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有更高的靈敏度,現在優先使用核糖核酸酶保護和核酸酶S1實驗

2020-12-04 紅果果的空間

9引物延伸

引物延伸法主要用於mRNA 5'端作圖。製備的poly (A)+ RNA先與過量5'端放射性標記的、與靶RNA互補的單鏈寡核苷酸引物雜交,然後用反轉錄酶延伸引物。

產生的cDNA與RNA模板互補,並與寡核苷酸引物5'端和RNA 5'端之間的距離相等。以往引物延伸也用於其他目的:測定某個靶mRNA的豐度,確定mRNA的前體和加工中間體( 綜述見Boorstein and Craig 1989)。

然而,由於有更高的靈敏度,現在更優先使用核糖核酸酶保護和核酸酶S1實驗。儘管如此,在mRNA 5'端作圖時引物延伸法仍為首選方法。

一旦引物被起始合成,延伸反應大多會進行到RNA模板的5'端,產物的大小可以被高精度測定。此外,產物的長度不會受到靶基因內含子分部和大小的影響,而這能通過與基因組模板:雜交來幹擾mRNA的作圖。

再依賴於雜交體消化的實驗中,如核酸酶S1和核糖核酸酶保護,mRNA 5'端的短外顯子很容易被遺漏。幾乎所有的引物延伸反應實驗都採用20~ 30nt的合成寡核苷酸引物(更多細節見第13章)。

當用於和靶序列雜交的寡核苷酸引物位於距mRNA 5'端150nt 以內時,可以獲得最佳結果。由於反轉錄酶會在模板RNA的高度二級結構區域停頓和終止,在更遠的距離處雜交會生成不均一的延伸產物。

因此,在設計引物時,除實際的序列外,還要考慮到雜交的位置。應儘可能使寡核苷酸引物的GC含量在50%左右,且在3』端為G或C.用兩個引物在mRNA相距一段已知距離(如20~ 50Ont)的區域上分別雜交則更為理想。

相關焦點

  • Cancer Cell丨洪明奇組在腫瘤中發現核糖核酸酶非酶活依賴的新功能
    儘管過去有少量報導表明血清中ANG的水平與胰腺癌的侵襲有關【3】,但是相關的分子機制長期以來並不清楚,特別是關於ANG的非酶活功能也沒有被報導過。據文中正文顯示,研究人員原本為了探索細胞外是否存有任何RNA可調節細胞內的訊息傳導與致癌的生物功能,使用了研究領域廣為人知的牛類核糖核酸酶來進行初步研究,意外發現了牛類的核糖核酸酶可以激活多種人類癌細胞中的致癌訊息傳導途徑,但這個激活過程卻不需要核糖核酸酶的酶活性參與,揭示了核糖核酸酶蛋白質本身具有另一未知且嶄新的生物功能
  • 該步驟的效率隨不同轉移方法和靶RNA相對分子質量而變化
    該步驟的效率隨不同轉移方法和靶RNA相對分子質量而變化。●省去了雜交後的洗滌步驟。雜交結合的緊密性與洗滌的效率影響了背景與信號強.度。無論多有技巧的洗滌,幾乎都無法使Northerm雜交所導致的信噪比高於10。●對RNA降解具有更大的耐受性。
  • 科學家揭示核糖核酸酶P原子解析度結構及工作機理
    新華網瀋陽10月9日電(記者王瑩)核糖核酸酶P(RNaseP)是一類古老的核酸內切酶,它是除了核糖體之外目前存於所有生命體中的兩類核酶之一。然而,核糖核酸酶P原子級結構一直都沒有得到解析,其催化剪接的分子機理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題。
  • 用專利保護精細改造的Cas9核酸酶
    近幾年,源於CRISPR/Cas9系統的基因編輯技術,由於其設計簡單、操作方便,備受科研界青睞,迅速被應用到真核生物基因組編輯,實現DNA片段的刪除、反轉、重複、異位盒插入等。但是,目前對於深入研究特定DNA區段的精確功能,有效實現DNA片段的精準遺傳編輯的Cas9核酸酶還有待發現。
  • 核糖核酸酶H在病毒基因組轉錄成DNA的多個階段中執行重要功能
    在很多反轉錄病毒中,核糖核酸酶H與多功能酶的反轉錄酶有關,在病毒基因組轉錄成DNA的多個階段中執行重要功能。在真細菌中,核糖核酸酶H確信在以下方面是必需的:從Okazaki片段去除RNA引物時、在轉錄物進入DNA聚合酶I啟動DNA合成所用引物的轉錄過程時,以及在去除R-環為在大腸桿菌染色體複製起點提供不規則DNA合成的條件性起始位點時。在真核細胞中,核糖核酸酶H也可能執行類似的功能。
  • 核糖核酸酶MRP加工rRNA前體機制獲解析
    核糖核酸酶MRP加工rRNA前體機制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8 14:40:43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雷鳴、武健等研究人員合作解析出核糖核酸酶MRP加工rRNA前體的機制
  • 工程中使用的工具酶很多,包括限制性內切核酸酶、DNA 連接酶
    分離製備或合成製備DNA的方法都有很多種。切:即在體外將DNA進行切割,使之片段化或線性化。連:即在體外將不同來源的DNA分子重新連接起來,構建重組DNA分子。.轉:即將重組連接的DNA分子通過-定的方法重新送入或細胞中進行擴增和表達。
  • 納米酶的發展態勢與優先領域分析
    在原子物理的範疇還常使用「埃」( )作為度量單位, 1nm=10 。由此可以看出納米是一個非常小的尺寸。如今, 「納米」實際上代表了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新認識, 許多物質在納米尺度呈現不可預見的新特性。1990年7月召開的第一屆國際納米科技會議, 標誌著納米科技領域的形成。
  • B肝在研新藥兩項靶點,核糖核酸酶H或核心抑制劑,詳解作用機制
    B肝新藥,那就是核糖核酸酶H(RNase H)靶向性和核衣殼組裝抑制劑或稱核心抑制劑。B肝在研新藥兩項靶點,核糖核酸酶在這個過程中,pgRNA模板被聚合酶的RNase H結構域降解。核糖核酸酶活性抑制劑,將阻止這種情況發生,此外,還將阻止(+)-鏈DNA的後續合成。2020年下半年,研究人員發現,已經確定了許多潛在RNase H抑制劑的化學類別,包括a-羥基原克隆、N-羥基異喹啉二酮和N-羥基吡啶二酮。
  • 靶向SARS-CoV-2 RNA基因組的小分子配體及核糖核酸酶靶向降解嵌合體開發
    作者針對2020年世界流行的COVID-19,通過分析其基因組結構特徵,開發了可以通過靶向SARS-CoV-2 RNA基因組影響病毒移碼的小分子化合物;同時以此小分子為基礎發展了核糖核酸酶靶向降解嵌合體,通過細胞核糖核酸酶破壞病毒基因組,證明SARS-CoV-2 RNA基因組也是一類可成藥靶點。
  • RNA酶無處不在,你的RNA實驗安全嗎?
    RNA是一種很難處理的分子,極易被各種環境中無處不在的RNA酶降解,如細菌和真菌以及脫落的皮膚和毛髮。而RNA酶是極其穩定的酶,在室溫下甚至是凍融和高壓蒸汽滅菌後仍可維持功能。在進行RNA研究時,如何保護獲得的RNA,降低RNA酶降解的機率是最為重要的一環。
  • 俄羅斯找到含有新限制酶的微生物
    新華網莫斯科9月13日電(記者魏忠傑)俄羅斯研究人員最近在貝加爾湖中發現了一些微生物突變種,其體內含有以前未發現的限制性核酸內切酶,能夠將進入微生物體內的外來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切割」開,從而殺死病毒。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簡稱限制酶,最初於20世紀70年代在細菌中被發現。
  • 《蛋白酶K\核糖核酸酶活力》等六項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
    各有關單位及專家:   根據2015年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歸口的《蛋白酶K》(計劃編號:20154062-T-424)、《蛋白酶K酶活力及雜質檢測方法》(計劃編號:20154061-T-424)、《核糖核酸酶和脫氧核糖核酸酶純度檢測方法》(計劃編號:20154060-T-424)、《核糖核酸酶活力檢測方法》(計劃編號:20154059-T-424)、《脫氧核糖核酸酶酶活力檢測方法》(計劃編號:20154057-T-424)、《生物產品中功能性微生物的檢測》(計劃編號:20154063-T-424)6項國家標準於近日形成了徵求意見稿。
  • 湖北大學自主研發可編程核酸酶檢測法,精準度可達100%
    湖北大學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實驗室馬立新團隊自主開發了一套全新的新冠檢測技術,通過將可編程核酸酶 PfAGO 與 RT-PCR 技術相結合,實現對新冠病毒核酸的高靈敏、高準確度快速檢測,同時該方法可以區分新冠病毒的突變體。實驗檢測結果表明,通過該方法新冠核酸檢測特異性和準確度達到了 100%。
  • CAS:9068-38-6,AMV反轉錄酶,AMV逆轉錄酶詳細資料
    憑發票和購買貨品,可享受退貨、換貨、維修等產品保證服務,詳情可來電諮詢CAS:9068-38-6,AMV反轉錄酶,AMV逆轉錄酶,AMV Reverse transcriptase英文名稱:AMV Reverse transcriptase;Revertase;RNA-directed DNA polymerase其他名稱:AMV逆轉錄酶CAS號:9068-38-6級別:BR來源:純化的鳥類成髓細胞性白血病病毒
  • 方法較繁,需要λ核酸外切酶、S1核酶、末端轉移酶
    圖3-15雙酶切進行定向重組連接(引自Snyder & Champness,1977)平末端連接(blunt end ligation) 是指在T4 DNA 連接酶的作用下(可加入適量的RNA連接酶),將兩個具有平末端的雙鏈DNA分子連接成雜種DNA分子。
  • ELISA檢測實驗最常用的酶系統有哪些
    ELISA檢測實驗最常用的酶系統有哪些?對此問題,上海恆遠技術部為您分析解答:   一、鹼性磷酸酶(AP)   反應底物:氮藍四唑又名為氯化硝基四氮唑藍,常和BCIP配成混合液,為鹼性磷酸酶底物之一,在鹼性磷酸酶的催化下生成不溶性的藍色產物。常用於免疫組化(IHC)、SOD活性測定、免疫細胞化學(ICC)和蛋白印跡(WB)等實驗。
  • 酶電極傳感器與無酶電極傳感器的定義及區別
    生物傳感器技術具有較高專一性和靈敏度,被廣泛運用於複雜體系的在線分析和檢測,在臨床診斷、分析化學、食品檢測、醫藥分析、化工等領域都具有良好發展前景。 生物傳感器技術是分析生物科學的一個分支,滲透於分析化學、生物學、生命科學、物理學等多個學科。而對於生物傳感器來說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識別系統與信號轉換系統。
  • 解藥|讓新冠核酸篩查更準確,離不開DNA聚合酶
    【財新網】(記者 於達維)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核酸檢測成為排查感染者的關鍵手段。6月13日,北京新一輪疫情升級,新發地批發市場查出多例病患,全市新增36人確診新冠。北京對曾前往有關市場的人員連夜進行核酸篩查。  如何精準確診新冠病人,成為困擾從中國到全世界各國政府的重大技術難題。
  • 酶促重組等溫擴增(ERA)技術簡介
    酶促重組等溫擴增技術(ERA技術)是蘇州先達基因公司研發團隊研發的具有全球自主智慧財產權等溫核酸擴增技術,它利用抗體製藥領域先進的Molecular Design、Directed Evolution、Affinity Maturation 等技術手段,將來源於細菌,病毒和噬菌體的特定工具酶進行改造突變並篩選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