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位廚師手上有傷仍堅持工作,不料剁切生豬肉後突然發高燒,噁心嘔吐。幾天之後,他突發耳聾。12月4日上午,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從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獲悉,這位患者得的是一種少見的人畜共患病——豬鏈球菌腦膜炎。該病不會人傳人,也不會致死,但會導致聽力下降。如果不在聽力下降3月內及時幹預,會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傷。
廚師手上帶傷切肉,燒退又突發耳聾
家在汕頭的廚師陳先生不久前突然高燒不退、噁心嘔吐,隨後頭像炸裂般疼痛,經醫院就診才得知患了豬鏈球菌腦膜炎。他回憶起病發前幾天,自己曾在加工豬肉時,曾用帶小傷口的大拇指直接接觸案板上的生豬肉。或許是這次帶傷工作,導致他感染了豬鏈球菌。
在醫院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陳先生的病情逐漸好轉。沒想到,厄運又盯上了他:陳先生發現自己的雙耳漸漸聽不到聲音了,聽力急劇下降。於是他輾轉來到廣州就診,意外得知聽力下降也跟豬鏈球菌感染有關。
「豬鏈球菌腦膜炎雖然死亡率不高,但更可怕的是它的後遺症,大約有50%的豬鏈球菌腦膜炎患者會出現特徵性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接診陳先生的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鄭億慶教授解釋。
原來,豬鏈球菌病是一種由豬鏈球菌感染人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生豬飼養人員和屠宰加工人員是易感人群。該病的感染源主要是病死豬,人與人之間還未出現過傳染案例。
當人接觸病、死豬時,病菌可通過人破損的皮膚傷口進入人的體內,起病很急,短至數小時就可能發病。豬鏈球菌會侵襲大腦,對患者的腦膜或腦脊膜造成感染性損傷,同時也會感染耳部、竇部或上呼吸道。
鄭億慶提醒,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腦損傷和聽力損傷。
腦膜炎後突發耳聾,治療別拖過3個月
因感染豬鏈球菌腦膜炎而引發的耳聾,有機會治好麼?中大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楊海弟教授介紹,陳先生因豬鏈球菌腦膜炎而引起雙耳極重度聾,就診時聽力已經所剩無幾,這就需要通過手術植入人工耳蝸來提高聽力,從而滿足日常生活的交流。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感染腦膜炎而耳聾後的時間是極其寶貴的,治療最佳時機為耳聾發生後3個月內,而且越早越好。」楊海弟教授解釋,腦膜炎造成的聽力損傷是永久性的,會快速出現耳蝸骨化。當耳蝸骨化到一定程度時,就無法植入人工耳蝸。嚴重的耳蝸完全性骨化將喪失聽力治療的機會。
腦膜炎後聾的保守治療與突發性耳聾類似,主要以抗菌抗病毒藥物、血管擴張劑,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栓溶解藥物、神經營養藥物,以及能量製劑等,也可通過高壓氧進行輔助治療。保守治療無效者應儘早植入人工耳蝸。
楊海弟教授表示,人工耳蝸是對永久性聽力損失者,通過植入耳蝸鼓階的電極刺激聽神經恢復聽覺的人工器官。耳蝸骨化窗口早期進行人工耳蝸植入將能有效抑制耳蝸的骨化進程,同時能夠恢復更加良好的聽覺功能。近年來,人工耳蝸廣泛應用於耳聾患者的治療,現在全世界已把人工耳蝸植入作為治療重度聾至全聾最有效的常規方法。
據了解,廣東省每年有超過1000名患者通過人工耳蝸植入恢復聽力。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是國家殘聯人工耳蝸康復救助項目的定點醫院、廣東省防聾治聾專家領導組成員、華南地區最大的人工聽覺植入中心。
目前,陳先生耳蝸植入順利,術中監測反應良好,術後兩周開機已經能聽到聲音。「陳先生的聽力在逐漸恢復中,將來可以完全融入有聲世界,可以進行正常交流。」
健康貼士:預防豬鏈球菌感染應該怎麼做?
楊海弟教授提醒廣大市民,要預防豬鏈球菌感染,最重要是做好個人防護,具體做法包括以下幾點:
①處理豬肉時戴手套。當手上有傷口或者倒刺時在與食材史接觸容易感染細菌,引發疾病,因此處理豬肉或者其他生冷食品時,一定要記得戴手套。
②生熟菜板分開用。切生豬肉等的案板和刀就不該再去切熟食了,以免汙染食品。
③不買不明來源的豬肉。來歷不明的豬肉通常沒有經相關食品安全部門的檢驗,很可能存在死豬病豬等情況,廣大市民朋友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甄別購買。
楊海弟教授介紹,如果接觸過病死豬,尤其是高危人群,一旦出現發熱畏寒、頭痛嘔吐等症狀,務必及時到醫院就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張陽、黃睿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