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液態-玻璃態轉變的新發現

2021-02-15 建築玻璃與工業玻璃

在古代,人們就已經利用某些液體能夠轉變為玻璃的這一特性展開各種生產活動。然而,液態-玻璃態轉變過程所包含的許多基本機理還尚不明確,而對基本機理的更好理解能夠有效促進新產品的開發,比如 DVD 或藍光光碟通過改變其物質狀態實現數據存儲。

近日,在引發液態轉變為固態晶體或玻璃態關鍵的電子過程中,日本東北大學(Tohoku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又有了新的發現。

這個由東北大學材料研究所 Kenichiro Hashimoto 所帶領的多機構組成的日本團隊,將常規液體(如葡萄糖)玻璃態形成的分子動力學與含有「受困」電子的有機金屬材料進行比較。


二維的四分之一填充的有機固體是一類有廣闊前景的材料,用於實現被稱為「二聚體Mott」絕緣體的強相關絕緣狀態和電荷順序的研究。在這類有機固體的導電層中,分子形成各向異性的三角形晶格,其具有幾何挫折束縛效應,這使得在兩個絕緣體之間和與之相鄰的金屬中會產生許多非常有意思的物質狀態。這種挫折束縛來源是基於具有能量不滿足鍵的幾何旋轉玻璃圖形(就像那個三角形晶格)。所謂的「受困」電子,就是處在這種三角形晶格中。

電子在冷卻時從液態(頂部圖)轉變為玻璃態(底部圖) 

在有機金屬中負責導通電流的「受困」電子,因為它們在材料晶格上的特殊幾何排列而不能處於其能量的最低態。常見的那些能形成玻璃態的液體,在緩慢冷卻的過程中,其原子分布排列變得非常規則,最後形成晶體材料。

同樣地,研究人員緩慢冷卻含有「受困」電子的有機金屬時,發現這些電子也表現出相似的規則排列然後成晶。然而,加快其冷卻速度後他們發現,有機金屬材料的受困電子重新組織排列,最後卻並不能形成晶體,而是和常見的能形成玻璃態的液體一樣,轉變為玻璃。

此結果凸顯了液態-玻璃態轉變過程的某些基本性質。因此,團隊的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有機金屬材料為學習研究液態-玻璃態轉變的基本特性提供了一個十分便利的工具。

相關焦點

  • 液態-玻璃態轉變研究新手段:含有「受困」電子的有機金屬材料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英文版APP現已上線,年度訂閱用戶每周直播科技英語講堂,還有科技英語學習社區哦~)在古代,人們就已經利用某些液體能夠轉變為玻璃的這一特性展開各種生產活動。然而,液態-玻璃態轉變過程所包含的許多基本機理還尚不明確,而對基本機理的更好理解能夠有效促進新產品的開發,比如 DVD 或藍光光碟通過改變其物質狀態實現數據存儲。近日,在引發液態轉變為固態晶體或玻璃態關鍵的電子過程中,日本東北大學(Tohoku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又有了新的發現。
  • 非球形膠體微粒研究揭示玻璃態轉變的靜態結構特徵
    玻璃態轉變過程中,過冷液體的動力學行為急劇減緩,粘度和力學強度急劇增大,而靜態結構卻沒有明顯變化。玻璃態轉變源於熱力學奇點還是純運動學轉變一直在理論上存在較大爭議,動力學行為減緩與靜態結構演化的關係是多種玻璃態轉變理論的基礎。針對目前廣為研究的圓球體系,主要有非晶序和晶體序兩種結構特徵被提出,其中二十面體結構被認為對玻璃化非常重要。然而,實際過冷液體的結構往往難於觀測和捕捉。
  • 玻璃態物理的若干方面
    由此,人們能夠確立液態和玻璃態之間存在平衡態相變,從而能詳盡詮釋液體—玻璃轉變的相變本質。這一結果與過去至少25 年的無序材料中相變理論是一脈相承的。具體的是,為了區分玻璃態和液體,替代密度,科學家們構建了一個重疊函數Q。不同的Q值能夠描述同溫度下不同狀態下分子位置相似度。平均場極限條件下,迭代計算可獲取自由能V(Q)。該函數存在兩個極值,分別對應液態和玻璃態。
  • 從小分子玻璃中探究玻璃態形成的秘密
    然而,玻璃的結構以及玻璃化轉變的過程目前研究地還很不透徹,有很多物理機制上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研究玻璃化轉變溫度之下的玻璃態弛豫過程可能是一個探索該問題的手段。科學家在理論上已經預測從超冷液態到玻璃態的轉變與結構弛豫有關。但是在長時間老化實驗中對於結構弛豫因子是否存在收斂性仍沒有定論。一般認為,玻璃態向超冷液態轉變的老化過程是一個由單一激活能支配的弛豫過程。
  • 西安交大在應變玻璃態研究領域取得突破
    本報訊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微觀組織演化研究中心、多學科材料研究中心及金屬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王棟,在導師王雲志指導下,與該校教授任曉兵合作,利用相場動力學的模擬方法成功建立了近年在鐵彈體系中發現的一類奇異物理態
  • 玻璃化轉變的測定
    處於玻璃態的物質是分子結構處於無序狀態的無定型物質。在熱力學上,玻璃態物質被看做是凍結的過冷液體。玻璃化轉變溫度通常取決於材料的分子結構以及材料的成分,因此測量材料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能夠為我們提供材料結構以及成分的信息。· 玻璃化轉變溫度  要討論玻璃化轉變溫度,首先就要從玻璃說起。
  • 從一種液態到另一種液態的奇妙相變
    通過展示由一種分子組成的液體如何在液體和玻璃態之間切換,這項研究可能會帶來一種控制液體輸運特性的新方法。相變包括諸如冰融化(固態到液態),或從茶壺中冒出的蒸汽(液態到氣態)等現象。然而,對分子排列如何變化的研究揭示了分子間相互作用強度的複雜細節。在傳統相變過程中,就像鐵棒熔化成熔化的金屬一樣,增加的熱量會使原子劇烈地振動,從而打破它們的固態晶格結構,呈現出液態。
  • 其實是「液態金屬心」碎了-虎嗅網
    一款液態金屬製作的吉他已經悄然問世,世界上第一款液態金屬智慧型手機也早已進入市場。那麼,液態金屬到底是什麼?它和我們今天的主角玻璃又有怎樣的關係呢?但當我們把玻璃敲碎,把它的粉末拿到顯微鏡下觀察,卻會發現它的分子排列混亂無序,相比於金屬、陶瓷、冰塊這些分子排列整齊有序的固態而言,玻璃更像是液態。其實,準確來說,玻璃是玻璃態。
  • 科學家發現純釹金屬存在自感旋轉玻璃態
    儘管大多數人已經了解物質的四種經典狀態(固、液、氣、等離子體),但荷蘭拉德堡德大學和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形態 ——「自感旋轉玻璃態」(self-induced spin glass)。
  • 物理學家觀察到全新的物質狀態:液態玻璃 | PNAS
    物理學家在玻璃的固液轉變研究中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物質狀態
  • 研究玻璃化轉變,發了一篇《Nature》!
    玻璃化轉變作為凝聚態物理學中的兩大基本問題之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
  • 陳根:液態玻璃遭科學證實,二十年來第一次
    通常,當一種物質從液態轉變為固態時,分子排列成一排形成晶體圖案。在玻璃中,這種情況不會發生。相反,在結晶發生之前,分子被有效地凍結在原地。這種奇怪和無序的狀態是不同系統玻璃的特徵,科學家們仍在試圖理解這種亞穩態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 「液態金屬機器人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液態金屬機器人...
    雲南網訊(記者 蔣貴友)11月21日上午,為期兩天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液態金屬機器人技術大賽」在雲南省曲靖市開幕。  圍繞著世界前沿科技「液態金屬機器人」的當前技術現狀、面臨的挑戰及未來趨勢,來自中國液態金屬機器人領域的專家學者作主題報告,進行深度解析,探討新型液態金屬機器人的未來。
  • 了解一下,科學家也回答不了的問題,玻璃是固態還是液態?
    生活中很多物質都能夠輕鬆將它們歸類到這三者之中,然而玻璃究竟是屬於哪種狀態卻一直是物理學的老大難問題,就連《科學》雜誌,都曾將玻璃態物質的本質是什麼列入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前沿問題之一。所以說,玻璃不是晶體,也不是非晶體,也不是多晶體,也不是混合態,由於常溫下,玻璃在宏觀上是一種固態物質,所以只能叫它「玻璃態」。三、玻璃的狀態分析很顯然,用晶態、非晶態和液態的概念去定義物態是更精確的,因為這三種狀態都是平衡態的概念,是平衡態物質的相態。
  • 進展 | 合金新物態——金屬冰川玻璃的發現
    當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Kivelson研究組發現,如果在一種分子液體——亞磷酸三苯酯(TPP)——的過冷液體區間內的特定溫度下進行保溫,TPP會轉變成一種能量介於非晶態和晶態之間的新物態,即冰川玻璃態。這種轉變被稱為冰川化過程,它屬於同成分下一種液體向另一種液體的結構轉變(液液相變),其相變產物是冰川玻璃態。
  • 進展|合金新物態——金屬冰川玻璃的發現
    當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Kivelson研究組發現,如果在一種分子液體——亞磷酸三苯酯(TPP)——的過冷液體區間內的特定溫度下進行保溫,TPP會轉變成一種能量介於非晶態和晶態之間的新物態,即冰川玻璃態。這種轉變被稱為冰川化過程,它屬於同成分下一種液體向另一種液體的結構轉變(液液相變),其相變產物是冰川玻璃態。
  • 科研人員發現合金新物態——金屬冰川玻璃
    當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Kivelson研究組發現,如果在一種分子液體——亞磷酸三苯酯(TPP)——的過冷液體區間內的特定溫度下進行保溫,TPP會轉變成一種能量介於非晶態和晶態之間的新物態,即冰川玻璃態。這種轉變被稱為冰川化過程,它屬於同成分下一種液體向另一種液體的結構轉變(液液相變),其相變產物是冰川玻璃態。
  • 液態金屬機器人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液態金屬柔性感知機...
    11月21日,由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所主辦,雲南靖創液態金屬熱控技術研發有限公司、雲南中宣液態金屬科技有限公司、雲南科威液態金屬谷研發有限公司承辦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前沿技術高峰論壇暨第一屆中國液態金屬柔性感知機器大賽在曲靖市隆重舉行。
  • 進展|合金新物態——金屬冰川玻璃的發現
    當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Kivelson研究組發現,如果在一種分子液體——亞磷酸三苯酯(TPP)——的過冷液體區間內的特定溫度下進行保溫,TPP會轉變成一種能量介於非晶態和晶態之間的新物態,即冰川玻璃態。這種轉變被稱為冰川化過程,它屬於同成分下一種液體向另一種液體的結構轉變(液液相變),其相變產物是冰川玻璃態。
  • 液態金屬科技與工業的崛起:進展與機遇
    為改變這種現狀,國內研究團隊提出了液態金屬材料基因組計劃 [3],旨在發現新的液態金屬功能材料,進而解決材料種類短缺的問題。探索和發現更多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實際需求,這是領域研究的持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