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註:作為法國隊贊助商,華帝股份世界盃借勢營銷,推出「冠軍套餐」,購買了該套餐的消費者退全款,並在自媒體、電梯、戶外做了大量的廣告投放。這場由7900萬撬動10億銷售的營銷案例,在世界盃期間被津津樂道。最終卻因為經銷商跑路、線下退款遇阻,而漸漸演變成一場鬧劇。
在接連被人民日報、中消協點名批評後,華帝昨天凌晨發文稱,目前消費者退款工作已在緊張有序的開展。
緊接著昨天下午,中消協公開了華帝公司的回覆函。華帝方面稱,個別消費者購買的並非奪冠套餐型號產品,不符合退全款的條件,卻要求辦理退全款;根據活動規則,贈品特惠升級權益和退全款權益只能二選一,但個別消費者在選擇贈品特惠升級後,仍要求退全款;消費者在非活動期間購買的產品並不參與此次退全款的活動,但是個別消費者在非活動期間購買的產品,仍要求辦理退全款。
華帝這場原本堪稱經典的營銷案例,為何招致非議不斷?
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
與萬達、vivo、蒙牛等這些花巨資贊助FIFA的贊助商,憑藉贊助法國國家隊,以及「法國對奪冠華帝退全款」的爆炸營銷,華帝在世界盃期間賺足了眼球。
5月30日,華帝股份發布公告稱,如果法國隊在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盃中奪冠,華帝將對2018年6月1日0時至2018年6月30日22時期間購買了「奪冠套餐」的消費者退全款。5月31日,華帝在報紙和社交媒體上投放「法國隊奪冠 華帝退全款」的廣告。
隨著法國隊在俄羅斯越戰越勇,華帝的銷售業績也節節攀升。數據顯示,在活動期間華帝此舉為其帶來了線上加線下一共10億元以上的零售額。其中,「奪冠套餐」線上銷售2900萬元,線下銷售5000萬元。
也就是說,法國隊奪冠,華帝將付出7900萬元退款。
但是,華帝這場堪稱經典營銷案例卻因為一級經銷商跑路的消息,成了營銷事故。
就在法國隊力克阿根廷入圍8強之際,有媒體曝出華帝北京天津華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被查封的消息。6月29日,廣東省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發布公告,裁定查封北京天津華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
京津華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是華帝的第二大經銷商,華帝京津公司總經理因負債上億元,資金鍊斷裂,總經理已經失聯十餘天。
由於此次奪冠套餐的線上退款由華帝總部負責,線下退款由經銷商負責。故而外界都在猜測猜測是營銷方案中讓經銷商兌付線下渠道「退全款」活動,嚇跑了經銷商。
而對此,華帝發公告稱,「近兩年該客戶不能有效跟隨公司經營戰略的轉型,未能及時調整市場策略,導致經營壓力巨大;公司從2018年4月份起不再要求其打款提貨,主動降低其庫存和經營壓力,不存在某些輿論報導的公司為了銷售增長而要求客戶壓貨的情況。 」
而越來越多的人也在擔心所謂「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會成為一紙空談。
退全款糾紛
在世界盃落幕的當天,華帝公司在官微發布通知,「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活動,已正式啟動退款流程。
當日,或許是受此消息影響,華帝股份以7.19%的漲幅高開,開盤報15.65元,盤中漲幅最高達10%,,最後收盤漲幅達3.97%。
但緊接著就有不少此前在京東、天貓、蘇寧、國美幾個電商平臺購買「冠軍套餐」的消費者發現,「退款」變成了「退卡」。
7月17日有報導稱,有部分購買華帝「奪冠套餐」的消費者,在線下門店要求退全款時遇阻。多個地方的消費者爆料稱由於在在線下華帝門店「奪冠套餐」時,銷售人員根本沒有提示需要籤訂協議,結果自己去退款的時候門店不認帳。
更糟糕的是,此前被查封的華帝京津公司不但沒有能力退全款,其北京經銷商部分安裝工與銷售員也於7月19日前往北京豐臺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希望就華帝京津地區經銷商負責人失聯、北京庫存商品被查封等事件保障自己的權利。
7月19日下午,中國消費者協會在官微發布《關於徵集有關「華帝」促銷活動引發投訴的公告》稱,世界盃期間,華帝公司推出了「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的營銷活動,現法國隊已經奪冠,但據消費者反映和媒體報導,華帝公司未能依約定兌現承諾。
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現中國消費者協會公開徵集有關「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活動引發的投訴。根據中消協的統計,截止到7月20下午17時20分,中消協共收到涉及華帝公司的投訴73起。
中消協公開了華帝公司的回覆函。華帝方面稱,個別消費者購買的並非奪冠套餐型號產品,不符合退全款的條件,卻要求辦理退全款;根據活動規則,贈品特惠升級權益和退全款權益只能二選一,但個別消費者在選擇贈品特惠升級後,仍要求退全款;消費者在非活動期間購買的產品並不參與此次退全款的活動,但是個別消費者在非活動期間購買的產品,仍要求辦理退全款。
對於華帝而言,一場原本旨在名利雙收、穩賺不賠的借勢營銷,儼然成了一場鬧劇。儘管華帝在輿論的壓力下,一再表示將會履行承諾,但此次營銷事故已經將華帝目前的經營體系的弊端暴露的一乾二淨。
華帝的銷售模式與老闆、方太品牌不同,主要採取的是代理經銷的模式,先款後貨,基本依靠大型連鎖企業銷售。多年來,憑藉此模式華帝得以快速擴張,但華帝在渠道上一直存在隱患。在華帝現有的代理經銷機制下,由於並不深入參與經銷商的日常管理,華帝對經銷體系的管控能力有限,但又不得不依賴線下渠道。年報顯示,華帝股份的線下渠道2017年營業收入總額佔總營收的61.7%,電子商務渠道佔比為22.4%。
有媒體報導,華帝的代理模式是以提貨作為銷售依據,經銷商憑藉提貨單從銀行借款,銀行收取30%的抵押金之後,打款進華帝股份有限公司。此時的經銷商因為還未銷售的貨品成為銀行的債權人,當貨品銷售得以回款之後,經銷商再將借款返還銀行,同時還要支付這段時間內銀行的利息。這種銷售模式,將全部的滯銷風險都轉嫁給了經銷商。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眾多消費者在線下的退款進展緩慢。(鈦媒體綜合新京報、時代周報、鳳凰網及公開資料整理)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