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純釹金屬存在自感旋轉玻璃態

2020-12-05 cnBeta

儘管大多數人已經了解物質的四種經典狀態(固、液、氣、等離子體),但荷蘭拉德堡德大學和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種新的物質形態 ——「自感旋轉玻璃態」(self-induced spin glass)。當材料原子中的電子都朝相同方向旋轉時,通常會產生磁性。但在自旋玻璃態下,原子磁體是沿著隨機方向無序旋轉的。

研究配圖 - 1:普通磁鐵與自旋玻璃態的區別(來自:Radboud University)

此前科學家們僅在某些合金中發現了「旋轉玻璃態」,但新研究發現這種狀態也自然存在於純釹(neodymium)金屬中。為將之與合金區分開來,科學家將這種新狀態稱作「自感旋轉玻璃態」。

鑑於釹因具有奇特的磁性而被人們所熟知,研究團隊決定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STM)對其進行檢查。結果發現釹渦旋中的原子自旋更像是一個螺旋、甚至怪異到以不同的速度旋轉,意味著螺旋的形狀是不斷變化的。

論文作者 Daniel Wegner 表示,STM 使我們能夠看到單個原子結構,並且分辨出它的兩極。

儘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隨著高精成像技術的進步,針對純釹自感旋轉玻璃態的深入研究,或許仍然有助於解決磁性結構中難以難以置信的微小變化。

研究配圖 - 2:Spin-Q glass(來自:Science)

研究團隊補充道,這項發現暗示純釹可能不是唯一具有自感旋轉玻璃態的物質,同樣的形態也可能隱藏在其它元素中。

至於新發現的潛在用途,研究人員認為可在未來人工智慧系統、尤其是類似神經元的行為研究領域提供幫助。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學》(Science)期刊上。原標題為《Self-induced spin glass state in elemental and crystalline neodymium》。

相關焦點

  • 【前沿】液態-玻璃態轉變的新發現
    然而,液態-玻璃態轉變過程所包含的許多基本機理還尚不明確,而對基本機理的更好理解能夠有效促進新產品的開發,比如 DVD 或藍光光碟通過改變其物質狀態實現數據存儲。近日,在引發液態轉變為固態晶體或玻璃態關鍵的電子過程中,日本東北大學(Tohoku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又有了新的發現。
  • 液態-玻璃態轉變研究新手段:含有「受困」電子的有機金屬材料
    然而,液態-玻璃態轉變過程所包含的許多基本機理還尚不明確,而對基本機理的更好理解能夠有效促進新產品的開發,比如 DVD 或藍光光碟通過改變其物質狀態實現數據存儲。近日,在引發液態轉變為固態晶體或玻璃態關鍵的電子過程中,日本東北大學(Tohoku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又有了新的發現。
  • 玻璃態物理的若干方面
    由此,人們能夠確立液態和玻璃態之間存在平衡態相變,從而能詳盡詮釋液體—玻璃轉變的相變本質。這一結果與過去至少25 年的無序材料中相變理論是一脈相承的。具體的是,為了區分玻璃態和液體,替代密度,科學家們構建了一個重疊函數Q。不同的Q值能夠描述同溫度下不同狀態下分子位置相似度。平均場極限條件下,迭代計算可獲取自由能V(Q)。該函數存在兩個極值,分別對應液態和玻璃態。
  • 研究發現金屬冰川玻璃
    冰川玻璃態既有非晶的結構,又像晶體一樣能夠熔化;冰川玻璃態具有與玻璃態不同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脆度、密度、反射率和分子結構。因此,研究冰川玻璃態具有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由此,證實了新樣品可能是一種潛在的金屬冰川態。
  • 自感和互感
    科學家很早就發現了磁場的感應現象,比如亨利這是對他的描述:(圖文均來自於Wikipedia)Joseph
  • 從小分子玻璃中探究玻璃態形成的秘密
    科學家在理論上已經預測從超冷液態到玻璃態的轉變與結構弛豫有關。但是在長時間老化實驗中對於結構弛豫因子是否存在收斂性仍沒有定論。一般認為,玻璃態向超冷液態轉變的老化過程是一個由單一激活能支配的弛豫過程。在理論上表現為玻璃化轉變溫度與溫度梯度的關係。
  • 電磁學基礎:自感與渦流
    一、自感現象1.自感由於導體本身的電流變化而產生的電磁感應現象叫作自感現象。產生的電動勢叫作自感電動勢。電流I變化時,自感電動勢阻礙電流的變化。(當I增加,自感電動勢反抗I的增加;當I減小,自感電動勢補充I的減小)
  • 中科院物理所發現金屬冰川玻璃
    冰川玻璃態既有非晶的結構,又像晶體一樣能夠熔化;冰川玻璃態具有與玻璃態不同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脆度、密度、反射率和分子結構。因此,研究冰川玻璃態具有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研究人員製備出成分為La32.5Ce32.5Co25Al10(原子百分比)的非晶合金,並發現該樣品在差熱分析上表現出一個明顯的放熱峰(圖2a);對加熱過程進行原位表徵,發現新樣品的硬度和結構均發生明顯變化(圖2b-d),但轉變產物仍為非晶結構(圖3);通過將樣品在放熱峰後快速冷卻,發現該樣品具有新的玻璃化轉變溫度
  • 科研人員發現合金新物態——金屬冰川玻璃
    冰川玻璃態既有非晶的結構,又像晶體一樣能夠熔化;冰川玻璃態具有與玻璃態完全不同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脆度、密度、反射率和分子結構。因此,研究冰川玻璃態既有科學意義,又有應用價值。首先,他們製備了成分為La32.5Ce32.5Co25Al10(原子百分比)的非晶合金,並發現該樣品在差熱分析上表現出一個明顯的放熱峰(圖2a);隨後,它們對加熱過程進行了原位表徵,發現新樣品的硬度和結構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圖2b-d),但轉變產物仍為非晶結構(圖3);通過將樣品在放熱峰後快速冷卻,他們發現該樣品具有新的玻璃化轉變溫度;由此證實新樣品可能是一種潛在的金屬冰川態。
  • 進展 | 合金新物態——金屬冰川玻璃的發現
    冰川玻璃態既有非晶的結構,又像晶體一樣能夠熔化;冰川玻璃態具有與玻璃態完全不同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脆度、密度、反射率和分子結構。因此,研究冰川玻璃態既有科學意義,又有應用價值。首先,他們製備了成分為La32.5Ce32.5Co25Al10(原子百分比)的非晶合金,並發現該樣品在差熱分析上表現出一個明顯的放熱峰(圖2a);隨後,它們對加熱過程進行了原位表徵,發現新樣品的硬度和結構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圖2b-d),但轉變產物仍為非晶結構(圖3);通過將樣品在放熱峰後快速冷卻,他們發現該樣品具有新的玻璃化轉變溫度
  • 進展|合金新物態——金屬冰川玻璃的發現
    冰川玻璃態既有非晶的結構,又像晶體一樣能夠熔化;冰川玻璃態具有與玻璃態完全不同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脆度、密度、反射率和分子結構。因此,研究冰川玻璃態既有科學意義,又有應用價值。非晶合金的形成液體屬於簡單原子體系,近年來在該體系中有關液液相變的工作常有報導,但缺乏對液液相變產物——金屬冰川玻璃態——的研究。有實驗工作認為它具有「超穩定」性質,但也有工作認為這是納米晶效應。
  • 科學家首次發現系外行星存在熔化金屬雲層
    如圖所示,這是系外行星PSO J318.5-22,它距離地球75光年,最新觀測顯示,這顆系外行星大氣層中存在著熔化金屬雲。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最新觀測顯示,一顆遙遠孤獨行星大氣層中存在熔化金屬。這顆系外行星被命名為PSO J318.5-22,它在太空中自由漂浮著,並不環繞恆星運行。
  • 進展|合金新物態——金屬冰川玻璃的發現
    冰川玻璃態既有非晶的結構,又像晶體一樣能夠熔化;冰川玻璃態具有與玻璃態完全不同的玻璃化轉變溫度、脆度、密度、反射率和分子結構。因此,研究冰川玻璃態既有科學意義,又有應用價值。首先,他們製備了成分為La32.5Ce32.5Co25Al10(原子百分比)的非晶合金,並發現該樣品在差熱分析上表現出一個明顯的放熱峰(圖2a);隨後,它們對加熱過程進行了原位表徵,發現新樣品的硬度和結構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圖2b-d),但轉變產物仍為非晶結構(圖3);通過將樣品在放熱峰後快速冷卻,他們發現該樣品具有新的玻璃化轉變溫度;由此證實新樣品可能是一種潛在的金屬冰川態。
  • 西安交大在應變玻璃態研究領域取得突破
    本報訊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微觀組織演化研究中心、多學科材料研究中心及金屬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王棟,在導師王雲志指導下,與該校教授任曉兵合作,利用相場動力學的模擬方法成功建立了近年在鐵彈體系中發現的一類奇異物理態
  • 其實是「液態金屬心」碎了-虎嗅網
    但當我們把玻璃敲碎,把它的粉末拿到顯微鏡下觀察,卻會發現它的分子排列混亂無序,相比於金屬、陶瓷、冰塊這些分子排列整齊有序的固態而言,玻璃更像是液態。其實,準確來說,玻璃是玻璃態。石英玻璃是二氧化矽的玻璃態,石英則是它的結晶態。如果你將玻璃加熱再緩慢冷卻,形成的也是石英而不是玻璃,所以自然狀態下很難觀察到玻璃的存在。
  • 互感和自感
    如下圖所示,當開關S斷開的瞬間,根據楞次定律,右邊線圈會產生如圖所示的感應電流,下面這種裝置其實是個小型的變壓器(後面會學到),當初法拉第就是利用這個裝置發現了磁生電的
  • 科學家發現奇特小行星,大氣中含有金屬,表面高溫堪稱「小太陽」
    KELT-9b行星的一面始終朝著其主恆星旋轉,背面或存外星人或外星生命?有趣的是KELT-9b,就如同月球一樣,只有一面始終朝著恆星旋轉,因此,眾多的天文愛好者們對其背面的情形很好奇,甚至有些人認為,在其背面存在著外星人或外星生命,那麼,在其背面究竟有沒有外星人或外星生命呢?
  • 非球形膠體微粒研究揭示玻璃態轉變的靜態結構特徵
    玻璃態轉變過程中,過冷液體的動力學行為急劇減緩,粘度和力學強度急劇增大,而靜態結構卻沒有明顯變化。玻璃態轉變源於熱力學奇點還是純運動學轉變一直在理論上存在較大爭議,動力學行為減緩與靜態結構演化的關係是多種玻璃態轉變理論的基礎。針對目前廣為研究的圓球體系,主要有非晶序和晶體序兩種結構特徵被提出,其中二十面體結構被認為對玻璃化非常重要。然而,實際過冷液體的結構往往難於觀測和捕捉。
  • 外星文明真的存在?科學家發現神秘金屬,形狀與UFO高度相似!
    科學家尋找了這麼多年,都未找到外星人的身影,怎麼可能外星人會自己主動出現在人類面前呢?這不得不引起人的深思。專家在海洋發現神秘金屬在2011年,有專家對海洋深處探索時發現一塊奇怪的金屬,這一金屬看樣子已有年限。有人推斷,這可能並不是地球的產物,那它到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