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促重組等溫擴增(ERA)技術簡介

2020-12-04 基因獸

酶促重組等溫擴增技術(ERA技術)是蘇州先達基因公司研發團隊研發的具有全球自主智慧財產權等溫核酸擴增技術,它利用抗體製藥領域先進的Molecular Design、Directed Evolution、Affinity Maturation 等技術手段,將來源於細菌,病毒和噬菌體的特定工具酶進行改造突變並篩選其功能,通過不同的核酸擴增反應體系進行優化組合,從而獲得核心的重組等溫擴增體系,即(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技術方法,並將方法申請了國家專利和國際專利(申請號:201910262085.3;PCT201910262085.3)。該方法低溫條件下(25-42℃)可對痕量的靶DNA片段進行特異性的擴增,在最適溫度37-42℃時,擴增反應時間僅需15分鐘,其低溫適應性和靈敏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且擺脫國外專利壁壘。

ERA技術在核酸檢測領域開發了三大核心技術,體溫擴增技術,能在恆溫條件下,將痕量的核酸模板擴增到可以檢出的水平;單分子螢光檢測技術(SM@RT),集恆溫擴增與螢光信號檢測於一體,可實現擴增過程的實時檢測;核酸快速釋放技術,為實驗節省更多的時間。

原理介紹

其反應體系類似於 RPA , 它通過模擬生物體遺傳物質自身擴增複製的原理,通過基因工程對 重組酶 、 外切酶 、 聚合酶等多酶體系進行改造,建立特殊擴增反應體系,在37-42℃恆溫條件下,可將微量DNA/RNA的特異性區段在數分鐘內擴增數十億倍。

1、在常溫的環境下,重組酶可與引物DNA緊密結合,形成酶和引物的聚合體

2、當引物在模板DNA上搜索到與之完全匹配的互補序列時, 在單鏈DNA結合蛋白的幫助下,打開模板 DNA的雙鏈結構

3、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新的DNA互補鏈,並完成擴增產物的指數級增長

反應流程圖

應用領域

1、研究診斷領域:

針對細胞培養中的支原體汙染,提供一種快速、簡單、靈敏的檢測方法,只需要20分鐘便能得出結果

2、公共衛生領域:

針對危害公眾健康的呼吸道傳染性病原,腸道致病病原及生殖系統病原進行快速檢測

3、食品安全領域:

針對致病微生物、動物源性成分和轉基因農產品進行快速現場檢測

4、農業生產領域:

針對水產、畜牧養殖和寵物中各類病原,進行早期快速檢測和診斷

ERA技術有哪些優勢

常規PCR必須經過變性、退火、延伸三個步驟,而PCR儀本質上就是一個控制溫度升降的設備。ERA反應的最適溫度在37℃-42℃之間,無需變性,在常溫下即可進行。這無疑能大大加快PCR的速度。此外,由於不需要溫控設備,RPA可以真正實現可攜式的快速核酸檢測。

據介紹,ERA檢測的靈敏度很高,能夠將痕量的核酸(尤其是DNA)模板擴增到可以檢出的水平,從單個模板分子得到大約1012擴增產物。而且ERA還用不著複雜的樣品處理,適用於無法提取核酸的實地檢測。

ERA既可以擴增DNA也可以擴增RNA,還省去了額外的cDNA合成步驟。你不僅可以對擴增產物進行終點檢測,還可以對擴增過程進行實時監控,甚至可以通過試紙條(側流層析試紙條LFD)讀取結果。

相關焦點

  • 酶促重組等溫擴增(ERA)技術簡介
    酶促重組等溫擴增技術(ERA技術)是蘇州先達基因公司(www.gendx.cn)研發團隊研發的具有全球自主智慧財產權等溫核酸擴增技術,它利用抗體製藥領域先進的Molecular Design、Directed Evolution、Affinity Maturation 等技術手段,將來源於細菌,病毒和噬菌體的特定工具酶進行改造突變並篩選其功能,通過不同的核酸擴增反應體系進行優化組合,從而獲得核心的重組等溫擴增體系
  • ERA(酶促重組等溫擴增)技術常見問題解答
    【ERA技術】通過模擬生物體遺傳物質自身擴增複製的原理,將來源於細菌,病毒和噬菌體的特定重組酶、外切酶、聚合酶等多酶體系進行改造突變並篩選其功能,通過不同的核酸擴增反應體系進行優化組合,從而獲得核心的重組等溫擴增體系,在37-42℃恆溫條件下,可將微量DNA/RNA的特異性區段在數分鐘內擴增數十億倍
  • CRISPR-ERA——基因編輯與調控的gRNA設計
    細菌的適應性免疫系統CRISPR,是一種功能強大且多功能的基因組工程技術,包括基因編輯(修改基因組序列)和基因調控(抑制或激活基因的表達)。該系統是高度可編程的,利用一個單一的蛋白質,核酸酶Cas9用於基因編輯,或核酸酶缺陷型dCas9用於基因調控。要進行精確的和可編程的DNA打靶,就必需一個單向導RNA(sgRNA)。
  • CRISPR等溫擴增基因檢測技術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博士周文華等在CRISPR等溫擴增基因檢測技術領域取得新進展。儘管基於PCR(聚合酶鏈式反應)的核酸檢測技術被廣泛用於專業檢測機構,但由於該技術操作複雜、儀器昂貴、以及涉及多重變溫過程,並不適用於基層檢測和家庭檢測。為了克服PCR技術的缺點,一類不依賴變溫的檢測技術,即等溫擴增檢測技術得到廣泛關注。然而,當前等溫擴增技術在靈敏度、特異性和抗幹擾度方面仍各自有著其內在缺陷,且成熟的等溫擴增技術核心專利大多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
  • 中國科研人員首創CRISPR等溫擴增基因檢測技術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博士周文華等在CRISPR等溫擴增基因檢測技術領域取得新進展。儘管基於PCR(聚合酶鏈式反應)的核酸檢測技術被廣泛用於專業檢測機構,但由於該技術操作複雜、儀器昂貴、以及涉及多重變溫過程,並不適用於基層檢測和家庭檢測。為了克服PCR技術的缺點,一類不依賴變溫的檢測技術,即等溫擴增檢測技術得到廣泛關注。然而,當前等溫擴增技術在靈敏度、特異性和抗幹擾度方面仍各自有著其內在缺陷,且成熟的等溫擴增技術核心專利大多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
  • 技術支撐 | 鸚鵡熱衣原體螢光環介導等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應用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LAMP),針對鸚鵡熱衣原體23S RNA基因序列設計引物,並進行篩選以及敏感性和特異性試驗,建立了鸚鵡熱衣原體恆溫螢光擴增方法。本研究基於環介導等溫擴增的原理,針對鸚鵡熱衣原體23S RNA基因序列設計通用引物,建立一種恆溫螢光擴增鸚鵡熱衣原體的方法。該方法可用恆溫螢光儀直接檢測螢光信號強度,從而減少了肉眼判讀結果的誤差,既增強了準確性,也避免了開蓋汙染產生假陽性。本方法的建立為鸚鵡熱衣原體病的快速診斷、實驗室鑑定和疫情監測提供了技術支撐。
  • 等溫擴增時出現假陽性如何應對?
    等溫擴增技術作為一種核酸分子診斷技術,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斷受到研究者的青睞,但也少不了質疑,甚至摒棄。引起這種截然相反的態度的原因在於等溫擴增技術自身所存在的缺陷。而最為突出的一點是,在建立方法或者實際樣本檢測的過程中,等溫擴增技術引起假陽性結果的概率相對較高,使得其實際應用範圍變窄,未能真正顯示出其檢測優勢。因此,推出這經驗篇來回答「當等溫擴增出現假陽性時應該如何應對?」。
  • 等溫擴增時出現假陽性如何應對?
    等溫擴增技術作為一種核酸分子診斷技術,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斷受到研究者的青睞,但也少不了質疑,甚至摒棄。引起這種截然相反的態度的原因在於等溫擴增技術自身所存在的缺陷。而最為突出的一點是,在建立方法或者實際樣本檢測的過程中,等溫擴增技術引起假陽性結果的概率相對較高,使得其實際應用範圍變窄,未能真正顯示出其檢測優勢。
  • PCR及其它核酸擴增技術
    核酸體外擴增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基礎。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 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核酸體外擴增技術。根據其特點可分為三類: 一類是靶核酸的直接擴增, 如聚合酶鏈式反應等; 一類是探針擴增技術,如Cleavase/Invader Technology;另一類是信號放大擴增, 如HC2。
  • 核酸快檢利器:分子恆溫擴增技術!
    某大CEO文中,自稱用兩種方法得出:各種等溫擴增技術的LOD極限大概在CT值35左右,是RT-PCR的1/5-1/10的靈敏度。如果產品優化的不好,可能只有1/100左右。等溫擴增技術流派分析等溫擴增技術按照擴增目的可以劃分為特異性擴增和非特異性擴增兩類。
  • 恆溫核酸擴增反應引物探針設計問題合集
    重組酶聚合酶擴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被稱為是可以替代PCR的核酸檢測技術以此為基礎的核酸擴增產品,能夠在15分鐘內進行常溫下的單分子核酸檢測。該技術對硬體設備的要求很低,特別適合用於體外診斷、獸醫、食品安全、生物安全、農業等領域。
  • 陳偉:體外等溫核酸擴增輔助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用於超靈敏檢測副溶血性弧菌
    合肥工業大學陳偉教授團隊採用副溶血性弧菌(Vp)作為模型分析物,開發了基於「抗體-Vp-適配體」異三聚體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方法,結合體外等溫擴增技術對副溶血性弧菌進行超靈敏檢測。接著加入RCA反應所需物質(環形模板、T4連接酶、phi29DNA聚合酶),經過等溫RCA後加入Au@Ag標記的探針與RCA產物雜交結合,由於Au@Ag表面有R6G可輸出拉曼檢測信號,採用LabRAMHR Evolution進行SERS測量。
  • 國際豬業專家原創文章(文摘-快速檢測豬肉中剛地弓形蟲的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的建立)
    本實驗建立的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可為檢測剛地弓形蟲基因DNA提供一種簡單,特異,敏感和快速的方法,故期望其在多種食品監測剛地弓形蟲汙染中起到重要作用
  • 重組DNA技術(分子克隆)技術方案
    這項技術是在體外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方案對DNA 分子進行人工操作,將同一來源或異源的基因進行重組,然後把它們引入適當受體細胞中,隨著該細胞的繁殖,DNA 重組體得到擴增,並同時得到表達。這樣就可以獲得大量重組DNA 的產物。重組DNA 技術又稱為分子克隆(MolecularCloning)。克隆一詞原意為一個個體經無性繁殖得到後代的總和。
  • 等溫擴增與轉錄組測序助力新冠病毒診療
    新冠病毒在全球持續蔓延,檢測診斷技術依然是疫情控制的瓶頸。螢光定量PCR等新冠病毒檢測金標準局限於醫院等特殊機構,難以大規模提供核酸檢測服務,儘管有許多新的病毒檢測技術開發,然而未得到臨床和實驗室的充分評估,因此人群中的無症狀感染情況、公共場所病毒分布情況都缺乏詳盡的信息,對於宿主免疫應答和微生物共感染的詳細信息更是缺乏,這些都制約了公共衛生和臨床醫學。
  • 恆溫核酸檢測技術新突破——SM@RT
    RPA全稱重組酶聚合酶擴增技術(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被譽為核酸檢測領域的革命性創新,它是由Piepenburg等在2006年建立的一種等溫核酸擴增方法,最佳溫度為37℃~42℃,擴增反應所需時間少於30 min。
  • 眾測生物CRISPR技術新冠試劑獲批
    該產品結合重組酶介導恆溫核酸擴增技術(RAA技術)的靈敏性和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特異性,在恆溫條件下進行核酸的擴增及檢測,可在免疫層析試紙條上讀取結果,用於體外定性檢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聚集性病例、其他需要進行新冠病毒感染診斷或鑑別診斷病例的咽拭子
  • 同源重組基因敲除技術
    ,引物合成,還有融合PCR等等……簡單來說(•̀⌄•́),PCR技術就是體外擴增DNA,要合成引物才能進行PCR。(這裡引物合成是關鍵,劃重點(⊙o⊙),稍後再講解)至於同源重組,是指外源DNA與受體細胞染色體DNA上的同源序列之間發生重組,並整合在預定位點上,從而改變細胞遺傳特性的方法。融合PCR呢,簡單來說就是通過PCR技術將兩個或兩個以上基因片段連接起來。
  • 防止限制性內切核酸酶消化連接反應過程中產生的重組體
    限制性內切核酸酶的作用是在限制位點切割質粒分子自連接產生的環狀和線性多聯體。該方法需要質粒與靶DNA分子的連接破壞限制性酶切位點,以防止限制性內切核酸酶消化連接反應過程中產生的重組體。單位長度線性載體分子持續再生的淨效應,推動連接反應的平衡狀態強烈偏向於載體和插入物之間形成重組體。因為載體DNA的再生、連接、所有PCR產生的DNA片段的末端補平都同時發生在同一反應混合物中,該方法非常高效。14 DNA理按酶3U調整H2O的加入量,使最終的反應體積為20μL°設置對照反應,包含.上述列出的所有試劑,除了擴增的靶DNA。
  • 專論綜述 | 轉基因動物及其產品檢測技術研究進展
    目前,已經研發的核酸檢測技術主要包括多種PCR方法、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Southern blot技術和染色體原位雜交技術等,蛋白檢測方法主要包括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技術、免疫層析試紙條、Western blot技術、免疫組織化學和免疫螢光技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