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小毒大,食之要命

2021-01-18 中國疾控中心

近期,有一種小菇的照片頻繁出現在衛生應急交流群中,群中各路專家談論的都是此菇毒人的大事。弱弱地問一句,這菇何方神聖?能挑起如此大的風波,讓衛生應急人員不分白天黑夜地奮戰。

說說模樣

此菇名曰「肉褐磷環柄菇」。顧名思義,此菇滿臉(菌蓋)長著密密麻麻的褐色小磷片。雖帶環柄二字,但菌柄上的菌環卻不明顯。此菇個頭不大,奇貌不揚,卻心狠手辣。吃上一朵,能毒你個人仰馬翻,不信你試試!要知道此菇信奉的可是「身雖小,毒性大,貪嘴吃,拿命來!」

肉褐磷環柄菇

曬曬戰績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此菇已在遼寧、山東、河北、湖北、湖南、江蘇、寧夏、甘肅等多省市製造了15起大案,毒翻了30多人,毒死了3人!

肉褐磷環柄菇

盤盤家譜

此菇隸屬於蘑菇科,與人們喜愛的香菇、花菇沾親帶故同屬一大類,卻不是同屬,妥妥的不是「一家菇」。此外,此菇還有一大堆「毒親戚」,什麼毒環柄菇、亞毒環柄菇等等,個個都是身懷毒技,只要有人膽敢將其吃下,一毒一個倒,絕沒失手的時候,穩穩的「毒門高手」! 雖然蘑菇科有不少品種可食,但仍有許多品種未被研究確定毒性。如果僅憑一個「菇」字,就意斷是口食之物,那就大錯特錯,搞不好當了小白鼠,還賠上性命,就不值當了!

毒環柄菇

亞毒環柄菇

揭揭蹤跡

夏秋季的雨後,此菇特愛出現在松林的地面上,尤其是油松樹下,最近發現棗樹下也有生長。有時單獨一朵生,有時呈片生。出野外或遛彎時常可遇到它。遇到時可得認清楚瞧明白了,怎不明白的最好飄過,千萬不可頭髮鬍子一把,稀裡糊塗的就採回來美餐一頓,那可是要人命的,怎不好就慘遭滅門。只可惜這樣的慘案年年發生,年年讓人悔恨痛惜。

肉褐磷環柄菇生長在冷松樹下

肉褐磷環柄菇生長在油松樹下

肉褐磷環柄菇生長在棗樹林地上

聊聊短板

人類對此菇的認識很有限,只知道它含有鵝膏毒素,能損傷人的肝臟,至於是怎麼做到的,還不清楚,因此就無法製造解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大肆殺戮肝細胞,醫生們對此毫無對策,就便換血換肝,也未必有用,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理理觀念

吃貨們,必須摒棄「見菇就採,採了就吃」的舊觀念,樹立「路邊的野菇不能採!」新觀念。想吃山珍的可到正規的市場購買,或到靠譜的餐館美餐。路邊的小攤呀,街邊的小館呀,就得慎重了,否則,可能明年就要墳頭長草了!

有用就擴散!

(來源:中國疾控中心職衛所 尹萸 李海蛟)

相關焦點

  • 大菇小菇
    野生蕈菇,千奇百怪。古代美食達人,常入深山老林,探尋珍饈。可食用的野蕈,味道至鮮,被古人譽為食之極品。當然,需有識別毒蕈的本領,否則會有危險。       隨著科技發展,野生食用菌菇不僅實現了人工馴化栽培,還實現了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大家可能不知道,上海郊區有很多大型食用菌工廠。上海的菌菇產業,在國內早已獨領風騷。
  • 野生毒蘑菇可致命,勿採勿賣勿買勿食!
    「 時值春夏之交,氣溫回暖,溼度回升,各種菌類進入生長旺盛期,也進入了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導致的中毒事故易發多發期,並且食用有毒野生蘑菇中毒後沒有特效療法,病死率高、風險極大。為有效預防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小編收集整理了相關常識,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毒蘑菇猖獗!上月毒倒31人!湖南這些毒菇最常見
    2015年,通過「食源性疾病暴發監測系統」顯示,湖南因毒蘑菇導致的事件數、發病人數、死亡數都是最多的,分別佔總數的57.77%、28.26%、84.62%,且基本發生在農村家庭用餐中。 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提醒市民,千萬不要隨意採摘、食用野生蘑菇。新湖南客戶端記者採訪專家,為您送上湖南常見毒蘑菇識別手冊。 快跟著專家一起認識這些「惹禍」的野生毒蘑菇吧。
  • 蘑菇的食與毒
    現靈芝、茯苓、豬苓等藥用磨菇已實現人工栽培,甚至毒蘑菇如鵝膏毒素也將成為治療癌症的藥物。目前記載全世界可藥用的蘑菇700餘種,我國可藥用的有437種。注意啦!!但有些蘑菇有毒,人誤食可中毒甚至死亡,這類蘑菇統稱為毒蘑菇。全世界已知的毒蘑菇超過1000種,我國大約有435種。
  • 林下菌菇小知識
    Murrill)  又名酒紅色球蓋菇、皺環球蓋菇,屬於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球蓋菇科球蓋菇屬。大球蓋菇子實體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多糖等營養成分,且抗逆性強,易栽培,是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向發展中國家推薦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林下大球蓋菇菌種下田時間為10月中下旬,在林間用稻殼、木屑作培養料,起壟,將菌種在壟上撒播後覆蓋稻草,期間保持一定的含水量。經過一個冬季的發菌後,第二年3月中下旬,氣溫接近20℃時,開始出現小菇蕾,之後快速達到豐產。
  • 湖南31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這些毒菇最常見
    2015年,通過「食源性疾病暴發監測系統」顯示,湖南因毒蘑菇導致的事件數、發病人數、死亡數都是最多的,分別佔總數的57.77%、28.26%、84.62%,且基本發生在農村家庭用餐中。   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提醒市民,千萬不要隨意採摘、食用野生蘑菇。新湖南客戶端記者採訪專家,為您送上湖南常見毒蘑菇識別手冊。   快跟著專家一起認識這些「惹禍」的野生毒蘑菇吧。
  •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誤區三:有辛辣、酸澀、惡腥或其他惡味的蘑菇有毒許多毒蘑菇都沒有明顯的特殊氣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蘿蔔味。無毒蘑菇為杏仁或水果味」的說法也毫無依據。當然,氣味不好的蘑菇人們一般是不願採食的。誤區四:蟲食或生蛆的蘑菇無毒很多劇毒蘑菇成熟後常會生蛆或被蟲食。如成熟的致命鵝膏常常被蟲啃食。
  • 荒野維生野菜系列——大白菇
    大白菇 【別名】大白蘑、白松茸、白菇、大白脆。 【食用】為紅菇科真菌大白菇的子實體。 【分布】多生長在無汙染的針葉林或混交林中地上。野生。也有人工栽培。我國東北、華北、華東、西南、西北等大部分地區均有廣泛分布。
  • 三月菇正鮮 享用莫任性
    原標題:三月菇正鮮 享用莫任性   有毒奧米粉褶蕈   醫學指導/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蔡學全   廣州的3月春暖花開,正是踏青賞花的好時節,但也是毒蘑菇頭號殺手——致命白毒傘的高發季節。
  • 毒蘑菇出沒 請收好這份重慶毒蘑菇圖鑑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重慶的「毒蘑菇圖鑑」,認清它們!記住它們!遠離它們!毒性特徵:含有毒肽、毒傘肽兩大類毒素,耐高溫,一般烹調加工不能消滅毒素,對肝臟和腎臟有強烈的毀壞作用,致死率極高。生長分布:常見於林中地上。常見種類:毒鵝膏菌、毒蠅鵝膏菌等。
  • 「嶺南毒蘑王」教你識毒菇
    有「嶺南毒蘑王」之稱的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李泰輝又一次登上白雲山,尋找令人「聞風喪膽」的毒蘑菇——致命白毒傘,沒想到半天之內就找到8株。   白雲山野外調查發現致命鵝膏   2000年以來,李泰輝團隊先後收到100多起醫院或疾控中心送來的誤食毒蘑菇事件的毒菇樣品
  • 雨後草地野菇生 當心有毒莫貪吃
    「夏季防毒指南」  之毒蘑菇篇  夏季雨後,廣州不少草地上出現了一種白色的蘑菇,看起來與食用的蘑菇很像,因而成為一些市民的「美食」。然而腹瀉接踵而來。事實上,這可能是廣東最常見的毒蘑菇——鉛綠褶菇。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00~2017年廣東毒蘑菇中毒人數442人,其中鉛綠褶菇引起中毒事件就多達139起,149人因此中毒。
  • 農科院專家說,今年野生蘑菇超多,可採食...
    十一黃金周將至很多小夥伴們準備到周邊草原、林地採蘑菇、露營不少微友給微大慶後臺留言讓幫忙推薦大慶採蘑菇的好去處也有很多小夥伴發現辨識毒蘑菇牢記這五招 一些有一定採蘑菇經驗的市民,會告訴身邊人,哪種蘑菇有毒,哪種沒有毒。但潘紹玉說,不要偏信「經驗」。因為毒蘑菇所含毒素很複雜,因生長區域、季節、氣候變化等許多因素不同會發生變化,呈現不穩定性。所以會有有的種類往年採食沒中毒,而今年採食卻出現中毒現象。
  • 但一定要認得這些毒蘑菇,千萬不能隨便吃!
    菌管層離生,管口小,幼時黃色,後呈紅色,傷變藍色。食後口、舌、喉部麻木,胃部難受。據報導中毒後頭暈、胃痙攣甚至吐血,重者死亡。特別生食有更明顯的胃腸道病症。此菌試驗抗癌,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為100%。毒鵝膏菌:又稱綠帽菌、鬼筆鵝膏、蒜葉菌、高把菌、毒傘。菌蓋表面光滑,邊緣無條紋,開傘後近平展,灰褐色至暗綠灰色,往往有放射狀內生條紋。
  • 【菌說菌話第五期】謹防「蘑界」致幻家族——古巴裸蓋菇和...
    >形態特徵:子實體小。菌蓋小,半球形至鐘形。菌蓋直徑3cm左右,菸灰色至褐色,頂部蛋殼色或稍深。有皺紋或裂紋,幹時有光澤,邊緣附有菌幕殘片,後期殘片往往消失。菌肉汙白色。民間這些識別毒蘑菇的方法,不可信!一、鮮豔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沒毒?錯!從色彩判斷蘑菇是否有毒是無科學依據的。部分色彩不豔、長相不好看的也有毒。二、長在潮溼處或家畜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有毒?錯!
  • 西方還有致幻菇狂熱
    食菌季來臨,人們戲稱又到了雲南人一年一度的「試毒大會」。 傳說,鑑定一個雲南人的方法是看看他身邊有沒有因為吃野生菌中毒而看見過小人的朋友。儘管每一年都有食菌中毒致死的事件發生,雲南人依然樂此不疲地採食野生菌。菌子鮮美的滋味實在是令人無法抗拒。
  • 【健康與生活】6人中毒2人死亡,這些毒蘑菇千萬別吃!教你正確解鎖...
    下面,小郎中就給大家好好科普下關於蘑菇的那些事兒,一定要仔細看,認真記!! 「菜中之王」惹人愛 蘑菇在各大餐館的「點擊率」一直居高不下,美國人稱蘑菇為「上帝的食品」,日本人說它是「植物食品的頂峰」,很多國家都視菌類為「菜中之王」。
  • 道縣:大球蓋菇搶「鮮」上市 助農脫貧致富
    一箱箱大球蓋菇。紅網時刻永州4月1日訊(通訊員 何少軍)3月31日,筆者走進道縣仙子腳鎮石山腳村松盛食用菌植專業合作社大球蓋菇產業扶貧基地,撥開覆蓋的稻草,露出一團團、一簇簇「小腦袋」,長著紅紅的菌帽,白色的菌柱,東一簇、西一叢,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長勢十分喜人,農戶們正忙著採摘,不一會兒,一箱箱新鮮圓潤的大球蓋菇就擺在眼前。
  • 河北人,誤食野生毒蘑菇事件頻發,這些誤區要認清!
    最近,誤食野生毒蘑菇的事件時有發生。 今年7月,因石家莊西部山區發生一起食用野生蘑菇不幸中毒身亡的案例,河北省石家莊市疾控中心發布健康提醒:千萬不要為了飽口舌之欲、貪其鮮美,自己採食野生蘑菇。
  • 肝損傷型毒蘑菇中毒「九死一生」
    本期話題:毒蘑菇中毒  本期專家:張興國  專家單位:山東省立醫院  最近,濟南有一對老兩口吃了自採的野蘑菇後,感覺頭暈乎乎的,看到自己家裡的東西變形了、變小了。「不好,蘑菇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