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極點,一個小小的點

2020-12-05 界面新聞

北緯90度的北極點是個很小的點,小到破冰船駕駛艙已經到達北極點,船尾甲板上還沒到。在高精度的GPS儀器幫助下,巨大的核動力破冰船尋找北極點是一個緩慢謹慎精巧的操作,感覺像塔吊準確地吊起一個籃子那種難度。

就為了這個小小的點,巨大的俄羅斯核動力破冰船「50年勝利號」從北緯69度俄羅斯摩爾曼斯克港出發,一路向北,經法蘭克約瑟夫地群島,歷時五天後到達北極點,此行需要向北跨過21個緯度,地球每一個緯度約111公裡,當然航線並不是一路筆直向北,據說往返全程大約消耗掉500克核燃料。這是人類乘坐破冰船的第136次到達北極點,迄今總共約有25000人次到達過北極點。

我是作為「開眼極之美」北極探險隊的一員去北極點的,這一趟行程並沒有什麼險,是比較成熟的旅遊產品。出發前我就知道這將是一場冰海的郵輪之旅,甚至想到了可能的枯燥。行程中有一半的航行是在破冰,滿目白晃晃的冰原,極晝的季節連光線變化都不多,核動力船馬力強勁,非常平穩,船艙溫暖乾燥,平均時速20到30公裡。沒有網絡。當然會有令人興奮的北極熊和海象以及各種海鳥出現。更多的時候我每天無事可做,就在甲板上晃悠,低頭看著像掰餅乾一樣輕鬆的破冰過程,我反覆端詳冰的各種形狀體積明暗和質感,樂此不疲。地理上極端的地方和很多事情也很像吧,除了那一剎那的燦爛頂點,大多是冗長的荒涼和單調。

回國後我發現到北極點之旅「後勁」比較大,是一個生理和心理綜合感受的緩釋膠囊。 在我的旅行體驗中,沒有哪次像北極一樣反覆縈繞,包括僅五個小時的時差我倒了足足半個月,我意識到這個滿目荒涼單調的航行強化了某種體驗,沒有網絡,沒有黑夜,身居鬥室,只有冰原和碎冰滾動播放,以及北極風吹在身體上的物理記憶,一個絕對極端的地理環境,像是某種修行。回來才反應過來,有些機緣就像和那頭浮冰上的北極熊的邂逅一樣離奇,回國很多天後,想起那個「睡過站」的熊,不能釋懷,在微博上發了九張圖並寫了段感受,幾天轉發竟達到五萬多次以及三千多萬閱讀,匪夷所思,大概有些體驗確有離奇的傳染性。

坐在船載直升機上看核動力破冰船和破冰過程

在冰海上的露天燒烤

小小的北極點附近,小小的人類

北極點附近持搶警戒的工作人員,主要是為了防範北極熊,儘管北極熊幾乎不可能來到荒涼的極點附近

法蘭士約瑟夫島的冰川附近除了我們的登陸艇,莫名其妙地出現了一艘帆船,氣氛變得有些奇異和復古

遠處看霧中的50年勝利號核動力破冰船

這一程看夠了冰的各種形態

製做露天燒烤的船方工作人員

冰海上多霧,駛向北極點的航線上每一幕都在提醒,這裡遠非熟悉的人類世界

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上的奇異石球,像一個顱骨,此行我經常有身處科幻電影的感覺

核動力破冰船內部的蒸汽動力機組,核反應堆部分不允許參觀

臺上的儀表顯示剛到北緯90.00.00N北極點,臺下的表還在北緯89.59.999上

法蘭士約瑟夫地的一個科考站,破冰船登陸時也給他們帶來了燃料等補給品

北冰洋的海水會在光線變化下呈現不同顏色和質地,有時看上去像湯一樣濃鬱

大霧中破冰行進,今年北極冰比往年都厚,即使動力強大的核動力破冰船也需繞開冰脊謹慎操作,操作員需要用望遠鏡仔細分辨

駕駛室的窗外

一個年青的船員

船長室的航海地圖

我的船艙裡,放著BBC北極點的紀錄片

船員餐廳,船員們在聊天

在北極點附近,我和這艘黑紅巨獸合了個影

貼著海面飛行的暴雪鸌和自身的倒影。北極很多鳥都喜歡跟隨破冰船行進,因為船攪動海水意味著食物

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努米尼巖上的厚嘴海鴉,長得有點像企鵝但飛行敏捷

冰川上一些巨大的黑色方石

這兩張圖,就是微博上被熱轉的那個帖:破冰船輕聲靠近時它還在團在冰上睡覺,整個視野的海面上就這麼一塊冰一隻熊,像寓言一樣。一船人安靜地看了幾分鐘,它突然就醒了,看到眼前這個巨大的核動力破冰船楞了好半天,打了個滾,趴在冰上觀察我們,在空氣中聞個不停,探頭探腦,充分評估對方,然後就攀附著冰準備下水逃跑。大霧又起來了,船也轉向離開,霧裡看到它還在扒在冰壁上琢磨怎麼下水。後來船上的極地專家們討論,幸虧是把它驚醒了,因為冰是在往南漂,再漂到孤立無援的巴倫支大海裡就可能是絕路,它現在醒了趕緊往回遊一個多小時才能回到法蘭士約瑟夫島。回到船艙,我想著這一幕很久都還感動不已,儘管這不算好的攝影。

—— 完——

王軼庶,知名攝影師。其作品在國內外廣泛展出和報導,曾出版《可能》《Borderless》個人作品集,部分作品收藏於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SFMOMA)。

相關焦點

  • 北極點,一個與神耳語的地方
    19世紀的英國詩人威廉·柯珀有很多膾炙人口的詩句,但讓我深有同感的是一段家常話。他6歲時喪母。在母親去世47年之後,53歲的柯珀寫信給朋友:「我真可以說,我沒有一個星期(或許可以準確地說,沒有一天)不想到她。」那時我父母尚在,提前被這哀傷的長度驚嚇住了,第一次知道時間並非永遠行之有效的妙藥。
  • 北極點歸來
    關於北極的故事暫且先往後放一放,有時候還是忍不住想個沒完,要沒有這幫極友(極地驢友)一路上的陪伴和幫助,沒有巨大的核動力破冰船載著我們航行在冰冷的海面半個月之久,沒見過漂浮著的海冰和隱隱約約的北極熊,沒有大家10分鐘圍著北極點環繞地球2圈的證明書,我是怎麼都想不到,我居然到過北極,我居然到過北極點…這種思緒直到今天依舊一刻也不停減。
  • 《南極點日記》《北極點日記》作者鞠航談「兩極旅遊熱」
    鞠航的兩極新書《北極點日記》《南極點日記》今年7月由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7月31日,啟程去往北極點,8月7日00:43他興奮地站在了地球之巔。鞠航說那種「找不到北」的感覺真奇妙!11月16日,鞠航繼續向每年不到100人涉足的南極點出發。11月26日21:56鞠航將一面中國國旗插在了南極點上,創造了111天21小時13分穿越地球南北極點間距時間最短基尼斯世界紀錄,一舉打破了16年前由歐洲人創造的117天世界紀錄。
  • 北極點世博印章,北極點的心靈震撼
    每一枚印章都是他們悉心敲下來的,每一個館長的寄語和親筆籤名都是他們千方百計努力爭取到的,每一種不同語言的寄語都是他們找專家仔細翻譯成中文的。如今,翻閱這本編纂完美、製作精良的《永遠的世博會》,仿佛又把我帶回到那段「世博激情」燃燒的歲月,充滿回味與眷戀。
  • 「40歲前,我想去趟北極點」
    所以,我不自覺地開始暗暗下決心,「40歲前,我想去趟北極點。」然而突然有人在耳邊說,「人生本來不就是這個樣子嗎?你也不要因為看了這樣一本書,聽了這樣一句話,就開始想要去成為那兩萬零一人。」聽到這話,我有打心裡的自嘲,似乎這個人已經把我看透了。
  • 北極探險終點站——徵服北極點
    2012年4月12日北京時間23:37,一組吉祥的數字,一個值得我永遠銘記和懷念的時刻。就在此刻,我們極之美探險隊經過重重冒險,終於順利抵達北極點,圓了我們徵服世界之巔的夢!為了和廣大網友分享這一刻,今天下午剛返回朗伊爾的酒店,我就趕緊迫不及待的來更新了。  有點遺憾的是,我們這次並不是徒步到北極點。
  • 在北極點冰海體驗「冰泳」
    沒想到我竟然真的得到了一個去北極而且是北極點的機會——從摩爾曼斯克出發乘坐世界上最大的核動力破冰船一路向北抵達北極點。北極點是北極的中心,也是地球的最北端。北極點標誌處那是7月的一天,早上6點12分,我從睡夢中醒來。
  • 畢淑敏:北極點冰泳
    不過無論它看起來多不可一世,終比水輕,巨鴨般浮在洋面上,被冰下各種潛在洋流所控攝,按照一定規律不動聲色緩緩遊走,如身穿襤褸銀袍的浪俠。  抵達目的地後有個活動 「北極點之泳」,有人順口將它叫冬泳。但此刻絕非冬天,而是盛夏。還有人將它叫「凍泳」,其實不確。到處都是凝凍冰層,如何遊泳?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勉為其難稱為「冰泳」吧。
  • 北極點奇航之旅破冰瞬間
    有一個蒼茫冰原裡的希冀,叫北極點之旅;有一種地動山搖的震撼,叫北極點破冰;有一種世界之巔的體驗,叫遠徵北極點。2020,必須親臨現場,感受人生兩極勇士之徵北極點!「五十年勝利號」破冰場景,這樣的旅行,才是真正的巔峰體驗!
  • 鞠航創造111天穿越北極點南極點間隔時間最短金氏世界紀錄
    這是我的一位老朋友。我們認識大概有10幾年了,我特別喜歡做他的朋友,雖然近幾年來他不再像以前那樣經常的請吃飯,送禮物。但是,看到他的傳媒公司做的越發風生水起,隊伍日益壯大,做為他的好朋友我是又驕傲又開心。
  • 徒步到北極點才知道,到底什麼是戰略
    (引自:明茨伯格所著《戰略歷程》)具體來說,你要先有一個遠方的目標,然後設計一條通往這個目標的路徑,最後根據情況做定期調整。這裡面有三個關鍵點。第一,一定要是遠方的目標,而不是目光所及的目標。那我再給你講個,曲向東徒步去北極點的事,來說明到底什麼是戰略。我自己,本人也是個特別愛旅行的人,有一顆閒不住、想到處去浪的心。2012年,我到了南極。2013年,我乘坐50年勝利號核動力破冰船到達了北極點。
  • 北極點,出發!搶位預訂2018年北極點!
    今天正式開啟我們的北極點破冰奇航,登上世界超級核子動力破冰船「50年勝利號」。看視頻感受一下50年勝利號北極點破冰奇航之旅:一路向北,破冰前行。我們預計今天抵達北極中心點 (正北極90度)。由衛星導航儀測定正確極點位置後,全船停靠在厚冰原上舉行香檳酒會,舞會、滑雪、攝影及烤肉慶祝。
  • 人類第一次到達北極點
    在地球上,有一個點,站在這裡,你環顧四周,看到的只能是南方,這裡就是地球的最北端——北極點。北極地區是地球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對地球上其它地區的變化,尤其是北半球的氣候變化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終年寒冷的北極地區,生存環境十分惡劣。
  • 北極點 - 世界在我們腳下
    在地球上有這樣一個奇異的地點,所有的經度線匯聚於此。如果你有幸站在這裡,環顧四周,所有的方向都是南方。
  • 徒步北極點 | 穹頂1緯度
    營地貼心地準備了各式北極風格印章,我將它們印在了護照本上,這使得我在出入境時,常常引來海關官員們的竊竊私語,碰上個別好奇的,還會拉著我聊上一會兒,也是有趣。自巴尼奧營地,乘坐直升飛機抵達北緯89度的徒步起點,正式開始極地徒步。我們踏上滑雪板,以肩拉雪橇形式行進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極地上。每天行進七小時以上,平均十公裡左右。
  • 奇怪的知識:第一個到達北極點的人類是黑人
    1909年,一個6人小隊坐著狗拉雪橇在北極的冰蓋上急速前行著。他們的目的地,是距離格陵蘭島413海裡的一塊浮冰,北極點。當時許多人爭論這隻探險隊究竟有沒有成功到達北極點--這支團隊中只有領隊Robert Peary能力分辨自己所在的地點。
  • 北極點,1秒「環遊世界」!
    今天正式開啟我們的北極點破冰奇航,登上世界超級核子動力破冰船「50年勝利號」。看視頻感受一下50年勝利號北極點破冰奇航之旅:一路向北,破冰前行。我們預計今天抵達北極中心點 (正北極90度)。北極點Circle儀式
  • 美軍戰略轟炸機罕見飛越北極點,飛行距離6100公裡
    (原標題:美軍戰略轟炸機罕見飛越北極點,核問題專家:向俄發明確信號)
  • 紀錄片總導演餘敬中手記:去北極點的兩條安全路線
    扯遠了點,怎樣才能去北極點呢?看上面的地圖,離北極點最近的陸地和島嶼有:挪威的斯瓦爾巴德群島,格陵蘭島,加拿大北極群島的埃爾斯米爾島,俄羅斯的北地群島,它們的最北端緯度都超過了北緯80度,離北極點距離1000公裡左右。歷史上,探險家們大體上都從這些地方徒步去徵服北極點。還有一種方式,乘坐潛艇從水下去北極點。當然,這種方式不是一般人所能實現的。
  • 從南極到北極 北極點探險(七)——中國的時間 美國的太陽
    小小金字塔(圖片來源:肖遠)背著吉他去北極(圖片來源:肖遠)北極和南極還是有些不同的地方。我們在行走時一路有許多冰壓脊和裂縫,如同沙漠裡的沙丘一般,高低不平,景致變化多端,相比之下南極點的地貌就顯得比較枯燥。有個專門拍沙漠主題的攝影家也在Barneo浮冰站,他感覺這裡就好像是白色的沙漠,潔白的雪,純藍的冰,比沙漠的黃沙別有風味。北極四月的太陽如同早上8、9點鐘的太陽,與地平線24小時保持夾角30度左右,每天升高一點,每天繞著北極點轉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