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星系之間是一切虛無嗎?當然不是,還有流浪恆星和奇異物質

2020-11-26 騰訊網

我們經常把星際空間看作是一個空時空的無人之地。並且在大多數情況下,你會發現它裡面的大多數點都是經過的彌散氫原子。但也有一些物體,包括恆星和行星,徘徊在星際空間中偏僻的邊緣。而且有可能在這個宇宙的某個地方,存在著一種與世隔絕的文明,生活在一片廣闊的黑暗之中。

你可能會發現在星系間遊蕩的一種物體是拋射星,通常被稱為流浪恆星。這些恆星可能是在星系內部形成,然後被噴射出來。

圖解:流浪恆星(圖片來源:weixin)

這裡有兩種被認為是這種情況發生的機制。第一種是兩個星系碰撞時發生的引力混亂,第二個是多恆星系統離黑洞太近時發生的引力混亂。這樣一個系統的成員會被吸入黑洞,而另一個或其他的成員則將會被拋向太空。在那裡它變成了超高速恆星。超高速恆星就是這樣,恆星以非常快的速度運動,這足以逃脫它們母星系的引力。

但令人吃驚的是,流浪恆星的數量之多是顯而易見的。2010年和2012年,一個名為宇宙紅外背景實驗的實驗使用探空火箭發射升空。實驗發現一種奇怪的光來自星系間的空間,它不可能來自其他星系。最好的解釋是流浪恆星。但是所探測到的光的絕對數量表明,宇宙中多達一半的恆星都在星系間的空間中遊蕩。這很有趣,因為在粒子物理學中有一個神秘的現象被叫做「重子失蹤問題」。

圖解:科學家發現了自大爆炸以來一直隱藏在宇宙中的部分「失蹤物質」(圖片來源:ifeng)

重子是組成普通物質的粒子,是質子、中子等的通稱。早期宇宙的大多數模型都表明,重子的數量應該比看上去更多。但是,如果有一半的恆星在星系間遊蕩,那麼這對解釋失蹤的重子有很大的幫助。但可能不僅僅是恆星在星系間遊蕩。他們很可能會帶著他們的行星……以及任何可能生活在那些行星上的生命。經過如此靠近黑洞的地方不會對生命有什麼好處,但如果它是在噴射之後出現的,那麼星系間的空間可能充滿了生命,甚至可能存在與星系完全無關的文明。

事實上,有一個因素可能有利於這樣的生命。大多數銀河恆星都生活在對生命不利的高輻射環境中,如靠近星系核或在星團中。在這種情況下,靠近其他恆星對生命是不利的,靠近銀河系核心的行星會被近距離的超新星反覆影響而成為不毛之地。但你離核心越遠,越進入星系的旋臂和更遠的地方,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就越大。

圖解:銀河系的旋臂(圖片來源:vcg)

但是,在星系間的空間中也會存在沒有行星的流浪恆星。與恆星類似,這些行星將通過引力相遇而脫離它們的母星系。我們可能永遠也看不到其中的一個,在深空很難發現這樣的東西,但它們很可能存在。甚至有這樣的模型,如果這個星球有辦法保持溫暖的話,這些類型的世界可以有液態水和生命,比如在核心的核衰變。這可能會形成一個類似於木衛二或土衛二的冰殼世界。或者,如果你加入一個濃厚的氫氣氛圍,你可能發現有表面液態水,誰知道還有其他什麼。

圖解:伽利略探測器拍攝的木衛二(圖片來源:NASA)

最後一種可能位於星系之間的天體與恆星和行星非常不同。這是一種奇異物質的假想形式,將會顯示出負質量。我們仍然不確定這種物質在自然界中是否存在,或者就此而言,我們能否能以某種方式合成它。但這種形式的物質被認為是有可能的,只是因為它在數學上是合理的,並且不違反能量守恆定律或動量守恆定律,但它可能違反相對論。

當你聽到技術理論家們談論創造人造蟲洞、穿越黑洞、建造比光速還快的曲速驅動器時,你就會明顯地意識到它可能會在一種漏洞中違反相對論。這些未來潛在技術的大多數模型都需要這種奇異物質的存在。我們是否能製造這個東西也許不能很快弄清楚。我們對引力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目前所有的理論都有不足之處,我們需要一個基本一切事物的統一的理論。這也是現代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甚至連愛因斯坦都不能搞清楚。

圖解:物質和能量通過「蟲洞」轉移(圖片來源:vcg)

但是我們需要它來回答有關負質量的問題。然而如果這種物質可能存在的話,那會是什麼樣子?這實在是太奇怪了。一個正常的物體在地球上也許重5公斤,但是質量為負的物體的重量將會是負5千克。這樣一個物體會被引力排斥,換句話說,它具有反引力的性質,並且會向上飄浮。

圖解:蟲洞的超強力場可以通過「負質量」來中和(圖片來源:baidu)

奇異負質量物質的另一個奇怪的預期效應是,當你推它時,它會往回推。移動這種材料做的家具將非常困難。如果對於這種物質來說,存在某種機制使它在大爆炸中以某種方式產生,這是一個巨大的假設,它很可能完全被星系排斥,潛伏在它們之間的深空點上。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兮昕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什麼叫流浪恆星? 我們的太陽是流浪恆星嗎, 為什麼?
    ,它等於說沒有星系環繞,成了無家可歸著,當然當銀河和仙女系合併時太陽也許會被拋出去,成為流浪恆星,這個沒一定,現在太陽繞銀心運動,不是流浪恆星,流浪恆星是被銀心拋出去的恆星不管是什麼樣的結局,總會有一些星體被甩出本星系成為「流浪恆星」。其實這種星系碰撞在宇宙中是相當普遍的。一般認為仙女座星系在過去就曾經和其他星系至少發生過一次碰撞。2、另一種情況就是恆星受到外力被加速到超過逃逸本星系的速度,從而脫離本星系成為流浪恆星。一般這種情況都和黑洞有關。
  • 「虛無」對科學家意味著什麼?
    我們用的一切,都是由最基本的亞原子粒子構成,它們在宇宙的演化進展中聚集組成了巨大的結構——人、行星、恆星、星系和星系團。它們都遵循相同的物理定律,並存在於萬物所佔據的同一時空環境中。我們今天在宇宙中看到和經歷的所有這些事情,只存在了有限的時間。宇宙並不總是有星系、恆星或原子,所以它們一定是在某個時刻出現的。但是它們是從哪裡來的?雖然顯而易見的答案似乎是「某物」,但這未必是真的;它們可能是從無到有,而不是從「某物」開始。在這種情況下,「虛無」對科學家意味著什麼?根據這個問題,我們可能會得到四個不同的答案之一。
  • 可以傳染的奇異物質
    中子星是除黑洞之外最緻密的天體,在中子星的核心中存在著宇宙中最危險的物質:奇異物質。中子星是由一顆質量巨大的恆星超新星爆炸之後產生的,爆炸開始時,恆星的核心在其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縮。構成原子核的粒子是質子和中子,而質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夸克構成。夸克永遠不會單獨存在,並且夸克之間存在一種夸克禁閉的現象,組成質子或者中子的夸克之間互相連接非常緊密,打斷這種連接需要巨大的能量,但是這些能量會產生新的夸克和新的連接。
  • 星系中大量的流浪行星是怎麼來的?這些行星上會有生命嗎?
    宇宙中為什麼會出現流浪行星?這些行星都是怎麼來的?流浪行星有一小部分來自宇宙中的恆星系統,還有絕大多數來自星系恆星形成區域那些失敗的恆星。什麼是流浪行星,宇宙中有多少這樣的行星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包含了幾千億顆恆星,大部分恆星都有自己獨特而多樣的行星系統。
  • 「虛無」的宇宙學意義
    我們所看到的、感覺到的和與之相互作用的一切,在最本質的層面上都是由亞原子粒子組成,自宇宙存在以來,它們已經形成了各種大型結構,包括人類、行星、恆星、星系和星系團。它們都遵循相同的物理定律,並存在於萬物所處的相同時空中。我們今天在宇宙中看到和經歷的所有事物,都只存在了一段時間。宇宙中不是一直都有星系、恆星或原子的,所以它們一定是在某個時刻出現的。但是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呢?
  • 宇宙的一生:生而燦爛、死歸虛無
    ,太陽壽命終結;20億年後,銀河系和大麥哲倫星系碰撞。此外,還有很多未知的風險,比如小行星撞擊。地球終將因為不可抗力而毀滅,萬物皆有壽命。無論是人類、行星、恆星,甚至是宇宙,最終都將回歸到黑暗與寂靜中。
  • 星系還有紡錘狀的?天文學家發現奇異新星系
    提到星系, 人們會想到像銀河系那樣雄偉的螺旋星系,但所有星系都是這樣嗎?德國海德爾堡市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天文研究所的天文學家阿薩納西亞斯·察茲及同事研究發現,並不是所有的星系都和銀河系一樣,宇宙中還存在著一種紡錘狀的星系。
  • 星系是物質的聚集地,但它只佔宇宙空間的5%,星系之外有什麼?
    宇宙中有多少像銀河系一樣的星系?宇宙中的星系有大有小,其總量預估至少在2萬億個以上。當然,不同的星系並不總是獨立存在,它們會在引力的作用下相互靠近,就好像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和254萬光年以外的仙女座星系一樣,它們在相互靠近,而最終必然會發生一次親密的碰撞。
  • 世紀騙局:宇宙大爆炸實際上不是宇宙的開始
    可能沒有奇異之處,與之前發生的膨脹相比,大爆炸之後宇宙的膨脹以蝸牛的速度發生。是的,大爆炸並不是宇宙的開始。 大爆炸有問題嗎? 沒有對大爆炸理論的不尊重-它得到大量科學證據的支持,而且幾乎肯定會發生。
  • 暗物質和暗能量之間有什麼區別?
    其餘的東西-地球上的一切,用我們所有儀器觀測到的一切,所有正常物質-總計不到宇宙的5%。設想。我們所知道的關於現實的一切-組成恆星,星系,腳下最深處的所有事物-只是對我們所不知道的95%的挑剔。但是美國宇航局描述了暗物質不是的幾件事。一方面,它不是光-「意味著它不是我們看到的恆星和行星形式。」另一方面,它不是由正常粒子組成的正常物質的烏雲。如果是這樣,NASA會通過尋找穿過其恆星面紗之一的輻射來吸收氣味。
  • 孤獨的流浪恆星,從星系中間飛速向外「逃逸」
    恆星一般都存在於星系內,很多星系可包含數千億顆恆星,但是有的星系中少數恆星卻以很快的速度逃離星系,在宇宙中「流浪」。恆星因為質量大的關係,只有星系這樣整體質量很大的天體系統可以將它們限制在一定範圍內,但是在宇宙中,星系也時常因為引力的關係相互作用,最終融合為一個新的星系。
  • 宇宙中最奇異的七大恆星!最亮的恆星是太陽的870萬倍!
    浩瀚宇宙中,存在著無數的恆星,太陽便是為我們所熟知的恆星之一。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存在於宇宙中的十大奇異恆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恆星都各有哪些稀奇古怪的特點吧。1、最快速度的恆星宇宙中也存在著流浪漢這件事,你知道嗎?一顆被命名為SDSS J090745.0 024507的恆星,就被哈佛科學家沃倫*布朗賦予了一個外號叫「流浪恆星」。在2005年的時候,這顆「流浪恆星」被布朗先生發現它正在以超快的速度運行並逐漸遠離銀河系且不再返回,也因此成了宇宙中的「流浪漢」。
  • 暗物質和暗能量是什麼?它們為什麼佔據了百分之95的宇宙?
    我們認知中的恆星、行星、物質等連宇宙的百分之5都不到。剩下百分之95都是由人類根本無法探測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組成。也就是說,我們所體驗到的,所感知到的是現實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而我們對於暗物質和暗能量的一切,它們是什麼,它們存在的意義和存在的方式完全沒有任何頭緒。那麼為什麼我們如此確信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存在呢?
  • 一顆流浪行星被二元恆星踢回原星系內部
    趣味探索訊 還記得前年那顆穿越太陽系的星際來客奧陌陌嗎?實際上,銀河系內流浪著無數顆類似奧陌陌的星際來客,它們可能是小行星,碎片和行星,也可能是巨大恆星。然而,奇怪事情發生了,一顆在星際空間流浪行星被一顆二元恆星踢回原來星系內部,引力彈弓效應再次給力。
  • 「虛無」的宇宙學意義
    © ESA/HERSCHEL/SPIRE/HERMES正如我們今天看到的一樣,宇宙無疑充滿了「物質」。我們所看到的、感覺到的和與之相互作用的一切,在最本質的層面上都是由亞原子粒子組成,自宇宙存在以來,它們已經形成了各種大型結構,包括人類、行星、恆星、星系和星系團。
  • 「虛無」的宇宙學意義
    © ESA/HERSCHEL/SPIRE/HERMES正如我們今天看到的一樣,宇宙無疑充滿了「物質」。我們所看到的、感覺到的和與之相互作用的一切,在最本質的層面上都是由亞原子粒子組成,自宇宙存在以來,它們已經形成了各種大型結構,包括人類、行星、恆星、星系和星系團。它們都遵循相同的物理定律,並存在於萬物所處的相同時空中。我們今天在宇宙中看到和經歷的所有事物,都只存在了一段時間。
  • 宇宙中最危險的物質—「奇異星星」
    有一個假設是在中子星核心,質子和中子會解除限制,所有的粒子溶解並被擠成「夸克浴」。無數的粒子變成了由純粹的夸克組成的巨大物體,夸克物質,由此形成的恆星稱為「夸克星」。雖然從外表看,它與普通的中子星沒什麼不同。
  • 比中子星更加神秘,奇異夸克星真的存在嗎?科學家該如何發現它?
    在中子星之上,還有黑洞,這要求死亡恆星的內核質量超過太陽的1.5-3倍。在黑洞內部,連中子也不復存在,一切物質都徹底被吞噬到奇點內,損失除質量、角動量以及電荷之外的所有物質。中子是由夸克組成的,分別是兩個下夸克和一個上夸克。那麼問題來了:難道宇宙中就沒有一種夸克星嗎?或許,宇宙中就存在這麼一種神秘的天體,介於中子星與黑洞之間,那就是夸克星。
  • 太陽系以外的世界——恆星,星系,黑洞等等
    微小的物質 宇宙的95%是由暗能量和暗物質構成,剩下的那些東西——比如地球上的一切物質,所有的行星、星體等其他物質——構成了剩下的5%。 眾多的虛無 我們的宇宙幾乎是空蕩蕩的空間。組成宇宙可見部分的星系和星系團集中在一個複雜的「腳手架」上,在周圍是巨大空曠的空間。 4. 巨大的宇宙鄰域 銀河系處於一個星系群中,這個星系群是由大約30個星系組成的鄰域。離我們最近的星系是仙女星系。
  • 恆星的冷知識:恆星都有行星嗎?
    恆星能夠變成行星嗎?所有的恆星都有行星嗎?由於新科技、探測器的使用,現在科學家每天都在積累太陽系和宇宙的新數據。我們已經知道,宇宙大爆炸、黑洞、其它星系。今天讓小編和小夥伴們分享一些更多的恆星冷知識。一顆星星在成為恆星的時候可能會失敗,並且開始表現得更像一顆行星,他們沒有足夠的質量可以繼續發光,並且變成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