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A(酶促重組等溫擴增)技術常見問題解答

2020-08-27 基因獸

【ERA技術】

通過模擬生物體遺傳物質自身擴增複製的原理,將來源於細菌,病毒和噬菌體的特定重組酶、外切酶、聚合酶等多酶體系進行改造突變並篩選其功能,通過不同的核酸擴增反應體系進行優化組合,從而獲得核心的重組等溫擴增體系,在37-42℃恆溫條件下,可將微量DNA/RNA的特異性區段在數分鐘內擴增數十億倍,即(酶促重組等溫擴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技術方法。

酶促重組擴增(ERA)技術

1、ERA擴增試劑盒應在怎樣的溫度下使用?

標準的ERA擴增試劑盒經過配製可在37℃-42℃的溫度範圍內操作。過高的溫度會對反應體系產生不利的影響,因為酶會逐漸地失去全部活性。對於RT試劑盒,我們建議客戶在40℃下運行反應,因為逆轉錄酶在稍高溫度下具有更高的活性。


2、經過一種ERA擴增試劑盒測試過的引物,能直接用於其他ERA擴增試劑盒嗎?

不一定。如果您已設計篩選出ERA基礎型核酸擴增試劑盒的引物,用於ERA螢光型或ERA試紙型核酸擴增試劑盒時還需要引入探針。這個意味著跑膠檢測、螢光檢測或是測流層析檢測對引物的最佳組合可能有著不同的要求。通常情況下,使用相同的引物探針從ERA螢光型轉為ERA試紙型能獲得相當可靠的結果,此時ERA試紙型螢光信號強度會大幅度減弱,但不會影響靈敏度檢測。螢光檢測的最佳引物/探針組合不一定是跑膠檢測的最佳引物組合,反之亦然。從DNA檢測分析轉為RNA檢測的逆轉錄分析情況更複雜,因為逆轉錄酶對引物有著不同的偏好。就這一點而論,我們建議使用RT試劑盒在RNA模板上設計RNA檢測,而不是使用DNA試劑盒優化後的結果嘗試轉為使用RT試劑盒。


3、當我向擴增試劑中加入事先配製好的預混液時,擴增試劑變渾濁,這有問題嗎?

這對於ERA反應來說屬於正常現象,沒有問題。ERA反應會形成乳狀液,有時肉眼可觀察到此變化。


4、可以保存ERA擴增反應產物嗎?

可以,基礎型、RT-基礎型、試紙型或是RT-試紙型反應體系的擴增產物短期可以保存在4℃下,長期保存建議-20℃。但螢光型(RT)擴增產物不能保存。如果在反應結束後未經迅速失活處理,核酸酶會逐漸消化擴增產物。


5、可以對EAR擴增反應進行終點分析嗎?

可以,但不包括螢光型(RT)試劑盒。因為在反應結束後,未經迅速失活處理,核酸酶會逐漸消化擴增產物。要分析擴增產物,請使用基礎型(RT)或試紙型試劑盒進行跑膠檢測分析。


6、可以將激活劑添加至重懸試劑中嗎?

如果您在使用基礎型(RT)、試紙型(RT)反應體系時,是可以添加的。

不過一旦加入激活劑,反應體系立即被啟動。在最後添加激活劑時,我們建議將激活劑添加到8聯排反應管的蓋子上,並將其離心至反應體系中,這樣便可確保反應同時開始。

如果您在使用螢光型(RT)反應體系時,是不可以添加的。當體系裡面有激活劑存在時,引物和探針會受到核酸酶的破壞,便會導致反應中出現很高的螢光基線。


7、可以在反應體系中加入更多/更少的溶解劑嗎?

不可以。加入比建議更多或更少的溶解劑會對ERA反應的進行方式產生不利的影響。溶解劑中包含ERA反應所需的成分,因此加入更多或更少的溶解劑將會改變其在重懸試劑中的最終濃度。


8、可以製備預混液嗎?

可以。如果您想建立多個反應,可以製備預混液。在篩選不同的DNA時,可以將溶解劑、引物和探針(如果使用)混合在一起,並加到擴增試劑中重懸。然後將不同的DNA加入反應體系,最後照常激活劑啟動反應。在篩選不同引物時,可以將溶解劑、模板DNA、探針(如果使用)和一個引物製成預混液,並將其分裝到1.5ml小管後再分別加入不同的引物。只有當兩個引物都存在時,才能重懸擴增試劑,否則會使重組複合物的形成偏向先添加的引物。


9、跑膠之前需要純化EAR擴增產物嗎?

需要。ERA反應體系裡的所含試劑和蛋白會干擾正常的瓊脂糖凝膠電泳,如果不進行產物純化,跑出來的可能是彌散條帶而不是乾淨的條帶。


10、如果要運行ERA反應,需要哪種類型的儀器設備?

本公司有一款自主開發的GS8恆溫螢光檢測儀,簡單便攜。基礎型(RT)和試紙型(RT)適用於任何能保持37-42℃的穩定溫度的設備。對於使用螢光型(RT)試劑盒進行實時反應時,可使用能激發並檢測所用螢光基團(最佳激發波長為492nM,最大發射波長為520nM)並能保持37-42℃穩定溫度的儀器設備或實時熱循環儀,注意,在運行ERA反應時,蓋加熱功能應關閉。這裡推薦使用本公司自主開發的GS8恆溫螢光檢測儀,簡單便攜。也可使用ABI 7500,LightCycler480,CFX 96等螢光定量PCR儀。


11、使用ERA擴增試劑時,我可以如何提高一致性和改善RNA靶基因的擴增?

如果模板RNA在添加到反應之前先與激活劑合併,這可能使RNA的三級結構穩定化,從而導致逆轉錄酶受到抑制。現將模板RNA添加到反應混合液中再添加激活劑,或相隔一段距離(即RNA與激活劑分別添加到反應蓋子的相對兩側)同時添加,這樣可提高性能。


12、出現假陽性的結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如果在無模板對照中觀察到假陽性結果,可能的原因主要有汙染或引物設計引起。

1)通常由汙染引起比較多見,現象為無模板對照或陰性對照的檢測結果顯示與陽性結果非常類似。以螢光檢測為例,具有擴增曲線,螢光值較高一般為陽性值相差不大。對此,我們建議區分試劑配製區和擴增分析區。在使用任何擴增後打開反應管的終點檢測方法時,必須採用嚴格的汙染控制措施。要排除或清除汙染,我們建議用消毒液或75%的酒精對工作區域進行消毒,並使用新的擴增試劑(溶解劑、激活劑等)。可能需要重複幾次清潔,才能徹底清除汙染。

2)引物設計問題導致,現象為無模板對照或陰性對照的檢測結果顯示與陽性結果有較大的差異。以新冠檢測為例,一般出峰時間較晚(在13分鐘以後),螢光Δ值較低,擴增曲線不明顯。針對此類問題,我們建議引物進行重新設計和篩選。

蘇州先達基因(www.gendx.cn)的具有全球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酶促重組擴增技術(ERA技術) (申請號:PCT201910262085.3) ,可實現在37~42℃恆溫條件下,10-15分鐘,將靶DNA/RNA特異性擴增數十億倍。

ERA擴增技術

相關焦點

  • 酶促重組等溫擴增(ERA)技術簡介
    酶促重組等溫擴增技術(ERA技術)是蘇州先達基因公司(www.gendx.cn)研發團隊研發的具有全球自主智慧財產權等溫核酸擴增技術,它利用抗體製藥領域先進的Molecular Design、Directed Evolution、Affinity Maturation 等技術手段,將來源於細菌,病毒和噬菌體的特定工具酶進行改造突變並篩選其功能,通過不同的核酸擴增反應體系進行優化組合,從而獲得核心的重組等溫擴增體系
  • 酶促重組等溫擴增(ERA)技術簡介
    酶促重組等溫擴增技術(ERA技術)是蘇州先達基因公司研發團隊研發的具有全球自主智慧財產權等溫核酸擴增技術,它利用抗體製藥領域先進的Molecular Design、Directed Evolution、Affinity Maturation 等技術手段,將來源於細菌,病毒和噬菌體的特定工具酶進行改造突變並篩選其功能
  • 技術支撐 | 鸚鵡熱衣原體螢光環介導等溫擴增(LAMP)檢測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應用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LAMP),針對鸚鵡熱衣原體23S RNA基因序列設計引物,並進行篩選以及敏感性和特異性試驗,建立了鸚鵡熱衣原體恆溫螢光擴增方法。本研究基於環介導等溫擴增的原理,針對鸚鵡熱衣原體23S RNA基因序列設計通用引物,建立一種恆溫螢光擴增鸚鵡熱衣原體的方法。該方法可用恆溫螢光儀直接檢測螢光信號強度,從而減少了肉眼判讀結果的誤差,既增強了準確性,也避免了開蓋汙染產生假陽性。本方法的建立為鸚鵡熱衣原體病的快速診斷、實驗室鑑定和疫情監測提供了技術支撐。
  • CRISPR-ERA——基因編輯與調控的gRNA設計
    細菌的適應性免疫系統CRISPR,是一種功能強大且多功能的基因組工程技術,包括基因編輯(修改基因組序列)和基因調控(抑制或激活基因的表達)。該系統是高度可編程的,利用一個單一的蛋白質,核酸酶Cas9用於基因編輯,或核酸酶缺陷型dCas9用於基因調控。要進行精確的和可編程的DNA打靶,就必需一個單向導RNA(sgRNA)。
  • 等溫擴增時出現假陽性如何應對?
    等溫擴增技術作為一種核酸分子診斷技術,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斷受到研究者的青睞,但也少不了質疑,甚至摒棄。引起這種截然相反的態度的原因在於等溫擴增技術自身所存在的缺陷。而最為突出的一點是,在建立方法或者實際樣本檢測的過程中,等溫擴增技術引起假陽性結果的概率相對較高,使得其實際應用範圍變窄,未能真正顯示出其檢測優勢。因此,推出這經驗篇來回答「當等溫擴增出現假陽性時應該如何應對?」。
  • 等溫擴增時出現假陽性如何應對?
    等溫擴增技術作為一種核酸分子診斷技術,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斷受到研究者的青睞,但也少不了質疑,甚至摒棄。引起這種截然相反的態度的原因在於等溫擴增技術自身所存在的缺陷。而最為突出的一點是,在建立方法或者實際樣本檢測的過程中,等溫擴增技術引起假陽性結果的概率相對較高,使得其實際應用範圍變窄,未能真正顯示出其檢測優勢。
  • CRISPR等溫擴增基因檢測技術取得新進展
    儘管基於PCR(聚合酶鏈式反應)的核酸檢測技術被廣泛用於專業檢測機構,但由於該技術操作複雜、儀器昂貴、以及涉及多重變溫過程,並不適用於基層檢測和家庭檢測。為了克服PCR技術的缺點,一類不依賴變溫的檢測技術,即等溫擴增檢測技術得到廣泛關注。然而,當前等溫擴增技術在靈敏度、特異性和抗幹擾度方面仍各自有著其內在缺陷,且成熟的等溫擴增技術核心專利大多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
  • 中國科研人員首創CRISPR等溫擴增基因檢測技術
    相關工作「A CRISPR-Cas9-triggered 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method for ultrasensitive DNA detection」(《一種應用於核酸超敏檢測的CRISPR-Cas9鏈取代擴增技術》)發表於國際刊物《自然-通訊》(Nat. Commun. 2018, 9, 5012)。
  • PCR及其它核酸擴增技術
    2個引物(primer),決定了需要擴增的起始和終止位置。DNA聚合酶(polymerase),複製需要擴增的區域,其中最經典就是Taq酶,來自於水生棲熱菌。脫氧核苷三磷酸(dNTP),用於構造新的互補鏈。
  • 恆溫核酸擴增反應引物探針設計問題合集
    重組酶聚合酶擴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被稱為是可以替代PCR的核酸檢測技術(由英國公司開發)。以此為基礎的核酸擴增產品,能夠在15分鐘內進行常溫下的單分子核酸檢測。該技術對硬體設備的要求很低,特別適合用於體外診斷、獸醫、食品安全、生物安全、農業等領域。
  • 核酸快檢利器:分子恆溫擴增技術!
    恆溫擴增技術與PCR技術原理比較(僅供參考)何為RNA恆溫擴增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可以直接以RNA為模板(等溫擴增技術流派分析等溫擴增技術按照擴增目的可以劃分為特異性擴增和非特異性擴增兩類。特異性擴增技術按其技術流派包括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Nicking enzyme amplification(NEAR),中文翻譯為「切口酶擴增反應」,也被成為「指數擴增反應」(就是本文主角雅培ID NOW COVID-19的技術原理),還有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
  • 陳偉:體外等溫核酸擴增輔助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用於超靈敏檢測副溶血性弧菌
    合肥工業大學陳偉教授團隊採用副溶血性弧菌(Vp)作為模型分析物,開發了基於「抗體-Vp-適配體」異三聚體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方法,結合體外等溫擴增技術對副溶血性弧菌進行超靈敏檢測。接著加入RCA反應所需物質(環形模板、T4連接酶、phi29DNA聚合酶),經過等溫RCA後加入Au@Ag標記的探針與RCA產物雜交結合,由於Au@Ag表面有R6G可輸出拉曼檢測信號,採用LabRAMHR Evolution進行SERS測量。
  • 恆溫核酸檢測技術新突破——SM@RT
    RPA全稱重組酶聚合酶擴增技術(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被譽為核酸檢測領域的革命性創新,它是由Piepenburg等在2006年建立的一種等溫核酸擴增方法,最佳溫度為37℃~42℃,擴增反應所需時間少於30 min。
  • 同源重組基因敲除技術
    接下來就是同源重組技術了。本來是想由我的三位萌新師弟寫,我負責匯總。收上來後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兒。在此公開點名一下我們的豹豹童鞋,作為小組稻瘟菌研究的唯一男孩子(不包括畢業生哈)。想著ATMT是他現階段主要用到的實驗步驟,沒想到收上來的竟然是copy的,還是植物。。。只能我依靠記憶寫了(大神勿噴)。
  • 國際豬業專家原創文章(文摘-快速檢測豬肉中剛地弓形蟲的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的建立)
    本實驗建立的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可為檢測剛地弓形蟲基因DNA提供一種簡單,特異,敏感和快速的方法,故期望其在多種食品監測剛地弓形蟲汙染中起到重要作用
  • 等溫擴增與轉錄組測序助力新冠病毒診療
    新冠病毒在全球持續蔓延,檢測診斷技術依然是疫情控制的瓶頸。螢光定量PCR等新冠病毒檢測金標準局限於醫院等特殊機構,難以大規模提供核酸檢測服務,儘管有許多新的病毒檢測技術開發,然而未得到臨床和實驗室的充分評估,因此人群中的無症狀感染情況、公共場所病毒分布情況都缺乏詳盡的信息,對於宿主免疫應答和微生物共感染的詳細信息更是缺乏,這些都制約了公共衛生和臨床醫學。
  • 眾測生物CRISPR技術新冠試劑獲批
    -nCov 核酸檢測試劑盒(CRISPR 免疫層析法)獲批了!   該產品結合重組酶介導恆溫核酸擴增技術(RAA技術)的靈敏性和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特異性,在恆溫條件下進行核酸的擴增及檢測,可在免疫層析試紙條上讀取結果,用於體外定性檢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聚集性病例、其他需要進行新冠病毒感染診斷或鑑別診斷病例的咽拭子
  • 重組DNA技術(分子克隆)技術方案
    這項技術是在體外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方案對DNA 分子進行人工操作,將同一來源或異源的基因進行重組,然後把它們引入適當受體細胞中,隨著該細胞的繁殖,DNA 重組體得到擴增,並同時得到表達。這樣就可以獲得大量重組DNA 的產物。重組DNA 技術又稱為分子克隆(MolecularCloning)。克隆一詞原意為一個個體經無性繁殖得到後代的總和。
  • 專論綜述 | 轉基因動物及其產品檢測技術研究進展
    目前,已經研發的核酸檢測技術主要包括多種PCR方法、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Southern blot技術和染色體原位雜交技術等,蛋白檢測方法主要包括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技術、免疫層析試紙條、Western blot技術、免疫組織化學和免疫螢光技術等。
  • 關於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的幾個「一定」問題
    3限制酶的DNA識別序列一定為迴文序列嗎?DNA 中的一段倒置重複序列 ,當該序列的雙鏈被打開後,可形成髮夾結構,這段序列被稱為迴文序列。 其特點是在該段的鹼基序列的互補鏈之間正讀反讀都相同(並非在同一條鏈上正讀反讀)。例如正讀:5′GGTACC3′,反讀:3′CCATGG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