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白粘傘:可食用 表面有黏液

2020-10-22 遼瀋晚報遼陽時刻

(遼寧學習平臺)


中文別名:散布粘傘。

分類地位:蘑菇目,鵝膏菌科,粘傘屬。

形態特徵:子實體一般較小,白色至汙白色,表面有一層黏液。菌蓋直徑2~8cm,初期半球形或扁半球形,後期稍平展中部凸起,溼潤時表面黏液很多,邊緣平滑無條稜。菌肉白色,中部稍厚。菌褶白色,密,不等長,離生。菌柄圓柱形,稍彎曲,長4~9cm,粗0.3~0.8cm,表面白色並有黏液,基部常有汙染色斑。菌環薄,上位。孢子光滑,無色,近球形至近橢圓形,(5~6.5)μm×(3.5~5.5)μm。

生態習性:夏秋季生於落葉松與闊葉林混交林地內,群生、單生或散生。

國內分布:河北、青海等。遼寧新記錄種。

經濟作用:可食用。外形特徵近似白蠟傘或有的似金錢菌,不過表面有很厚的一層黏液。

作者:高國平

相關焦點

  • 「自然科普」花柄橙紅鵝膏菌:可食用 表面黃色且有橙紅色花紋
    菌蓋直徑5~15cm或更大,初期近卵圓形至近鐘形,後期近平展,中央小凸起,表面光滑,紅色,橙紅色,亮紅色,邊緣色淡有明顯長條稜,溼時黏。菌肉黃白色,中部稍厚。菌褶離生,白色帶黃,不等長。菌柄圓柱形,長11~16cm,粗0.5~2cm,表面黃色且有橙紅色花紋,內部鬆軟至空心。菌環大,膜質,黃色。菌託純白色,大而厚呈苞狀。孢子印白色。
  • 「自然科普」葡萄色頂枝瑚菌:可食用 鮮嫩可口
    形態特徵:子實體珊瑚狀,中等至大型,高10~15cm,柄粗壯,粗1~3cm,白色圓柱形,分出很多主枝,在頂部有小枝聚合呈花椰菜狀,枝端桃紅色至淡紫色。菌肉白色,質脆,受傷後不變色,子實層生在叉枝表面。孢子長橢圓形,稍顯縱條狀,(14~16)μm×(4.5~5.5)μm。
  • 「自然科普」長白薔薇:花瓣可食用
    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常7~13枚,橢圓形,邊緣有內曲的銳鋸齒,葉軸和葉柄有柔毛或腺體,託葉大部與葉柄合生。花單生,白色或帶粉紅色;萼片狹披針形,邊緣及裡面有白色短柔毛。果實紡錘形,橘紅色。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 「自然科普」白紅菇:可食用 味道一般
    菌褶白色,稍稀,近直生或離生,寬而厚,有分叉和少量小菌褶。菌柄長 4~6cm,粗1.5~2cm,白色,圓柱狀,內部鬆軟。孢子印白色。孢子無色,近球形,有小刺,(7.3~8.1)μm×(6.1~6.8)μm。無褶側和褶緣囊體。生態習性:夏秋季生於混交林地內,單生或群生。
  • 「自然科普」淺橙黃鵝膏菌:可食用 味鮮美
    菌蓋直徑6~17cm,初期近卵圓形,鐘形,後期呈扁平至近平展,中部有寬的凸起,表面光滑或光亮,邊緣有細長條稜,溼時黏。菌肉白黃色,蓋中部稍厚。菌褶淺黃色至黃色,離生,稍密,不等長。菌柄柱形或上部漸細,同蓋色,長9.5~30cm,粗0.8~2.5cm,有深色花紋,內部鬆軟至空心。菌環膜質,生柄之上部,同蓋色。菌託苞狀,大型,白色。孢子印白色。
  • 「自然科普」華山松:種子可直接食用 松針球果可藥用
    大連、瀋陽、新民等地有栽培。優良的庭院綠化樹種。木材可供建築、家具及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樹幹可割取樹脂;樹皮可提取栲膠;針葉可提煉芳香油;種子可直接食用,亦可榨油供食用或工業用;松針、球果等可藥用。來源:大連自然博物館
  • 「不要抓蟬幼蟲食用」 日公園告示牌中英日三語警告 引網民熱議
    告示牌以中英日三語寫著「請不要在公園內抓蟬的幼蟲等生物食用」,令人不禁好奇「怎會有人吃幼蟬」,又指幼蟬在中國似乎是一種食材。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由於收到數名市民投訴,指埼玉縣川口市的青木町公園綜合運動場內,有人大量捕捉幼蟬,市政府因而在6月起設置告示牌,提醒市民不要抓蟬的幼蟲等生物食用。告示牌除了日文,還以英文及中文簡體字列出警告。
  • 吃「蟑螂」能長壽,李時珍也這麼說!可有膽量一試?
    (來自新華網十大詭異吉尼斯記錄)10萬隻「小強」成明星廣東一村民,因飼養了10萬隻「小強」,藥店員工袁女士成為當地名人,引來許多村民嘖嘖稱奇。這些小強可都是袁女士的孩子和寶貝。蟑螂長大後,然後曬乾,賣給藥廠。
  • 「自然科普」沙棗:果實可健胃
    果實食用、釀酒等,還有強壯、健胃等作用。葉有清熱解毒作用。花有止咳平喘作用。花可提芳香油,亦是優良蜜源。木材堅韌細密,可作家具、農具,亦可作燃料。作者:張淑梅
  • 紅色有角0.3倍速!波蘭「惡魔蛞蝓」開始吃鳥啦!
    根據New Scientist網站的報導,研究團隊在那裡目睹到了一種「Arion蛞蝓」的驚天舉動,它們緩慢的爬進鳥巢,然後吃掉活生生的幼鳥。他們發現,有一隻母成鳥正在試圖孵化一隻雛鳥,而蛞蝓就在底下當場吃掉那正在孵化的孩子。「蛞蝓捕食雛鳥的畫面很難拍攝到,我們常常都只能找到「命案現場」而已,幼鳥傷的傷死的死,但都帶著黏液,並且還有蛞蝓的排洩物。」波蘭弗羅茨瓦夫大學的德連斯卡(Katarzyna Turzanska)這樣說。▼受害者白喉林鶯示意圖,非當事鳥
  • 「自然科普」柿:果實可清熱潤肺
    雌雄異株或雜性而同株,花淡黃色;雄花成短聚傘花序,雌花單生葉腋;花萼4深裂,果熟時增大;花冠鍾狀,4裂,有毛。漿果卵形至扁球形,成熟時橙紅色。花期6月,果熟期10月。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遼西和遼南有栽培。柿果食用。木材可供制紡織木梭、線軸、箱盒、工具柄、雕刻等用。
  • 研究人員受蝸牛黏液啟發尋求可復用的超強膠水
    過去一直有廠商推出可重複黏貼的產品,不論是便條紙,或者是萬用貼之類的,但這些產品都遠遠稱不上完美,其最大的賣點,也就是重複黏貼的功能,無法完全發揮作用。但如今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和里海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找到了最好的解答:蝸牛黏液的機制。我們都知道,蝸牛通過不斷分泌黏液來避免身體乾燥,同時黏液也能作為幫助移動的介質。不只如此,蝸牛也通過這種黏液和其接觸的表面形成一種叫作epiphragm的黏合層進行固定,但同時又能保有可移動的特性。
  • 日語裡「海老」與「蝦」有什麼區別?
    在日語裡,「海老」與「蝦」都讀作「えび」,指的都是甲殼類的蝦。那它們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探索火星|NASA火星探測器「毅力號」傳回降落片段 讓人類首次聽見火星表面聲音
    NASA研究員形容,這段「毅力號」拍下的影片「非常美妙」,他們花了整個周末「煲片」。「毅力號」裝有25部相機及兩個麥克風,上周四著陸時全部有啟動,但其中一個麥克風在降落時失靈,直至到達火星表面後才能收集聲音。
  • 貽貝成「海洋吸塵器」
    或許有一天,貽貝會被「派」到世界各地,用以清潔海洋。中央社報道,海洋生物學家麥斯特茲罕(Leila Meistertzheim)表示:「貽貝是海洋世界的超級過濾器,一天可過濾高達25公升的水。總而言之,牠是生物累積汙染物的真實範例。」  貽貝就像礦坑裡的金絲雀,很久以前就被當作「生物指標」,用來判斷牠們棲息的海洋、湖泊和河川水質是否健康。
  • 基於特殊大腦植入物,盲人可「恢復視力」?
    雷鋒網註:盲人能夠通過受到動態刺激的大腦刺激來「看到」M、N、U 和 W 等字母在古早時期,人類以打獵為生,視覺系統也因此不斷進化——當人類盯著靜態的風景時,大腦不會出於興奮狀態;當獵物在視野中運動時,視覺皮質會因為接受信息而「被點亮」。
  • 「自然科普」構樹:莖皮可造紙 木材可制家具
    長海縣有野生,大連、蓋州等地有栽培。城鄉綠化的重要樹種。莖皮可造紙,木材可制家具,乳汁可作糊料,葉子用於畜禽飼料。果可食用或釀酒,且有消腫、壯筋骨、明目、健胃作用。來源:大連自然博物館
  • 從「有保障」到「多場景」,360 數科將「以用戶為中心」做到極致
    在 12 月 22 日舉行的 360 數科「智能、普惠、連結——360 數科技術開放日」深圳場中,360 數科技術助理總裁宋榮鑫就分享了公司以三大技術平臺實現「多場景」、「高效率」、「可承擔」、「有保障」四大核心用戶體驗的實踐經驗與成果。
  • 「自然科普」石榴:根皮有毒 可驅絛蟲和蛔蟲
    大連有栽培。肉質的外種皮供食用。果皮有澀腸止血作用;根皮有毒,可驅絛蟲和蛔蟲。作者:張淑梅
  • 「即空即有」的「準提心月輪」觀—準提法修持方法
    「準提法」是觀音法門的總法,故有一段四臂觀音的六字大明咒之持誦,以為前導,同時,觀想己身就是四臂觀音,是四臂觀音在持其本咒。整個從開始到現前的這一段觀想,可算是本法的一個前奏觀想,並不算是本法觀想之核心,行者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