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粒子才是量子?與分子、原子、電子又有什麼關係?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關於無限細分的典故有好多個,比如戰國時期的《莊子·天下篇》中描述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也有古希臘時期的「芝諾悖論」,還有之諾悖論演繹的「阿喀琉斯追龜辯」,都說明了我們的物質世界都可以無限細分,儘管古人並不知道微觀世界是個如何的樣子,但超前的思想無不令我們佩服,那麼是正確的嗎?

一、紫外災變

十九世紀末科學家已經意識到,物質的表觀溫度與它內部的微觀粒子活動劇烈程度有關,而只要微觀粒子在運動中,那麼就會有宏觀的溫度表現,這種表現將會以電磁輻射方式向周圍發射,比如我們站在一塊燒紅的鋼鐵旁邊,瞬間就會感受到它澎湃的熱量!

如上圖,這塊鋼板因為加熱端在另一側,因此整塊鋼板的溫度分布是不均的,而這個現象最早在牛頓時代就已經被發現了,因為牛頓用三稜鏡將太陽光分解成了七色,其實完全不止,只不過我們肉眼能看到七色而已。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牛頓並沒有深究七色光分解的單色光的相對亮度有什麼奧妙,一直到200多年後的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之後,才有科學家將物體的亮度分布與頻率分布圖精確繪製出來。在這個基礎上,1879年和1884年斯洛維尼亞物理學家斯特藩和奧地利物理學家玻爾茲曼獨立發現了熱力學中的著名定律:黑體在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輻射的總能量與內體本身的絕對溫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

在玻爾茲曼這棵大樹下,維恩和瑞麗-金斯分別推出了符合部分波段輻射能量計算的經典公式。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維恩公式在短波長輻射上的計算是幾乎是完美的,而瑞利-金斯公式則在長波輻射上計算跟觀測完美匹配的。

但用隨著輻射頻率上升,瑞利-金斯公式的計算結果能量密度迅速上升,最終達到∞大的恐怖結果,顯然這是不可能的。而頻率上升,在可見光趨向紫色光譜甚至紫外,這就是所謂的「紫外災變來歷」

二、普朗克與他的能量子論

普朗克注意到了這兩個經典公式之間的窘境,他從1894年開始研究黑體輻射,一直都想把兩個公式統一起來,推導出黑體輻射的全頻段普適公式。當然我們現在都知道了普朗克將能量「量子化」以後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使得普朗克成為量子力學的開山鼻祖之一,在這一點上他應該不能忘記上文提出現過那個天才玻爾茲曼的幫助。

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設,完美的解決了黑體輻射的問題同時還解決了固體的比熱問題。

普朗克的計算結果與實際結果完美契合,但當時普朗克並沒意識到他已經開創了一個全新的不同於以往的世界,這個世界並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份的!而這個超前的理論一直到數年後才被逐漸接受,並且普朗克因此獲得了1918年的諾貝爾獎。

三、這個一份份的世界,還包括哪些?

這副秒殺現代任何明星普朗克側臉照上的中文標註已經描繪出了世界的真諦,我們這個世界是不連續的,無論是能量、時間還是距離,還有物質,儘管不能無限細分,但至少我們摸到了部分物質世界的盡頭,發現了物質世界最小的磚塊:

以及粘合這些磚塊的水泥

費米子就是物質最小的單元磚塊,玻色子就是粘合這些磚塊的水泥,那麼這麼多最小的分割單元中哪些是量子哪些又不是量子呢?

如果從廣義上來區分,量子就是物理學中物體不可分割的最小部分,但它並不代表某種粒子,準確的說用量子化來描述這個量子會更精確一些,比如前文將黑體輻射的能量量子化,比如時間也可以量子化(普朗克時間,時間的最小單位),長度也可以量子化(普朗克長度,長度的最小單位),甚至電子的自旋也是量子化的。

相關焦點

  • 量子是什麼?與分子、原子、電子有什麼關係?
    說的簡單一點兒「量子」指的就是:「一個不可以再繼續分割的基本單位。」理解了這句話之後,我們就會明顯地發現分子、原子、電子它們都不是量子,因為它們是可分的!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因此分子可分,分子很明顯就不可能是量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而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原子也可分
  • 如何理解量子的概念,它與分子原子電子有什麼關係?
    不少人對量子的概念有誤解,認為量子也像原子那樣是一種微觀粒子,其實並不是那樣的。何為量子?簡單說,如果一個物理量存在不了分割的最小單位,就稱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最小的單位就是量子,在物理學上量子指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比如光子(光量子)就是光(電磁波)的基本能量單位!
  • 什麼是量子?與我們熟知的分子、原子、電子是什麼關係?
    人們一提到量子力學首先會問什麼是「量子」。量子是類似電子,光子的微觀粒子嗎?其實量子只是一種概念,它不是特指哪一種具體的粒子。分子,原子,電子是具體的粒子,量子只是符合某一特徵的粒子總稱。比如光子就是光量子,是量子的一種!
  • 量子、原子、玻色子、費米子、夸克等各種「粒子」到底有啥區別?
    #了不起的基礎科學#前幾天,後臺有個小哥問我:粒子,分子,原子,量子,玻色子,費米子,質子、中子、電子簡單解釋一下。所以,今天我們就聊一聊各種「xx子」到底是什麼意思?分子其實分子和原子的關係就很簡單了,分子是構成物質的粒子,一般是由兩個或者更多的原子一起構成的,而連接原子之間的是化學鍵,,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分子是保持化學性質的基本單位。當然同樣是化學鍵,也有不同,不過由於我們主要講「粒子」,所以就不過多贅述了。
  • 量子到底是什麼?與我們熟知的分子、原子、電子是什麼關係?
    如果我們注意看曲線,就會發現這曲線好像是分段的,有個最高點。當時的科學家有的人能用方程描述前半段,後半段就失靈了;也有的人能描述後半段,前半段就不好使了。那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呢?量子力學這個時候有個叫做普朗克的科學家,他就不信邪,也來研究這個問題。結果,他也被整懵了。
  • 原子之下是什麼:亞原子粒子究竟長什麼樣?
    當人們在問一個東西是什麼樣的時候,通常是試圖描述它與周圍環境的聯繫。由於我們目前還不能從量子尺度上理解量子世界的空間(或時間),所以我們無法問出「一個處於量子世界的基本粒子是什麼樣子」這樣的問題,更別提回答了。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間接的手段把答案本身框定在一個可以理解的範圍裡。電子是我們目前所知的最簡單的粒子。
  • 微觀世界分子原子粒子為什麼都在振動或運動?
    有網友問:都說分子振動,原子振動,粒子振動,為什麼振動?本質是什麼?運動是這個世界的根本屬性,而振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最簡單的運動形式有四種,即勻變速直線運動、拋體運動、勻速圓周運動和簡諧振動。我們知道,我們見到的常規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而組成分子的最小單元就是原子,原子是保持物質具有某種性質的基本單元,不同的原子組合會形成不同的分子,不同的分子就組成了不同的物質。原子與原子結合依靠的是原子間的化學鍵,這些化學鍵就像彈簧,通過震動來化解原子間的伸縮振動,從而保持物質的狀態。
  • 深度科普:量子力學中量子究竟是什麼?與分子原子根本不是一回事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96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量子力學中提到的量子究竟指的是什麼?量子是研究微觀粒子世界的量子力學中十分重要的物理概念,可能說起量子,大家會常識性的認為:量子與分子、原子、中子、電子一樣,也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但實際上量子與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完全就不是一個概念,下面就給大家深度科普一下:微觀世界中提到的量子究竟是什麼?
  • 33歲中科大教授實現原子與分子間量子糾纏還發了篇《Nature》
    這次實現原子與分子間的量子糾纏並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自然》論文,已經是第二次了。簡單來說,如果量子力學是完備(正確)的,那麼必須保證自旋的粒子A能夠在超遠距離(超距)影響粒子B,但是這違反了相對論,因此是悖論。反過來說,如果粒子A與粒子B能夠實現超距作用和相互關聯,那麼才能證明量子力學是完備的。這就是量子糾纏,即處於糾纏態的兩個量子不論相距多遠都存在一種關聯,其中一個量子狀態發生改變(比如人們對其進行測量),另一個的狀態會瞬時發生相應改變。
  • 我們花好幾年時間,才知道馬約拉納費米子長什麼樣
    大家看到這個題目以後可能一大堆問題,首先什麼是馬約拉納費米子?  我就從這個問題開始講起,要了解馬約拉納費米子,首先我們得講一下什麼是費米子。講了什麼是費米子,大家還是不明白,大家理解到的子,可能最多的就是原子、分子,其實了解了原子、分子已經很好了,大家知道我們這個物質世界就是由這些原子、分子組成的。
  • 科普: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指的是什麼?量子比電子、夸克還要小嗎?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90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量子力學中提到的「量子」究竟是什麼物質?量子是比中子、電子、夸克還要小的微觀粒子嗎?喜歡科學領域的讀者一定對量子力學這門物理學科並不陌生,大家多多少少都知道量子力學是研究微觀量子領域的學科,更準確的說量子力學是:描述描寫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亞原子指的是比原子更小的微觀粒子,例如原子核、電子、中子、質子,甚至是夸克,可能說到這裡,大家會很奇怪:量子力學,顧名思義,應該是研究量子的學科啊,但是量子力學定義之中提到的原子及亞原子之中並沒有
  • 領略微觀粒子世界的奧妙,明了原子結構的基本組成
    但是它們有其共同特性,就是由保持該物質物理化學特性的最小單元即分子所組成。分子又可以再細分,系由原子構成。原子通過一定的作用力,以一定的次序和排列方式結合,形成具有相應物理化學特性的分子。在一段較長的歷史時期裡,曾經認為原子是不可再細分的基本單元。我們現在知道,原子還可以再細分。一個原子由處於核心的原子核以及圍繞其旋轉的一個或多個的電子所組成。
  • 原子和分子間「跨界」量子糾纏可顯著提升信息承載量
    「糾纏」是量子的奇妙特性之一,也是實現量子計算等重大應用的基礎。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的學者合作,成功製備出原子和分子間的「跨界」量子糾纏,可顯著提升信息承載量,開闢出構建多體系複雜量子信息處理器的新路。
  • 中美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通過分子與原子糾纏建立混合量子系統
    在該研究論文中,描述了這種新的方法,它可以基於不兼容的硬體設計和工作頻率,通過連接量子位來幫助構建大規模量子計算機和網絡。混合平臺量子系統可以像常規計算機系統一樣提供多功能性,例如,可以在電子處理器、光碟和磁性硬碟驅動器之間交換數據。
  • 物質的分割得到了原子,原子只是傾向,微觀粒子則鬼魅般存在。
    現在流行這麼一句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句話反映了量子力學的神奇。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世界粒子的行為,顯然會與我們所能感知的宏觀世界有很大的不同。哪裡不同呢?科學家發現微觀粒子處於不確定狀態 ,也就是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種狀態。
  • 分子亦量子:大顆粒分子的量子特性的實錄
    在量子力學裡,著名的雙縫實驗是一種演示光子或電子等微觀粒子的波動性與粒子性的實驗。光子或電子可以同時通過兩條路徑或通過其中任意一條路徑,從初始點抵達最終點。這兩條路徑的程差促使描述微觀粒子物理行為的量子態發生相移,因此產生幹涉現象。
  • 五分鐘量子力學(四),量子史話: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這個情況就說明研究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是很迫切的。1924年,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啟發下,法國物理學家德布羅意(1892~1987)提出一個假說,指出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一切微觀粒子,包括電子和質子、中子,都有波粒二象性。
  • 量子是什麼?什麼實驗可以證明光是粒子?
    這個問題我們先放一放,有個更重要的問題是,量子是什麼?如果不知道量子是什麼,是談不上什麼量子力學,是吧。談起量子,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粒子。是的,按照粒子物理學,光是光粒子,電是電粒子,質子和中子都是實實在在的粒子,甚至連宇宙的基本作用力都是粒子——通過交換被稱為傳播子的玻色子來傳遞各種基本作用力。
  • 量子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
    量子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有時它們可能看起來像是如此。當它們糾纏起來、「幽靈般地」瞬間超距離作用的時候,沒有了任何粒子與波的形影,沒有任何粒子與波會有如此神奇的魔力。也許,按愛因斯坦說法,稱之為「幽靈子」更為適合。有人可能會說,量子就是量子,何必對其稱謂咬文嚼字。實際上,對於量子像什麼?實際上不是什麼?其代表的涵義如何?等問題,對於理解量子確實相當重要。
  • 分子和原子的判斷方法_分子 原子 電子 質子 - CSDN
    我們一般模擬時使用的是全粒子勢能比如UFF,amber等等,這種勢能每個原子作為獨立的粒子,有自己的力場參數。這樣在模擬時需要計算每一對粒子的相互作用能。,我今天下午去把這個大分子上的每個原子當做獨立的分子,程序成功運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