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蠍座:生活當然需要理性,但理性不等於妥協

2021-01-21 小圓說星座

01.

天蠍座在星座世界中的口碑爭議更大。

愛星座的小夥伴應該都不會否認一點,就是天蠍不好惹。

有一次,我提到天蠍座是水象星座中最特殊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火星是其中的一個守護星。

有別於雙魚、巨蟹,天蠍是頗具個性的水象星座,所以很多人會覺得天蠍不好惹。

於是問題就來了,人,為什麼要好惹?

02.

為保護自己,天蠍座會帶刺

畢竟天蠍也是水象星座,他們也將擁有水象星座的共同特徵,即不主動。

與主動型火象星座相比,水象星座屬於被動型星座。

所以單從星座的特點來分析,大部分蠍子不會主動去招惹別人。

雖然火星已經使天蠍成為一個攻擊性很強的水象星座,但是天蠍的攻擊性,我現在已經把它理解為一種反擊。

天蠍的耐力會比雙魚、巨蟹差很多,這一點與白羊座的情況更類似。

區別在於,白羊是火象星座,沒有天蠍的理性。

雖然火星上的蠍子很鋒芒,但是天蠍的鋒芒並不過分,也非常溫和。

中度的鋒芒除了受水的屬性影響之外,還受冥王星和第八宮的影響。

與火星相比,冥王星有著截然不同的本質,它是一個神秘而又沉默寡言的行星,所以即使天蠍也是個很有個性的人,他們很理智,很冷靜。

如今有很多的文章會教導人們,做人不要太鋒芒,要儘量收稜角。

低調,克制,有時確實是人際交往中必須的,這樣也會讓自己少惹不少麻煩。

但是任何事情都要適度。假如太過隱忍,不免讓身邊的一些不懷好意的人覺得你是個軟柿子。

03.

使別人知道自己身上有刺,其實也是善意的提醒

很多人都會覺得,一個人身上帶著刺,不是好事。

其實,帶刺就是在提醒別人:別惹我生氣!

要懂得,往往真正要整人害己的人,其實並沒有給你什麼提醒,而是讓你防不勝防。

猶如帶刺的玫瑰花,提醒人們,不要摘。

談到天蠍,很多人都會覺得他們陰險,腹黑,城府深…

但是蠍子性格中帶刺的性格正是坦率和剛毅,這本身也是火星所賦予的。

不可否認,第八宮是死宮,作為守宮人的星座,天蠍具有暗黑屬性。

每一個星座都是複雜的,而天蠍則更為複雜。

我們對天蠍座的解讀,往往傾向於描繪他們暗黑的那一面,因此,忽略了他們也有光明的一面。

由於火星,蠍子光明的一面絕對不能被忽視。

火星守衛著天蠍和白羊,在人際交往中,水象屬性的天蠍雖然不會像白羊那樣衝動易怒,但是他們會有自己的鋒芒,主觀上會自覺地讓周圍的人知道自己有刺,簡言之,天蠍會讓別人了解自己,這是一種誠實的態度。

若一隻天蠍在你面前顯露出刺來,表示他此時並沒有把你視為敵人,甚至不想把你視為敵人。事實上,此時, ta給你一個機會去考慮,也是在提醒你,不要繼續。

當天蠍在你面前顯露出刺來時,其實也說明了,此時 ta比較困難,因為 他不希望矛盾進一步激化,更不想兩敗俱傷。

結論:

仁慈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的美德,但並非每一個人都懂得感恩。

總是有些人,把別人的好當作理所當然,從而得寸進尺。

所以,善良也是有原則底線的,必要時,需要點出自己的弱點,讓別人知道你不是一個軟弱可欺的人。

生活當然需要理性,但理性不等於妥協。

相關焦點

  • 人間清醒天蠍座:一個不隨波逐流,活得強大且理性的星座
    而天蠍座,就是最抗拒這種狀態的一個人。他們有時候寧願自己擁有的東西少一點,寧願自己過得辛苦一點。他們也自己活得強大,活的驕傲,活的理性。 因為這個星座骨子裡就有著不甘於屈服的一面,所以他們沉得住氣,也能夠保持初心。從而讓自己去主宰自己的人生,做自己世界的王者。
  • 天蠍座,一個最不會被他人操控的星座
    在十二星座中,天蠍座就屬於最難被支配和操控的星座之一,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天蠍座的自律和不屈不撓吧!出眾的能力,捍衛了天蠍座的話語權。想要在生活中不被他人操控和支配,就得對自己的事情擁有話語權。很多人被操控,就是因為在不理性的時候選擇了盲目信任別人。尤其是面臨危機和棘手的難處,六神無主的狀態就很容易被他人支配思想和行為。天蠍座在面臨危機的時刻,從未欠缺理性和從容,也就避免了被他人誤導乃至操控。作為一個固定星座,強大的意志力維持的理性,讓他們做事一向堅定執著。
  • 情境理性與生命理性
    但本文要指出的是,除此之外,其實還有另一種「追求生命價值最大化」意義上的理性,相對於原有的「理性」概念而言,其維度更高,範圍更廣,時間軸更長,從而,更真實地體現了生而為「人」的動態理性過程,而非僅是類似「機器人」的靜態、機械化理性。一般而言,人們都是追求特定約束下的最大利益,這也是主流的理性概念。
  • 天蠍座各個是硬漢,他們的宗旨就是「不妥協」
    大家好,12星座中的天蠍座大家肯定不陌生,今天針對天蠍座來聊一聊,在佔星學中,天蠍座的一些基本特質有哪些?首先講一下的是,天蠍座代表元素是「水」,其表現模式是「固定」,主宰行星:現代是「冥王星」,傳統是「火星」。
  • 楊建華:理性的困境與理性精神的重塑
    如何看待理性?如何看待理性與社會發展的關係?這是發展研究中必須明確的問題,也是發展過程中必須加以解決的問題。工具理性預設以及理性選擇理論,為經濟發展與效益最大化提供了理論支撐,但它也帶來了一些困境,如理性是有邊界的;理性內在地隱含著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形式理性與實質理性的矛盾與分裂;工具理性對價值理性的否棄。
  • 理性與極權
    你會因為一個書齋裡的作者發明了極權這個詞兒,就不裝攝像頭了嗎?極權也好,理性也罷,都是社會建構出來的文化概念,它並不一定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比方說從自由主義的角度講,關在籠子裡的政府好過無政府又好過東方專制主義。
  • 能夠愛的理性,也是一種能力
    能夠愛的理性,這也是一種能力。01愛上一個人,你想要將所有的美好都留給對方,你可以為了對方付出自己的一切,但是這些終究是不是對方想要的,你有沒有問過對方。愛應該拒絕盲目,不要以為自己想要的,就是別人想要的,愛應該要保持理性,理性的愛才能延長愛的長度。
  • 我們為啥做不到完全理性
    我們為什麼不能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變得更加理性?為什麼我們總是會犯相同的錯誤?為什麼很多企業沉浸在過去的成功裡,無法向前一步?這是由於人類本身決定的,在複雜或者不確定情況下,人類的邏輯思維能力就開始無法應付了,所以人類的理性有是有限的,為了去嘗試解決問題,我們只能妥協,採用次一級的方式。同時,在多個行為主體相互作用的複雜環境下,任何一個行為主體都不能假設與自己互動的其他行為主體是完全理性的,所以每個行為主體都不得不猜測其他行為主體會如何行動。在這種情況下,完美理性有沒有效果呢?
  • (天蠍座)
    但是缺點上,你會過於在意別人而忽略了自己的生活狀況。 因此,你們也需要關心一下自己哦。好了,話不多說,接下來我們繼續介紹下一個星座——天蠍座。 專一,理性,陰險 是天蠍座的關鍵詞。 如果火星在天蠍座,行動力上又會呈現出怎樣的性格特徵呢?且隨我看看吧。
  • 人的理性是一種「稀缺性資源」,因此我們才需要「制度」
    三是「有限理性」決策理論。美國行政學家、管理學家和經濟學家西蒙是這方面的代表。「有限理性」理論認為人作為生物體不具備全能的知識體系和對於環境變化的全部感知。決策中的理性充其量是一種「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完全理性」假設不符合人類行為的現實描述。西蒙指出:如果我們假定決策者的計算能力是不受限制的,那麼就可以得出兩個重要的結果。
  • 人們本著追求理性的願望出發,卻往往會做出不理性的決策
    但是後面幾次的單獨約會,又讓你似乎有點後悔,因為你不管怎麼看,會發現她並不漂亮這是心理學的「評估效應」在誘導你做出「看似理性、但實質上非理性」的行為「評估效應」是指:在沒有比較對象的單獨評估模式下,人們關心的是評估對象本身是否好;而在有比較對象的聯合評估模式下,人們關心的是評估對象是否比別的參考對象要好
  • 陳忠:現代社會需要理性與價值回歸的螺旋式升級,教育也如是
    我們得回望原初對於美善的熱愛,世界懼怕因「理性的自負」而沒有靈魂的「科學主義」,技術創新需要以探索真理為目標,工具理性的前頭要套上倫理的髻頭——這是我們和當今基礎教育界一以貫之的價值共識。 我覺得,這三個維度的內在張力決定了變革成效,又關聯著學校或企業的組織與機制、解放與約束,科學與人文,應然與實然,妥協與博弈等挑戰,並最終取決於各要素,嵌套交互咬合的系統優化解。
  • 陳春花:理性決策的7個步驟
    我們要有科學的態度,實際上要有兩個態度,一個是要有自然科學的態度,以事實、以數據、以真理說話,還有一個叫社會科學的態度,以本質、以人性去說話,沒有這兩樣東西合在一起,決策就很難有效,所以重大決策一定要理性決策。理性決策怎麼做?其實也很簡單,就是訓練自己掌握理性決策的步驟,一旦這些步驟成為你的思維習慣,你也就具有了理性決策的能力。
  • 《不理性的力量》書評,人性理論配合心理實驗,來解釋「不理性」
    《不理性的力量》書評,人性理論配合心理實驗,來解釋不理性暢銷書通常都會出續集,《怪誕行為學》用嶄新的角度去分析人性心理,這本續集雖然內容依然充實,但感覺上與舊作大同小異。這本書分為十章,每一章介紹一個不理性的行為。寫作手法與前作相同,都是人性理論配合心理實驗,解釋人為什麼總會做些看似不理性的行為,申延出如何應用這些不理性的行為。下面例出那十個不理性的行為,如果不是一定要看實驗過程才相信結論的話,其實看完這個便不用看書了。1.一般而言只要付出的人工越高,工人便會越努力工作,提高產生力。
  • 黑格爾「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黑格爾「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乎理性的」這句話常被國內一些人簡譯成「存在即合理」,而在中文語境中,合理更多是被解讀為應該、應是、應當的意思,而沒有原文中思維理性的涵義;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會利用這句被曲解的話來為自己不合理和不正當的行為作辯解,並大有泛濫之勢。
  • 理性和非理性
    概念意識在人類意識結構中的生成和加入,使得理性在人類的意識行為中發展了起來,並逐步取得主導地位。對於人類來說,概念意識的生成和加入,抽象思維認識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分析綜合、聯繫推論、群體共識、實踐知識,產生了抽象思維制導的精神理性和實踐理性。身體意識和概念意識的聯結,使得人類的意識行為既有身體本能的非理性;亦有抽象思維的理性。
  • 《理性的思辨》⑤第二章 人類的遠景
    下面講點理由供參考:現代人的先天智力僅僅等於原始社會後期,因此僅僅是智力的最初級水平。有的人認為目前人類的智力水平已經非常之高了,甚至幾乎快到了頂點了,再高也高不了多少了。這種看法十分幼稚可笑!舉出一個例子就可看清:某些民族,其祖父輩很可能完全是過的原始生活,和幾萬年前的原始狀態沒有什麼區別。
  • 說說本能反應與理性行為
    在理性狀態下,我是一個關心朋友,先人後已的人,令可自已受苦也不委曲別人的人。這是我的真實本性。對我本能狀態下的懦弱行為,不能也無法作為評判道德是非的標準,當然,更不能把它上升為社會主流的意識形態。  所以, 我質疑:潛意識中的本能行為,可能跟身體內的血型以及大腦的結構有關係。有一位博友告訴我: 「每個人都有對生活的自我選擇,是因為脖子上的腦溝路徑不同。」
  • 150天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之:先驗方法論-二、純粹理性的法規
    當然,以上的這種解釋只不過是個人的理解,康德並沒有完全對照著判斷關係說純粹理性的這三個終極問題。那麼承襲前面一章,就是純粹理性只能有一些消極作用,康德在此展開了一個新的思考,就是去探索,純粹理性是否能有積極運用的機會呢?這就是這一章要談的內容——純粹理性在思辨層面,只能作為訓練,這是上一章所說,但如果把目光放到實踐領域,它就能發揮積極的作用,也就可以有一些法規了。
  • 人民日報:情緒釋放需要理性表達
    無論是繼續尋找殘骸,還是還原事情真相,各國都在通力合作,「不拋棄、不放棄」,希望能給機上乘客家屬、給所有關注此事的人們一個明白的結局。   239條生命,154位同胞……對於莫名消失的飛機,感覺心意難平,很正常。表達哀傷、進行分析甚至有所猜測、提出質疑,都體現了對同胞的關切、對生命的尊重,很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