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為何苦? 安農大實驗室:酯型兒茶素是主因

2021-01-09 鳳凰網

原標題:茶葉為何苦在這裡找到了「根」

安農大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據安徽商報報導,對於愛茶之人,好茶葉是通過望、聞、品來判斷,而在安徽農業大學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則通過各種設備,對茶葉的成分做更細緻的檢測分析。在實驗室裡,最快十幾秒,可以分析出茶葉的主要成分。該實驗室夏濤和高麗萍教授課題組還進一步探明了多酚類物質的合成方式,找到了影響茶葉苦澀味的關鍵酶和基因。

安農大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由科技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聯合共建。目前已形成了茶樹生物技術與蛋白分析、分離與結構鑑定、細胞分析、生理與營養、代謝組學、實驗動物、品質控制和質量安全檢測等八大技術平臺。

茶葉好不好 檢測數據比經驗判斷更科學

在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安農大營養與食品衛生專業博士生宗建法正在利用一臺高效液相色譜儀分析茶湯的成分。然後比對相關國家標準,從而對茶葉品質作出科學的評價。在另外一間實驗室,一臺近紅外茶葉品質分析儀,最快十幾秒,就可以快速檢測茶葉中的多種成分。張正竹教授團隊的博士生李露青介紹說,「黃山毛峰、祁門紅茶的等級,過去是老師傅憑經驗並通過感官審評說話。現在,實驗室裡可以藉助儀器設備,對茶葉的品質實現快速、科學評價。」

茶葉為啥苦 實驗室揭開「苦茶」之謎

茶葉的味道為什麼是苦澀的?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研究找到了問題的關鍵。

安徽農業大學茶學院教師蔣曉嵐稱,茶葉乾物質的成分複雜,經過試驗和研究,課題組發現,茶葉的苦澀味主要來源於多酚類物質。多酚類物質主要是兒茶素,兒茶素又分為單體兒茶素和酯型兒茶素,其中酯型兒茶素約佔70%,是影響茶葉苦澀味的主要成分。

蔣曉嵐稱,課題組通過研究,在學界首次發現了酯型兒茶素合成的關鍵酶。儘管目前進行的還是基礎研究,但未來也許人們可以通過調節基因表達和酶活性,影響酯型兒茶素的合成量,從而對茶葉苦澀味進行調控。

應用

魚「喝」上茶肉質更鮮美

不僅人可以喝茶,實驗室還開發出了用於畜牧水產養殖中的含茶飼料,包括含茶的雞飼料、含茶的魚飼料等,讓茶資源得到更廣泛的利用。 「茶葉有很多保健功能,用含茶飼料餵魚,不僅能增強魚的抵抗力,降低發病率,同時魚的肉質也會更緊緻,更鮮美。 」

相關焦點

  • 茶葉滋味物質:澀味物質、苦味物質、甜味物質、酸味物質
    茶葉滋味物質:茶葉中由味覺能感覺到的茶味構成物的總稱,主要有澀味物質、苦味物質、甜味物質、酸味物質,茶客喝茶的時候最常用的字眼是「鮮」、「澀」、「苦」,這些滋味與茶葉的什麼物質有關?茶葉的澀味,兒茶素表現最為突出,其中酯型兒茶素苦澀味強,非酯型兒茶素爽口、澀味弱。
  • 茶葉第一功臣——茶多酚,喜歡喝茶的人不可不知的茶知識
    在有機化合物裡,蛋白質大約佔20%~30%的量,胺基酸佔1%~4%的量,生物鹼在3%~5%之間,茶多酚的含量比較多,大約佔到了20%~35%之間,糖類在20%~25%,有機酸佔到3%左右,酯類佔8%左右,色素佔1%左右,芳香類物質佔比很少,大約是在0.005%~0.03%之間,所以這麼少的含量,就造成我們很難從茶葉裡面提取香精,另外維生素以及少量的酶類物質大約佔到0.6%~1%之間。
  • 茶葉主要抗氧化成分
    ,是茶葉主要抗氧化物質,約佔茶葉乾物質總量的18-36%,主要由兒茶素類、黃酮及黃酮醇類、酚酸及縮酚酸、花色素類4類化合物組成。兒茶素單體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表沒食子兒茶素(EGC)、兒茶素(DL-C)、表兒茶素(EC)、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CG)、沒食子酸酯(EGCG),後兩種屬酯型兒茶素,約佔兒茶素的80%. .
  • 兒茶素為何是吸菸者的福音?
    兒茶素提取物以及茶多酚就是菸民們的救命稻草!在非常權威的科學實驗中,結果表明通過兒茶素治癒尼古丁輻射物質引起的各類急慢性輕重疾病的治癒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這一結果不亞於西醫藥物的系統治療!所以說綠茶以及清茶當中的兒茶素是非常寶貴的,對於吸菸者們而言,清晨在最想吸菸的時候喝一杯新鮮的綠茶高於一切,不僅保護了呼吸道,而且還保護了眼。
  • 鞣酸、丹寧,還有茶多酚、兒茶素……
    可水解鞣酸指的是棓酸及其氧化耦合產物與多元醇通過酯鍵或甙鍵形成的多酚,在酸﹑鹼或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成多元醇或酚羧酸;縮合鞣酸結構特徵為羥基黃烷類組成的縮水物,水解試劑處理不產生明顯的低分子量化合物,相反在酸中趨向於聚合成無定性的化合物;複合鞣酸指的是可水解鞣酸和縮合鞣酸兩種類型的結構單元的複合,具有兩種單寧的特徵。
  • 研究表明:茶葉中的兒茶素具有美容祛斑作用
    新華網杭州10月28日電(記者張樂)中國科研人員的一項科學實驗表明,綠茶中富含的兒茶素成分可有效淡化和祛除黃褐斑,並具有明顯的美容功效。浙江大學茶學系的王嶽飛等三位專家不久前對100例黃褐斑受試者進行了兒茶素製劑的對比食用試驗。結果表明:兒茶素的祛黃褐斑總有效率高達56%。
  • 外源酶對茶葉品質的研究進展
    習慣上將纖維素酶分為三種,分別是外切型葡聚糖酶、內切型葡聚糖酶和葡聚糖苷酶。外切型葡聚糖酶主要是破壞纖維素的結晶結構,起水化作用。它作用於不溶性纖維表面,使纖維素結晶鏈開裂,長鏈纖維素分子末端部分游離和暴露,使纖維素易於水化。纖維素晶體結構被破壞後,內切型葡聚糖酶即吸附在纖維素分子上,從鍵的內部任意位置切開β-1,4-糖苷鍵,將纖維素分子斷裂為纖維二糖和纖維三糖等。
  • ...我國茶文化推動功不可沒,茶葉中兒茶素、葉酸、泛酸等成分有益...
    從農業農村部了解到,11月27日,聯合國大會宣布每年5月21日為「國際茶日」,以讚美茶葉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促進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茶葉源於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為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後期就被人們作為菜食,在西漢中期發展為藥用,西漢後期才發展為宮廷高級飲料。
  • 事關茶飲:兒茶素、兒茶酚、茶多酚,分清太重要,因有致癌物!
    兒茶酚和兒茶素並不是同一種物質,但二者都含有酚羥基,具有一定的結構相似度。二者也都從屬於茶多酚。下面具體而言。兒茶素英文catechin,它是一大類多酚類物質,從化學結構看屬於黃烷醇類。兒茶素主要包括四種成分:表兒茶素[ (-)-epicatechin,EC],表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 ECG],表沒食子醯兒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 以及表沒食子醯兒茶素沒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
  • 舌尖上的中國茶葉丨白茶品質形成的關鍵
    舌尖上的中國茶葉 評茶師網 從業者都在關注 如果一片剛剛採摘下的茶葉鮮葉直接泡來喝,它幾乎是沒有什麼味道的,只有經過多道工藝的加工,才會讓我們體會到那令人愉悅的鮮爽與回甘,所以茶葉的加工工藝至關重要。
  • 茶葉「會苦會澀」,是誰的錯?怪茶葉本身麼?其實都是制茶師的錯
    從制茶的角度來說,制茶師傅的目的:無非就是體現出茶葉的特徵,讓茶葉更香,滋味更好,喝起來口感更加柔和,儘量隱藏茶葉的「苦澀」感(弱化茶的苦澀),這就是制茶師傅的目的。小周喝茶經常以一口定論茶葉的好壞,只要入口會體現強烈的澀感,這絕對不是好茶,至少從工藝的角度來說,這茶就沒做好。私以為,茶葉無論多香,滋味多好,只要其苦澀感化不開或者很明顯,都不是好茶。
  • 石阡苔茶經權威機構檢測富含高EGCG兒茶素
    中新網貴州新聞11月6日電 (通訊員 代忠國 朱瑞綱) 近日,從石阡縣五德鎮長興村村委會獲悉,該村2018年和2019年兩次抽取的混合茶樣送國家農業農村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檢測結果所含EGCG(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成分分別為11.21%和10.98%,屬於全國罕見稀缺的地域性茶葉產品
  • 為什麼茶水都帶有苦澀味?好茶就沒有苦澀味嗎?3個常識了解一下
    茶葉為什麼會有苦味?這是很多人會反思的一個問題。喝過茶的人都知道,茶葉不分產地,泡的茶葉越多,茶水就會越苦澀。難道茶葉的苦澀是天生自帶的嗎?是不是茶葉的品質越低,苦味就會越明顯呢?要弄清楚這些問題的答案,大家必須對這些常識有一定了解。1.茶葉的苦味從哪裡來?
  • 飲茶冷知識:所有的茶都是苦的嗎
    不少年輕人不愛喝茶,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覺得茶很苦。其實咖啡也苦,純黑巧克力也苦,為什麼年輕人對於茶的苦這麼敏感呢?所有的茶都是苦的嗎?其實茶葉的苦味與茶葉的成分有關。茶葉中所含的多酚類、咖啡礆引起的花青素,導致茶葉有苦澀的味道。
  • 安農大「學霸」創業培育鬥魚 兩個月銷售近萬元
    安農大「學霸」創業培育鬥魚 兩個月銷售近萬元 2014-08-08 15:59:23   在琥珀街道的安農大創業一條街上
  • 你泡的茶又苦又澀,都是因為這幾點
    俗話說「不苦不澀不成茶」,苦味與澀味通常都聯繫在一起,其實苦味與澀味是兩種物質。苦味是味覺上的感受,而澀味準確來說應該是澀感,是觸覺上的感受。茶葉中呈現澀味的主要物質是多酚類物質,例如兒茶素、酚酸、羧酸等,兒茶素類物質是構成茶葉澀味的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