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光的新理論》

2020-12-06 小孫的小瓶子

光的新理論

愛因斯坦對於布朗運動的理論研究,成功地繼承了過去分子物理學的工作,並使它獲得完滿結果。他在光學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是同已經取得的發現分不開的。不過,這一研究工作,一開始就具有革命性: 它意味著是科學發展上的一次「飛躍」

1905年,愛因斯坦的第一篇著作《有關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試探性觀點》問世了。在以後的幾年中,他還發表了幾篇有關量子物理學的論文。

在光的新理論裡,愛因斯坦以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假設為基礎,認為在熱輻射過程中能量的放出和吸收都是以不連續方式進行; 能量的最小數值叫量子,它的數值取決於基本作用量h一「普朗克常數」。每次放出和吸收的輻射能都是這個數值的整數倍。

普朗克的這一發現與當時普遍認為正確的光的波動理論是毫不相容的。光的波動說認為光是以波動狀態連續傳播的。十九世紀初,這一學說戰勝了牛頓的微粒說。後來,麥克斯韋和赫茲還在實驗和理論上證實了這個學說。

普朗克希望通過分析熱輻射,能夠解開熱學和電磁學之間聯繫的奧秘。他想通過自己的研究,將物理學中這兩個領域彼此不相矛盾地統一起來。突然,他當時面臨一個事實,發現某些輻射過程具有不連續量子的特性,這一點無法納入經典物理學世界觀中去。由於在學術上,普朗克的基本態度是保守的,因此普朗克堅持不懈地企圖尋求某種方法和途徑把他獲得的認識與經典假設調和起來。不過,事實證明是行不通的。

愛因斯坦在思想方法上沒有任何保守性,他很少顧及權威和因襲的教條,因而進一步發展了普朗克的思想,邁出了勇敢的第一步。他認識到,正確運用普朗克假設之後,光的學說便煥然一新,雖然光是在空間連續傳播的一種波動現象,但光能只集中於特定地點,產生物理作用。因此,光具有不連續的顆粒特性,它可以是一東光量子,即「光子」

愛因斯坦的光量子學說,以最簡練的方式闡明了「光電效應」,這種效應的基礎是光與電子之間進行能量交換。這樣便解釋了光束打到金屬上時,能把電子從其表面拉出來。這些電子在脫離金屬表面之後的動能,與光源的強度無關,而完全取決於其顏色,在紫外光的情況下,電子的動能最大。

1886年,赫茲發現了這個現象,儘管許多物理學家對此作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但是運用光的波動學說無論如何也解釋不清。然而, 藉助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卻可以把光電效應闡述得清楚。紫外光是由能量高的光子,亦即衝擊力大的光粒子構成,而紅光是由能量較低的光量子構成: 所以紫外光打出的電子比紅光打出的電子的動能要大。

十年之後,美國實驗物理學家密立根的研究證明,愛因斯坦對於光電效應的解釋是正確的。 「康普頓效應」是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的一種散射現象,這是波長極短的X 射線跟原子中結合得很鬆散的電子發生作用時產生的一種現象。1923年,這一效應證實了光子的實在性,給人的印象極為深刻從此以後光量子學說成為現代物理學的當然組成部分。

愛因斯坦關於光的新理論,究竟超過他同時代自然科學系的思想境界有多遠,這從1913年柏林第一流的物理學家們的評論中可以一目了然。當愛因斯坦被任命為柏林科學院院士時,他們在讚揚了他在科學上的多方面成就後,要大家特別重視他的光量子假說:

「他在探索過程中,往往會超出預想目標,比如在光量子假說方面就是這樣,因而對他作出評價不會太困難,在精密自然科學中,一次冒險也不作,便不會有真正的創新。」 光量子假說在學術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整個原子物理學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不論是1913年玻爾 提出的赫赫有名的原子模型,還是二十年代初期法國物理學家德布洛依天才的「物質波」假說,沒有光量子假說都是難於設想的。

愛因斯坦關於光的新理論,在哲學上從兩個方面說來是重要的: 其一,證明普朗克在熱輻射問題上發現的量子現象並非是輻射現象所特有,而在一般物理過程中都有表現。這樣,由於普朗克的發現而動搖了的舊的形上學觀念,即大自然不作飛躍的觀點回徹底垮臺了。其二,愛因斯坦的研究結果,揭示了光的兩重性。原來光既是微粒,又是波動。於是,光的辯證矛盾得以證實。愛因斯坦的發現使惠更斯和牛頓彼此對立的光學理論回統一起來,在更高一級上成為天才的假說。它是自然界中辯證法的光輝範例。 後來,愛因斯坦也時常感到遺憾,因為人們都認為他是「相對論之父」。

他在「相對論爭論」中曾經對荷蘭朋友說過: 「為什麼總是在我的相對論上饒費口舌? 我還幹了其它有用的、或許是更好的事情嘛! 」確實,愛因斯坦如果不是相對論的創始人,他仍然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有關熱運動,光量子理論和固體比熱等問題的研究,對於自然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有著極其重要意義。然而,相對論無疑是他最重要的成就。與他其七的研究工作相比,相對論對自然科學思想體系產生了更深遠的影I響,它的作用遠遠超出哲學思想的範疇。它引起了一場取微烈的爭論。也正是它點燃了愛因斯坦譽滿天下的火炬。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理論被推翻?黑洞中心到底是什麼?科學家有了新理論!
    愛因斯坦理論被推翻?黑洞中心到底是什麼?科學家有了新理論!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地方之一; 這是個空間和時間結構嚴重扭曲的地方,甚至光都逃不過它。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黑洞的中心有一個奇點,許多恆星的質量被壓碎成一個零大小的體積。
  • 有物理學家做了一項新試驗,對愛因斯坦理論提出挑戰
    自上世紀初愛因斯坦建立了狹義相對論,並提出了「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後,無數物理學家對此提出過挑戰,希望證明這個理論是錯誤的,但大多無疾而終。最近一些物理學家又提出了一項新的實驗,來驗證愛因斯坦關於光速為常數的觀點是錯誤的,光的速度是可變的。當然證明這個新理論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 愛因斯坦:不好意思推翻了你的理論(上)
    愛因斯坦:不好意思推翻了你的理論(上)洞中一日,世間千年大家聽過一個故事吧!1905 年,愛因斯坦 26 歲,在沒有任何名師指導,缺乏研究的儀器和資料下,他利用一切空餘的時間,完成了 4 篇革命性的論文。其中一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為他贏得了博士學位;另外其它三篇分別是:第一篇是解釋「光電效應」的文章。由一個嶄新的角度來探討光的輻射和能量,他認為光是由分離的粒子所組成。17 年後這篇論文使他獲得諾貝爾獎。
  • 除了黑洞,愛因斯坦的理論還有哪些預言?
    也就是說,聊到相對論的預言,不能只聊那些愛因斯坦本人的預言,而是要關注理論本身,看看理論能給出什麼樣的預言。接下來,我們來一個個聊一聊:引力透鏡引力透鏡是指:當背景光源經過引力場附近(比如:星系,黑洞,星系團)時,光線就會像是通過了透鏡一樣發生彎曲。這個彎曲的程度取決於引力場的大小。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什麼理論?
    簡單來說,愛因斯坦在一百多年前創立的廣義相對論是一種引力理論,描述宇宙中天體的引力作用。關於引力理論,我們最早接觸到的是牛頓在17世紀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那麼,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與牛頓的有什麼區別呢?天文學家通過觀測發現,水星近日點進動的觀測值與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的結果存在一些差異,觀測值與理論值每個世紀相差43秒,這遠大於觀測誤差,所以必然是理論出了問題。直到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水星近日點進動問題才得到完美的解釋。
  • 原本質疑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經過十年驗證反被證實
    在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的6篇論文中的《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這篇論文是量子理論發展史中一篇極為關鍵的研究文獻,同時開創了物理學中光電效應分支學科。,可以說當時年輕的愛因斯坦飽受物理學前輩們的否認,直到10年後美國的實驗物理學家密立根(Robert Andrews Millikan)證實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論是正確的。
  • 物理學的革命,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論的產生,以及光的波粒二象性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論的知識。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第一個把量子概念認真貫徹下去,並努力加以發展,使物理學家們認識到它的重要性的是愛因斯坦。他意識到,量子概念帶來的,將是整個物理學的根本變革,需要建立新的理論基礎,而不是某些定律的局部修改。
  • 愛因斯坦為什麼會提出「光速不變理論」?
    在愛因斯坦的相關理論中,「光速不變」可以說是我們最難接受的一個概念了,但就這個與常識相悖的理論,卻偏偏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公理。那麼這條公理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這事要從大名鼎鼎的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的電磁學基礎方程組講起,這組方程不光統一了電磁領域,而且還計算出了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與光速一致,從而預言了光也是電磁波,這個預言隨後被實驗物理學家所證實。於是一個問題就擺在科學家們的面前,那就是所謂的速度都是相對某個參考系的,那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又是以什麼為參考系呢?
  • 「需要比愛因斯坦更好的理論」布萊恩·考克斯提出廣義相對論挑戰
    相對論的一般理論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於一個多世紀前發布,以完善艾薩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該模型提供了對重力的統一描述,將其描述為時空或時空的幾何屬性,目前仍被科學家用作現代物理學中對重力的描述。
  • 光壓理論基礎
    當物體完全吸收正入射的光輻射時,光壓等於光波的能量密度;若物體是完全反射體,則光壓等於光波能量密度的2倍。這個關係可以由經典電磁理論得到,也可以直接由光的量子理論得到。麥克斯韋依據經典電磁理論首先指出了光壓的存在。1899年,俄國物理學家列別捷夫用實驗測得了光壓,證實了麥克斯韋的預言。
  • 【名家說第38期】愛因斯坦的量子理論
    愛因斯坦拒絕在這個宣言上簽名,而在一個針鋒相對的宣言《告歐洲人書》上簽了名,是總共4名籤名者之一。他是地下反戰組織「新祖國同盟」的創始人之一,並且同著名法國作家、和平主義者羅曼羅蘭保持著聯繫。連羅曼羅蘭也驚訝於愛因斯坦對德國的批判的直率和大膽。1918年秋,德國戰敗,爆發了士兵起義和工人罷工,德皇被迫退位,成立了共和國,愛因斯坦為之歡欣鼓舞。
  • 愛因斯坦黑洞理論飽受爭議,2019年的照片被質疑,黑洞不存在?
    愛因斯坦自從提黑洞理論後,轟動了整個科學界,目前人類仍然在探索愛因斯坦提到的黑洞理論,它在宇宙中似乎極為詭異,就連光速無法逃脫它的吸引。截止到目前為止,人類還無法直接觀測到它的存在,黑洞理論提出後飽受質疑,他們認為黑洞理論只是一個猜想罷了,可是在2019年的時候,各國科學家聯手拍到黑洞照片,讓大家對黑洞有個新看法。黑洞並不存在?不過伴隨而來的是各種猜測,如何證明拍攝到的一定是黑洞呢?
  • 光速不變理論是如何被推導出來的?愛因斯坦說的都是對的嗎
    而在科學界,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光速不變」理論,這個理論是由愛因斯坦所提出的,那麼,他究竟是如何推導出來這個理論的呢?先讓我們看一下「光速不變」理論的概念,簡單來說,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創立出來的,即沒有物體可以超越光速存在。
  • 頂級物理學家的辯論:愛因斯坦的"光盒子"
    詮釋,二是量子力學是一個&34;理論。筋疲力盡的愛因斯坦卻感到自己被徵服了,他在寫給索末菲的信中說,可能量子力學是一個成功的統計理論,&34;。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34;的確設計得非常狡黠,多年以後,玻爾為這個光盒子繪製了一個示意圖。
  • 愛因斯坦的預言被驗證之後,竟然得到光是液態的!是如何做到的?
    愛因斯坦在辭世之前雖然燒毀了自己的筆記,但是他還留下了一些理論雛形,並未得到實驗的證實。由於那時的科技和現在差距甚遠,設備的發展遠遠的達不到愛因斯坦理論的層次,再後來他辭世之前留下的一些預言也被一一驗證。愛因斯坦關於第五態物質的預言在經過科學家們的努力驗證下,也得到了驗證。
  • 光一直都直線傳播,愛因斯坦說會被引力彎曲,愛因斯坦錯了嗎?
    光直線傳播這個事實應該在小學的科學課中就有說明了,假如你問小學生光是直線還是曲線傳播時,他會明確告訴你是直線!但愛因斯坦又明確無誤的告訴大家,光線會被引力場彎曲,並且在1919年的日食觀測中證明,那麼光線到底是直線傳播還是曲線傳播?
  • 再說一次,愛因斯坦!新研究支持「宇宙常數」
    科學家說,一項對宇宙基本常數之一的新研究使人們對一種流行的暗能量理論產生了懷疑。暗能量是任何賦予宇宙膨脹加速作用的名稱。一種理論預測,最初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提出的,遍布宇宙的不變實體是暗能量的背後。
  • 德國物理學家: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開發新理論
    玻色-愛因斯坦的冷凝物通常被描述為物質的第五種狀態:在極低的溫度下,氣體原子的行為就像單個粒子。然而,這些系統的確切屬性很難研究。對這種奇異物質狀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愛因斯坦,他在1924年預測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物的理論存在。
  • 時間扭曲,愛因斯坦的理論再次被證明是正確的
    當然這不是第一次了,每次科學家看到一個星系團將周圍時空扭曲時,總是想起愛因斯坦的引力方程,一次又一次驗證了這個理論。為什麼我們要繼續測試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呢?因為宇宙一直處於膨脹,並且膨脹加速,這是由某種未被解釋的神秘力量「暗能量」所導致的。
  • 有研究質疑暗物質理論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根據那些對公認的物理學持懷疑態度的人的說法,物理學家需要使用新的運動和引力理論來解釋宇宙,而不是接受一種叫做暗物質的擬議物質的存在。這些新理論的通用名稱是MOND,是牛頓動力學修改的簡稱。圖註:引力使星系旋轉。天文學家可以研究距銀河系中心不同距離的恆星速度,以尋找暗物質或其他新物理學的證據。天文學家之間的普遍共識是,我們宇宙中的物質由兩部分組成:普通物質和暗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