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植物「愛穿秋褲」 有「網感」的科普文這樣寫出

2020-12-01 中國西藏網

  為什麼很多高山植物開花時,花比葉或莖要大很多?為了繁殖,「多年積蓄,一朝耗盡」;為什麼多刺綠絨蒿這麼扎手?因為「不想被吃,就多長點刺」……科普達人@顧有容所做的科普演講就是這麼幽默生動,生物知識的要點講得一點也不枯燥,還具有「網感」,符合網絡的流行邏輯。@顧有容日常會在網上發布科普文章、錄製科普視頻,介紹植物學的方方面面,收穫了許多忠實粉絲。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科普要從大家喜聞樂見的角度切入

  @顧有容本名叫顧壘,是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副教授,同時也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科學松鼠會會員,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科學顧問,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理事,他的研究日常就是跟植物打交道。「我從小就喜歡生物,上了大學後在學校圖書館裡面看到了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這是一套有關植物分類學方面的工具書,當時感覺是『好,這輩子就它了。』」

  他的研究方向是植物的分類和系統進化,這是植物學裡最古老的分支,同時也在嘗試回答植物學裡面最終極的問題——即植物多樣性是如何演化出來的。

  記者看過他演講的《綠絨蒿、雪兔子、龍膽……為什麼高山上花朵更迷人?》,高山植物就是他的研究領域。他告訴記者,在普通人眼裡,高山上的花都特別美豔,而對他來說,這是科學問題。「高山上植物的美感,實際上是適應特殊生境所演化出來的一些性狀。它們是如何演化出來的?它們是如何和環境之間發生相互作用的?是我需要去探討的一些問題。」

  「在這個年代,做科普,不能直接抄科學文獻,那太生硬了,一定要從大家喜聞樂見的角度切入。」@顧有容說,人的天性是關心吃啊喝啊穿啊這些,所以他做科普時也要想辦法從這些角度切入,才會有人看,比如他剛給物種日曆寫了一篇《桫(suō)欏:掐我葉子炒菜之前,能念對我的名字嗎?》,很多人就很好奇想點進去看一看。

  高山植物開花堪比「多年積蓄,一朝耗盡」

  對很多人來說,弄懂生物知識需要門檻,但是@顧有容的科普卻讓人感覺在聽故事,代入感強,深入淺出地搞懂知識點。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去花店買花,第一印象是紅色白色系的花比較多。@顧有容介紹說,高山植物的主流顏色卻是藍紫色,要麼藍色,要麼紫色。這是因為高海拔是紫外線較強的環境,植物需要在花裡面去積累更多的花青素來抵禦紫外線,所以就產生了很多藍紫色的花,甚至出現了紫色深到接近黑色的花,比如報春、貝母,還有很多菊科植物。而在平地上要培育出這種接近黑色的花很難,要專門花很多年時間去做雜交選育。

  我們日常在看一些高原紀錄片時也會注意到,高山上的花開得特別大,如果給我們一堆解釋資料,大概會看得雲裡霧裡。而對這樣的科普,@顧有容會用幾個植物來舉例,比如「擬秀麗綠絨蒿」,生活在高山流石灘,一個植株能開十幾朵花,每朵花的直徑可能有七八釐米,開花後完全看不到花下的葉子。這樣開是為了吸引傳粉昆蟲的注意力,「不過,開花對高山植物來說,是一個特別大的負擔,它不能每年都開出這麼多花。像擬秀麗綠絨蒿,它是『多年生一次開花』植物,它會在好多年裡只長葉子,把光合作用積累的能量儲存在貯藏根裡,存夠了就在最後一年爆發式地開出好多特別大的花來,種子成熟後,整個植株就枯死了。」@顧有容介紹說,這是高山植物為實現繁殖目的,而高效調配資源的一種方式,而這拿到我們現實生活中,就可以形容為「多年積蓄,一朝耗盡」。

  又到了一年中「秋褲」二字頻繁出現的季節,北方城市已經開始供暖,南方人也要穿上秋褲了,而在高山上,低溫嚴寒和大風是常態,所以很多植物也會自覺地「穿秋褲和毛衣」。

  @顧有容舉例介紹說,水母雪兔子就像一隻小兔子蹲在那裡,渾身長有細密長毛,如果你把手指頭伸到它這一叢毛中去,會發現裡面特別暖和,就像把手塞進一個毛手套裡面一樣。當然它也很「聰明」,既然毛褲和毛衣不能丟,又要開花傳粉,為了方便昆蟲傳粉,它的花開在頂端,並通過增加花的香氣來提高被昆蟲發現的可能。

  還有些植物索性就把整個植株長成了一個厚厚的墊子,植物學上稱之為「墊狀植物」。@顧有容以高原點地梅為例,它的墊子由很多條縮短而且密集地擠在一起的莖形成,莖的表面是一些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葉子,墊子內部有很多腐爛的葉子,所以有保溫作用,「如果你去拿溫度計測,會發現墊子內部的溫度,可能會比外面的環境溫度高出10度之多。」

  科普文「有網感」,不是貶義

  你能想像「梗」這樣的網絡詞也可以用到科普文章中嗎?最近@顧有容在微博發了幾張圖,是他在山上敲石頭的戰果,「哪怕是蕨類植物的『爛梗』,只要印在石頭上,也能保留三億年」。

  「爛梗」這個詞,對我們現代網絡人來說,都很熟悉,是沒有內涵且被人用爛的段子、笑點。而@顧有容表示,在植物學上,梗,是葉柄、花柄、果柄之類的結構,它爛了之後會剩下維管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由堅硬的厚壁細胞構成的組織,植物的形象才有機會印在石頭上,即便經過數億年的時光衝刷,仍然絲縷分明。

  科普文章「網感化」,在@顧有容看來,並不是貶義。他認為,有網感,就意味著這些科普文字,能被普通網民看到、接受並願意主動傳播,自媒體時代自成套路,大家知道什麼樣的信息會被傳播,科普人也要適應這樣的傳播潮流,高冷是不行的,「我也是個俗人,網上有些表達方式,我看了也會很開心,所以在保證科普內容的思想性和正確性上,形式上靠近網感是必須的。」

  @顧有容還向記者強調,網感不是胡編亂造和腦補,科普的內容是不能原創的,都來自確鑿的文獻記載,就像高山植物看似這麼特別,甚至有智慧,其實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慧,是上百萬年演化的結果。在外界壓力增加的作用下,不適應的植物早就死掉了,低溫嚴寒等多重篩選後,留下了現在的這些。從當下的視角,我們只看到了篩選後的結果,也就是現在,而中間的進化是很漫長的,所以他在科普時是創新性、網絡化地描述了現在的結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網事 | 植物學達人:有「網感」的科普文,是這樣寫出來的
    而對這樣的科普,@顧有容會用幾個植物來舉例,比如「擬秀麗綠絨蒿」,生活在高山流石灘,一個植株能開十幾朵花,每朵花的直徑可能有七八釐米,開花後完全看不到花下的葉子。這樣開是為了吸引傳粉昆蟲的注意力,「不過,開花對高山植物來說,是一個特別大的負擔,它不能每年都開出這麼多花。
  • 中國秋褲地圖:起風了,媽媽叫你穿秋褲
    常常聽到一個經典問題:「你穿秋褲了嗎?穿幾條了?」秋褲,是指氣溫比較冷時候穿在毛褲、棉褲或外褲裡面用來保暖用的長褲。它雖然臃腫,但是很暖和,甚至有這樣的說法:「把秋褲扎進襪子裡,是對冬天最起碼的尊重。」每到了秋冬時節,中國從北向南,穿秋褲的人逐漸增多。那麼,秋褲這種習慣從何而來?秋褲是中國人專屬的嗎?
  • 你穿秋褲了嗎?神舟十一號太空人在宇宙也穿著秋褲
    你穿秋褲了嗎?神舟十一號太空人在宇宙也穿著秋褲  暖氣來了,我們仍捧著那件神聖的服裝,看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一個「穿」字,一會兒排成一個「不」字。二十年後,我們的孩子還會這樣拷問靈魂嗎?  大概不會了。
  • 穿上秋褲 對降溫起碼的尊重!「秋褲」英文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穿上秋褲 對降溫起碼的尊重!「秋褲」英文怎麼說?   那麼,秋衣秋褲的正確說法到底是什麼呢?Long Johns是指一身,單買一般說long john top(秋衣),long john pants(秋褲)或者thermal top(秋衣),thermal pants(秋褲)。   而long johns到底又和秋衣秋褲有啥關係呢?
  • 全國降溫 網友:穿上秋褲,是對降溫起碼的尊重
    從歐洲馬褲到中國特色對於秋褲,人們「又愛又恨」。不久前,秋褲還是被南方人稱為「棉毛褲」,是人們心目中「醜」的代名詞,是中國特色的「噩夢」。其實,秋褲並不是「中國特色」,而是最早發源於歐洲。秋褲的原型原本是男士馬褲,最早在15世紀,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就愛穿這種緊身又有彈性的褲子。它也是秋褲以及現代各種打底褲的雛形。1914年-1918年,各軍採購的主要內衣之一是叫做「連衫褲」的東西——這種上下身全包住,手腳腕口都緊收的衣服其實等於是秋衣與秋褲的合體。
  • 寶寶秋褲什麼時候穿?你大概給孩子穿錯了
    愛她就要逼她穿秋褲嗎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不知何時給娃穿秋褲。時間帶來的不僅僅是秋涼冬寒,還有泛濫的母愛。「因為有一種冷,是你媽覺得你冷;有一種愛,是你媽逼你穿秋褲。」十年前老媽那些溫柔的語言至今依舊在我耳邊迴蕩——「再不穿秋褲信不信老娘打斷你的腿!」一瞬間恍如隔世,鹹魚終於翻了身!終於,我成為了逼別人穿秋褲的人。
  • 冬天你穿秋褲了嗎?蘇聯想用秋褲毀掉中國人的身體,沙雕科學家
    冬天到了,雪花都飄了,水都結冰了,你的秋褲穿上了嗎?啥?你沒穿秋褲!1953年蘇聯的遺傳學家李森科,對當時蘇聯的國家領導人史達林說,「假如一個國家穿了60年秋褲,就再也沒可能脫下它了。」從1953年到2019年,我們的國人穿秋褲已經穿了66年了。
  • 秋褲起源於哪裡?國人冬天最愛的秋褲為何在國外卻不受歡迎
    如今天氣已經進入十分寒冷的季節,北方已經很多地方迎來了第一場雪,而秋褲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已經早早的穿上了,畢竟如今的北方動輒零下十多度,特別是一些每天需要早起上班的小夥伴來說,一條秋褲可以很少的保暖,當然也有很多小姐姐為了完美展示自己的身材選擇不穿,不過大部分人還是都穿著的。
  • 冷空氣來襲,該穿秋褲啦!「秋褲」英文怎麼說?
    不知道長假過後的小夥伴們有沒有瑟瑟發抖~ 在這裡世紀君也要提醒大家,注意添衣保暖,該穿秋褲的時候千萬別猶豫呀~嗯,冬天的腳步近了,本君這就為大家把「秋褲」的英文咋說安排一下~「秋褲」、「棉毛褲」,英文又叫「chill-cool」和「me more cool」
  • 原來歪果仁也會穿秋褲?!那秋褲用英語咋說呢?
    又到了穿秋褲的季節(小編在海南,偶爾還能穿穿短褲,北方的小夥伴兒們恐怕要穿棉褲了吧...)最近大家應該都在互相調侃:哎,你穿秋褲了嗎?你媽喊你穿秋褲呢!老阿姨已經穿秋褲了......那麼,秋褲用英語咋說嘞?老外到底穿不穿秋褲?
  • 對撕、秀恩愛、引發段子,秋褲在娛樂圈的正確使用方法竟是這樣!
    這兩天,北京這邊的氣溫都快接近零度了,小夥伴們有木有被媽媽逼著穿秋褲啊
  • 天氣忽冷忽熱,氣溫到底多少度才穿秋褲……
    記者楊濤 攝天氣忽冷忽熱到底啥時該穿秋褲?10月25日,天氣晴好,藍天白雲之下的漢口解放公園裡,各種植物色彩斑斕。記者詹松 攝天氣忽冷忽熱你是否和小編一樣把秋褲從衣櫃拿出來又放進去猶豫不決早上出門冷颼颼中午太陽出來了頓時感覺——「別扶我,我還能穿上小裙子美一美!」10月25日,穿著漢服的女孩在解放公園漫步,感受秋季的美好時光。
  • 全球變暖影響「穿秋褲指數」
    其實冷不冷是與人體「熱感受」指標比如「有效溫度」指標有關,這些指標也是決定大家穿不穿秋褲的重要客觀因素。但隨著全球變暖,各地的「穿秋褲指數」和「裝空調指數」可能也要變。  到21世紀末的30年,國人將會感受到怎樣的氣候舒適度變化?前不久,「刊媒惠」科技沙龍請來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學傑,他發表在《大氣和海洋科學快報》上的研究回答了這個問題。
  • 鍾楚曦在裙子裡穿秋褲!最近流量開掛的小女生,穿搭也是天馬行空
    陳偉霆、鍾楚曦在武漢出席新片首映,鍾女士裙子裡穿秋褲被發現了日前,鍾楚曦和陳偉霆一起現身了新片首映會的現場,本來挺融洽的氣氛,因為鍾女士一條藏在裙子裡的秋褲使得畫風突變。看來秋褲也並非是毫無地位嘛,明星們雖然嘴上說著不要,但身體還是很誠實的!畢竟這嚴寒的溫度,幾個人能夠頂得住啊!活動當日,鍾楚曦一身藏藍色的西服外套搭配了灰色的高腰半裙,下身是光腿穿上的黑色中筒襪,然後配上一雙黑色厚底學生皮鞋,整個造型還是很復古很減齡的。
  • 天越來越冷,你知道「秋褲」的英語怎麼說嗎?
    有一種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種寒冷叫做忘穿秋褲。最近,全國各地的天氣都變涼了,大家翻箱倒櫃找出了塵封已久、又恨又愛的抗凍神物--秋褲。面對這種全世界恐怕只有中國人才穿的褲子,很多愛美的寶寶不禁陷入了深深的糾結:穿吧...太土...不穿吧...挨凍...
  • 有一種倔強叫不穿秋褲 但面對降溫大部分人不得不屈服
    按正常的四季劃分,每個季節有3個月。但長沙的四季變化不需要這麼長,5天就足夠了。原以為穿上棉襖就已經入冬了,沒想到真正的冬天還未到來。對於長沙的天氣,有人臨時編了一段即興說唱:「長沙的天,發噶噠癲,一下子從夏天就變噠冬天。」幾天前,街上的年輕人都是一副清涼裝扮,有人甚至穿上了短袖和短裙。一夜之間,大風吹,氣溫上演「大跳水」,一秒入冬。
  • 穿秋褲喪失抗寒基因?你都信了多少謠言
    穿秋褲喪失抗寒基因?你都信了多少謠言 原標題:   俗話說:「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雖然洋蔥鱗莖和葉子裡含有一種硫化丙烯的油脂性揮發物,這種物質能抗寒,有較強的殺菌作用,能殺滅包括呼吸道和腸道裡的細菌。但通常是要每天口服一定的量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只把洋蔥擺在那裡是完全沒有用的。此外,生物學家指出,病毒需要寄主才可以增殖,它們在寄主體外根本不可能移動、穿過房間。所以無論是把切開的、剝皮的,還是完整的洋蔥放在房間中,都不能起到預防流感的作用。
  • 冬季服飾大全:「秋褲」用英語怎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潮英語>正文冬季服飾大全:「秋褲」用英語怎麼說? 2015-11-19 14:45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謝昕呈      現在已經是深秋,大部分地區已經比較冷了,相信有很多人已經穿上了秋褲。
  • 冷天學熱詞:秋褲英文怎麼說
    俗話說,有一種思念叫望穿秋水,有一種寒冷叫忘穿秋褲!北方大部又到了一年「你媽喊你穿秋褲」的時候了。那麼問題來了:你知道秋褲英文怎麼說嗎?Long john又是什麼鬼?理論上,秋褲屬於內衣underwear的一種,但是跟我們平常理解的underwear又不太一樣——大眾理解的underwear一般指的是無袖內衣或者短褲。而風靡我大中華的秋衣秋褲,都是長袖或者包腿長褲。如果用underwear似乎不太準確。
  • 未穿秋褲痛倒地 女人的身體最怕寒氣
    去年12月30日中午12時許,在湖北武漢地鐵3號線體育中心站,一名女大學生未穿秋褲,從武昌黃家湖乘坐地鐵前往姐姐家,下車時身體突感不適,因生理期痛得蹲在地上,站廳崗工作人員熊仁偉發現後立即搬來凳子並告知站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