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壓理論基礎

2020-11-23 電子產品世界

光壓很小,如果陽光直射到地面,並且光被地面全部吸收,那麼地面所感受到的光壓也只有4.5×1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9218.htm

光對被照射物體單位面積上所施加的壓力叫光壓。也稱為輻射壓強。當物體完全吸收正入射的光輻射時,光壓等於光波的能量密度;若物體是完全反射體,則光壓等於光波能量密度的2倍。這個關係可以由經典電磁理論得到,也可以直接由光的量子理論得到。麥克斯韋依據經典電磁理論首先指出了光壓的存在。1899年,俄國物理學家列別捷夫用實驗測得了光壓,證實了麥克斯韋的預言。光壓的存在說明了電磁波具有動量,因而是電磁場物質性的有力證明。愛因斯坦光子假設又進一步說明了光壓存在的合理性。

一、測量光壓的實驗

列別捷夫所用儀器的主要部分是一用細線懸掛起來的極輕的懸體R,其上固定有小翼a及b,如圖1示,其中一個塗黑,另一個是光亮的。將懸體R置於如圖2所示的真空容器G內。藉助透鏡及平面鏡系統將由弧光燈B發出的光線射向小翼中的一個。由於作用在小翼上的光壓力,使懸體R轉動。轉動的大小,可藉助望遠鏡及固定在軸線上的小鏡觀察到。移動雙鏡能使光射在塗黑的小翼上。比較兩種情況下懸體轉動的大小,列別捷夫測得,塗黑表面所受的光壓力比反射表面所受的光壓力小一半,與理論完全符合。
藉助薄片P1使光流的一部分射到溫差電池T上可以度量入射光能量的大小,因而可以對理論作出定量的驗證。

二、光壓的量子理論解釋

按照光子說的觀點,光壓是光子把它的動量傳給物體的結果。設頻率為υ的單色光,每秒垂直入射到物體表面每平方米上的能量為E,則每秒垂直入射到物體表面每平方米上的光子數為N=E/(hυ)。因為每一個光子具有動量p= hυ/c,當光子被物體所吸收時,每個光子傳給物體的動量為p= hυ/c,如果入射光子全部被物體所吸收,則物體表面每平方米在每秒內所獲得的動量應等於N·p=E/c。物體表面每平方米在每秒內所獲得的動量,即光作用在這個面上的光壓為E/c。當光子被物體所反射時,光子的動量從+hυ/c變到-hυ/c,則每個光子傳給物體的動量為2p=2 hυ/c。如果入射光子全部被物體所反射,則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光壓力為N·2p=2E/c。


光壓的量子理論
  解釋按照光子說的觀點,光壓是光子把它的動量傳給物體的結果。設頻率為υ的單色光,每秒垂直入射到物體表面每平方米上的能量為E,則每秒垂直入射到物體表面每平方米上的光子數為N=E/(hυ)。因為每一個光子具有動量p= hυ/c,當光子被物體所吸收時,每個光子傳給物體的動量為p= hυ/c,如果入射光子全部被物體所吸收,則物體表面每平方米在每秒內所獲得的動量應等於N·p=E/c。物體表面每平方米在每秒內所獲得的動量,即光作用在這個面上的光壓為E/c。當光子被物體所反射時,光子的動量從+hυ/c變到-hυ/c,則每個光子傳給物體的動量為2p=2 hυ/c。如果入射光子全部被物體所反射,則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光壓力為N·2p=2E/c。
  
光壓
  光對被照射物體單位面積上所施加的壓力叫光壓。如陽光照在身體上,不僅會感覺發暖,亦有壓力,只是因為感覺器官的限制而感覺不到。光壓的發現源於俄國和美國。19世紀,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創立了電磁理論,指出光的本質是電磁波。麥克斯韋還預言:光射到物質表面時,將對這一表面施加壓力。
  1899年,俄國物理學家列別捷夫用實驗測得了光壓,證實了麥克斯韋的預言。光壓的存在說明了電磁波具有動量,因而是電磁場物質性的有力證明。愛因斯坦光子假設又進一步說明了光壓存在的合理性。
  光壓很小,如果陽光直射到地面,並且光被地面全部吸收,那麼地面所感受到的光壓也只有4.5×10-6帕。
  為了證實光壓的存在,不少物理學工作者都撲到這項科學研究上來。1901年,俄國物理學家彼得·尼古拉耶維奇·列別捷夫設計了一個實驗,首次發現光壓,並且測量了數據。與此同時,美國物理學家尼科爾斯和哈爾也分別用精密實驗測定了光的壓力。
  彗星的尾巴背著太陽就是太陽的光壓造成的。由於光具有粒子性,所以在達到物體上時,根據動量定理,會對此物體產生一定的壓力。大量光子長時間作用就會形成一個穩定的壓力。
[編輯本段]光壓-公式
  光照到物體表面時施予表面的壓力。J.克卜勒在解釋彗尾的形成時就已提出了光壓概念。J.C.麥克斯韋根據電磁理論解釋了光壓現象,並算出了光壓的值。當平行光垂直照射物體時,單位面積所受光壓為P=I(1+R)/c,式中I為單位時間垂直入射到單位面積的光能量 ,R 為表面的能量反射率,c為真空中的光速 。光子概念提出後 , 也可用光的粒子性來解釋光壓現象 。光子具有動量hv/c , 入射到表面後或被吸收或被反射,入射前光子的總動量與入射後的總動量之差等於表面所受衝量,這樣算出的光壓公式與麥克斯韋的公式一致。對光壓的首次實驗測量是由俄國物理學家P.N.列別捷夫於1899年完成的。
  當彗星靠近太陽時,彗星中的塵埃和氣體分子由於受到太陽輻射的光壓作用而產生了彗尾,彗尾永遠指向太陽的反方向。維持恆星穩定的因素除萬有引力和內部壓力外,內部輻射所產生的光壓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典型的太陽光對地球所形成的光壓為4.5*10^(-6)N/m^2一、測量光壓的實驗列別捷夫所用儀器的主要部分是一用細線懸掛起來的極輕的懸體R,其上固定有小翼a及b,其中一個塗黑,另一個是光亮的。將懸體R置於真空容器G內。藉助透鏡及平面鏡系統將由弧光燈B發出的光線射向小翼中的一個。由於作用在小翼上的光壓力,使懸體R轉動。轉動的大小,可藉助望遠鏡及固定在軸線上的小鏡觀察到。移動雙鏡能使光射在塗黑的小翼上。比較兩種情況下懸體轉動的大小,列別捷夫測得,塗黑表面所受的光壓力比反射表面所受的光壓力小一半,與理論完全符合。
  藉助薄片P1使光流的一部分射到溫差電池T上可以度量入射光能量的大小,因而可以對理論作出定量的驗證。


相關焦點

  • 光壓|Light pressure
    理解Ashkin的雷射陷阱就必須理解輻射壓,也俗稱光壓。光壓(light pressure)是指光照射到物體上對物體表面產生的壓力。這裡我要八卦一下,遠在1748年歐拉即已指出光壓的存在,可直到1901年由俄國物理學家列別捷夫首次測量出來。歐拉這位數學天才竟然還預測出了光壓的存在,如果他沒有不幸失明的話會不會在物理學界成為和牛頓一樣的奠基人呢?
  • 光壓和太陽帆
    根據量子理論,光子具有動量,光子的動量P和光子的能量E之間的關係為P=E/c,c為光速。光照到物體表面時,會對物體產生壓強,這就是「光壓」。光壓是光的粒子性的典型表現。光壓的產生機理如同氣體壓強:由大量氣體分子與器壁的頻繁碰撞產生了持續均勻的壓力,器壁在單位面積上受的壓力就是氣體的壓強。
  • 從光壓到光鑷
    我從與在霍姆德爾的辦公室隔壁的阿瑟•阿什金的交談中,開始了解他用光囚禁原子的夢想。他發現我聽得越來越認真,開始給我讀他的文章。 自學生時代起,阿什金就對光壓感興趣,雷射發明之後,就開始用雷射研究光壓。光壓又叫輻射壓(單位面積上的壓力),或者說光力,也就是光照射到物體上時施於物體的力。
  • 物理|光壓
    光壓蔣浩林親愛的朋友們,我們又見面了!
  • 「光壓」是什麼?它能「驅動」未來人類的科技進程嗎?
    光對被照射物體單位面積施加的壓力稱為光壓力,也稱為輻射壓力。根據量子理論,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它不僅是電磁波,而且是一個粒子,即光子。根據經典電磁理論,麥克斯韋首先指出了光壓的存在,根據電磁理論解釋了光壓現象,並計算了光壓值。
  • 愛因斯坦《光的新理論》
    光的新理論愛因斯坦對於布朗運動的理論研究,成功地繼承了過去分子物理學的工作,並使它獲得完滿結果。在光的新理論裡,愛因斯坦以普朗克1900年提出的假設為基礎,認為在熱輻射過程中能量的放出和吸收都是以不連續方式進行; 能量的最小數值叫量子,它的數值取決於基本作用量h一「普朗克常數」。每次放出和吸收的輻射能都是這個數值的整數倍。普朗克的這一發現與當時普遍認為正確的光的波動理論是毫不相容的。
  • 根據光壓現象製造的雷射帆,可以進行星際旅行嗎?
    在上中學時就接觸過光壓這個概念。從根本上說,凡是以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光,聲等都會有能量傳遞的現象存在(例如雷射武器和聲波懸浮),也就是說,會產生一定的推力(壓力)。光壓風扇 後來通過報刊得知歐洲和日本的一些科學家,還提出了一種利用光壓的形式進行星際旅行的太陽帆的概念。因為地球上特定環境因素,使得太陽帆無法在地球大氣層內進行驗證和應用。但是地球大氣層之外的太空,由於接近真空。所以有著得天獨厚的驗證太陽光的環境優勢。
  • 【學術報告】「大尺寸膜模型的電磁波光壓算法」主題報告
    時 間:8月30日 9:30-11:30 地 點:航空樓A706 報 告 人:法國魯昂大學 任寬芳教授 邀 請 人:史愛明副教授 報告題目:大尺寸膜模型的電磁波光壓算法摘要:基於經典電磁波理論,介紹米氏散射模型和高斯束腰模型的粒子光壓計算研究結果。
  • 壓光輥直徑越大越好嗎?
    紙頁通過壓區時(壓區由兩個輥子產生)經受了正反的兩種作用力。大家知道此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下面是一些背景知識,希望對於解釋輥子直徑的影響有所幫助。」Hans-Josef Reiners,安德裡茨Küsters板紙機銷售總監,對壓光輥直徑的影響提出了一些見解。下面的圖紙示意了上輥(藍色)為中高輥,下輥為熱輥(橙色),紙頁從左至右通過壓區。
  • 都說有光壓,為什麼陽光曬在臉上除了有點熱,別的啥感覺都沒有?
    光有光壓嗎?我們為何感覺不到?也許是我們的臉不夠大,所以感覺不到光壓!而事實上也是如此,因為光壓是光子衝擊在物體表面所產生的,儘管在每一秒都有無數光子衝擊,但因其產生的動力實在太小,所以我們難以感受到!
  • 光伏工程師必須掌握的電池理論基礎
    OFweek太陽能光伏網訊:光伏電池生產製造可以說是光伏產業鏈中最重要,也是技術含量最高的環節,熟悉掌握太陽能電池相關的理論基礎,對進一步理解電池生產工藝及高效電池的研發都是很有必要的,為此筆者對太陽能光伏
  • 印刷工藝中的上光和壓光工藝
    在包裝印刷的流程中,經常會用到各種各樣的上光工藝和壓光工藝。今天,中國紙業網編輯從上光開始,詳細介紹一下相關技術問題。④塗層在壓光中,能粘附於壓光帶表面,冷卻後又能很容易的被剝離。F.影響上光質量的因素有哪些?影響上光質量的因素主要是:紙張性能、溫度、油墨及印刷品晶化等。①紙張性能對上光質量的影響。紙張對上光質量的影響,主要表現在紙張平滑度對上光質量的影響。
  • 【新華網】南開大學成功研製石墨烯材料 可由「光壓」驅動飛行
    掃描電鏡下的石墨烯,顯示出其碳原子組成的六邊形結構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和物理學院田建國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經過3年的研究,獲得了一種特殊的石墨烯材料,這種材料可在包括太陽光在內的各種光源照射下驅動飛行,其獲得的驅動力是傳統光壓的
  • 【新技術】南開大學成功研製石墨烯材料 可由「光壓」驅動飛行
    南開大學成功研製石墨烯材料 可由「光壓」驅動飛行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和物理學院田建國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經過3年的研究,獲得了一種特殊的石墨烯材料,這種材料可在包括太陽光在內的各種光源照射下驅動飛行,其獲得的驅動力是傳統光壓的1000倍以上,「光動」飛行或將成為可能
  • 「空心」的光被發現:或顛覆量子力學基礎
    光的一種奇異現象可能正在顛覆量子力學的基礎。光子是構成光的粒子,它們構成了一個基於光的莫比烏斯環,其中表現出的動量特徵是此前科學家認為不可能出現的。這項發現可能會動搖量子力學的一些基本假設,後者是描述亞原子粒子世界的經典理論。
  • AFM綜述: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
    近年來,人們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i)在壓電催化中通過壓電勢改變表面電荷能;ii)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集成壓電半導體或由壓電和半導體組成的耦合系統的催化活性增強。有鑑於此,中國地質大學黃洪偉教授、張以河教授和紐卡斯爾大學Tianyi Ma等人,綜述了有關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的最新進展。
  • 超聲物理基礎:壓電效應
    現代超聲機仍然依據幾個世紀前的基本物理原理,儘管技術的進步優化了設備並增進了圖像質量。我們把超聲的基本物理學知識複習一下,今天介紹壓電效應。聲波是通過壓電材料發射的。這些壓電材料通常是合成陶瓷材料,超聲探頭裡就含有這些材料。當一個快速變化的電壓作用於壓電材料時,壓電材料會在機械伸拉時產生相應的振動。當這種材料快速伸縮時,可造成相鄰物質的振動,聲波由此產生。壓電材料的機械特性決定了它產生的聲波的頻率範圍。
  • 聊一聊雷射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在玻爾工作的基礎上於1916年發表《關於輻射的量子理論》。文章提出了雷射輻射理論,而這正是雷射理論的核心基礎。因此愛因斯坦被認為是雷射理論之父。在這篇論文中,愛因斯坦區分了三種過程:受激吸收、自發輻射、受激輻射。前兩個概念是已為人所知的。受激吸收就是處於低能態的原子吸收外界輻射而躍遷到高能態;自發輻射是指高能態的原子自發地輻射出光子並遷移至低能態。
  • 電感電容分壓電路的理論計算
    要想了解其非線性工作特性,方法有兩個:一是仿真(推薦multisim仿真軟體);二是理論計算,如下圖。輸入信號Vi=k*e-λt,經過電感L和電容C的分壓,輸出V。按照非線性元件的計算方式,可以用SL和1/SC分別作為電感和電容的感抗、容抗值。然後把電感和電容當成電阻,阻值分別為SL和1/SC,然後將二器件當電阻來作分壓計算即可。
  • 自然法則的哲學原理——以太模型大統一理論續論
    在此基礎上,本文對以太模型大統一理論開展進一步深入研究和論述,形成對自然現象和自然規律的統一解釋和認知,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定義了質量、慣性、空間、速度、溫度、能量等物理概念的本質含義,講述自然規律的哲學原理,讓人們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本來面貌,正確理解大自然運行的客觀規律,以太模型大統一理論(以下簡稱以太新理論)將給人們展示一個全新的宇宙模型和全新的理論體系框架。