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獨特的地貌生境孕育了豐富的植物種類,近年來許多特有珍稀的喀斯特新類群被不斷地發現和報導,喀斯特生境下植物多樣性和特有性越來越受關注。廣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員2018年5月在野外調查時,於廣西桂林市永福縣金鐘山的石灰巖山林下發現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屬植物居群,其中不僅包括典型的半蒴苣苔(又名降龍草Hemiboea subcapitata)和翅莖半蒴苣苔(H. subcapitata var. pterocaulis)的變異群體,而且還發現其中一些與典型半蒴苣苔形態上最相似的植株,但其莖呈方稜型,葉片毛被明顯,且葉片顏色灰綠,有別於典型半蒴苣苔。
永福半蒴苣苔 Hemiboea yongfuensis Z.P. Huang & Y.B. Lu
A 生境,B 個體,C 莖橫切對比圖(半蒴苣苔、翅莖半蒴苣苔、永福半蒴苣苔),D 果實,E 總苞,F 花側面,G 花正面,H 花內部,I 雌蕊,J 花盤,K 萼片
隨後,科研人員對此三類植株代表性個體開展了DNA測序,基於核ITS與葉綠體trnL-F序列重建了系統發育關係,表明三者間為相互獨立的單系。經過對其開展了進一步追蹤調查,發現其花期接近但略晚於半蒴苣苔(10至11月開花),且其花冠粉色,與半蒴苣苔及翅莖半蒴苣苔均有差異。由此,證實其為半蒴苣苔屬一隱存新種,將其命名為
永福半蒴苣苔Hemiboea yongfuensis Z.P. Huang & Y.B. Lu sp. nov.。據調查,該隱存種現存的野外成熟個體不超過200株,對其周邊石灰巖山調查亦未發現新居群。據IUCN標準,該新種被評為「極度瀕危(CR B2ab(iii))」。
永福半蒴苣苔基於ITS片段構建的ML/BI系統樹。分枝上的數字為高於50%的支持率。
該發現以題為「Hemiboea yongfuensis (Gesneriaceae): a cryptic and critically endangered new species from North Guangxi, China」於近期發表在國際SCI源刊《
Nordic Journal of Botany》,張強研究員團隊黃章平研究實習員為該論文第一作者,盧永彬助理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永福半蒴苣苔基於trnl F片段構建的ML/BI系統樹。分枝上的數字為高於50%的支持率。
這是繼該團隊前期把翅莖半蒴苣苔變種提升為獨立物種基礎上(Huang et al. 2017),對該複合群又一隱存多樣性的新發現。永福半蒴苣苔的發現表明,採用形態與分子等多方面證據相結合的方法,能更準確、更高效地發現隱存的物種多樣性。喀斯特植物多樣性仍亟需系統深入的調查和研究。
論文連結: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njb.0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