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環境竟然會影響大腦基因表達!

2021-01-11 生物谷

2018年9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IQ測試和某些基因的活性有關麼?來自德國查爾特-柏林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修飾一個特殊基因的結構可以對人的IQ測試表現產生負面影響。這意味著環境誘導的基因的表觀遺傳學變化對我們智力的影響比之前認為的更大。這項研究於近日發表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


圖片來源: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壓力和不幸的生活經歷是可能影響基因活性的環境因素,這會導致我們的遺傳物質發生結構變化。這些表觀遺傳學改變可以使人類的基因組適應周圍環境,從而使得我們的DNA可以成功傳遞給下一代,同時也會傳遞信息決定是否以及在什麼情況下一個特殊的基因會被激活。

這項研究由查爾特-柏林醫科大學米特校區精神病學和心理治療系的Jakob Kaminski博士和Andreas Heinz教授領導,研究人員比較了約1500名青少年的表觀遺傳學修飾和他們的IQ測試表現。研究聚焦於檢測對基於多巴胺的信號轉導很重要的基因。多巴胺在大腦激勵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對於控制人的動力和動機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成功地發現多巴胺神經轉導系統的表觀遺傳學調節和人的IQ測試表現之間存在聯繫。表觀遺傳學修飾導致多巴胺受體基因被沉默,導致神經元攜帶更少的多巴胺受體,因此信號轉導被抑制。在這項研究中,基因沉默與IQ測試表現更差有關。Kaminski博士解釋道:「我們過去已經發現壓力和認知表現(尤其是與多巴胺控制激勵系統相關的活性)之間存在聯繫。而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觀察到了環境影響下個人IQ測試表現不同如何與表觀遺傳學改變和大腦活性差異產生聯繫。」研究人員希望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確定環境誘導的神經生物學修飾的程度以及這些修飾對IQ測試表現影響的程度。(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Epigenetic variance in dopamine D2 receptor: a marker of IQ malleability?,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18). DOI: 10.1038/s41398-018-0222-7

相關焦點

  • 環境如何影響基因表達
    這些社會性互動的結果會進入我們細胞的控制室,改變基因的強弱表達,從而影響我們的習性、行為、生理、心理與健康。美國知名科學作家戴維·多布斯日前撰寫了《基因的社會生活——改變你的分子組成》一文,介紹了科學家們的新進展,生動地展現了基因的另一面。
  • 環境影響基因表達
    原標題:環境影響基因表達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的基因不斷地和我們所生活的環境、鄰居、家人,以及我們自己的心態「對話」。這些社會性互動的結果會進入我們細胞的控制室,改變基因的強弱表達,從而影響我們的習性、行為、生理、心理與健康。
  • 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童年環境會對基因產生長期的影響
    「這一發現表明,表觀遺傳調控可能是兒童時期的環境改變成人健康的一種機制。」用非科學的語言來說,這意味著在一個社會經濟不利的環境中長大會影響你的基因功能,進而影響到你成年後的健康。環境的變化會改變我們的DNA得到的指令(有點像開燈或關燈),在基因上留下標記。這些改變了的指令會導致我們體內的其他變化,甚至會遺傳給我們的後代。佩爾蒂埃博士補充說:「這種基因嵌入到每個細胞中,細胞與人體結合在一起,人體也與環境結合在一起。」「環境中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對基因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 環境因素在基因層面上影響我們的智力表現
    環境能夠改變大腦中關鍵基因的表達,對智力的影響遠遠超過我們之前的想像 研究人員發現對某處特定基因的表觀遺傳修飾和通常的智商表現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這表明我們的經歷不僅影響到我們的大腦迴路,而且也在更底層上幹預了基因的運作。 表觀遺傳學近年來已成為遺傳學的研究熱點,因為它使我們能夠探索遺傳功能與環境變化之間的迷人聯繫。
  • 你的基因可能在作怪......
    令小編萬萬沒想到的是,居然可能是基因在作怪。 有研究指出,酒品差似乎與基因變異有關,而這些帶有基因變異的人,不僅酒後容易失控,平時也較容易出現情緒問題。一群芬蘭研究員日前進行了這項研究,並將成果發表在醫學期刊《轉譯精神病學》(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中。研究員認為鑑於酒品不好是一個持續特徵,這其中一定有深層次的原因。
  • 科學網—大腦和基因表達豐度影響蝙蝠回聲定位能力
    蝙蝠沈永義供圖 本報訊(記者張雯雯)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員沈永義和博士生梁璐在中科院院士張亞平的指導下,發現蝙蝠回聲定位能力的形成不單單依賴耳蝸對超聲的感知,還依賴大腦對聲音信號的處理 為此,研究人員對耳蝸的Cdh23基因和它的配體Pcdh15基因以及神經信號傳導的Otof基因進行分析,發現這三個基因在有回聲定位的物種裡都發生了顯著的趨同進化。同時,Cdh23和Pcdh15基因在有回聲定位的物種裡發生了正選擇。
  • PNAS:沉默單個基因影響人們的社交能力
    2016年6月2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喬治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沉默一種特定的基因可能影響人類社會行為,包括一個人形成健康關係或者識別其他人情感狀態的能力。
  • 一項最新的長達18年的研究表明,童年環境會對基因產生長期的影響
    「這一發現表明,表觀遺傳調控可能是兒童時期的環境改變成人健康的一種機制。」用非科學的語言來說,這意味著在一個社會經濟不利的環境中長大會影響你的基因功能,進而影響到你成年後的健康。這並不是第一個表明環境如何影響基因的研究。表觀遺傳學是一門完整的科學,它關注的是一個人的環境如何影響基因組(生物體的遺傳物質)。
  • 010期抑鬱症研究簡報:基因共表達網絡分析揭示抑鬱症新調控基因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已經成功鑑定出多個和抑鬱症相關的獨立遺傳基因位點,但確切的致病基因和其生物學機制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未知的。組織特異性網絡方法可以識別抑鬱症的分子機制,並為整合分析提供生物學基礎。我們使用多個人腦組織和全血的全基因組關聯匯總統計結果和基因表達信息,從而為識別個體風險基因和基因共表達網絡提供了一個框架。
  • 宇宙環境惡劣,對太空人有何影響?7%的基因變化,還是人類嗎?
    我們常說環境將會改變物質固有的性質,這一點在人類身上得到了印證。一個惡劣的環境能夠改變人的適應能力,一個舒適的環境會讓人們的免疫力逐漸下降,無法招架可怕的病毒。環境會改變人的身體結構,一方面是環境使然,另一方面是人類的進化所導致的。
  • 父母誰的智商會影響孩子 基因決定論是錯誤的
    基因決定論是錯誤的,因為生長環境對於人的智力來說有著更重要的作用。  對於男孩兒而言,則完全受母親智力的影響。這種說法靠譜嗎?  英國雜誌《自然綜述遺傳學》在2005年第6期雜誌上的文章《X染色體的智力影響》指出,X染色體上的近千個蛋白質編碼基因裡至少有40%都在大腦裡表達,這個比例要高於常染色體,更遠遠超過Y染色體。這也就是說,X染色體對大腦的發育和智力水平的確有很大的影響。
  • ...創建大腦神經元的基因表達「藍圖」 有望解釋大腦細胞多樣性的...
    2020年11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約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基因測序和機器學習技術對果蠅大腦中超過25萬個神經元進行分類,繪製出了大腦神經元中基因表達的發育藍圖,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神經元細胞在發育過程中能夠表現出最豐富的分子多樣性,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了此前未知類型的神經元細胞
  • 腦科學日報:性別差異對基因表達的影響;同情心可抑制生理性疼痛
    1,生而不同:Science論文揭示性別差異對不同人體組織基因表達的影響  來源:小柯生命  Stranger、Meritxell Oliva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性別對不同人類組織中基因表達的影響。相關論文發表在2020年9月11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通過基因型組織表達計劃(GTEx,v8)調查了44個人類組織來源的基因表達以及基因表達的遺傳調控中的性別差異。研究人員證明性別影響整個人體組織樣本的基因表達水平和細胞組成。
  • 原來影響智商的竟然是母親的基因
    男生是xy,所以男生的智商全部都是來自母親的遺傳,女生是xx,所以女生的智商是父親跟母親各有一半影響。因為女生的智商是父親母親都有影響,所以會有中和的效應。所以女生智商的分布會呈現自然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就是倒鍾狀,中間最多,兩邊較少。
  • 霧霾環境不僅影響身體,還能影響基因?
    [摘要]基因本身並不能完全決定我們的未來,環境對我們的基因也會產生深刻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並不會「迅速」改變我們。我們對霾汙染並不陌生,有害顆粒物對人的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等有巨大的傷害,進而影響我們的健康。但科學家還關注另外一個問題:霾汙染等環境汙染在多大程度上會影響我們的基因以及表觀遺傳過程,即環境除了影響我們「外在」的身體,還會不會影響我們「內在」的基因或遺傳物質呢,這種影響會不會傳遞給我們的後代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具體情況比較複雜,這種影響也不會在短期內產生。
  • 組成性表達指不大受環境變動而變化的一類基因表達
    生物體內的基因調控各不相同,仔細觀察基因表達隨環境變化的情況,可以大致把基因表達分成兩類:①組成性表達(constitutiveexpression)指不大受環境變動而變化的一類基因表達。②適應性表達(adaptiveexpression)指環境的變化容易使其表達水平變動的一類基因表達。
  • 《科學》:親源基因表達在不同成長期可動態調節
    母系大腦遺傳基因在大腦發育階段優先表達,而在成人階段,情況則發生了根本的轉變,父系基因將起決定性的作用。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 人體內印跡基因數量遠遠超過想像 基因組是由母系和父系染色體構成。
  • NASA 的雙胞胎研究證實:太空旅行會影響基因表達
    他們是一對雙胞胎,2015 年 3 月 Scott 被送往太空,在國際空間站連續生活了 340 天,而 2011 年就已經退休的 Mark 則停留在地球,通過對比兩個雙胞胎在這段時期的身體變化,NASA 想了解長期在太空生活是否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況。
  • Nature:科學家成功創建大腦神經元的基因表達「藍圖」 有望解釋...
    2020年11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約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基因測序和機器學習技術對果蠅大腦中超過25萬個神經元進行分類,繪製出了大腦神經元中基因表達的發育藍圖,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神經元細胞在發育過程中能夠表現出最豐富的分子多樣性,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了此前未知類型的神經元細胞
  • 基因表達如何影響性格,3種模仿策略讓寶寶更聰明,望周知
    01性格是一種基因表達。那麼孩子的性格又是什麼呢?基因對人身心成長、發育的影響既複雜又獨特。科學研究表明,在童年時期,人的基因可以被啟動或關閉,從而影響成年後的性格和命運。事實上,一歲左右寶寶的大腦中的神經元連接數目是成年人的兩倍。另外,孩子大腦中的這些連接非常脆弱,在其成長過程中,常用的神經元連接既靈活又高效,而不用的神經連接會被修剪掉,從而消失。因此大腦越年輕可塑性越大,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更強。那麼是什麼決定了基因表達的改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