安全性等方面取得突破,區塊鏈有望受到資本的再度垂青。
蘇筱芮稱,目前區塊鏈應用主要落地於存證領域,其應用前景十分廣闊,接下來有望從金融行業拓展至實體產業、政務領域,在數據利用與數據治理、供應鏈體系、跨境貿易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
蘇筱芮還提到,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各方主體的積極參與:政府層面,需要在創新與審慎之間做好平衡,構建富有彈性、激勵性佳的監管機制;行業層面,需要發揮行業組織的專業化職能連接機構與政府,通過合作機制的設立、共享平臺的搭建等營造區塊鏈發展的優良生態;機構層面,需要加大對新型技術的探索與攻堅,積極參與政府主導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項目,增強機構的核心競爭力,以科技驅動模式作為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