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蓮向暖。聽一片蟬聲,綠陰不斷。點水蜻蜓,夕陽天又晚

2021-01-17 吉利生活百科

《臺城路 六月廿六,雲姜招遊尺五莊看荷花。是日許金橋郎席題詞,遂用其韻》

清代:顧太清

去天尺五韋邪杜,休疑舊梨花店。

蛛網紗窗,草迷幽徑,破板紅橋誰換。

池蓮向暖。聽一片蟬聲,綠陰不斷。

點水蜻蜓,飛來又去繞花滿。

登山臨水寄興,嘆茫茫千古,多少恩怨。

老樹婆娑,回闌曲折,筆墨頻揮虛館。

遙山在眼。認南谷高峰,西南數遍。

歸騎匆匆,夕陽天又晚。

顧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嫁為貝勒奕繪的側福晉。她為現代文學界公認為「清代第一女詞人」。晚年以道號「雲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說《紅樓夢影》,成為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說家。其文採見識,非同凡響,因而八旗論詞,有「男中成容若(納蘭性德),女中太清春(顧太清)」之語。顧太清不僅才華絕世,而且生得清秀,身量適中,溫婉賢淑。令奕繪鍾情十分。雖為側福晉一生卻誕育了四子三女,其中幾位兒子都有很大作為。

相關焦點

  • 盛莊聽蟬音,蟬聲,串聯著我的喜怒哀樂
    許渾有:「噪柳鳴槐晚未休,不知何事愛悲秋。朱門大有長吟處,剛傍愁人又送愁。」此已不止於噪聲,又加碼成悲愁之聲。還有劉禹錫說:「一入悽涼耳,如聞斷續弦。」還是駱賓王,《在獄詠蟬》中還沉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詠蟬詩最多的,或數白居易,但我喜歡的還是早唐虞世南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以哲學理念歌詠蟬的特長和人格化的內在與外表美的統一。
  • 蟬聲撩鄉愁
    月色溫柔如水,花影撲朔迷離,我在鄉下古舊的小院裡,享受著童年的清涼與歡愉。  兒時聽蟬鳴,我聽不到憂傷,此起彼伏的蟬聲淹沒村莊,染透層林,耳朵裡聽到的滿滿都是蟬的快樂和喜悅。綿綿密密的蟬聲此起彼伏,時而急促,如雨打漂萍;時而綿長,如松濤陣陣;時而舒緩,如流水淙淙。整個夏天,村莊都被包圍在蟬聲裡,潮起潮落,心情隨之蕩漾。
  • 故鄉裡的蟬聲
    故鄉裡的蟬聲唐朝詩人白居易在《早蟬》中這樣寫道「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裡。」故鄉是個小山村,村前一條小河。村裡園子多,園子裡楸樹、香椿、梧桐樹多。村子周圍有東園、南園、西園,園中杏樹、梨樹遮天蔽日。
  • 為什麼蜻蜓要點水呢?大話蜻蜓點水
    夏日的午後,在平靜如鏡的湖面上一些蜻蜓悠閒的飛著, 不時地將細長的尾巴彎成弓狀伸進水中一點, 湖面因此擴張開一圈圈波紋。蜻蜓在水面上飛翔,尾尖緊貼水面,一點一點用尾尖點水, 是俗話說的「蜻蜓點水」。小時候都以為天氣熱了,蜻蜓也喜歡玩水了,蜻蜓真的是在玩水嗎? 不是的,這是雌蜻蜓在產卵。「蜻蜓點水」是蜻蜓生命中的自然組成部分—產卵、繁殖後代。
  • 詩詞:魚追逐,蛙亂鳴,立蜻蜓,秋日江南麗景
    蜻蜓陪我立,應是舊相知。陳益五絕 題畫方塘舉翠荷,滴露瀉銀窩。不見花苞綻,蜻蜓穿玉梭。宣守玉題圖·戀雨霽小池深,浮荷聽水音。蜻蜓落纖草,情寄藕花心。五絕戀文/榮居天中荷碧水清悠,蜻蜓臥草頭。花開香欲吮,情切半含羞。
  • 蟬叫起來了
    上野的科學博物館裡,有一個蟬的展櫃,可以聽各地的蟬的叫聲。有的蟬聲,是悠長的,有的蟬聲,是一遞一歇的。貓爸很驚訝,你怎麼會不知道這個?我剛到北京就發現,北京的蟬,叫得是跟我們南昌不一樣的。重慶的夏天,有蟬嗎?我好像一點印象都沒有。或許,應該一定是有的。只是我沒有見過。暑假的時候,我總是不出門的。我既不會去抓蟬,也不會去爬樹。我們那裡不興玩這些。
  • 寫文:十七年蟬
    從成都歸家許久,白天閒暇之餘,我總是會不經意將目光延向窗外。自打入夏以來,天氣炎熱,每日一大早,蟬聲便會從窗外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來,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直至傍晚,仿佛要將這仲夏不眠不休地打造。就是這麼些在枝頭上毫不起眼的小東西,竟然響徹一整個夏天!相傳北美洲一種穴居十七年才能化羽而出的蟬。
  • 【首屆「畲族杯」全國散文大獎賽徵文】浙江 盛欣夫‖盛莊聽蟬
    蟬聲,自然地裝滿了我的耳朵。我媽說我幼時,只要聽得夏至鳥叫,就不哭了,聽聽聽聽還會笑......或許我是在蟬聲中長大,與蟬聲有著緣分。我特想常聽到蟬聲,因蟬聲很美,如詩如歌。聽到蟬聲,有如置身其中,心曠神怡。但不知何因,歷史上文人們,大都說蟬聲若噪。如唐人趙嘏的「噪蟬聲亂日初曛,弦管樓中永不聞。」許渾有:「噪柳鳴槐晚未休,不知何事愛悲秋。朱門大有長吟處,剛傍愁人又送愁。」
  • 情報站|明湖荷花尖尖角,點水蜻蜓款款飛
    原標題:情報站|明湖荷花尖尖角,點水蜻蜓款款飛「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6月14日上午,濟南壹粉「鍾福生」向齊魯晚報官方客戶端齊魯壹點情報站發來美圖,壹粉循詩在大明湖畔採風,湖中的荷葉已然初長成,朵朵荷花有的露出尖尖角,有的正含苞待放,時而蜻蜓點水,在荷尖翩翩起舞。「我正細細端詳,含苞花蕾也異常精彩。
  • 劫後餘生的《綠陰山房詩稿》
    他走到書堆邊,隨手在腳邊撿起一本題為《綠陰山房詩稿》的舊線裝書翻看起來,只見裡面都是詩歌,詩中歌詠的大多是分水的人文景物,作者署名為「臧槐」。當時,他並不知道臧槐是何許人,但憑直覺就知道這是一部非常珍貴的書籍。想到一旦放入池中打漿,這些先賢用心血凝成的詩文將永久消失,他不由嘆息出聲:「可惜呀,可惜!」學生看出了老師的心思,就悄悄附在老師耳邊說:「您要是真覺得這是好書,就帶走吧,沒人知道的!」
  • 白水洞或紅蜻蜓
    石頭本來不算什麼,關鍵是這隻紅蜻蜓的降落,石頭上又是有圖紋的。我還記得那圖紋竟然像一張人臉簡筆畫,眼睛都有著明顯表情。周圍潛伏著各種聲音。時遠時近的蟬聲除了說明當時天氣很熱,還能說明當時很安靜。紅蜻蜓歇了一會兒,忽然打亂我的凝思,按照它的計劃飛了起來。還沒等我弄清楚它的意圖,就飛到了山溪的那邊。紅蜻蜓也是來旅遊的吧?它飛翔的姿勢,像是在尋覓什麼。
  • 蜻蜓七種 點水蜻蜓款款飛
    童年記憶是多麼神奇啊, 直到今天,但凡遇見蜻蜓,我總能想起童年江南水渠邊的蜻蜓,甚至還能記起當年那水流拂過青草的氣息。既然說起蜻蜓了,點水蜻蜓款款飛,就把這些年我拍攝的蜻蜓做一個合集吧。(一)斑麗翅蜻(又叫彩裳蜻蜓)第一次遇見斑麗翅蜻,是前年夏天在深圳筆架山公園。
  •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五首描寫初夏的雋永小詩
    遠望,它像一片烘烘燃燒的烈火,又像黃昏升起的紅豔豔的晚霞。初夏的晚風,帶著棗花和月季花的幽香,飄進遊人的心坎裡。在這初夏的躁動中,看看古人是如何描寫這個季節的。01 《閒居初夏午睡起》 宋代 楊萬裡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這首詩寫芭蕉分綠,柳花戲舞,詩人情懷也同景物一樣清新閒適,童趣橫生。
  • 蟬的前世今生
    蟬的前世今生一唐朝詩人白居易在《早蟬》中這樣寫道「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裡。」故鄉是個小山村,村前一條小河。村裡園子多,園子裡楸樹、香椿、梧桐樹多。村子周圍有東園、南園、西園,園中杏樹、梨樹遮天蔽日。河邊柳樹成行,柳枝垂地。樹多,夏季蟬也多。從麥黃到中秋,蟬聲不斷。
  • 漂亮又純樸的蜻蜓
    蜻蜓,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蜻蜓目,差翅亞目昆蟲的通稱。一般體型較惖大,翅長而窄,膜質,網 狀翅脈極為清晰。視覺極為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 昆蟲。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佔據著頭的絕大部分,且每隻眼睛又有數不清的「小眼」構成,這些「小眼」都與 感光細胞和神經連著,可以辨別物體的形狀大小,它們的視力極好,而且還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後看 而不必轉頭。蜻蜓美麗又純樸,所以文人墨客常以蜻蜓為題賦詩作詞。《 小池》宋:楊萬裡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弄輕柔。
  • 【別名辭海】之《蟬的別名》
    蟬的別名。漢 焦贛《易林·謙之解》:「蜩螗歡喜,草木嘉茂。」晉 陸雲《寒蟬賦》:「容麗蜩螗,聲美宮商。」五代 齊己《移居西湖作》:「蜩螗晚噪風枝穩,翡翠閒眠宿處深。」宋 範成大《夏日田園雜興》:「蜩螳千萬沸斜陽,蛙黽無邊聒夜長。」清 曹寅《射堂柳已成行命兒輩習射作》:「無限蜩螗齊沸了,又攜兒輩踏清秋。」喻喧鬧、紛擾不寧。清 趙翼《耳聾》:「世務紛蜩螗,聆之本何益。」
  • 生命歌者——蟬
    劉青海 在落葉飄零的秋天,突然懷念起,在喧囂的夏天,用生命來歌唱的蟬。 對於蟬,古往今來,人們就有許多種說法:「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在白居易的筆下,蟬是化不去的鄉愁。「寒蟬悽切,對長亭晚。」在柳永的筆下,蟬成了傷感的化身。
  • 關於大蚌、蟬和蜉蝣的介紹
    人工養殖珍珠,是把一些貝類(主要是珍珠貝)養大後,在外套膜結締組織內插入用蚌殼製成的核,在核上覆以一片外套膜小片,經過一定時間,就生成人工培養的珍珠了。在我國沿海和內陸湖區,都用這種辦法來養殖珍珠,而且已從養殖一般珍珠發展到養殖彩色珍珠和形象珍珠。因此,你以後再也不要以為大蚌會生出大珍珠來了。
  • 點水蜻蜓款款飛——水蜻蜓衛浴科技有限公司悄然落戶亞洲廚衛城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陽春四月,來自廈門的水蜻蜓衛浴科技有限公司悄然落戶亞洲廚衛城15幢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