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源於CRISPR/Cas9系統的基因編輯技術,由於其設計簡單、操作方便,備受科研界青睞,迅速被應用到真核生物基因組編輯,實現DNA片段的刪除、反轉、重複、異位盒插入等。但是,目前對於深入研究特定DNA區段的精確功能,有效實現DNA片段的精準遺傳編輯的Cas9核酸酶還有待發現。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吳強、李金環和壽佳等人於2017年5月16日,同時申請了兩份有關Cas9核酸酶及用途的發明專利,即《一種Cas9核酸酶R919P及其用途》和《一種Cas9核酸酶Q920P及其用途》, 其公開號分別是CN106939303A 和 CN106947750A,公開日分別為2017年7月11日和2017年7月14日。
兩項發明均屬於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Cas9核酸酶及用途。兩項發明的Cas9核酸酶,均具有Cas9核酸酶活性,適用於CRISPR/Cas9系統。不同的是:所述Cas9核酸酶(Cas9‑R919P)是將野生型Cas9核酸酶第919位精氨酸突變成脯氨酸獲得;所述Cas9核酸酶(Cas9‑Q920P)是將野生型Cas9核酸酶第920位穀氨醯胺突變成脯氨酸獲得。採用所述兩種Cas9核酸酶對DNA雙鏈進行切割均可形成粘性末端,更易於DNA的插入,從而實現對基因組特定位置的精準編輯。
不難看出,兩項發明屬於同一技術思路實現的不同技術特徵,獲得不同技術效果。從而,兩項專利的保護策略如出一轍,其權利要求布局均涵蓋了核酸酶獲得手段、斷裂末端、核酸酶來源、核酸酶胺基酸序列、表達載體、宿主細胞、核酸酶製備方法以及用途等技術特徵。這為同類發明的專利保護策略提供了很好的借鑑。
相關閱讀:
植物器官發生領域的新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