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流浪恆星,從星系中間飛速向外「逃逸」

2021-01-15 樹下的小書桌

恆星一般都存在於星系內,很多星系可包含數千億顆恆星,但是有的星系中少數恆星卻以很快的速度逃離星系,在宇宙中「流浪」。

恆星因為質量大的關係,只有星系這樣整體質量很大的天體系統可以將它們限制在一定範圍內,但是在宇宙中,星系也時常因為引力的關係相互作用,最終融合為一個新的星系。這時兩個星系原有的引力系統受到了影響,一些恆星在星系碰撞的過程中被加速,被「甩出」星系,成為流浪的恆星。

另一種是在星系中央黑洞附近,一個星系中心可能存在不止一個黑洞,它們也會在自身的引力下相互作用最終碰撞。一些恆星在圍繞黑洞運行的時候運行速度是很快的,黑洞碰撞融合的時候,引力系統也被破壞,恆星也被加速到很快的速度,可以擺脫黑洞、星系的引力被甩出星系。

另外很多恆星存在伴星,在其中一顆恆星被被吞噬的時候,伴星就可能被加速,直到雙星系統引力不足以舒服伴星的旋轉向心力時,伴星也會被甩出去。

目前科學家在銀河系中已經觀測到數百顆正告訴逃離星系的恆星,它們的速度都非常快,超過280km/s

相關焦點

  • 什麼叫流浪恆星? 我們的太陽是流浪恆星嗎, 為什麼?
    流浪恆星就是銀河和別的星系合併時由於它運行速度超過了銀心引力速度,它的軌道稱橢圓形軌道,它甚至被拋出去拋到銀河引力範圍外
  • 有沒有「孤獨」的恆星,不屬於任何星系?
    我們經常說恆星組成星系,星系進一步組成星系團,就是指這種層次結構。所以原則上恆星不一定非要存在於星系中,星系也可以在星系團之外。那麼實際上是怎樣的呢?恆星起源於分子雲的坍縮。在星系的引力場下,分子雲的密度要比星系之外大很多,這就是恆星形成的溫床。如果有某種觸發,比如超新星、密度波、星系合併等,恆星就可以大量地形成。
  • 2.7萬光年外,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孤獨流浪,卻在這露出馬腳
    在宇宙中,並非所有的行星都像地球這麼幸運,能夠繞著自己的宿主恆星公轉,獲得光芒和熱量。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宇宙中還有許多的流浪行星,它們沒有任何同伴,孤獨地在星際空間穿梭。而流浪行星不同,它們距離我們比八大行星遠得多,而且也沒有宿主恆星照射,所以直接觀測到它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 最孤獨的星體,遊牧行星,它們如何運行?
    現在,想像一下,宇宙空間裡有數百萬的行星,脫離了他們的「母艦」,流浪在宇宙中,這些行星被稱作「遊牧星球」(或者流浪行星、星際行星、孤兒行星)。天文學家和科幻愛好者已經熱衷於他們的存在很久了。 這些星球可能是被逐出了自己的軌道,或者誕生於星際雲的碰撞,「漂流」在恆星星系的網絡之間。
  • 100光年外的流浪星球或是褐矮星
    這個孤獨的流浪天體編號CFBDSIR J214947.2-040308.9,它最早是在2012年被發現的,最初它被歸類為一顆流浪行星,這種行星並不像通常意義上的行星那樣是圍繞一顆恆星運行的,而是圍繞星系的中心運行。然而,最新的研究認為,這顆天體可能並非一顆行星,並且它也比我們此前設想的更加「孤僻」。
  • 「流浪恆星」直奔太陽而來,這或許是地球最大劫難
    在63光年的星河外,一顆橙黃色的流浪恆星,正在以將近14.9公裡/秒的速度朝太陽系飛速奔來,專家預計,它將在128萬年後和我們相遇,成為太陽系中的第二顆太陽。在整個太陽系中,太陽是唯一的恆星,也正是只有一顆恆星,才使得太陽系內部成為一個相對穩定的系統,又稱"單一恆星系統"。
  • 流浪恆星直奔太陽而來,這或許是地球最大的劫難
    在63光年的星河外,一顆橙黃色的流浪恆星,正在以將近14.9公裡/秒的速度朝太陽系飛速奔來,專家預計,它將在128萬年後和我們相遇,成為太陽系中的第二顆太陽。
  • 100光年外發現首顆流浪行星不繞恆星運轉(圖)
    藝術示意圖:孤獨的流浪行星CFBDSIR2149,而是在宇宙中自由飄蕩的「流浪行星」。    對於這項發現,天文學家們顯得毫不意外,因為他們早就已經猜測其存在,並且已經花費超過10年以上的時間試圖找到這樣的一顆流浪行星。當然這樣的搜尋將是極為困難的,它常常會被人們形象地描述為「在幾千個柴火堆裡找一根繡花針」。天文學家們猜測這顆孤獨的行星可能是在其形成之初便被拋了出去,它現在不屬於任何一個恆星,自由流浪於距離地球約100光年的空間之中。
  • 各星系之間是一切虛無嗎?當然不是,還有流浪恆星和奇異物質
    但也有一些物體,包括恆星和行星,徘徊在星際空間中偏僻的邊緣。而且有可能在這個宇宙的某個地方,存在著一種與世隔絕的文明,生活在一片廣闊的黑暗之中。 你可能會發現在星系間遊蕩的一種物體是拋射星,通常被稱為流浪恆星。這些恆星可能是在星系內部形成,然後被噴射出來。
  • 一顆流浪行星被二元恆星踢回原星系內部
    實際上,銀河系內流浪著無數顆類似奧陌陌的星際來客,它們可能是小行星,碎片和行星,也可能是巨大恆星。然而,奇怪事情發生了,一顆在星際空間流浪行星被一顆二元恆星踢回原來星系內部,引力彈弓效應再次給力。在太陽系內部,8大行星都圍繞著一個近似圓形固定軌道,不過冥王星和許多其他矮行星公轉軌道細長和傾斜。
  • 《流浪的地球》太陽晚期膨脹地球會被淹沒?有沒有可能自動逃逸?
    看過流浪的地球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太陽系末期,太陽因為引力失控,可能會向太陽系擴散。屆時水星,金星,地球,都可能被太陽吞沒。這種情況下,地球就需要搬家了。尋找另外一個恆星來依靠。小編也曾是一名理科學霸,看了這部劇,小編想做一回槓精,決心跟編導槓上一把。太陽系末期,太陽是不是會真的淹沒地球?地球有沒有可能因為太陽的引力減弱而逃逸出太陽系?小編想通過自己學到的物理知識,做一個簡單推演計算。
  • 銀河系與仙女座相距254萬光年,中間是一片虛空,什麼都沒有嗎?
    本星系中最大的兩個成員:仙女星系和銀河系,就像是宇宙中的連個孤島!《星際之門:宇宙》的第二部中的結尾是「命運號」將啟用最低能耗模式,所有乘員休眠,因為它要跨越兩個相隔遙遠的星系之間的「虛空」,在這個過程中它將無法取得任何補給,甚至「命運號」都不能保證能在能量耗盡以前跨越到「彼岸」!
  • 宇宙中最孤獨的星體:流浪星球
    在宇宙中,也有一群與Alice類似的星體,它們就是孤獨的「流浪星球」。流浪星球天文學中對於流浪星球的嚴謹定義是這樣的:在其周圍十個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為地球到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之內都沒有發現能作為其旋轉中心的恆星的星球。舉個例子來說明吧。
  • 旅行到10.32光年外的星系,這裡只剩下孤獨和荒涼
    我們的旅行飛船駛行到距離太陽系10.32光年的地方,在這裡我們又發現了一座新的星系,天文學家們也已曾經觀測到過它,並將其命名為ROSS 248星系。ROSS 248星系有一顆恆星和七顆行星,跟太陽系家族旗鼓相當。
  • 星系中大量的流浪行星是怎麼來的?這些行星上會有生命嗎?
    宇宙中為什麼會出現流浪行星?這些行星都是怎麼來的?流浪行星有一小部分來自宇宙中的恆星系統,還有絕大多數來自星系恆星形成區域那些失敗的恆星。什麼是流浪行星,宇宙中有多少這樣的行星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包含了幾千億顆恆星,大部分恆星都有自己獨特而多樣的行星系統。
  • 看流浪地球漲知識:如何利用木星加速逃逸太陽系——圖解引力彈弓
    本期知識看點:圖解引力彈弓,地球和木星玩起了蕩鞦韆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的朋友都知道,地球為了不被太陽吞沒,裝上了一萬座行星發動機,開始了飛向4.2光年外比鄰星的流浪之旅。使得地球獲得逃逸太陽引力束縛的逃逸速度!為什麼不直接依靠行星發動機將地球加速到逃逸太陽系呢?
  • 恆星都誕生在星團裡,那太陽是一顆流浪恆星嗎?
    宇宙中的恆星大部分都是在星系中活躍的恆星形成區域誕生的,並且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集群或星團結構,那我們的太陽為什麼孤零零一個漂浮在宇宙中的?那麼太陽之前的星團去哪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宇宙中現有的開放星團推斷出來!我們下面就以離我們最近的畢宿星團為例!
  • 流浪太陽系!科學家提出「恆星發動機」概念 推動太陽飛出銀河系
    (圖片來源:Kurzgesagt視頻截圖)2019年熱播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中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 「三體星系」才是人類的新家園?流浪地球中的比鄰星在哪?
    對於很多科幻迷來說,劉慈欣的《三體》和被翻拍成電影的《流浪地球》,其中有著很多相似的點。比方說,《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耗時2500年在太空中孤獨的流浪,最終目的地是比鄰星,而比鄰星所在的半人馬座,便是《三體》小說中三體人所在的「三體星系」,那麼,「三體星系」真的能夠我們的新家園嗎?
  • 宇宙最孤獨星系了解一下
    本星系群的兩大主角仙女座星系和銀河系則相距兩百多萬光年,而且兩者正不斷靠近,預計將在三十幾億年後發生碰撞融合。相比之下,有些星系可就沒如此幸運,它們像走散的羔羊,遠離集體,迷失在無盡虛空中,只能默默品嘗孤獨與寂寥的味道。NGC 6503就是這麼一個孤獨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