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每個人從小到大一定都看過《西遊記》,我們會為孫悟空的聰明機智拍手稱道;會為豬八戒的好吃懶做感到無奈;會為沙僧的吃苦耐勞而點頭誇獎;會因唐僧的堅定意志而激勵自我。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西遊記》裡的團隊四人可不是隨便分配的,裡面的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和思維偏好,而正是這樣的不同使他們組成了互補的"最強團隊",這才能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
今天我就想從育兒角度和大家談談,我們的孩子屬於這四人團隊中的哪一位,我們應該如何破解和孩子溝通的難題。
從《西遊記》裡的師徒四人看"思維偏好理論"
我從小就特別喜歡看《西遊記》!
和大家一樣,我對裡面的四個角色熟悉得不行,張口就可以說出他們各自的特點:
唐僧呢,是一個目標堅定,能夠帶領全隊的領導人物;孫悟空呢,是一個實力超強,業務水平過硬的主力隊員;而八戒,雖然懶惰,但也為團隊帶來了大部分的歡樂;沙僧,妥妥的老實人一枚,踏實肯幹。
馬雲就曾經說過,《西遊記》裡的師徒四人是最理想、最經典的四人合作團隊。
今天我想從引入美國名叫奈德赫曼的一位作家所寫的風靡全球的一本書,叫《全腦優勢》,他也因此提出了"思維偏好理論"。
沒想到我們竟然從《西遊記》牽引出了這麼高大上的理論,但思維偏好理論確實可以用來解釋師徒四人的不同的思維模式,而這四種模式也可以含括人的四種思維偏好。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小孩沉默寡言,喜歡默默研究;有的小孩規矩聽話,嚴謹務實;有的小孩學習能力強,有很強的競爭意識;有的小孩喜歡談點小八卦,特別感性……
奈德赫曼就是看到了人的大腦中有不同的思維偏好,所以根據這種不同,他才創立了思維偏好理論。
而這種理論風靡全球後,也被中國少兒科普作家泡爸,用大家熟悉的《西遊記》四人團隊,更加簡潔明了地詮釋了"思維偏好",並把這個理論運用在了親子教育上。
那麼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個理論,看看師徒四人都各自有哪些不同的思維偏好。
《西遊記》:看"全腦"團隊的4類人物
1.孫悟空型:創意滿滿,放蕩不羈的孩子
首先我們來看看"孫悟空型"的小孩,他們不一定神通廣大,但一定總藏有七十二變。
他們的思維屬於跳脫型,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他們就和孫悟空一樣,不喜歡規矩和一些條條框框的約束。
比如你用命令的口氣讓孩子寫作業,他們就有可能和你對著幹,本來對寫作業還不那麼抗拒,被你以命令,叛逆心就起來了。
【教育方式】
這樣的孩子個性十足,絕對不能用嚴苛暴力的教育方式壓制,就算暫時將孩子壓在了"五指山"下,孩子也會找各種方法跳出來,而出來後他們很可能會更加叛逆,後果可能就是給你一場"大鬧天宮"!
我們必須用寬鬆的教育來對待他們。
所謂寬鬆,並不是完全放養,而是在給出規矩和底線的情況下讓孩子順著天性成長,畢竟孩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需要有不斷試錯的機會,需要有他們自己的空間。
如果家長們採用普遍的應試教育方式,不尊重孩子的興趣,只是讓他們不斷上補習班、完成各種試卷習題、逼著他耐心地遵守紀律、聽從指定的任務,他們會變得更難管。
這時候,只有興趣和挑戰才能讓他們向前。
我們平時可以細心觀察孩子的興趣,順著孩子的興趣發展,引導孩子自由發揮自己寶貴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他們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2.【豬八戒型】:情感豐富,情商超高的孩子
在生活中我們一定也會看到這樣的孩子,他們乖巧懂事,而且能說會道,總是用甜言蜜語"蠱惑"我們。
這種"豬八戒型"孩子,可以說是情商超高的情感"小天使"!
他們做一件事並沒有很強的競爭心或者勝負欲,也並非渴望創造新東西,而更多是滿足於內心和情感上的需求。
他們會在看到差勁的成績時滿不在乎,但是回家看到愁容滿面的父母時心生愧疚;在被父母或者老師表揚後也能得意半天。
他們是特別感性的小孩,情緒起伏也比較大,平時看起來最樂觀積極的是他們,但壓力一來最焦慮的也是他們。
【教育方式】
面對這樣的小孩,家長千萬不能逼著孩子進入緊張高壓的環境中,否則孩子可能會迅速萌生逃避、恐懼、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
這類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的包容、肯定和呵護。
這並不是要我們無條件妥協和讓步,而是給孩子一個充滿安全感的環境。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在充滿壓力的環境下才會爆發動力,這類孩子適合輕鬆地努力。
3.【唐僧型】:學習能力強,有強烈競爭心的孩子
很多人都很容易忽略唐僧這個角色,其實唐僧在這個團隊裡的角色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他擔起了一個領導人的責任和地位。
為什麼唐僧取經路上這麼堅定堅強?因為他是邏輯性思維。
這種類型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而且也非常有勝負欲,競爭新、有頭腦,像牛頓、巴菲特等大多數科學家和領導者都是屬於這種類型的人。
看看你身邊的孩子,如果他總是喜歡默默研究、喜歡爭論、講道理,那麼基本就屬於唐僧型的孩子了。
【教育方式】
對於唐僧型的孩子來說,他們沒有目標就會容易茫然,要一直充滿規劃才能給他們前進的動力。
唐僧就是:"九九八十一難不算什麼,只要有取經的目標,知道路在何方,我就不怕!"
對他們來說,有目標、有規劃、有動力,才有成績。
這時候家長用"放養"的教育方式對他們來說反而是一種傷害,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低,他們反而會無所適從,自我會懷疑。
家長們要想給唐僧型的小孩最好的教育,就一定要積極地肯定他們的成績、努力以及引導孩子前進,為孩子進行的道路給出建議和幫助。
4.沙僧型:踏實做事的小透明
在一個班級裡一定會有少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也會有少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但中間的一大部分,都是在默默努力的小透明。
他們或許不是最優秀的,但一定是最踏實的,每天勤勉努力,雖然個性不夠突出,看起來非常平凡,而是誰說平凡是件壞事呢?
他們沒有想要爭做第一的念頭,也不會想要做出格的事情傷害身邊人,像這樣的孩子,他們樂於接受規矩和紀律的約束,這讓他們覺得自己在一個舒適的保護區裡。
【教育方式】
這樣的孩子個性不突出,所以也很容易缺乏自己的主見和決斷力,這時候他們需要的是父母的榜樣作用。
這類孩子就像"傻白甜",單純地像一張白紙,就看父母的行為給他們一種怎樣的準則。
家長需要做到誠信、以身作則,這樣孩子才不會疑惑不解,懷疑社會規定和紀律,才不會失去對家長的信任。
看到這裡,你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孩子屬於那種思維類型了吧!
不同天性、不同思維的孩子,適合不同的教育方式,只有家長們從孩子的角度和立場出發,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投其所好,才不會適得其反。
我是黃小莉的育兒經驗,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