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北京市政務門戶網站獲悉,5月31日,北京市「96156」未成年人非緊急救助保護熱線正式開通。今後市民如發現未成年人存在監護不力、無人照料等需救助的情況,都可撥打該熱線請求幫助。目前北京市正在西城、通州、豐臺、密雲、延慶五區進行困境兒童緊急庇護安置試點,為需救助的困境兒童甚至老人、婦女等提供不離社區的就近庇護。
據統計,目前全市共有留守兒童400餘人,困境兒童近1.1萬人。有關部門已對其中3200名兒童進行了需求評估,並將逐步完成剩餘人員評估。
此次,北京市依託「96156」社區服務熱線,開通未成年人非緊急救助保護熱線,將與困境未成年人社會救助系統進行對接,拓寬對留守、困境兒童發現報告的渠道,承載信息受理、政策諮詢等工作。工作人員可通過系統及手機APP工作端,實現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數據一人一檔、動態管理。該檔案包括受助兒童的基本情況及家庭、社會關係等,並將進行全年4次、每季度1次的信息更新。
由市民政局、首都綜治辦等11家單位聯合主辦的「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行動也於5月31日正式啟動。該行動將通過開展家庭監護、強制報告、臨時監護、控輟保學、戶口登記等工作,對留守、困境兒童開展專項維權保護。2017年底,將全市所有城鄉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納入有效監護範圍,杜絕留守及困境兒童無人監護現象,遏制監護人侵權行為,實現對留守及困境兒童人身安全底線兜底保障。
困境兒童緊急庇護安置試點是2017年市民政的重點工作之一。現已確定西城、通州、豐臺、密雲、延慶五區試點設置緊急庇護點。這些庇護點擬依託鄉鎮街道,輻射周邊社區,滿足在社區內就近庇護。庇護點將建有居室、食堂、活動空間、洗漱間等生活區域,並配備有社工、家政、司法救助、心理諮詢等服務人員。
各區可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具體設置點。如西城區除在什剎海設立一庇護點外,還考慮在西長安街或牛街等街道設置庇護點。據介紹,西城在對全區留守、困境兒童進行入戶調查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了「紅粉黃綠」四級分檔標準。西城區救助站已對遭受性侵兒童進行臨時庇護,協調解決上學問題,引入專業社工協同參與日間照料,開展心理輔導、行為規範等服務。
目前,各區也在根據實際情況陸續開展困境未成年人評估幫扶。未來,本市還將委託高校研究團隊和社工事務所對全市留守、困境兒童提供評估幫扶、跟蹤隨訪等服務。(央視記者 胡亞利)
名詞解釋
留守兒童
指因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缺乏親情關愛和有效監護,需要政府和社會重點關注關愛的兒童。
困境兒童
1、因家庭貧困導致生活、就醫、就學等困難的兒童,主要包括城鄉低保家庭兒童、城鄉低收入家庭兒童等。
2、因家庭監護缺失或監護不當遭受虐待、遺棄、意外傷害、不法侵害的兒童,主要包括孤兒棄嬰、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流浪兒童等。
3、因罹患重病或身體殘疾導致康復、照料、護理和社會融入等困難的兒童,主要包括殘疾兒童、重病兒童、受愛滋病影響兒童等。
4、因其它特殊原因導致陷入臨時困境的兒童,主要包括打拐解救兒童、臨時失去家庭依靠的兒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