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鱸魚「遊」出的一條致富路
獨挑大梁創業路賺到了錢,加之海水淡化養殖技術養殖海鱸魚的前景很好。2015年,謝桂塘便產生了回鄉發展的想法。「在外漂泊了幾年,都是為別人打工,就想回家創業。老家沒什麼特色產業,鄉親們都是依靠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如果能把這門技術帶回老家,帶動大家一起發家致富那該多好!」謝桂塘說道。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扶貧印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浙江援青...
在雪域高原,陳春不僅精心治療患者,還現場帶教,傳授經驗,要為海西州人民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與浙江相比,海西的醫療環境差異很大,我們醫護人員能做的還有很多。」陳春告訴記者,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海西當地產檢普及度不高,新生兒更容易出現缺氧等危重情況。「之前有早產兒送過來的時候,片子上整個肺都白了。我們搶救了整整五天,還是看著小孩子呼吸、生命體徵一點一點消失,心裡特別難過。」
-
雲南百花嶺:「青鳥」探出致富路
2019年12月21日的傍晚,拍完夕陽在天邊映射出的最後一抹玫瑰紅後,前來參加國際觀鳥周活動的幾位遊客沿著彎曲的山路,一起向山下的客棧走去。這是他們第二次來百花嶺。吸引他們再次光顧的這個位於雲南保山市隆陽區深山裡的少數民族村寨,過去曾長期為窮困所累。如今,這裡百鳥投林、鳥語花香,一條以觀鳥為核心的生態經濟產業鏈在逐漸成熟。
-
【中國夢·黃河情】黃土高原披綠裝 沿黃公路串起生態景觀致富路
未來網宜川9月20日電(記者 謝青)沿黃公路被稱之為中國的「1號公路」,它是一條沿著黃河西岸串聯陝西省4市12縣50多景點,全長800餘公裡的高顏值公路。 「早年間沿黃公路周邊鄉鎮都是荒山荒坡,生態環境不好,也阻礙了經濟發展。」
-
彭水平:授人以漁,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
湘潭縣春靜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吸納貧困戶進入合作社,並摸索出「四定六統」的管理辦法,實現了從土地流轉到種植再到糧食烘乾、銷售一條龍精細化、標準化管理,為農戶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排頭鄉倉衝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胡果因丈夫車禍癱瘓在床,每天需要藥物維持,家中還有兩個小孩讀書,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壓在她一個人身上。
-
長沙縣:五彩觀賞魚「遊」出致富路
長沙晚報記者 姜國 攝 長沙晚報記者 姜國 通訊員 陳妙瓊 一架客機從魚塘邊的樹梢上空掠過,倒影映在清澈的池塘裡,像一條遊弋的大魚。站在長沙縣黃花鎮黃花村的柳吉觀賞魚養殖基地塘堤上,柳國軍抬頭看看飛機,又指著眼前一池錦鯉笑道:「從我家魚池賣出去的錦鯉,都快買得起一架飛機了。」
-
雲貴高原的精準脫貧路: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長江經濟帶沿線行)雲貴高原的精準脫貧路: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中新社雲南昭通7月30日電 (記者 萬淑豔)要在2020年全面脫貧,中國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近日,中新社記者跟隨「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主題採訪團,走進長江上遊地區的雲貴高原,探究曾經「中國最窮地區」的脫貧攻堅路。
-
授人以漁 長沙學院厚樸傳媒工作室語言扶貧走新路
曹贊蘭老人表示,她在經營一個小攤,平時會面對很多外地來的遊客,在銷售的過程中會出現溝通障礙影響小攤生意,為了自己能打通「致富路」,要繼續努力學習普通話。為了讓他的直播間發揮出更好的效果,榮斌和長沙學院厚樸傳媒工作室的青年志願者李家樂、曹妍在一旁為小龍哥助播,三分鐘就擁有了3500多個線上點讚量。小龍哥表示,要想讓線上天南地北的顧客能買自己的貨,說對說好普通話太重要了,這次的現場教學太管用了。他還主動找到主辦方要求參加室內教學點的學習。
-
馬雲世行年會又爆金句:授人以漁才能創造未來
【中關村在線新聞資訊】10月15日消息,日前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世界銀行年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再爆金句,說「授人以漁才能創造未來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進行對話(圖片來自支付寶) 「我相信只有授人以漁才能真正的創造未來
-
小小黃顙魚,鋪開廣東佛山儒溪養殖戶的致富路
小小黃顙魚,鋪開廣東佛山儒溪養殖戶的致富路2018-01-01 14:2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黃骨魚 瀏覽量: 9198 次 我要評論 小小黃顙魚,鋪開儒溪人們的致富路原創 2017-12-31 唐志學 黃骨魚   
-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網易雲音樂如何助力原創音樂人成長?
上世紀,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提出了「15分鐘定律」:每個人都可能在15分鐘內出名,每個人都能出名15分鐘。這個定律看似有點不可思議,但當下如火如荼、風光無限的直播平臺和短視頻產品,以及活躍在這些平臺上的大大小小的網紅們,則似乎一次次預言了技術賦權的巨大能量,只不過區別在於下一個15分鐘你是否還被人關注。
-
雲貴高原第4大城市,雲南交通的「咽喉」――曲靖
雲貴高原,位於我國西南地區,西起哀牢山脈,東至雪峰山脈,主體在雲南、貴州境內,面積約50萬平方千米,可分為雲南高原和貴州高原兩部分。雲貴高原地形崎嶇,地勢起伏較大,氣候類型複雜多樣。昆明、貴陽、遵義是雲貴高原的3大城市,在全國也有較高知名度,作為雲貴高原第4大城市的曲靖,則少有人知。
-
海南日報數字報-沙蟲開闢致富路
如今,光村沙蟲產業的發展不僅是本地特色美食的名片,更是扶貧工作的助推器,帶領當地的貧困戶走出一條特色產業化的脫貧之路。 養殖沙蟲帶來的轉變 62歲的王德剛是光村鎮屯積村的貧困戶,一家6口人僅有2畝地。過去,全家的生活來源主要依靠妻子去海裡撿海螺以及閒散時打零工。家中的4個孩子,2個在上初中,2個在上小學,每年的開學季成為了王德剛最犯難的時刻。
-
生態雲南 | 「洗肺」歡迎到雲南來!
生態雲南 | 「洗肺」歡迎到雲南來!18個縣(市、區)被授予「中國天然氧吧」稱號加上此前創建成功的石林縣、思茅區、寧洱縣、鎮沅縣、景東縣、新平縣、雙柏縣、屏邊縣,雲南已有26地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
男子靠養殖白斑狗魚致富,產值2000萬元,收入六百萬元
白斑狗魚的體型較大,兇猛貪食,是世界性著名的遊釣魚類,幼魚可作為觀賞魚,這些特性都導致了白斑狗魚的養殖困難,但還真的有人養殖成功了,下面就是一則靠養殖白斑狗魚發家致富的案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臧恆平,臧恆平在以前就從事著養魚事業。在2003年,臧恆平就花了2.6萬元從新疆引進了4000尾野生魚苗。
-
八類項目不能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你如何識別坑人項目
其實不能做的項目很多,並不止文中提到的這些,還有很多項目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坑,與其告訴你哪些項目有坑,不如告訴你如何分辨項目是否有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
傈僳族「鳥導」走上生態致富路
新華社昆明8月4日電題:傈僳族「鳥導」走上生態致富路新華社記者曾維「早觀察、午投食、晚監測……」近日,在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德宏專場,來自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太平鎮石梯村的傈僳族村民蔡伍分享了自己做「鳥導」的脫貧故事。
-
李永太:致富路上的「點子支書」
羅盤村位於大巴山深處海拔近2500米山頂上,給我們當嚮導的李永太,自2008年擔任村支書以來,將昔日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的高寒窮村,變成了人均年收入過萬元的小康村,被村民稱為致富路上的「點子支書」。當時,羅盤村的路還沒有列入全縣規劃。從山腳到山頂,全是堅硬的「龍骨石」,沒有現代化的機器設備。要在懸崖峭壁上鑿出一條公路?李永太提出修路的點子時,很多人將信將疑。
-
養殖觀賞魚「遊出」致富路,魟魚苗一尾可賣一萬元!
在樂清這片熱土上,敢為人先的樂清人總是飽含創業的激情和創新的勇氣。蒲岐鎮的一群「80」後,不局限傳統,大力發展觀賞魚養殖,「遊出」一條非比以往的漁業致富路。「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觀賞魚開始走進百姓人家。」王哲宇是蒲岐當地首個大規模觀賞魚養殖專業戶,他的基地主要養殖兩個品種的魟魚。
-
他與村民一同走向浪漫致富路
他與村民一同走向浪漫致富路 2020-06-11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