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長著翅膀的授粉者像是有情緒的,但對於它們是否是從主觀上體驗這些感覺的這一問題仍有爭議。
查爾斯·達爾文曾經在他的書《人類與動物的表情》(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中寫道:昆蟲能夠「表達憤怒、恐懼、嫉妒和愛」。那時候是1872年。現在,將近150年後的今天,研究人員發現了更多的證據表明達爾文當時可能真的有所發現。根據這周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研究報導,大黃蜂似乎具有「類似積極情緒的狀態」。換句話說,它們也許能體驗到某些類似高興的感覺。然而,這個觀點仍受到某些人的質疑。
對於蜜蜂,你不能像對人那樣簡單地詢問它們的情緒並讓它們做出描述。研究人員不得不尋找證據來證明:蜜蜂具有認知、行為和生理學方面的特性,當這些特徵結合起來的時候,能夠產生諸如情緒之類的複雜現象。
倫敦瑪麗女王學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的生物學家Clint Perry就設計了一個實驗來做這個事情。他和他的同事訓練大黃蜂來辨別容器左邊的藍色花和右邊的綠色花。當蜜蜂探索藍色花時,它們發現濃度為30%的糖溶液。但當它們探索綠色花時,它們只能啜食到淡而無味的清水。最後,蜜蜂學會了將藍色花和味覺獎勵聯繫起來。然後研究人員在中間位置放置顏色模稜兩可的藍綠色花作為測試。測試之前,給一半的蜜蜂餵了濃度為60%的糖溶液,接著這些蜜蜂更快地向顏色模稜兩可的藍綠色花飛去,而剩下的沒有給過糖溶液的蜜蜂飛得更慢些。
這種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仍假設模稜兩可的刺激包含了獎勵的想法被稱為樂觀偏差(optimism bias)。Perry的實驗暗示一點點糖能促進蜜蜂進入積極的情緒狀態,使他們更加樂觀地認為花裡有糖的獎賞。
聽起來很熟悉?某些類似的事情也會發生在人類身上——如果給新生兒一點甜食,他們往往會哭得少些,而且小小的糖果也能夠增加成年人的積極感受、改善壞情緒。Perry說:「當我們有一塊可口的黑巧克力時,我們很多人都會以一種更好的方式來看待世界。」
為了確保蜜蜂的飛行行為是源自它們潛在的情緒狀態而不是簡單地因為吃糖後的興奮,研究人員用其它新顏色的陌生花來測試蜜蜂。Perry說,這種效應只針對蜜蜂訓練時用的介於藍色和綠色間的花起作用,任何其它顏色的花都沒有效果。
在另一項模擬捕食者攻擊的測試中,「嗜糖成癮」的那些蜜蜂仍然表現出同樣的樂觀偏差。在野外,大黃蜂有時候會被潛伏的蟹蛛攻擊。為了模擬這種攻擊,研究人員用加有海綿的機械印章輕輕地抓住蜜蜂,並在三秒後釋放它們。在遭「襲擊」之前被餵過糖溶液的昆蟲比沒有被餵過糖溶液的昆蟲更快地恢復覓食,這暗示著它們的積極情緒使它們降低了戒備並在這種情況下依然保持樂觀。
在最後的實驗中,當研究人員給蜜蜂餵食多巴胺(一種與動機和獎勵相關的神經遞質)受體阻斷劑時,偏差消失了,與其在哺乳動物大腦中的作用一致。Perry說:「很多科學家,甚至是昆蟲學家,仍然相信昆蟲是被基因預編程好的、刻板的行為機器。」亞利桑那大學的昆蟲學家Katy Prudic雖然沒有參與到這項研究,但她也不同意這種觀點。「因為它們是如此不同,我們傾向於忽視它們的情緒狀態」,她說,「也許這是因為我們沒有用看待狗、貓或者牛的方式去看待它們。」
沒有內在的原因能說明昆蟲不該體驗到情緒。另一方面,情緒和感覺是兩碼事,儘管按照一般的說法我們交換使用了這兩個概念,但科學家對它們的使用是不一樣的。南加州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和哲學家Antonio Damasio說,「情緒是行動的集合,很多物種都可以表現出情緒,儘管我們不能確定它們是否能夠感覺到自己的情緒。」換句話說,情緒是身體對外界事件或刺激的適應性反應,而感覺是它們的主觀體驗。
所以當接收到壞消息,你的血壓可能會驟升、你的呼吸率會猛降。如果當你在遠足時看到一頭美洲獅,你的心跳和呼吸速率都會提高,你的大腦會分泌大量皮質醇和腎上腺素,你的瞳孔會擴大。這些都是你的身體的情緒性反應。而且它們能夠,但不一定,分別跟悲傷或恐懼等主觀感覺一起出現。
大黃蜂似乎也是這樣,儘管Perry沒有證明蜜蜂有感覺。他也承認,「我們並沒有表明它們能感覺到快樂」。但是,這些證據表明蜜蜂擁有情緒的認知、行為和生理學的基礎。
Damasio 解釋說,「感覺意味著思維、精神體驗或者意識的存在,我有各種理由相信無脊椎動物不僅有情緒,而且有可能感受到那些情緒。」如果昆蟲有感覺,這將改變我們看待這些生物的方式,包括我們試圖把它們當成害蟲來控制的方式。
現在,Perry希望這項研究能鼓勵人們改變把昆蟲視為沒有思維的小型機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