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0 年 「硬核」科學發現:火山閃電、巨型星系碰撞、「流浪...

2021-01-21 IT之家

北京時間 1 月 7 日消息,2020 年,科學家獲得了多個 「硬核」科學發現,其中包括:嗜食同類的恐龍、爆腹鰻魚、狂暴星系等。

1、火山閃電

火山閃電並不罕見,但在 2020 年 1 月,我們觀測到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以南大約 65 公裡處的塔爾火山開始噴發,向空中噴發 14 千米高的火山灰和煙霧。在整體火山灰柱內部,粒子相互碰撞,產生足夠的靜電,使閃電在空中散射開來,像這樣的靜電是否能為電吉他提供電能,仍是一個尚未解答的科學問題。

2、「爆腹鰻魚」

一條美洲鰻魚儘管被飢餓的蒼鷺吞入腹中,但仍然做出漂亮的反擊!攝影師拍攝到該鰻魚從空中飛行的蒼鷺胃中破腹而出,像一條綠色大領帶一樣懸在半空中。

這種現象不同尋常嗎?答案是肯定的。專家指出,雖然某些鰻魚物種被其他魚吞食仍能破腹而出,但這是第一次拍攝記錄到活鰻魚咬破鳥腹的事件,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生物都有可能在這次遭遇中倖存下來。

3、巨型星系碰撞

銀河系最壯觀的事件出現在 100 多億年前,當時一個被稱為 「海怪」的巨型星系與銀河系正面碰撞,2020 年 10 月,一項研究表明,當時的銀河系還很年輕,其質量大約是現今的四分之一,這意味著此次星系碰撞合併可能比歷史上任何星系碰撞事件更有可能重新塑造銀河系。

2020 年,科學家在使用人工智慧研究球狀星團的緊密恆星群時,首次獲得遠古時期星系碰撞的消息。具有相同屬性(例如:恆星的年齡和化學成分)的星團很可能是在此次遠古星系碰撞中進入銀河系,迄今科學家已發現銀河系 5 次大規模星系碰撞的證據,其中第 5 次是 100 多億年前 「海怪」巨型星系碰撞事件。

4、雙頭蛇

蛇是具有很強感知能力的爬行動物,它們能在水中遊動、攀爬在樹上,或者鑽入地洞,尋找各種機會突襲獵物。雙頭蛇非常罕見,但去年 10 月份,美國佛羅裡達州一隻家貓並不幸運,它在前院發現一條雙頭蛇,這條小蛇長有兩個頭,兩副毒牙,該現象被稱為雙頭畸形,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現象,發生在胚胎發育期間,同卵雙胞胎未能完全分離。雙頭畸形出現在許多動物種群中,其中包括:鹿、海豚等。

5、世界上最古老的烏賊攻擊事件

2020 年,古生物學家公布了一項硬核考古發現,5 月份,他們發現了一塊神秘化石,認為該化石記錄著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烏賊攻擊事件。

這是一塊侏羅紀時期的化石,顯示一種類似現代鯡魚的遠古魚類遭受烏賊的突然襲擊,該魚的頭部被咬穿,頭骨被壓碎,它的身體被一條長有 10 個觸鬚的烏賊緊緊擠壓。然而,烏賊還沒來得及享受美餐,瞬間出現的災難殺死了它,將它們的生死搏鬥場景被永久地記錄下來。

6、嗜食同類的恐龍

侏羅紀時期恐龍變得很殘忍,一群食肉性異特龍甚至開始噬食同類屍體,研究人員在美國猶他州邁加特 - 摩爾採石場研究異特龍骨骼時得出這一結論,他們認真檢查了骨骼化石上的咬痕。

他們發現許多骨骼化石上都有獸腳亞目恐龍咬過的痕跡,而且在某些情況下,這些咬痕來自於同類物種恐龍。研究人員稱,這些骨骼化石提供了 「極其罕見」的恐龍同類相食的化石證據,更重要的是,這也為古生物藝術家描述恐龍殘忍撕咬同類屍體提供很好的素材依據。

7、血雪

氣候變化非常殘酷,竟然使冰川開始流血。該照片上顯示的不是真正的血,而是一種叫做 「血雪」的現象,當融化的雪被紅色藻類取代時,該現象就會出現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區。它們也被稱為雪衣藻,在冰冷的水中茁壯成長,在冰雪中冬眠過冬,當夏季來臨,冰雪融化,雪衣藻會爆發式生長,傳播紅色、花狀孢子。

去年 2 月,在南極洲沃爾納德斯基研究基地的烏克蘭研究員看到大量的雪衣藻,當時正是南極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時期。去年 7 月,義大利冰川也出現了 「血雪」,它能夠影響冰川反射陽光,並阻止冰川融化。

8、「流浪地球」

去年 10 月份,天文學家發現一顆不遵守規則的系外行星:這是一顆與地球體積相仿的流浪行星,它在宇宙中橫衝直撞,不受任何恆星的引力束縛。這是天文學家首次在太空探測到 「流浪地球」,但幾乎肯定不會是最後一次。據研究人員稱,僅在銀河系就有數十億顆流浪行星,甚至可能超過恆星的數量。

相關焦點

  • 2020年「硬核」科學發現清單
    北京時間1月7日消息,2020年,科學家們獲得了很多「硬核」科學發現,包括:吃同類恐龍、炸肚鰻、暴力星系等等。 1.火山閃電 火山閃電並不罕見,但在2020年1月,我們觀察到,位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以南約65公裡處的塔爾火山開始噴發,向空中噴出14公裡高的火山灰和煙霧。在整個火山灰柱中,粒子相互碰撞,產生足夠的靜電,在空中散射閃電。
  • 太陽系不得不再次流浪,因為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就要碰撞了
    就這樣過了40多億年的安全生活,但是現在新的問題又來了,太陽系恐怕不得不再次開啟流浪之旅了。星系之間的碰撞必然會帶來恆星和行星之間的生死宿命。太陽系雖然身處銀河系的邊緣或者說是郊區,但是由於銀河系的高速旋轉加上超級大的仙女座星系,太陽系不論如何都是躲避不了被碰撞的命運。
  • @美國國家地理:銀河系45億年後將與仙女星系碰撞,請做好準備…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 以為「流浪地球」只會在電影中出現?2月26日,@美國國家地理 告訴大家一個消息:大約45億年之後,我們所處的銀河系與鄰近星系真的會撞到一起。請大家做好準備。 昨天,@美國國家地理 也借著這個太空熱度向公眾科普了一把...這次,他們宣布,45億年後,我們所處的銀河系真的會與鄰近的仙女星系相撞。 什麼,真的會星系大碰撞?但是大家怎麼好像不緊張,反而想到了浪漫的「流浪太陽系」。
  • 菲律賓塔爾火山出現火山閃電,科學家也不知成因,或促成火山預報
    我們都知道閃電是一種常見的大氣放電現象,但是並非所有的閃電都是大氣放電現象,人為的放電現象也可以產生閃電,從本質上講,閃電就是一種電火花,是一種含有強大能量的等離子體,比如在地震和火山爆發中也經常會發生閃電,地震時產生的閃電被叫做地光,火山閃電也並非罕見。
  • 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有大量的流浪行星,其中有地外文明的飛行器?
    我們所處的銀河系雖然只是中等規模的螺旋型星系,在星系中至少存在2500億到4000億顆恆星,而且大多數恆星都有類似太陽系這樣的行星系統,科學家一直在這些恆星中尋找合適人類生存的宜居行星,由於恆星發出的光芒太強阻礙了系外宜居行星被發現的速度,然而在這個搜尋的過程中,天文學家意外發現在星系中有大量流浪行星
  • 為什麼火山爆發時伴有閃電?
    巖漿不僅含有液態巖石,而且還含有晶體和火山噴發時從地球內部排出的一些溶解氣體。這些氣體包括水蒸氣、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氯、硫和氟。巖漿從火山中出來後,會迅速冷卻並形成灰燼。鑑於巖漿的數量如此之大,形成的灰燼量也很大。這導致形成僅由灰燼(更好地稱為灰羽)組成的雲。這些菸灰羽中的顆粒碰撞導致電荷分離。
  • 2020年十大破紀錄科學發現出爐:最長閃電長約700公裡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人類因新冠疫情自我隔離之際,宇宙以及其間的萬事萬物並不吝於向人類展示其博大、深邃、可愛與神秘,有些被敏銳的科學家捕捉到,成為破紀錄的發現。
  • 45億年後 銀河系撞仙女星系?
    45億年後 銀河系撞仙女星系?  圖片來源:歐洲空間局網站   2月26日,美國國家地理髮了一條簡短的微博:大約45億年以後,我們的銀河系將與臨近的仙女星系撞到一起,請大家做好準備。  這聽起來比《流浪地球》中太陽系被吞沒還可怕。記者帶著疑問查閱了相關資料,原來,科學家早就預言了此事。星系相撞 到底是真的嗎?
  • 2020災難不停?科學家發現巨型火山出現異常:釋放不詳信號
    我們都知道,在世界各地都流傳著許許多多的語言,這些寓言只不過是古人對後世的期望,對於一些不好的語言,比如瑪雅語言也並未實現,然而人類進入2020之後,很多災難湧現而來。比如澳大利亞的大火,東非的黃災,這些災難是呼向潮水一般湧來,然而就在前一段時間,科學家發現地球上一座巨型火山活動異常,並且傳出轟隆隆聲的不詳信號。
  • 美媒盤點:2020年十大物理學新聞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月1日發表題為《2020年十大物理學新聞》的報導,盤點了2020年物理學領域的一些重要新聞。全文摘編如下:我們得承認,對地球來說,這一年相當艱難。但對研究宇宙中更遙遠區域的科學家來說,這卻是了不起的一年。砰!
  • M31星系與KARI的碰撞時空
    與銀河系的碰撞目前仙女座星系正以每秒110公裡的速度靠近銀河系。根據計算機模擬,預計它將在大約40億年內直接與銀河系相撞。碰撞的一個可能結果是,兩個星系將合併形成一個巨大的橢圓星系,甚至可能形成一個大圓盤星系。
  • 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巨型星系
    這個巨型螺旋星系或許會被稱為「哥斯拉星系」(Godzilla galaxy),因為該星系有可能是其所在宇宙中已知的最大星系。該星系名為UGC 2885,比銀河系寬2.5倍,其恆星數量則是銀河系的10倍。
  • 銀河系之外的星系有多奇怪?盤點10個特別的星系
    這一發現之所以令人驚訝,是因為星系通常都是以某種方式,從銀河系的盤狀朝著今天我們所見的巨型火原星系演化的。通常情況下,是橢圓星系還有大批衰老恆星,而螺旋星系多含年輕的藍星。科學家們認為,這類星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與較小的星系合併而形成的。那macs 2129-1內的恆星,可並不是來自這種爆炸性合併,而是在於沿途星系的盤中形成,該發現發表於2017年出版的自然雜誌。
  • 《新發現》七月刊:流浪繁星
    去年春節,電影《流浪地球》爆紅。裡面寫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即將吞沒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人類提出「流浪地球」計劃,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新家園。
  • 宇宙中2個星系融合或者2個星星碰撞會發生什麼呢?
    如果發生了最有可能跟流浪行星有關,這些是沒有被任何星系的重力束縛,自主的在太空中移動的恆星,這樣的星星已經到訪過我們太陽系了,精準的說有兩顆。這是舒爾茨星,這是一個雙星系統,包含一顆紅矮星,重量約為木星的86倍,以及一顆稍小的棕矮星,比木星重65倍。大約七萬年前這些星星接近我們星系的疆界-歐特雲。
  • 盤點宇宙十大恐怖黑洞 黑洞如何殺死人類?[圖]
    盤點宇宙十大恐怖黑洞 黑洞如何殺死人類?[圖]   黑洞裡面是什麼?盤點宇宙十大恐怖黑洞 黑洞如何殺死人類?   在宇宙空間中漫遊的「流浪黑洞」   當星系發生碰撞時,黑洞可能在碰撞中被踢出星系,在宇宙空間中開始漫遊旅程。科學家發現的第一個流浪黑洞被命名為SDSSJ0927+2943,它的質量大約為太陽質量的6億倍,並以每小時590萬英裡(約為950萬公裡每小時)的速度四處漂流,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有數以百計的流浪黑洞漂移至銀河系。
  • 孤獨的流浪恆星,從星系中間飛速向外「逃逸」
    恆星一般都存在於星系內,很多星系可包含數千億顆恆星,但是有的星系中少數恆星卻以很快的速度逃離星系,在宇宙中「流浪」。恆星因為質量大的關係,只有星系這樣整體質量很大的天體系統可以將它們限制在一定範圍內,但是在宇宙中,星系也時常因為引力的關係相互作用,最終融合為一個新的星系。
  • 深觀察|從《流浪地球》看科幻電影的「硬核」在哪
    科幻不是科學,當然不能用科學的真實和常識去要求它。所以,很多科學家,尤其是天文學家、地球物理學家去論證《流浪地球》的所有與科技沾邊的事情,包括主題和情節,都會大失所望,甚至連公眾也會看出很多無法用科學原理解釋的BUG。但是,知道科幻的分類從屬於文學後,就不會對科幻這種「四不像」產品或唉聲嘆氣地傷感,或痛心疾首地批判。
  • 為什麼有些火山噴發的時候,會帶有大量的閃電?
    火山正在噴發!紅色的巖漿四處流淌,火山灰噴上天空。在浩瀚的火山灰中,紫色和紅色的閃電包圍著它,像跳舞的金蛇;雷聲敲打著大地和天空,場面像是世界末日。為什麼火山灰中會出現閃電?它是怎麼形成的?讓我們從印度尼西亞錫納朋火山噴發開始,了解神秘的火山閃電。
  • 30億年後,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的碰撞是否會發生?撞不上!
    這個大碰撞是科普還是末世論的腔調?在網上總會看到銀河系與仙女座星系未來30億年後將發生碰撞的信息。通常在介紹完這個信息之後,不免杞人憂天地闡述一下各種有關人類命運的聯想。因此,早就給地球、太陽幾十億年以後的事情安排了。50億年以後,太陽因能量衰竭,將劇烈膨脹,摧毀地球。反正總的結果就是這日子到時候就沒法過了。覺得這還不過癮,那麼30億年後,銀河系、仙女座星系發生交通事故,這事夠大了吧?不用等太陽膨脹了。這實際是一種唯心泛神論的思潮,而且文化底蘊影響了物理的理性邏輯和理性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