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是否能表達各種情緒?

2020-12-07 網易新聞

這些長著翅膀的授粉者像是有情緒的,但對於它們是否是從主觀上體驗這些感覺的這一問題仍有爭議。

查爾斯·達爾文曾經在他的書《人類與動物的表情》(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中寫道:昆蟲能夠「表達憤怒、恐懼、嫉妒和愛」。那時候是1872年。現在,將近150年後的今天,研究人員發現了更多的證據表明達爾文當時可能真的有所發現。根據這周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研究報導,大黃蜂似乎具有「類似積極情緒的狀態」。換句話說,它們也許能體驗到某些類似高興的感覺。然而,這個觀點仍受到某些人的質疑。

對於蜜蜂,你不能像對人那樣簡單地詢問它們的情緒並讓它們做出描述。研究人員不得不尋找證據來證明:蜜蜂具有認知、行為和生理學方面的特性,當這些特徵結合起來的時候,能夠產生諸如情緒之類的複雜現象。

倫敦瑪麗女王學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的生物學家Clint Perry就設計了一個實驗來做這個事情。他和他的同事訓練大黃蜂來辨別容器左邊的藍色花和右邊的綠色花。當蜜蜂探索藍色花時,它們發現濃度為30%的糖溶液。但當它們探索綠色花時,它們只能啜食到淡而無味的清水。最後,蜜蜂學會了將藍色花和味覺獎勵聯繫起來。然後研究人員在中間位置放置顏色模稜兩可的藍綠色花作為測試。測試之前,給一半的蜜蜂餵了濃度為60%的糖溶液,接著這些蜜蜂更快地向顏色模稜兩可的藍綠色花飛去,而剩下的沒有給過糖溶液的蜜蜂飛得更慢些。

這種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仍假設模稜兩可的刺激包含了獎勵的想法被稱為樂觀偏差(optimism bias)。Perry的實驗暗示一點點糖能促進蜜蜂進入積極的情緒狀態,使他們更加樂觀地認為花裡有糖的獎賞。

聽起來很熟悉?某些類似的事情也會發生在人類身上——如果給新生兒一點甜食,他們往往會哭得少些,而且小小的糖果也能夠增加成年人的積極感受、改善壞情緒。Perry說:「當我們有一塊可口的黑巧克力時,我們很多人都會以一種更好的方式來看待世界。」

為了確保蜜蜂的飛行行為是源自它們潛在的情緒狀態而不是簡單地因為吃糖後的興奮,研究人員用其它新顏色的陌生花來測試蜜蜂。Perry說,這種效應只針對蜜蜂訓練時用的介於藍色和綠色間的花起作用,任何其它顏色的花都沒有效果。

在另一項模擬捕食者攻擊的測試中,「嗜糖成癮」的那些蜜蜂仍然表現出同樣的樂觀偏差。在野外,大黃蜂有時候會被潛伏的蟹蛛攻擊。為了模擬這種攻擊,研究人員用加有海綿的機械印章輕輕地抓住蜜蜂,並在三秒後釋放它們。在遭「襲擊」之前被餵過糖溶液的昆蟲比沒有被餵過糖溶液的昆蟲更快地恢復覓食,這暗示著它們的積極情緒使它們降低了戒備並在這種情況下依然保持樂觀。

在最後的實驗中,當研究人員給蜜蜂餵食多巴胺(一種與動機和獎勵相關的神經遞質)受體阻斷劑時,偏差消失了,與其在哺乳動物大腦中的作用一致。Perry說:「很多科學家,甚至是昆蟲學家,仍然相信昆蟲是被基因預編程好的、刻板的行為機器。」亞利桑那大學的昆蟲學家Katy Prudic雖然沒有參與到這項研究,但她也不同意這種觀點。「因為它們是如此不同,我們傾向於忽視它們的情緒狀態」,她說,「也許這是因為我們沒有用看待狗、貓或者牛的方式去看待它們。」

沒有內在的原因能說明昆蟲不該體驗到情緒。另一方面,情緒和感覺是兩碼事,儘管按照一般的說法我們交換使用了這兩個概念,但科學家對它們的使用是不一樣的。南加州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和哲學家Antonio Damasio說,「情緒是行動的集合,很多物種都可以表現出情緒,儘管我們不能確定它們是否能夠感覺到自己的情緒。」換句話說,情緒是身體對外界事件或刺激的適應性反應,而感覺是它們的主觀體驗。

所以當接收到壞消息,你的血壓可能會驟升、你的呼吸率會猛降。如果當你在遠足時看到一頭美洲獅,你的心跳和呼吸速率都會提高,你的大腦會分泌大量皮質醇和腎上腺素,你的瞳孔會擴大。這些都是你的身體的情緒性反應。而且它們能夠,但不一定,分別跟悲傷或恐懼等主觀感覺一起出現。

大黃蜂似乎也是這樣,儘管Perry沒有證明蜜蜂有感覺。他也承認,「我們並沒有表明它們能感覺到快樂」。但是,這些證據表明蜜蜂擁有情緒的認知、行為和生理學的基礎。

Damasio 解釋說,「感覺意味著思維、精神體驗或者意識的存在,我有各種理由相信無脊椎動物不僅有情緒,而且有可能感受到那些情緒。」如果昆蟲有感覺,這將改變我們看待這些生物的方式,包括我們試圖把它們當成害蟲來控制的方式。

現在,Perry希望這項研究能鼓勵人們改變把昆蟲視為沒有思維的小型機器的看法。

本文來源:《科學美國人》中文版《環球科學》 責任編輯:胡難_NN6785

相關焦點

  • Facebook欲重新設計表情符號來表達各種情感
    如果我們感到局促不安,我們現在會以更多的方式來表達,這一點在美國人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並非達爾文所有的面部表情都得到了系統性支持。研究仍在繼續進行,以表明達爾文說描述的感覺是否被轉化為通用的面部動作。而凱爾特納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列表中增加更多的情緒。 這樣,瓊斯就需要去研究感覺與肌肉運動之間的關聯性了。
  • 情緒表達的幾種方式
    現在的人有心理衛生問題的人非常多,尤其是有情緒障礙的人非常多。在以前,我們尚未解決溫飽問題時,我們每天考慮的是如何找到飯吃,如何有房子住。但是現在,生活慢慢富裕了,我們就開始要關注自己的情緒。情緒其實是指我們對客觀事物態度的一種體驗。你感受到這個客觀事物對你有利,你就高興;你感覺到這個事物對你有害,你就痛苦。我們要調整自己的情緒,就需要了解自己情緒的特點。
  • 你表達情緒的詞彙反應了自身的幸福感和健康程度
    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人們用來描述自身情緒的詞彙是心理和身體健康以及整體健康程度的指標。論文今天發表在《自然通訊》上。使用消極的情緒詞彙來描述自己與更多的心理困擾和較差的身體健康狀況相關,而較積極的情緒詞彙與更高的幸福感和身體健康相關。
  • 人民日報:情緒釋放需要理性表達
    無論是繼續尋找殘骸,還是還原事情真相,各國都在通力合作,「不拋棄、不放棄」,希望能給機上乘客家屬、給所有關注此事的人們一個明白的結局。   239條生命,154位同胞……對於莫名消失的飛機,感覺心意難平,很正常。表達哀傷、進行分析甚至有所猜測、提出質疑,都體現了對同胞的關切、對生命的尊重,很可貴。
  • 探索情緒的秘密 中國人不善表達喜悅
    同時,身體在一剎那突然不能動了,這個時間恰好讓人決定是否應該躲藏起來。憤怒,它的名聲向來不好聽,人們總是把它與暴力混為一談。事實上,它可以釋放出很多荷爾蒙,比如說腎上腺素,讓人做好進攻的準備。此外,它也表明我們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從而嚇退對手,不用訴諸暴力。憂傷,讓剛剛經歷分離痛苦的人回歸自我,用一點時間與過去告別。
  • 孩子的叛逆與衝突,源於兒時自由情緒表達受阻
    當我們表達出:「這麼點小事就把你愁成這樣了,想想辦法啊!」孩子就會感受到我怎麼這麼糟糕,我不應該有這樣的情緒啊,然後更加糾結。 如果當孩子表達出苦惱時,看到別人的反應是煩躁、不知所措、無奈或不屑,他們就會就質疑自己,更加害怕面對這件事,同時他們學到面對這件事的態度也是煩躁和不屑。
  • 科學網—辯題 人是否有表達偏見的自由
    但是,是否所有觀點都能在任何場合被隨意表達?如果是某種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偏見,是否也能夠自由地表達呢?本期由蘇州大學與北京交通大學對人是否有表達偏見的自由進行辯論,且看他們見仁見智。 8月28日辯論專版中刊登的「人類能否掌控技術的發展」的辯題投票中,正方中國科學院大學支持率為25%,反方浙江大學支持率為75%。
  • 英語沙塔·經濟學人精讀·用英語表達情緒
    會定期將內容進行總結,做成word分享,希望大家也能堅持學習1Getting killed in a video game, receiving unfair treatment from a teacher, seeing a relative go to
  • 揭秘能變形成金髮美女的昆蟲類外星人
    變形昆蟲人的接觸報告。是否有更多證據證明「Trantaloids 」的真實性呢?換而言之,如果確有證據表明「Trantaloids 」的存在,也可以反推以上披露的真實性。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這種看起來像螞蚱/螳螂的昆蟲綁架報導越來越多。但是人們不知道為什麼。昆蟲人是否是個威脅?仙女座Mythi也提及過昆蟲類外星人,表示這是一個麻煩。「有些品種是由昆蟲品種衍生而來,它們有一個外骨骼,它們的邏輯行為是它們的固有特徵。只有在絕對必要的情況下,他們才會與類人或爬行動物有很多接觸。
  • 科學網—昆蟲是否耐熱由體內共生菌說了算
    本報訊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植保所)天敵昆蟲保護與利用創新團隊通過研究不同耐熱能力的蚜蟲及其共生菌的關係
  • 昆蟲有「智慧」嗎,它們是否能理解,自己的生活環境?
    昆蟲如何理解它們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他們能從自己的經歷中學到什麼嗎?當一個人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解決了一個問題,他能抑制自己的正常行為,想出新的獨特的方法嗎?泥蜂有一個非常複雜的行為,在捕獵前,它先挖洞築巢,封洞,狩獵後,再把麻醉過的獵物放進洞裡,然後在獵物身上產卵。泥蜂的築巢、捕獵、麻醉和密封都是本能行為。
  • 和人類一樣,這種小動物也能用面部表情表達情緒
    小鼠的面部表情反映了它們的情緒。每個人表達情緒的面部表情都是基本一致的。例如,當討厭某種東西時,我們的眼睛會眯起來,鼻子會皺起來,上嘴唇也會變得扭曲。即便是新生兒,也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傳達悲傷、開心等情緒。不僅如此,我們還覺得可以通過面部表情來了解寵物的感受。相比之下,其它動物在人類看來似乎是面無表情的。事實上,這種觀點並不正確。
  • 迪士尼研發人形機器人,能模擬情緒表達,怎麼辦到的?
    在動畫、遊戲等內容持續導入新科技的迪士尼,近期也藉由旗下研究單位Disney Research與加州理工學院、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共同打造一款人形機器人「Gaze」,強調能真實地模擬人類臉部表情,尤其能以眼睛自然眨動形式活靈活現地表達眼神和情緒。
  •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0-6歲的孩子還不能對自己的情緒負責,即便他們已經能聽懂並接受某些道理,但也不要要求6歲之前的孩子能理性地對待情緒問題。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對孩子一生影響深遠,這是一個漫長且反覆的成長過程。如果要想讓孩子擁有正面情緒,家長的有意識培養十分重要。
  • 你是什麼情緒表達類型?第一種皆大歡喜,第三種簡直是災難
    第一種,言語表達型我告訴你我很開心,為什麼開心;我很難過,為什麼難過;我很歡喜,又很嫉妒,我為什麼歡喜又嫉妒……如果你是這種情緒表達者,那麼恭喜你,你比大多數人都更能覺察並接納自己的情緒。怎麼說?這也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有時候被稱為發洩可能更貼切一點。而有些人的情緒指向,有時候會變成身邊的人。進而演變成一種互相傷害或者更深的痛苦體驗。
  • 情緒三要素: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情緒
    大家好,我是情緒大管家,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情緒三要素情緒三要素:什麼影響著我們的情緒?達爾文在其著作《人類與動物的感情表達》中寫道:「很多動物和小孩,在情緒環境下的表情與成年人是相似的。」生物在情緒的表達上是相似的,那麼,生物在產生情緒的過程中是否也具有共性呢?答案是肯定的。情緒的產生主要與三個要素有關——認知過程、生理狀態和刺激因素。
  • 喜歡養各種昆蟲的看這裡啦,這裡有各種你沒見過的!
    喜歡養各種昆蟲的看這裡啦,這裡有各種你沒見過的!各位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微微一笑素養。在我們國家,一直以來都有鬥狗鬥雞的傳統,京城遊手好閒的八旗子弟們也有鬥蛐蛐的玩法。不過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比較冷門的日本節目——《蟲皇帝》。
  • 小狗的尾巴姿勢能反映出什麼情緒,和什麼有關?
    小狗的尾巴姿勢能反映出什麼情緒,和什麼有關?小狗有著十分豐富的肢體語言,它們可以同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它們的開心難過都可以表達出來。很多的小狗在傷心的時候會發出比較悲傷的叫聲,有時還會流下眼淚。
  • 這些昆蟲的名字,好聽又有詩意,你是否了解過!
    說到昆蟲,可能會有很多人非常的會非常的討厭和害怕,但是這世界上的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因此在我們生活周圍都是昆蟲的活動範圍,除了討厭昆蟲,你是否有了解過昆蟲的名字,或許你聽過他們的名字之後,就不會討厭了,那麼就來看看小編分享的好聽的昆蟲名字
  • 昆蟲為什麼不害怕人類?從各種角度解釋這個問題
    我們人類目前乃是地球的霸主,我們可以消滅地球上任何一種動物,但是你會發現,很多昆蟲在面對我們人類的時候,並不害怕我們,甚至還會攻擊我們,例如蜜蜂,螞蟻等等。這是為什麼呢?為何看似渺小的昆蟲居然可以不懼怕我們人類?很顯然,這是大自然的規則,大自然通常不會浪費資源來開發無用的適應性,人類不會對世界上大多數昆蟲的生存(生命)構成威脅。從蝙蝠,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其他昆蟲不同,從昆蟲的角度來看,我們不是有效的捕食者,不想一些吃昆蟲的動物,如蛇,蛤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