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28日在第八屆中國支付清算論壇上表示,無證機構游離於監管之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損害持牌機構利益。同時客戶資金安全、信息安全隱患極大,必須給予徹底根治。
範一飛表示,支付業務屬於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接受監管。2016年央行聯合多部門開展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整治,目前已取得不少成效,但仍有問題沒有得到根治。比如,有些機構不熟悉監管政策,盲目上項目,開展支付業務;有些機構受到利益驅動明知故犯,特別是持牌機構無視監管,以身試法,與無證經營開展合作。希望這些機構負責人自覺自律,切實慎思、慎行。與此同時,無證經營出現一些新動向,一些新型平臺主體不斷湧現,還有一些境外機構或平臺從事無證經營,給查處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難度。
對於下一步如何以嚴監管來保障支付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範一飛表示,支付業務與風險總是相伴而隨,因此,嚴監管常態化永遠在路上。首先,從嚴、從重打擊無證機構。無證經營是影響支付產業健康發展的頑疾,要把嚴厲打擊無證機構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嚴監管常態化的一項工作,作為進一步提升金融治理能力的靶向狠下工夫。要改變必須提高打法,工作機制、打擊方法、力量調配都要著眼和適應於持久戰。
未來支付司要持續組織專項整治,一是對照當前無證機構發展勢頭,加大精準打擊力度。支付清算協會要繼續探索在線監測無證機構的方式方法,儘快取得成效。探索推動跨行支付清算數據的綜合利用和支付行為監測分析,為政府數字監管提供信息支持。要加快收單外包機構的直接備案管理,多管齊下,綜合治理收單市場,也希望市場主體要積極配合打擊無證機構,充分履行報告義務,形成協同打擊無證經營的工作局面。
二是規範創新,嚴控交叉風險。對依託支付帳戶開展的線上信用支付方式創新,各方要進一步加大調查力度,認真分析業務定位,準確把握業務實質,合理評估業務風險,深入研究支付機構與信貸機構合作,深入研究潛在的影響。特別要警惕圍繞支付業務大搞金融產品的嵌套、避免槓桿率持續攀升、風險跨市場傳染、底層資產無法穿透、資金流向無人知曉、風險資產規模無法統計、風險因素持續累計等重大風險隱患。下一步央行將重點檢查銀行卡收單情況和開立使用情況,並會同監管部門完善交叉性金融產品的監管規則。
三是著力狠抓監管制度落實。在落實上要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要有效預防風險,就要把監管制度執行到位,把要求落實到位,做到合格經營。今後執法檢查發現的問題,要廣而告之,持牌機構要對照他人的問題做到舉一反三,防微杜漸,避免屢查屢犯。要把執行好「了解你的客戶」原則,落實好帳戶實名制,作為當前貫徹監管制度的重中之重,落實實名制,是從事金融業務必須履行的義務,必須不折不扣的執行,不能移花接木,容不得絲毫馬虎。
四是要切實防範電子結算風險。持牌機構堅決避免超範圍和未經許可開展業務,已經開展的務必令行禁止。未來將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建立對此類業務的暢銷監管機制,強化風險監測,協同有關部門對業務開展過程中額度審核不嚴的問題,防範資金挪用風險。
五是全力保障清算系統運行。各運營機構要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危機感,秉持戰略思維,著眼重大運行風險的防範,切實提高風控能力。要對照國際先進的金融市場原則,檢查自身發展個清算系統存在的不足。
範一飛表示,「新形勢下,各清算機構和銀行都要進一步提高重要敏感時期業務保障工作的統籌協調能力和協同作戰能力,網聯、銀聯要優化聯合保障機制,協調上下遊機構,統籌做好全面的業務聯繫保障,各清算機構要關注平臺的業務量變化,分析變化原因,做到心中有數,提前應對。銀行和支付機構要嚴守合規底限,支付機構要規範系統操作水平,提高商戶信息和交易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