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建議——
繼續大力支持貴州省石漠化綜合治理
【提案名稱】關於繼續大力支持貴州省石漠化綜合治理的建議
【牽頭提案人】黃康生委員
【背景】
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及相關委、部、局大力支持下,貴州近年來石漠化治理成效明顯。根據國家林業局公布的貴州省第二次石漠化監測結果:2011年我省石漠化面積302.38萬公頃,比2005年減少29.23萬公頃,減少了8.82%,年均減少面積4.87萬公頃,年均縮減1.47%。標誌著石漠化每年以2%至3%速度惡性擴展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
近年貴州在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中,深入調研、理清思路、科學實施,從當地石漠化成因和實際情況出發,科學配置農、林、水等各種治理措施,通過項目整合,綜合治理,積極發展地方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成功探索出了生態農業導向型、封山育林與生態修復主導型、人工造林與林產業導向型、草地建設與生態畜牧業主導型、坡耕地與水土保持建設主導型、水資源開發與灌溉農業主導型、生態旅遊主導型等多種石漠化綜合治理模式,在西南八省中起到領頭羊的作用。
【建議】
一、加大對貴州石漠化治理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自2008年以來,雖然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的覆蓋面在逐步擴大,但專項資金的投入卻沒有呈相應比例的增加,反而是在每個工程縣的投入規模上呈減少趨勢。2014年國務院批覆的《貴州省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到2020年,累計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積1.26萬平方公裡。以現有專項資金的投入標準和力度來看,即便是整合面上其他工程形成合力,貴州省的石漠化治理任務仍艱巨。在下階段工作安排中,建議加大對貴州石漠化治理專項資金的投入。
二、提高工程投資標準。當前,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國家制定的投資標準為治理巖溶面積20萬元/平方公裡(折合成治理石漠化面積投資標準為50萬元/平方公裡),但按照實際物價水平,投資標準和五大措施並不相匹配,無法按照實際需要綜合配置各項措施,從而往往採取大規模實施封山育林來滿足石漠化治理面積。這雖然可以完成治理任務,達到治理目標值,但並不能按照當地石漠化成因及地方經濟發展要求,完全實現五大措施的合理配置及農村經濟結構的改變。因此,建議提高工程治理投資標準,確保工程建設達到預期目標。
三、治理思路需要從以治為主轉變為防治並重。綜合分析貴州生態建設的歷程和成果,林業投入的顯著增加、林業重點工程的有效實施是主導因子,農業綜合生產力的穩定提高、農民收入的逐年提高是支撐因子,城鎮化的持續推進、農民工外出打工及農村人口減少對生態環境壓力明顯減輕是重要原因。通過「十一五」期間石漠化監測結果顯示:林草植被恢復是石漠化好轉的主要原因,貢獻率佔62.1%,勞動力轉移、生態移民、農村產業及能源結構調整佔18.9%,農業、水利及其他工程措施佔15.0%,其他因素佔4.0%。因此,下步在充分考慮治理石漠化的同時,應考慮如何鞏固工程建設成果,將潛在石漠化面積也納入建設內容進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