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茶葉為何苦在這裡找到了「根」
安農大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據安徽商報報導,對於愛茶之人,好茶葉是通過望、聞、品來判斷,而在安徽農業大學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則通過各種設備,對茶葉的成分做更細緻的檢測分析。在實驗室裡,最快十幾秒,可以分析出茶葉的主要成分。該實驗室夏濤和高麗萍教授課題組還進一步探明了多酚類物質的合成方式,找到了影響茶葉苦澀味的關鍵酶和基因。
安農大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由科技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聯合共建。目前已形成了茶樹生物技術與蛋白分析、分離與結構鑑定、細胞分析、生理與營養、代謝組學、實驗動物、品質控制和質量安全檢測等八大技術平臺。
茶葉好不好 檢測數據比經驗判斷更科學
在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安農大營養與食品衛生專業博士生宗建法正在利用一臺高效液相色譜儀分析茶湯的成分。然後比對相關國家標準,從而對茶葉品質作出科學的評價。在另外一間實驗室,一臺近紅外茶葉品質分析儀,最快十幾秒,就可以快速檢測茶葉中的多種成分。張正竹教授團隊的博士生李露青介紹說,「黃山毛峰、祁門紅茶的等級,過去是老師傅憑經驗並通過感官審評說話。現在,實驗室裡可以藉助儀器設備,對茶葉的品質實現快速、科學評價。」
茶葉為啥苦 實驗室揭開「苦茶」之謎
茶葉的味道為什麼是苦澀的?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研究找到了問題的關鍵。
安徽農業大學茶學院教師蔣曉嵐稱,茶葉乾物質的成分複雜,經過試驗和研究,課題組發現,茶葉的苦澀味主要來源於多酚類物質。多酚類物質主要是兒茶素,兒茶素又分為單體兒茶素和酯型兒茶素,其中酯型兒茶素約佔70%,是影響茶葉苦澀味的主要成分。
蔣曉嵐稱,課題組通過研究,在學界首次發現了酯型兒茶素合成的關鍵酶。儘管目前進行的還是基礎研究,但未來也許人們可以通過調節基因表達和酶活性,影響酯型兒茶素的合成量,從而對茶葉苦澀味進行調控。
應用
魚「喝」上茶肉質更鮮美
不僅人可以喝茶,實驗室還開發出了用於畜牧水產養殖中的含茶飼料,包括含茶的雞飼料、含茶的魚飼料等,讓茶資源得到更廣泛的利用。 「茶葉有很多保健功能,用含茶飼料餵魚,不僅能增強魚的抵抗力,降低發病率,同時魚的肉質也會更緊緻,更鮮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