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諾貝爾獎這個享有盛譽的獎項,往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意見不一,因此獲獎名單也就充滿爭議。 諾貝爾獎創立於1895年,獲獎者也有了上百人,在這麼多的人中,難道每個人都是品德高尚的嗎?其實不然,在之前的獲獎者就包括有戰爭犯,種族主義的人,以下是這些人的詳細介紹。
哈伯——化學戰之父
弗裡茨 · 哈伯是最具爭議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之一。 有些人認為他是一位傑出的化學家,徹底改變了氨的生產。還有一些人則認為他是一個在一戰期間總領德國化學戰計劃的戰犯。
哈伯在世紀之交時,和他的同事博施發明了一種新途徑合成氨氣的方法。 氨是生產肥料的重要成分,這項工藝直到今天在農業生產中仍有廣泛的使用。 全球大約一半的糧食增產都依賴於哈伯的這項方法。 這個過程使數十億人免於挨餓。 由於這一非凡的成就,哈伯於1918年被授予諾貝爾獎。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哈伯開始為德國軍隊研製化學武器。 作為德國戰爭部化學部門的負責人,他帶頭在陣地戰中使用氯氣。 氯氣是一種極具破壞性的毒氣,先讓毒氣在無人區上空增加,然後被風推動,沉入對面的戰壕中,令戰壕內的人窒息。 此外,哈伯還演示了如何將氨氧化生成硝酸,硝酸是生產炸藥的主要化合物。
額葉切除術的發明者埃加斯 · 莫尼斯
按照現代標準,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是一種過時的治療措施,而且感覺更像是一種酷刑來折磨人,而不是一種精神病的治療方法。 然而,在20世紀早期,這種療法被認為是最先進的精神疾病治療方法。 在美國,大約有20,000人接受了這種手術,手術中切斷了腦前額葉外皮的大腦連接。
而葡萄牙神經學家埃加斯 · 莫尼斯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首次發明了這項技術。 在對一組精神分裂症患者進行初步測試後,他便隨意評論說,這是「簡單的操作,總是安全的。」 他很快就被打臉。 許多病人在手術後遭受了不可挽回的精神損傷。 有些人變得無精打採,智商下降; 少數人變成了植物人。
1949年,莫尼斯因為發明了這種措施而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因為在那個時候,很少有科學研究能夠治癒精神病人,而這項技術能有效降低精神病人的危險性,而且在當時副作用相對未知。
亞歷克西斯 · 卡雷爾——人道毀滅者
亞歷克西斯 · 卡雷爾是一位傑出的生物學家。 這位法國人在1912年獲得諾貝爾獎是因為他在外科手術方面的開創性研究。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發明了一種用殺菌劑治療傷口的創新方法,拯救了無數傷兵。
但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卡雷爾的研究發生了一個黑暗的轉折,他黑化了。 1935年,卡雷爾出版了《人類,未知》一書,書中他解釋了自己對人種的優生的支持。 他認為,最具理想特徵的婦女應專注於與最理想的男子生育,然後照顧她們最健康理想的子女。 他還認為,不健康有缺陷的人應該阻止生育,而罪犯應該在毒氣室裡得到人道毀滅。
威廉·肖克利,白人至上主義者
威廉·肖克利變革了技術世界。 1956年,這位美國物理學家在加利福尼亞建立了第一個矽半導體實驗室,該地區現在被稱為矽谷。 同年,肖克利因發明電晶體而獲得諾貝爾獎——電晶體無疑是上個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突破。 電晶體是計算機和行動電話的關鍵部件之一,沒有它們,網際網路也就無從談起。
肖克利巨大的科學影響是不可否認的。 但是,他也是一個狂熱的白人至上主義者,一個徹頭徹尾的種族主義者。 在他晚年,肖克利執著於不同種族之間智商差異的觀點。 他認為白人在智力上更優秀,建議給予「遺傳弱勢」(即黑人)人群進行經濟補償,說服他們做絕育手術。
大家覺得如何呢?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嗎?每日分享更多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