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雌性蟾蜍會跨物種找雄性,繁育更健康後代!

2021-01-09 網易科技

作者 | 小小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進化生物學家卡琳·芬尼格(Karin Pfennig)與行為生態學家凱薩琳·陳(Catherine Chen)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為了讓後代更健康、生存能力更強大,美國草原黑頭蟾蜍中的雌性會主動選擇與不同物種中的雄性雜交。

這與傳統觀點形成了鮮明對比,傳統觀點認為跨物種雜交會影響後代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甚至產生更少的後代。比如馬與驢雜交產生的騾子,它們通常會喪失繁殖能力。

但芬尼格和凱薩琳·陳發現,在遭遇生存壓力時,雌性草原黑頭蟾蜍中的會主動選擇與雄性墨西哥黑頭蟾蜍雜交,以生出更健康的後代。這些跨種族後代可能比其同類發育得更快,從而增強生存能力。特別是當這些蟾蜍棲息在沙漠淺水池塘時,在蝌蚪成熟之前就可能幹涸。

凱薩琳·陳指出,從歷史上看,約有25%的植物和10%的動物物種雜交,而且通常都是雄性發起的,但基因組技術的進步顯示物種之間的雜交比之前想像的更普遍。至少有些物種可能會雜交,並產生適應性更強的後代。

芬尼格和凱薩琳·陳對20多對雌性美國草原黑頭蟾蜍與雄性墨西哥黑頭蟾蜍進行雜交後發現,雌性的體型可以很好地預測後代的健康狀況,但雄性叫聲和後代的適應性之間的關聯似乎更強。

研究顯示,那些「脈動率」更低的雄性會生出更大、更重、發育更快的雜交後代。研究人員利用「脈動率」遺傳優勢,想要找出求偶的聲音是如何影響雌性選擇配偶的。因此,他們為雌性草原黑頭蟾蜍提供了不同脈動率的求偶叫聲。

研究人員將這些雌性蟾蜍置於不同的環境中(淺水和深水),以觀察環境如何影響它們的選擇。水的深淺是雌性選擇的決定性因素,淺水區的雌性蟾蜍更喜歡脈動率較低的雄性蟾蜍。但那些在深水區的蟾蜍似乎並不介意。

凱薩琳·陳說,目前還不清楚這種跨物種雜交在野外發生的頻率。觀察表明,多達20%的雌性蟾蜍可能與雄性墨西哥黑頭蟾蜍雜交,但很難計算出每年的數值。然而,這樣的行為經常發生,所以它們不是簡單地與另一個物種雜交,而是選擇其中「最優秀」的對象。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適應行為不太可能是平原黑頭蟾蜍特有的,也可能受到人類調節環境變化的影響,比如建立養牛場以及氣候變化。氣候變化有可能把那些通常不會相遇但理論上可以雜交且親緣關係很近的物種聚集在一起。

凱薩琳·陳稱,重要的是要注意適應性雜交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發生,而不是簡單地與其他物種中的優秀個體交配。這可能也是出於生存需要而發生的,例如當某個物種中的雄性成員滅絕時。她說:「雜交可能不好,但總比種群斷絕要好!」

對於跨種族雜交,可能利弊皆有。一方面,雜交可以為一個物種帶來新的基因變異,這可能是好事,並有可能增強適應能力,正如古人類與丹尼索瓦人雜交那樣,在快速變化的環境和壓力條件下尤其如此。從本質上說,它可以拯救瀕臨滅絕的物種。

但另一方面,雜交可能會降低適應性,成為一個「進化陷阱」:對任何個體來說,雜交可能比另一種更好的選擇,但長期的後果可能導致種群數量下降和滅絕。簡而言之,跨種族雜交的優點和缺點,以及它如何對基因庫產生影響,都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相關焦點

  • 進行適應性雜交的雌性蟾蜍更喜歡高質量的異種交配
    進行適應性雜交的雌性蟾蜍更喜歡高質量的異種交配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3 14:12:23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Karin S.
  • 動物都是雌性孕育後代,唯海馬海龍是雄性繁育後代,它為啥這樣做
    我們都知道動物都是雌性孕育後代的,然而自然界中卻有一種動物是雄性與後代,可能很多朋友都知道這種動物就是海馬了。海馬是一種小型海洋動物,屬刺魚目海龍科,一般都生活在水溫相對較高的淺海中,特別是有珊瑚礁的地方。
  • 動物界為什麼雄性比雌性更主動?
    回想下自然的所有動物,在你能想到的所有種類中,在繁殖交配這件事上都是雄性比較主動,是不是這麼回事!雄性在求偶活動中總是用盡渾身的解數,想要獲得雌性的青睞,讓雌性接納自己,然後能夠順利的繁殖後代。在這種激素的刺激下,雌性就進入了發情期,生殖細胞開始成熟等待雄性的到來,這時的雌性就會通過各種方式,例如留下信息素、以及通過聲音的方式召喚雄性,主動告訴雄性自己的位置。當然這種方式一般會引來不只一個雄性,在面臨多個雄性的時候,這時的雌性就佔據了絕對的擇偶權,它就要做出選擇了,至於和哪個雄性繁殖後代。
  • 雄性動物為什麼會比雌性動物漂亮?科學家給出答案
    此外,達爾文還在書中描述了進化論的基本原因:其一,是後代存活率;其二,是物種差距;其三,是遺傳。總的來說,小部分後代存活下來後會遺傳一些利於生存的基因。因此,下一代基本都比上一代更適應環境。可進化論的理論並不能說明自然界中的雄性比雌性美麗的原因,因為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是不一樣的,這是雌雄區別的第一特徵。
  • 雄性動物毫無作用,雌性可自行繁衍後代
    此外,鞭尾蜥的體內是沒有雄性激素,全都是雌性激素,很多網友不禁會問道:"沒有雄性鞭尾蜥,它們是怎麼繁殖後代的呢?"沒有雄性鞭尾蜥,雌性鞭尾蜥照樣可以繁殖後代,但這種繁殖方式被動物學家們稱為"單性繁衍"! 在繁殖過程中,鞭尾蜥可以自行成卵,也可以靠著兩隻"鞭尾蜥"相互刺激,其中的一條鞭尾蜥趴在另外一條身上,胚胎不用經過受精就可以直接發育,形成卵!
  • 人類男女都一樣漂亮,為什麼動物中雄性更漂亮?
    在大多數鳥類之中,雄性的羽毛會更華麗,而雌性的羽毛則樸素無華,為什麼是同樣的物種,在兩性之間有這麼大的區別呢?雄性為什麼比雌性更漂亮?這對於孔雀來說,是一種優勢,雌性孔雀會根據這個特徵,判斷出該雄性基因好、身體健康。這種由兩性之間的選擇,導致生物的進化,達爾文稱之為「性選擇」。為什麼性選擇會導致雄性更漂亮?
  • 讓睪丸產生另一個父親的精子 為了繁育更優良後代
    NANOS2 與雄性生育能力有關,缺少該基因的雄性動物能夠健康生長,但會表現出不育性狀。因此,植入了來自其他動物的精原細胞(即產生精子的幹細胞)後,這些生物開始生產源於供體細胞的精子。研究證實,這樣的代父能夠生產活性供體精子。由小鼠代父提供精子產下的後代攜帶供體小鼠的基因。其他大型動物還沒有完成繁育。Oatley 實驗室正在為下一步的研究改良幹細胞移植程序。
  • 神奇的動物出生方式,海馬居然是雄性孕育後代
    海馬海馬一次能生育接近2000隻小海馬,雄性海馬在幾秒鐘內就把它們從腹囊中釋放出來,你沒聽錯是雄性,海馬是大自然裡唯一雌性不參與分娩的物種,雌性所做的只是在把卵儲存在雄性海馬的腹囊中,雄性負責受精,孕育胚胎。
  • 為什麼很多物種的雌性都比雄性長壽?
    在許多物種裡,雌性的壽命往往比雄性長,人類也不例外:女性的平均壽命是74.2歲,而男性只有69.8歲。這種壽命差距通常是由環境或社會因素造成的,例如男性從事危險的工作比例更高,他們也許更沉迷於冒險或是不太注重自己的健康。但是,如今看起來,男女之間壽命的差異可能與性染色體的加倍有關。
  • 自然界的動物中,有沒有雄性生育後代的?
    海馬的繁殖方式繁殖是物種延續的唯一方式,為此,自然界中的生物各顯神通,有的「一夫多妻」,有的幾乎在不停的繁殖。總之,只有繁衍才能讓這種生物在地球上能夠一直存在。海馬作為一種海洋生物也需要繁殖,而且海馬與大多數的動物一樣是通過兩性繁殖來繁育後代的。
  • 讓睪丸產生另一個父親的精子:「喜當爹」技術可繁育更優良的後代
    NANOS2 與雄性生育能力有關,缺少該基因的雄性動物能夠健康生長,但會表現出不育性狀。因此,植入了來自其他動物的精原細胞(即產生精子的幹細胞)後,這些生物開始生產源於供體細胞的精子。研究證實,這樣的代父能夠生產活性供體精子。
  • 生育後代的一定是雌性嗎?地球上唯一由雄性生育後代的動物,海馬
    對於任何物種而言,有兩個需求是最為重要的,那就是生存和繁衍。其實這兩個需求也可以歸結為一個需求,那就是生存,不是個體的生存,而是種族的恆存永續,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那麼就必須要不斷繁衍後代。繁衍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這一點對於任何一種動物都是如此,對於大多數動物而言,繁衍的重任和壓力都要由雌性來承擔,所以在此我們有必要插入一句題外話:女人真的不容易。大多數動物的繁衍都是由雌性來完成,而並不是全部動物都是如此,因為有一種動物例外,那就是海馬。海馬是一種辨識度極高的海洋生物,也是地球上唯一一種由雄性來生育後代的動物。那麼海馬是如何繁衍後代的?
  • 為什麼動物界大多數雄性比雌性漂亮而人類卻相反,其原因值得深思
    ,它們在維持這種外表時需要花費的精力和心思會更多,因此放在尋找食物上的時間就會少,不要小看這一點,只有更加身強體壯且捕食技巧更高的雄性才能做到花大把的時間打理自己的外表,這恰巧成了雌性變相的挑選更加強壯的雄性,那這樣就在進化上解釋得通了,畢竟在殘酷的大自然生存,光靠「臉」是吃不上飯的,對於鳥類來說大多還是一夫一妻共同撫養後代,挑了不強壯的雄性也是降低了後代存活率。
  • 神奇的轉基因蚊子:雌性變雄性,能繁殖卻不再咬人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證實,僅需改動一個基因,就可以將雌性埃及伊蚊轉化為可繁殖的雄性蚊子。研究者還確定了雄性蚊子飛行所需的一個基因。相關論文於7月13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雄性蚊子不會咬人,也不會傳播病原體。雌性蚊子則不同,為了產卵,它們需要攝取血液,並因此成為了寨卡和登革熱病原體的首要攜帶者。
  • 北方白犀牛最後的雄性死亡 這個物種還能延續下去嗎
    更令人感到悲傷的是,它是其所屬亞種中最後活著的雄性。蘇丹1973年出生時,研究人員統計北方白犀牛的數量還有500頭。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猖獗的偷獵導致其數量銳減至30頭。經過21世紀初的短暫復甦之後,北方白犀牛數量迅速減少,2007年僅剩8頭,2015年為3頭。
  • 自然界中,為什麼雄性要比雌性漂亮?但人類女性卻比男性漂亮?
    反觀人類,女性卻比男性漂亮的多,而且平常時間的時候,女性也更愛打扮自己,弄得花枝招展的才滿意,男性基本就不注重了,相反普普通通覺得挺真實的。先從打扮上看,打扮是為了吸引目標,使得對方對自己產生興趣,那麼在自然界誰會成為取悅者,誰又會欣賞動物的外表呢,自然就是雄性取悅雌性了,為了繁衍自己的後代,就要用外表吸引雌性跟隨自己,所以基因也會導致雄性變得越來越漂亮。
  • 近親繁殖致10%畸形率 想讓朱䴉後代更健康就讓它們自由戀愛
    在浙江,朱䴉夫婦生活得更幸福,生育的後代也更健康。朱䴉異地保護暨浙江種群重建項目負責人方盛國希望將自己10年來的科研成果總結成規範,在全國乃至全球推廣。  還有一個令專家焦慮的問題,人工繁衍的朱䴉出現了畸形,它們有的一隻翅膀會反著長,那樣就無法飛翔;有的一個爪子永遠蜷縮著,不能正常站立,也無法抓握樹枝。  根據全國朱䴉引種地區的統計數據顯示,朱䴉人工繁育的平均畸形率超過10%。
  • 動物交配之後很多都是雄性被吃,還有足夠的雄性來繁衍後代嗎?
    一些動物在交配前、中、後吃掉同類的情況被稱為「性食同類」,這種現象多發生在蛛形綱和昆蟲綱下的物種中,比較典型的就是螳螂和一些蜘蛛。生物有兩個本能:一是填飽肚子;二是繁殖後代。這兩個本能就是刻在基因裡刻在骨子裡的東西無法抹去,那麼在交配後雌性動物都是負責生育和養育後代小寶寶,而雄性當甩手掌柜的,因此雄性死掉對於這些後代影響不大。如果交配後雌性被吃掉,那麼交配就完全沒有意義了,動物的交配行為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繁殖後代。
  • 新雄性接手後雌性靈長類動物會加速成長
    現在,研究人員在研究狒狒的靈長類近親獅尾狒狒時首次發現,當新的雄性獅尾狒狒出現時,雌性會突然加速發育並成熟。11月6日,該發現發表在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urrent Biology(《當代生物學》)上。
  • 雌性獅尾狒發育的秘密:爸爸在就晚熟,遇到陌生雄性加快性成熟!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有趣的觀點稱,父親在家庭中的存在與否會改變年輕女孩的成熟時間 [1]。雖然這個觀點頗具爭議性,且缺乏機制研究,但這一現象發生在了野生獅尾狒身上。 最新的一個研究顯示 [2],處於青春期前的雌性獅尾狒(Theropithecus gelada),的確會在新的雄性頭領到來後加速成熟,然而,她們若和有血緣關係雄性共同生活,則會推遲她們的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