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假我」控制,你就自由了

2021-01-18 商聖寬字林溪

我是誰?我是我嗎?我的身體內有幾個我?假我(小我)真我,真我是智慧永恆的,假我是肉體,是負責體驗的,行動的,有生死的。我們所有的情緒都來自於假我。我們也通常被小我控制。如何不被小我控制呢?我們列舉了如下7個方面:


一、停止被人惹怒;

二、放掉想贏的需要;

三、放掉想要正確的需要;

四、放掉想比別人優越的需要;

五、放掉想得到更多的需要;

六、放掉以成就感來獲得身份認同的需要;

七、放掉名聲

1. 停止被人惹怒 Stop beingoffended.

小我的最大的特徵是固著於一個特定的身份,當這一身份受到威脅時,它就進入防禦和反擊,進入對立。這是一個沒完沒了的痛苦輪迴,生命的能量大大耗費。

在《新世界》中,埃克哈特•託利說:「痛苦的強度(程度)取決於你抵抗當下時刻的程度,而抵抗當下時刻的程度又取決於你和自己的大腦(mind)認同的程度。」

2. 放掉想要贏的需要 Let go ofyour need to win.

小我通常喜歡區分勝利者和失敗者。但是我們並不是我們的勝績,也不是一個「勝利者」這個角色。嘗試不再從勝利與失敗這種對立的角度來看待事情,這樣,小我便會自我解體,感到恐慌了。

3. 放掉想要正確的需要 Letgo of your needto be right.

小我思維總是可以迅速告訴我們這是對的,那是錯的;要做什麼和不要做什麼。每個的小我意識都是如此!小我這樣思維的人物角色來源於父母或權威人物。若我們沒有察覺到這是父母親的意願,我們可能會毫無異議的相信和遵從,像孩子一樣只能相信和遵從父母。但是父母一定是正確的嗎?他們本身就是照他人的模式生活,大多數父母非常辛苦,有太多壓力和不快樂。

4. 放掉想比別人優越的需要 Let go ofyour need to be superior.

小我的眼中,我們和他人之間產生施與受的不平衡狀態時,我們就會有優越感。比如你比別人知道得更多,總是能在各種八卦話題中佔上風。相反,他人擁有較多、知道的較多,或能做得較多,我們的小我就感覺備受威脅。小我甚至會試著用削減、批評、藐視其他人擁有的財產、知識或能力的價值來重新修復自己。要知道,我們我真正的尊貴不是透過和別人的比較,而是我比過去的自己更好了。

5. 放掉想得到更多的需要 Let go ofyour need to have more.

小我的口頭禪就是越多越好。但是,每個人總是處於喜新厭舊的狀態中,而且,越是得不到的越想要,越是想要,障礙越多!弔詭的是,當你不是那麼想要的時候,它反而出現了。

6. 放掉以成就感來獲得身份認同的需要 Letgo of identifying yourself onthe basis of your achievements.

不但成就,我們不是任何一個故事。拜倫•凱蒂說:「沒有你的故事,你是誰?」老公的外遇、孩子的學習、健康問題、工作的不順利……我們總是依附它們,來確定身份感。隨便抓住任何一件讓我們有自我感的東西,即使那個東西讓我們一點兒也不快樂,也比空無一物來得好。但是,我們並不是成就,也不是故事。

7. 放掉你的名聲Let goof yourreputation.

名聲使真我的本質完全地被一個心理形象所掩蓋,我們越追求名聲,小我的形象越成功。透過努力,我們可能會變得有名,但是你真的變得重要了嗎?大部分碰到了你(名人),都想經由與名人的交往來強化他們的身份:小我的自我感。其實對你一點興趣也沒有,只是想最終藉由你來增強他們虛構的自我感,這一點連他們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小我給我們這樣的錯覺,名聲可以使我們成為更多。


你只要被這7個方面的控制,你的自由就永遠不在,超越了這些無謂的東西,真我就呈現,你就自由了 。



相關焦點

  • 《你一生的故事》:相信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博弈
    按照定義,歲月之書永遠是對的;另一方面,不管這部書裡說她會做什麼,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選擇做出其他舉動。這兩個互相矛盾的方面如何統一起來? .去年有一部科幻電影叫《降臨》,改編自華裔科幻作家特德·姜代表作《你一生的故事》。
  • 擺脫「爬蟲腦」的控制
    也許他不明白,在那一刻他顯然被「爬蟲腦」控制了全部行為。「爬蟲腦」是什麼?其實它還有一個我們都知道的名字——腦幹。之所以叫做「爬蟲腦」,是因為它在大腦進化過程中處於第一階段,早在兩億五千萬年前就停止了進化。因此人類的腦幹和所有爬蟲類的大腦,本質上並無區別。它衝動並帶有強迫性,只負責維持生存的基本功能,像呼吸、心跳、進食、逃命、躲避等本能反應。
  • 假的比爾蓋茨疫情公開信流傳背後的心理學效應,咋擺脫其控制?
    假的!啥是假的?一封公開信。說是前世界首富現世界第三富豪比爾·蓋茨寫的。這是一份非常應景的公開信,標題是:我們可以從新冠病毒疫情中學會什麼。蓋茨基金會說:請大家停止轉發擴散,謝謝!到底怎麼回事?近日,網上流傳出一封據稱來自比爾·蓋茨的公開信,其中寫道:「我堅信,無論是好是壞,眼下所發生的一切事情背後自有深意。」「許多人認為新冠病毒的疫情是一場災難,但我覺得這是一次『偉大的糾錯』」等。文章在不少自媒體上廣泛傳播。
  • 《煤氣燈效應》:如何認清並擺脫別人對你生活的隱形控制
    生活中,很多人,在很多時候都不知不覺的被控制著,卻悄然無知。  比如說我自己就曾經處在這種隱形控制中,毫無察覺。記得,前幾年,我想去學開車,老公說:你那麼笨,你學不會的,如果你很多次都考不過,別人會笑話你的;朋友聚會,我想喝酒,老公又說:你不會喝的,喝醉了指不定出什麼洋相。
  • 川普獨立日自由集會精彩演講
    「我正在兌現向你們許下的諾言。正如你所見,不久前我籤署了『為退伍軍人提供服務的問責制』法案(Ensuring VA Employee Accountability Act)。這是過去40年中,美國往屆政府希望卻沒有做到的事。如今,我們完成了這項工作。未來,如果有政府官員不能向退役老兵提供及時和有效的服務時,我們可以對他說── 『你被解僱了!』
  • 你以為的自由意志並不自由
    接下來是第三站:你以為的自由意志並不自由,自由只是人類編織的幻象。在生活中我們很多人會認為,除了受到脅迫或者是患上了心理疾病,我們都擁有自由、自主地做出決策與選擇的能力,就是說我們是相信「人有自由意志」的。
  • 我懷疑,你看到了「假」植物
    好吧,就當交了智商稅~ 燃鵝,有些被冠上了「假」印記的植物,卻是珍珠那麼真的,當別人和你說「看!那是假連翹!」植物命名時常因為一個植物與另一個植物形似而本質不似而安放一個「假」字,可我沒看出來假連翹和連翹哪裡形似了,不過我對植物學命名系統知之甚少,不知道其中的奧妙也正常。
  • 自由意志和真實的力量
    我曾經就遇到過一個自稱紫薇聖人轉世的邪師,當時還在YY頻道,他的手法就是要求房間的每一位成員,必須宣誓 - 向他臣服並效忠於他。這是不是和古代臣子對帝皇宣誓效忠的方式一樣?是的,沒錯。當一個人宣誓對另一人臣服並效忠,便是等同於放棄自己的自由意志。原因就是,一個擁有自由意志的人無法「被控制」!
  • 你如何控制你自己?科學家揭示自由意志的生物學本質
    神經科學家開始精確定位大腦中參與自由意志感知的區域他們不是瘋了,是知道沒有什麼東西能控制他們的手臂,至少他們覺得自己無法控制。」   現在,一項研究分析了這些患者及非運動性緘默症患者的腦損傷位置,揭示大腦如何知道自己的身體發生了什麼。非運動性緘默症患者會在大腦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之前,出現抓癢和咀嚼食物等動作。   這項研究表明神經科學如何開始研究自由意志的生物學本質。
  • 測試你的大腦活躍度,聽弗洛伊德說自由聯想有用呢!
    當我們工作或學習的時候,大腦所進行的聯想是一種有目的的、受意志控制的聯想,在意志的控制和支配下,聯想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具體問題。當我們忙完了一天的事情、躺在床上快要睡著的時候,大腦從一天的緊張工作學習中擺脫出來,這時大腦會暫時失去意志控制而毫無目的地、天南地北地「胡思亂想」,我們也就在這「胡思亂想」中漸漸睡去。
  • 舊巷子裡的貓:我很自由,卻沒有歸宿
    你住在黑暗的巷子裡會不會很孤獨,這是我第一次見到你。你搖晃著身體向破舊的牆角走去,我喜歡極了你那雙青灰色的眼眸。夜深的時候,你肆意流竄著,眼睛裡閃爍著光芒。靈魂自由,卻沒有歸宿。你的路上,寂寞,無法擺脫。」
  • 是否存在脫離基因控制的自由意志?
    提問者想到:『捨不得』的情緒也是基因為了保證物種存在的本能,人是被基因控制的,那麼是否存在擯棄基因控制的自由意志?我認為,自由意志的考察,首先要確定層級。這個原則,是我思考很多次之後確立的。我記得知乎有句名言,叫做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
  • 「自由聯想」讓大腦「散散步」
    當我們工作或學習的時候,大腦所進行的聯想是一種有目的的、受意志控制的聯想,在意志的控制和支配下,聯想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具體問題。當我們忙完了一天的事情、躺在床上快要睡著的時候,大腦從緊張的工作學習中擺脫出來,這時大腦會暫時放棄意志控制而毫無目的地、天南地北地「胡思亂想」,我們也就在這「胡思亂想」中漸漸睡去。這種沒有意志控制的「胡思亂想」,就叫「自由聯想」。
  • 我需要擺脫冷氣
    我以為我已經活得很通透了,但是當問題襲來時,我卻顯得有點吃力而不知所措。我現在愈發的明白原來道理大家都懂,但形成根本差別卻在於有的人可以實現目標並且按照道理去過好這一生,而我卻不能按照道理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 《遇見你之前》:你是愛我的,而我是自由的
    《遇見你之前》講述的是因車禍脊髓損傷的威爾(Sam Claflin飾)與護理克拉克(Emilia Clarke飾)陷入羅曼蒂克式愛情的故事,但故事結局卻跳出「從此威爾和克拉克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大眾思維,以威爾的安樂死取而代之。很多觀眾對結局表示悲傷,並吐槽是電影的爛尾,看似不走心的結局,其實是別有用心。
  • 《煤氣燈效應》教你認清並擺脫職場和情場的PUA操縱者
    三、但是最終擺脫不了控制者,她/他便不得不進入第三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被操控者在某種意義上完全會轉向自我懷疑,並在精神上完全依賴操控者。正如作者所說:在這個階段,你開始主動證明煤氣燈操縱者是對的,因為那樣你就有可能按他的方式去做事,並最終獲得他的認可。在第三階段,你精疲力竭,經常連爭論的力氣都沒有了。
  • 豆瓣9.0,《對權威的服從》:你以為的自由意志其實都是被控制
    無論我們是否事先了解過這個實驗,得到的答案不外乎以下幾個:1.我怎麼可能會對別人進行電擊!2.我一定會拒絕這個實驗!3.即便進行了電擊,我也肯定會在學生受不了的時候立即停止!會議結束後,董事長交代你本不屬於你職責範圍內的工作,工作完成得不錯,但是遭到了直接領導的批評——為什麼要越權行事。這時,你就會自我辯解:這是董事長讓我做的,不是我自己主動去要求的——這即是「責任丟失」。
  • 從日常生活經驗考察自由意志
    只有不可抗拒意思上的某一類因果必然才是與自由意志直接對立的,這裡按下不表,先來看不可避免意思上的因果必然:它非但不會否定自由意志,相反還是自由意志如影隨身的內在特徵,能讓自由意志也像世界上的其他事物那樣,具有可以被我們的理性認知所把握的某種確定性。
  • 不舍愛與自由什麼意思?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原文出處解釋
    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不舍愛與自由。  意思是你這一輩子生活在一個讓人感受到溫暖的世界中,滿眼所見皆是純潔善良,心中有愛,嚮往自由。一個人只有溫暖純良了,才有資格談論愛與自由。否則自由,多少有些冠以假汝之名。  願你一生溫暖純良,也能擁有愛與自由,這也是一個父親對於女兒最美好的祝願。  高曉松說「願你一生溫暖純良 不舍愛與自由」。
  • 朋友圈「僅對我可見」,我哪知道是假的?
    而這位大V竟然需要為轉發這則假消息付出被行政拘留7日的代價。心疼這位大V之餘,這個複雜的故事其實還向我們展露了一個事實:一些社交媒體中所獨有的規則(正如該事件中的「僅某人可見」),已經開始逐步影響到我們對信息正確性的判斷,進而讓我們開始思考造謠案件中責任的分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